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老師,你認為"停課不停學"的目的是什麼?現實能達成目的嗎?

隨風行天下


因為疫情,延遲開學,不少地區為了“停課不停學”,開始了線上課程。

要說“停課不停學”的目的,我認為是延時開學屬於意料外的事,為了不耽誤學生學習,也是為了讓孩子在家有事可做,最關鍵的那些中三、高三的畢業生,所以大膽嘗試一下。

前兩天在網上看到有高考工廠之稱的“毛坦廠中學”發的疫情期間各年級、各班級輔導學生學習的方案,裡面詳細的說明了上課時間,年級部組長、班主任、任課老師的工作安排。如果要是學校能按這樣安排,老師、學生和家長都配合,相信能實現“停課不停學”的目的。

因為很多老師和學生都是第一次嘗試網上上課,難免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例如:對眼睛不好了、網絡不好,看不清,聽課效果差,問題不好解答、老師學生不習慣等問題。其實大家可以相互體諒一下,都在儘量的去做好這件事,況且只是這一段網上授課,並不是以後都在網上授課。


然規教育說


我是初中英語老師,也是班主任。我們學校也要求學生在正月十五後開始在網上學習。現在我說說我的觀點。

現在的形式決定了學校必須延期開學。這也是隔離措施的一個關鍵。特別是現在感染人數和疑似患者人數持續增加的情況下,在家隔離也許是最好的隔離辦法。但是一般情況年後的正月十五後是開學的日子。為了不耽誤學生上學,上級做出了聽課不停學的決定,這是非常實用的辦法,也是迫不得已的辦法。這種辦法的目的有兩個。第一個就是讓學生在家隔離,防止互相感染。這對當前的疫情控制是非常有效的措施。第二就是減少因為延遲開學對學生學習造成的影響。

這兩個目的是否能夠達到,我現在來分析分析。首先第一個目的是最容易達到的。現在很多地方都限制出行。小區、村莊等都加強了對外來人員的檢查。在小區、村莊內,人員之間的往來也是減少了。這對防止疫情擴散、減少感染是非常有益的。而學生在家隔離,效果也是很好的。對於第二個目的是否達到了沒有,就要看學生的學習效果了。

學生在家學習,一般是在電腦上或智能機上學習。學習效果如何呢?這就取決於學生的學習習慣和學習能力了。一般情況學生在家裡學習,無論是自學還是在電腦或手機上學習,學習習慣好的學生都是不用家長和老師擔心的。畢竟他們能夠管住自己,知道學什麼和該如何學習。這部分學生有很多是班級中上游的學生,他們學習能力很強,他們的學習效果雖然受點影響,但是不會很大。如果是班級中的學霸,或許在家自學就是他們最好的學習方式。寒假和暑假是學霸們與其他同學拉開差距的時間。人們常說的“不怕同學是學霸,就怕學霸來放假”就是這個道理。假期中學霸的按部就班的學習是他們能夠在假期超越別人的法寶。


假期在家學習的學生,受影響最大的就是不愛學習的學生和學習習慣不好的學生。這些學生在學校裡學習就很讓老師犯愁。在家裡,如果家長監督不力,他們的學習就會一落千丈。這也是這個寒假老師最擔心的學生。畢竟學生在家裡 ,這部分學生的學習情況老師無法在跟前監督。這些學生是否能夠認真完成學習任務,是決定他們學習效果的主要方面。很多週末和假期學生在家就很難按時起床,做作業拖沓散漫。現在雖然或許有老師在班級群裡督促學生學習,但是學生是否認真學習了,這真的很難說。

其次就是一些學生偏科,受到的影響也會很大。因為很多學生偏科,在學校跟不上老師的講課進度。這部分學生在這個假期應該補習前面沒有學好的內容。而班級學習的內容大多是下冊的內容,或許他們真的跟不上。這就需要他們能夠在學習之餘找時間把自己前面沒有學好的內容補習好。但是家長是否能夠輔導好還是個問題。

因此我們說“聽課不停學”的做法,對一部分的學生學習會產生一定的不利影響。

這部分學生主要是學習習慣不好的學生、偏科的學生和部分小學生。但是年後開學後,老師也會把下冊內容從頭講,這或許會彌補這部分學生假期學習的弱點。


初中人教版英語


我是疫情較重的湖北天門的一名老師,從臘月二十九就封路封小區不能出門了。開學不知是何時,為了不耽誤孩子們下學期的學習,我從初四就開始給孩子們每天在網上輔導學習了,每天出一到兩道題,讓孩子們先做,我再把逐題講解的視頻發在群裡讓他們聽,從這一個星期的情況來看,收效甚微。主要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第一,大部分小學生放假在家沒有學習的習慣,有一部分是留守兒童,父母春節難得回來一次,也就放任孩子了。班裡63個娃,能學習的不超過20個。第二,即便是學習的孩子,如果沒有家長的督促,拿著手機只是好玩,根本沒有靜心聽老師的講解。家裡父母耐心督促的還好點,父母任其自然的一點用都沒有。


藍天雲歸處


“聽課不停學”,如果說是一個口號,而是僅僅是應付當前疫情的一種口號的話,那麼這是非常遺憾的。

我們注意到,各級部門,甚至學校提出,重新組織優秀教師進行集體備課,並於2月10日開啟在線教育課堂。這是藉助現代化教學手段實現傳統課堂的基本功能,但是效果可能要大打折扣,甚至是“毫無意義”。原因是,這種課堂有如下幾個特點:

(1)缺失教師的有效監控。毫無疑問,這樣的在線課堂,是屬於一對多,這個“多”不是幾十個學生,而是成百上千,乃至幾十萬學生,這不就是“大班額”教學嗎?能有什麼效果呢?!

(2)缺失師生的交互作用。教育教學走向現代化,一方面要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還要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但最根本的目的是要實現“教是為了不教”。事實上,這是現代化的要點之一; 之二就是師生互動本身就是一種教育教學資源,或者是一種課程。一對多的在線課堂,不可能實現有效的交互作用。

(3)違背了因材施教原理。最為有效的教學一定要分析學情,根據學情進行有針對性的備課和教學。在線課堂教學面對全國,全省,全市,全校學生,如此大群體學生,怎麼分析學情,如此學情分析又會有什麼效果?!

(4)面對屏幕教學,學生容易疲倦,在疲倦中上課,怎麼會有效果?

(5)在家在線教學,需要很強的自覺性,電腦或手機僅僅是一種學習的工具,學生能夠用好這個工具嗎?大家已經意識到了,手機是當代教育教學中一個巨大挑戰,已經嚴重影響了課堂教學效果,其負面影響超越了正向作用。

我冥冥之中感到一種遺憾,提出在線課堂,是不是教育部門或學校領導的一種走秀呢?是不是所謂的共同應對疫情的一種形式主義?甚至擔心是為網絡在線課堂無形中打廣告?

白巖松在新聞一加一中採訪教育部官員,問在線課堂是什麼性質的課?是輔導課,還是主課程?官員否定了輔導課,肯定了主課這一性質。如此定性,沒有錯,但不是重點。重點在兩個字“慕課”。官員提到了這個詞,也做了解釋。但不知道大家是否理解了何為“慕課”?

我理解的“慕課”課程如同圖書館的圖書,是供學習者查閱,借閱的圖書資源,但又不完全等同於圖書,它是“術業在先”的人提供的語音課程,包涵了此人對教學內容的個性化理解和解讀,是圖書的解讀版本。我國的圖書館事業和慕課課程事業是非常落後的,或者說利用率是很低的。

如果這次疫情理解為“失馬”,那麼會不會帶來福音,這就要看有志之士是不是真正意識到我們真正缺了什麼?

我們的學生缺失了自主學習的能力,脫離了父母和教師的監督管理就失去學習的行動力,這是一個可怕而存在的現象。我們的學生為什麼會這樣?也有客觀原因,那就是我們缺少了圖書資源,更缺失了慕課課程資源,或者這些資源有了,但對於學生而言獲取的途徑不夠方便而且成本巨大。因此,我們教師自然也就放了棄一項教育內容——培養學生獲取學習資源的能力,繼而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停課不停學”,如果理解為不需要在教師的“教”的激勵下達成學生自主的有效學習,即促進“教是為了不教”的教育教學目的,那麼“停課不停學”就是有意義的,而且意義重大。

當然,作為教師,在“停課不停學”中也不能缺失應有的角色作用,例如運用微信班級平臺組織好學習點評,學習評價,學習監督,運用好班集體學習效應促進在家學習效果。對於教師,在線不在線不重要,關鍵是要發揮我們教師應有的作用。

作為高三班主任,我通過班級微信群分別向學生,家長各寫了一封信,目的就是發揮自己應有的作用,指導學生和家長達成“停課不停學”的學習效果。有需要,可以在我的頭條號主頁查閱我的兩封信。


姚鐸俟教育


我是一位老師,很多時候在思考,為什麼現在很多老師就有三板斧:留大量作業、佔大量時間、動不動叫家長。

所謂聽課不停學,是個偽命題,愛學習的孩子可以通過遠程來實現學習。對於普通孩子,遠程缺少監督,缺少效率,確實閉環檢測,效果並不好。但不學又不符合社會主流聲音。

如今老師,孩子,家長都難做。整個教育都很矛盾。

我也不知道怎麼改變這個現狀,但我當面做不到的事情,從來不強求家長去做。我們五天在學校都教不會人家孩子,憑什麼週末回家就要全部學會。

作為老師,我會抓課堂,抓重點,把教學問題簡單化,專業化,不爭一朝一夕,又不浪費孩子時間,珍惜能珍惜的時光。

所謂停課不停學,更是一個政治正確的問題,至於結果,唯有努力去做才有可能有一定效果。

所以,孩子,家長和老師要一起努力不負韶華,不復使命。

同時,希望疫情早結束,讓孩子迴歸學校,正常上課。


中考物理老師


未卜先知,說良心話:“停課不停學”想法很好!舉雙手贊成!這是迫於目前疫情不得已採取的辦法。我相信老師們會按照學校的要求,安排學生學習。這個事兒的關鍵在於學生,認真學習的學生,能夠完成學業,這從他們平時在學校學習中可見一斑。那些在學校裡都不學習,一心貪玩兒的學生不可能好好學習的。讓我們拭目以待。



徐福記1230下水詩文


在疫情時期,教育部推出“停課不停學”的目的肯定是好的,就是為了解決不能正常開學學生無法完成學業的問題

但現實中真能實現這些目的嗎?我們先看看存在哪些問題?

第一:有些家庭還不具備網上聽課的條件。

比如有學農村的孩子,家裡沒網也沒電腦,小孩子也沒手機,大人還沒在家。孩子跟著爺爺奶奶,這些孩子怎麼聽課學習?

比如還多家有感染病人的孩子,他們也無心學習,更無人監管,他們怎麼學習?

班上只要有一部分孩子不學習,開學後老師肯定還要再講一遍,等於老師要講兩遍課,真的有必要嗎?

第二:學習效果不會很好。

做好老師的都知道,就算在教室,老師和學生面對面,有些孩子也是不聽課,不學習的。

這樣的孩子還不少,難道還指望這些孩子在家好好學習?

另外中小學生普遍自制力差,家裡如果沒有大人監管,基本都不會好好去學習,但問題是,大人好多都上班了,這些沒人監管的孩子每天面對電腦真的好嗎?

所以要想實現課堂那種教學效果,目前看來可能性不大。

但網上聽課也有幾大優勢是線下教育不可取代的:

第一:優質資源共享,對偏僻鄉村孩子來講是有益的。

第二:在家就能學習,便利而且時間利用會更充足。

第三:教學形勢新穎,對學生來講比較新鮮,短期吸引力不錯。

第四:對自制力強的孩子非常好,他們的學習效率會更高。

任何一個新生事物的出現都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問題,線上教育也如此。但我相信,如果延遲開學很久的話,線上教育絕對是目前最科學最有效的教學方式,最起碼,對大多數學生來講,學業沒耽誤,課程沒拉下,成績不下降。

一舉幾得,挺好!


人生如夢LLH


停課不停學,主要安撫的還是家長的心。

孩子有事做了消停了,家長就不焦慮了。就能安安穩穩去上班。有利於社會穩定。

初衷是好的,實際上呢?

老師網絡直播教學,家長監督打卡。本應該給家長分擔管理孩子的壓力,實際上更增加家長管理的壓力。

老師給學生安排了滿滿的學習任務的同時,也相當於給家長安排了很重的監督管理的壓力。

學校能延遲開學,家長不能延遲開工啊!這顯然是不合適的。

再加上現在各種在線直播亂象,讓孩子們紛紛表示還不如以前在學校上課呢。

現在無週末每天直播上新課,回頭開學了通過調減週末和壓縮暑假再來補償一次教學內容,這個學期的基礎夯實的可好?

我是數學滿分的北大狀元,專注高中教育十五年的振宇老師。


北大振宇數學


停課不停學的目的不是讓孩子們不要放鬆學習跟得上進度,特別是畢業班。畢竟我們高考的時間並沒有說延遲。

線上教育對孩子的自主性要求比較高。孩子自覺性比較強,能夠跟著老師的思維互動,效果可能就會好一點。由於時空的限制,老是不能隨時隨地都觀察到每個人的表情和表現。在上空課的過程當中,曾經有這樣的一個段子。某老師點開某學生的攝像頭來檢查一下學生到底有沒有在認真聽課,結果發現坐在電腦前的是一個幾歲的小朋友,而他的哥哥卻躺在床上玩手機。儘管現在的很多平臺都有很多監控學生的功能,包括鎖屏、點名,批改作業等等,但這些效果很難和線下課堂的監管相比。

鑑於目前肺炎疫情的形勢嚴重性,很多學校都組織了線上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對因疫情延遲上學具有很好的補充作用。這種線上教育還是希望老師們能夠認真備課,增強互動性,吸引學生的興趣,多講乾貨,同時也要求家長在一旁起一定的監督作用,做好孩子的解釋和引導工作。學校要準備一些心理方面的宣傳片,做好學生的心理調試工作。

筆者近期也錄製上傳了一些網上微課到今日頭條,供高三的學子免費的學習。所以我認為在特殊時期線上教育起到了特殊的輔助教育功能,師生齊心協力,還是能實現教育目的。


亦一清賢


我是一名高中老師,我來回答你這個問題。

先說說停課不停學的目的。

我們都知道,由於疫情的原因導致現在很多地方都延遲開學了,延遲開學少的地方是兩三個星期,多的地方有一個月之久。

延期開學這麼長的時間,如果這段時間全部由學生自己支配,那麼學生的學習必然會受到很大的影響,這是很不利於學生今後的學習的。


為了減少延期開學對學生學習的影響,教育部就提出了,停課不停學這種說法。

再看看停課不停學的目的能否實現?

我認為停課不停學的目的是可以實現的,但是效果不會非常的理想。

現在很多地方應對停課不停學採取的措施主要是在線學習,不同地方在線學習落實情況存在差異。

條件相對好點的地方在線學習已經開始了,比如我們省高三的學生今天在線學習已經開始了,在線學習就是我們省實現停課不停學而採取的主要措施之一。


由於在線學習與面對面的課堂授課相比存在很大差異,以前使用過在線學習的老師不多,學生就更少了,這樣就需要老師與學生花時間與精力去適應,這樣就會浪費很多時間。

其次,在線學習存在很多不足,這不足必然影響學習的質量。

比如,在線學習師生互動很少有的甚至沒有師生互動;在線學習教師不能進行差異化教學,成績好的學生與成績差的學生學的都是一樣的內容;在線學習對於網絡、設備等等都有要求,這些因素就會影響學習的質量。

所以,我認為

停課不停學的目的就是為了減少延遲開學對學生學習的影響。

停課不停學的目的是能夠實的,但是學生的學習質量我們不應該期待太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