如果地球上海洋的水都是淡水,世界會發生什麼變化?

墨爸10


佔地球表面積70%有餘的海洋,若整體淡化,首先海水鹹的慨念會從人類的思想中消失,人類將擁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淡水,再不會叫喚地球貧水了(指淡水)。

海水淡化,也會徹底改變整個地球地下水的化學成份,地下水能得到更充分使用。像撒哈拉一類近海沙漠將極易得到徹底改造,變成人類易居之地。人類可通過引海水入陸工程,從此讓靠天吃飯的乾旱地區從地球上消逝……

海水淡化,海水的密度小了,壓力也小了,依據目前科技水平,人類可隨意下潛到最深的海底,那樣便可全力開發海底寶芷,緩解資源不足問題。

總之海水淡化利人之處多多,在此不一一例舉了。

當然,海水淡化也不都全是“是”處,海水淡化將引發地球水分巨量蒸發,繼而造成太多暴雨,引發不斷的洪災,泥石流、山體垮塌等,給人類帶來損害。

更重要的是,海水淡化將改變人們食物鏈。目前人類很多食物是從海洋中索取的,一旦海水淡化,很多不可能適應淡水生存的海洋生物,必將離人類逝去,原本人類享受的海洋美食,便再也享受不到了。

……


魯陽揮弋


如果地球上海洋的水都是淡水,世界會發生什麼變化?

我們先來分析這個題目的隱身含義,意思是如果海水都是淡水,這將意味著地球不是硅酸鹽為主要成分的星球,因為畢竟地球上的水循環都將會以不同的方式溶解土壤裡的礦物質,且世界上已知的100多種元素中,80%可以在海水中找到。如果海水變為淡水,也就是海水中不含鹽了,世界將發生一系列深刻的變化,其中包括但不僅限於以下幾個大類。

一、不利因素:

1、我們都知道,在人們的日常生活生產中都離不開“鹽”,如人們的一日三餐基本上都離不開鹽,而在工業上鹽是化學工業的最基本原料之一, 被稱為"化學工業之母"。如果海水變成了淡水,人們獲取鹽的方式將失去提取海鹽這種重要的方式,而僅靠內陸的井鹽、礦鹽等很難滿足當前的供需關係,鹽有可能升級為戰略儲備物資之一。

2、海洋中的生物將會發生滅頂之災。我們都知道,海水是鹹的,在海洋中生存了規模龐大的生物群體,它們是隨著地球的不斷髮展經過億萬年逐漸演化而來,已經深深的習慣了海洋的環境。如果海水變為了淡水,這些生物群體中絕大部分會因為海洋環境的改變而死去、滅絕,只有少數一部分在含鹽量較低的大陸架淺海區域的生物可能會適應淡水環境而存活,人類喜愛的食物——海鮮將成為緊俏品,吃貨眼中的地圖將徹底改變。

3、隨著經濟全球化的不斷深入,國際間的貿易往來日益頻繁,而海上運輸是國際貿易中最主要的運輸方式,佔據了國際貿易總量中的2/3以上,由於海水的密度取決於溫度、鹽度和壓力,它的平均密度為1.02~1.07之間,其密度比水略大一些,如果海水中的鹽度變為零,那麼基於海水特性所設計出的船舶則需要重新被定義和改裝。

4、由於海水密度降低,使得海水比重減小,由於引起潮汐的引力不變,因此潮汐對於近海的影響可能會變大,一部分沿海海拔較低的地區可能會受到影響。

二、有利因素

1、人類可直接利用的水源將不侷限於江河、湖泊以及地下水,相比而言水資源將不再缺乏,熱帶沙漠氣候的阿拉伯半島各國等不再出現“水比油貴”的現象,海水不需要淡化即可直接利用。

2、沿海灘塗將不再是“一毛不拔”,隨之而來的是變成水草遍佈的可耕種之地,人類也不需要搞海水稻試驗了,人類糧食總量會有所提高。

總之,如果海水全部變為淡水,這將是地球環境極度惡化的表現,它帶來的惡果不僅僅是地球上生物多樣性的減少以及人類生產生活習慣的改變,更多的是包括人類在內所有生物生存環境的改變。因此,我們要珍惜和保護好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科學發展、保護環境。

地理那些事


如果海水變成淡水的話,海洋就是一個超級大的湖泊了,這麼一來,海底的微生物、藻類植物就會無節制地繁殖。

隨之而來的是大量的甲烷氣體,這些甲烷排放到大氣後,會加劇溫室效應,全球變暖的程度也會逐漸加深, 最後地球很有可能變成一個巨型的火爐。

其次,當海洋裡的藻類和微生物逐漸增多後,海洋生態系統就會無可避免地會被破壞 ,一些以藻類微生物為食的魚會以很快的速度繁殖下去 ,有的生物會滅絕,有的生物會誕生, 很可能出現一些比鯨魚還要龐大得多的物種。

另外,海水的高鹽性具有殺菌消毒的作用,海水變成淡水以後,就會失去這種特性,很有可能導致細菌病毒大量滋生,甚至是產生變異,對地球來說,無疑是一場災難。

總之,地球已經存在了幾十億年,進化成現在這個環境 ,自然是有它的道理的,任何一點變化產生的連鎖反應都有可能帶來滅頂之災,所以人類是沒有辦法輕易改造大自然的,只能加以保護,善以利用。





每日懂點有趣的冷知識


我們都知道,人們在日常生活中所使用的水都屬於淡水資源,而大海中的水則含有各種各樣的鹽分,非常的鹹,是不可以作為生活用水供人類使用的。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地球的生態環境會發生惡化,水資源會變得越來越緊缺,對海水進行淡化很有可能就會成為人類解決水荒的最後途徑。

有人表示,我們現在的生活用水就已經不太充足了,倘若能夠把地球上的海水全部轉化為淡水,這將會是全人類的福音。然而,這種想法還是太天真了,如果這件事情真的變成了現實,它不僅不會是人類的福音,反而會帶來嚴重的後果。那麼問題來了,如果地球上的海水全部變成淡水,到底會發生什麼呢?看完別怕!

相信大家都聽說過“存在即合理”這句話,地球上有著那麼多的海水,自然是有其存在的道理的。海洋是構成生態系統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海水又是海洋的核心,並非可有可無的東西。如果人類冒著打破生態系統的風險,硬對海水進行淡化,結果將會是得不償失。

或許有人會說,如果海水全部變成了淡水,那麼鹽就會變得十分稀少而珍貴,到那時我們連鹽都很有可能吃不起了;也有人表示,如果海水全部變成了淡水,我們就沒有像現在這麼豐富的海鮮吃了,這對於吃貨而言是何其大的一個損失。然而,這兩點並不算什麼,更嚴重的是會改變我們現存的生態環境系統,加劇地球的環境汙染。

倘若地球上的海水全部變成了淡水,原本生活於海水中的細菌等微生物就會大量滋生,從而讓眾多海洋植物發生腐蝕,製造出大量的甲烷氣體;這些甲烷氣體進入大氣層之後,就如同二氧化碳一般,會加劇地球的溫室效應;然後兩極冰川就會發生融化,導致海平面上升,最後連我們人類生存的陸地也會受到威脅。

另外,將海水淡化這件被有些人認為是人類福音的事情,還會破壞海洋的生物系統。如果沒有了海水,絕大多數的海洋生物都會生存不下去,將會陷入種族滅絕的絕境。所以退一步講,就算我們人類自己不會受到海水淡化帶來的影響,我們也要為眾多的海洋生物考慮,應該保護好它們,畢竟大家都是共同生活於地球這個大家園的生物。


慧眼百科


這個問題可以分兩個角度回答:

1,如果地球的水快速變成淡水。

那麼可以想到,所有的海生物會有滅頂之災。能死去一大部分。有人會說了,怎麼不會全死去?那就想想諾亞方舟吧。落在阿勒山上,救了人類。

而且不用多久,這些淡水就被新生命佔據了。很快淡水生物就會再次充滿大海。就像以色列離開耶路撒冷,還有巴勒斯坦人進來。

2。如果地球海水慢慢變成淡水。這個本來的海生物就會慢慢進化以適合環境改變,實際也就算沒有什麼變化。

問題是,淡水能不能變成海,取決於蒸發量和流入量的比例。如果蒸發量大於流入量,淡水就會慢慢變鹹,直至最後乾涸。

燒水

詩歌/培譚

溫度急劇上升

水壺裡發出災難的嘶鳴

來不及變異

來不及移民

細菌的宇宙正在面臨毀滅

誰能預言生死

誰能率先逃亡

微觀世界的聖者

沒有諾亞方舟

可以落在阿勒山上


亂雲飛渡2018


如果海水全部變成淡水,會出現嚴重後果。

由於淡水比海水輕,海水變成淡水後,地球的質量會變輕,根據萬有引力定律,地球將遠離太陽,地球的溫度將降低,那時將消耗大量的煤炭,石油,天然氣,其價格將暴漲,將引發能源危機,有可能為爭奪能源發生戰爭。

鹽有殺毒功效,如海水變淡水,汙染的河流排到海里,大海變得臭不可聞。所以海水是鹹的,能淨化水貨。

如果海水變淡水,海洋中的魚類藻類將消失,美味可口的紅燒帶魚及其它海產品餐桌上將消失,海帶等藻類一去不復返。

如裡海水變淡水,地球上食鹽嚴重短缺,人身體缺鹽,是沒有力氣的。


郭成軍


首先這個問題應更多的從物理層面去分析,鹽價、海鮮什麼的我們腦洞開一開也就算了。畢竟這些影響不了人類的生存問題!而如果海水真的全部變成淡水,那麼地球會發生哪些變化呢!首先就是其質量減少,由於海水密度在1.02~1.07之間,同體積情況下其質量大於水的質量。雖然這種變化對於地球質量的影響不是很大,但我們還是能假設出其可能帶來的影響。

四季不再變換

第一就是其對月球的引力會減小,月亮會遠離我們。地球的傾角會變小,四季可能只剩冬夏。赤道地區更熱,兩極地區更冷。隨之而來的就是大量動植物的滅絕。

海平面上升

我們都知道海水的冰點比淡水低,換句話說就是淡水比起海水更容易結冰。那麼南北極可能會往赤道方向擴展,而水結冰體積會增加。所以隨著結冰面積的增加,海平面會慢慢被抬高。這樣沿海地區可能就會被淹沒。

自然災害加劇

隨著太陽長時間烘烤赤道地區,南北迴歸線間氣溫增加。蒸發加大,氣流對沖加劇,颱風增多。而一些常年不化的雪山開始解封,河流水量激增。洪水泥石流隨處可見,熱帶風暴也肆意妄為。

如果真的有那麼一天,那麼極有可能便是人類的一劫。



星際探秘


海洋中有多少鹽?如果平鋪到1.49億平方公里的陸地上,大約有140米厚。

言歸正傳,海洋如果全是淡水,對海洋生態是個短暫的災難,對陸地生物,尤其是人類則是無限大的利好。

首先全球沿海宜居區劇增,甚至離海洋幾百公里的內陸也會擠滿人口,比如中國東部沿海海岸線如果有5000公里,則可能產生100萬平方公里的宜居區,僅僅這個區域內,無限的淡水,加點先進的農業科技,養活10億人口都要綽綽有餘。

有水就有工農業,就有城市,就有文明,沿海大城市將飛速增加,1000萬人口的都市增長到幾百個都不是問題。

淡水生物會逐漸佔領海洋,尤其是淡水藻類,亞洲鯉魚,喜歡吃海貨的人要倒黴,喜歡吃淡水魚的將有無限的魚蝦可吃。

至於有人說食鹽,生活中的食鹽多數是內陸鹽湖產,海鹽質量差雜質多,多不用於食用,至於內陸有多少鹽?僅青海就有1000億噸儲量,足夠中國人吃10000年。


用戶77031285765


地球上的海水與淡水,就目前而言已經形成了一個非常龐大而穩定的生態系統,雖然人類在很多方面都表示淡水資源的稀缺,日子不好過,希望會有更多的海水變成淡水,但是,如若真的有那麼一天,海水全部變成淡水,那麼人類的日子就真的好過了嗎?

若海水全部變成了淡水,那麼首先很多人考慮到的是鹽的問題,因為我們所食用中的很多的鹽都是從海水中蒸發提取的,沒了海水,鹽源的供應就驟然短缺,進而引發的就是鹽價的問題。

若海水全部變成了淡水,其次會讓人想到的是海魚的生存問題。海水需要生存在海中,而不能長期生存在淡水中,這是因為海中有鹽,這是因為滲透壓。若海水突然變淡了,海魚甚至是海生植物的生存環境也就變了,而海魚及海生植物適應不了生存環境的改變的結果就是海洋生態鏈的破壞。很多在淡水中滋生的細菌就會入侵海洋,進而分解腐蝕海洋中的海生植物,然後產生大量的甲烷,引發溫室效應,最終冰川溶解,水平面上升。

當然,若海水全部變成了淡水也不可能僅有壞處,畢竟水是淡的,海邊的城市可大量抽取水資源,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水對於海邊的城市來說就是一種無限的資源。且由於其沒有了鹽份,海岸線上可長出很多的植物,很多曾經的海鹽田均可種植農作物。


小民科


按照我們目前的用水量,全世界對淡水的需求每20年翻一番。 到2025年,這將導致全球三分之一的人口無淡水可飲。有了這些統計數據,淡化海洋的想法聽起來更像是迫切需要的。但是,沒有鹽的海洋會讓地球發生什麼樣的改變呢?

一、對海洋生物的影響


海洋中大約有23萬種已知海洋物種,還有大約200萬種尚未發現,但是如果要使海水淡化,我們可能永遠不會有機會找到這些新的生命形式。受影響最大的海洋生物是浮游生物和浮游植物,它們構成了所有海洋生物的基礎。


鹹水魚已經進化並適應了鹽分條件,飲用鹹水以保持水分,並通過抽水去除多餘的鹽分。 鮭魚等其他魚類已經適應了淡水和鹽水的耐受性,但它們是具有這種能力的“萬分之一”物種。 那麼如果海水變成淡水,所有鹽水物種都會滅絕。到時候我們所看到的將是飄滿鹹水魚屍體的海洋。



二、對植物的影響


除海洋動物外,海洋植物的生命也會受到影響。 水下藻類幾乎佔了地球上光合作用的一半!光合作用在為我們的星球提供食物和氧氣方面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即將大氣中的二氧化碳轉化為呼吸所需的必需氧氣。

因此,沒有藻類,我們不僅會得到更少的氧氣,而且大氣中的二氧化碳也會更多!而由於光合作用大大減少,氣候條件極為不穩定,我們的世界將不再支持現在的多樣化植物生活。 食物鏈本身將崩潰。 包括人類在內的大多數物種都無法長期生存。

三、對氣候的影響



溫室效應的升級將使世界某些地方難以承受,由於洋流將不再像以前那樣循環熱水和氣流,因此在赤道上最明顯。

如果是正常的海水,對流將溫暖的水從赤道移動到更北的地方,而來自北部的較冷的水則冷卻了南部的較熱區域。 在赤道地區,較暖的水能夠攜帶更多的鹽(溶劑的溶解度隨溫度而增加),從而使較濃的水沉入較低的深度,而較冷的水則流向頂部。 在最北端,水冷卻到足以結冰並形成海冰。 當水凍結時,鹽便留了下來,這會使北部的較冷水變得更稠密,使其下沉得更低,這為從南部進入的較溫暖的水鋪平了道路。構成一個穩定全球氣候的洋流系統。



但如果海水變成淡水,整個平衡而複雜的過程就會崩潰。 颶風將變得更加頻繁,甚至更加致命。

基本上,那時候的天氣和氣候將與我們現在所經歷的截然不同!“幸運的是”,人類將無法生存足夠長的時間來體驗整個全球天氣的憤怒。 由於人類生活在沒有植物或海洋生物的世界中,因此人類要麼在兩極凍結,要麼在赤道過熱,死於自然災害,或者餓死。

大自然在複雜的平衡中創造了每個有生命和無生命的實體。 一旦失衡,註定要淹沒在不平衡的危險中。 所以我們最好集中資源,明智地保護和保存我們剩下的很少的淡水並節約用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