姥姥得糖尿病好久了,最近又得了冠心病,不讓她吃水果,但是她自己偷偷吃,有什麼折衷的解決辦法呢?

黃益坦


【專業醫生為您做解答】

有糖尿病的人不能吃水果,不少人都有這樣的認識,就像這位朋友一樣對家人的“不聽話”會感到無奈又生氣,其實這是一種想當然的認識。事實上,有糖尿病的人可以吃水果,而且越來越多的研究證實:有糖尿病的合理吃水果,可以使各種併發症發生的風險降低20%,為什麼呢?

之所以有糖尿病的人不敢吃水果,是因為水果是含糖量較高的食物,吃水果將增加機體中血糖的來源,對控制血糖有一定的不影響。但水果相比於其它食物,是機體獲取礦物質及維生素的主要食物,尤其是水果含有的大量多酚等抗氧化劑有助於改善機體的炎性狀態,抑制脂類物質發生炎性反應,避免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

且水果中含有大量的可溶性膳食纖維,進入胃腸後不但能有效抑制對葡萄糖的吸收速度,還可以調節腸道菌群的平衡與活性,對機體的糖脂代謝都起到良好的調節作用,這樣的作用越來越受到重視,且將成為今後控制血糖的一條新途徑。

因此,有糖尿病的人不但能吃而且還應當吃水果,只是需要學會合理地吃水果,注意幾個問題:

  • 一是要所血糖控制在相對穩定的範圍內,比如空腹血糖不超過7.0mmol/L,餐後2小時血糖不超過10.0mmol/L時就可以吃水果。
  • 二是吃水果的時間,宜選在兩餐之間,此時食物已經消化吸收完畢,血糖處於下降當中,此時吃點水果不會造成血糖的波動,血糖會處於較穩定的狀態。
  • 三是吃水果的數量,《中國糖尿病防治指南》建議有糖尿病的人血糖控制穩定時,每天應吃250克左右的水果,可分兩到三次在兩餐之間及睡前吃。
  • 四是選擇含糖量較低的水果。如彌猴桃、桔子、草莓、櫻桃、李子、柚子等。

至於冠心病,從疾病本身來說與吃水果沒有直接的關係,適量地吃水果反而有助於疾病的干預治療,比如水果是葉酸等維生素的主要來源,有助於控制同型半胱氨酸防止血管粥樣硬化的發生,適量地吃水果是有好處的。

綜上所述,有糖尿病併合並冠心病的人只要注意到上述幾點,完全可以大大方方地吃水果。

【希望此回答能幫到您,歡迎點擊關注並留言,一起學習交流更多健康知識】


天天聽健康


個人認為,只要後人盡了心,她實在不聽就算了,免得惹老人家不高興,畢竟“人各有命”噻!她老人家的命運自有定數……我婆婆的病情和你姥姥的一模一樣,有冠心病和糖尿病,也不知道兩個叔子是咋想的,依然大坨二坨地給媽媽買水果和點心,老太婆也依然吃得歡暢……雖然我老公苦口婆心地勸他媽媽,糖尿病要少吃水果和點心,可惜她聽都不聽。如今我老公也想通了,縱使他一片好心,但自己的媽媽不領情,反倒是“逗人恨”,得不償失。


鳳146983974


糖尿病是可以吃水果的,並不是說得了糖尿病就不可以吃水果了!

四種水果,糖尿病人可吃

第一,菠蘿

菠蘿酸甜可口,是生活中很常見的水果之一。菠蘿不僅可以生吃,還可以做菜吃,如拔絲菠蘿。糖尿病患者可以適當吃菠蘿,這是因為菠蘿裡含有果膠,可以促進腸胃蠕動,而糖分含量卻很低。

因此適量吃菠蘿,可以達到降低體內血糖的效果,而且菠蘿本身還有豐富的膳食纖維,有助消化。

第二,獼猴桃

獼猴桃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糖尿病患者可以適量進食。它可以幫助增強人體抵抗力,還可以幫助改善糖分代謝功能。此外,維生素C還可以達到美白皮膚的效果,女孩子也可以多吃。

第三,草莓

在草莓當中含有的膳食纖維非常豐富,而且果膠含量也非常多,因此草莓的降血壓效果很明顯。另外,草莓中有豐富的營養物質,其中含有的熱量以及糖分也比較少,是糖尿病患者比較適合的一種水果。

第四,蘋果

蘋果是生活中物美價廉的水果之一,且含有豐富的營養位置,每天吃一個蘋果可以保障一天內的維生素需求。雖然蘋果中也含有一定的糖分,但是這些糖分被吸收的速度比較緩慢,適當進食可以達到降低血糖的效果。

可是要記得,適量去吃,不能無節制哦!


糖人公社管理師


我已經數次說明了糖尿病使用降糖藥的結果是將能夠將糖降低,很好。但是減少(降低)的糖到哪裡去了?還在體內吧,糖轉化為什麼物質了?轉化為糖原和脂肪。每天由糖轉化成的脂肪在血管內越聚越多,早期血管狹窄,最後導致血管動脈粥樣硬化或心梗、腦梗。今日頭條視頻中,美國杜克大學艾瑞克維斯曼副教授闡述了兩個內容:其一、醫生說糖尿病無法逆轉,無法治癒,需要終身服藥是極不負責任;其二,使用胰島素是一種脂肪激素,就是把糖轉化為脂肪。與我們研究成果是一致的。

所以,糖尿病患者使用傳統降糖方法,即使血糖維持正常,但是心血管疾病的產生難以避免,糖尿病患者很容易患冠心病,甚至心肌梗塞和腦梗塞。

要解決糖尿病的併發症問題,必須改變糖尿病現在使用的降糖方法,還要解決血脂高的問題,解決脂肪代謝問題。

我在今日頭條的文章中2019月11月25日“糖尿病產生的原因是多種”已經闡述糖尿病產生的多種根源。

糖尿病可以逆轉,糖尿病可以康復,糖尿病併發症可以預防。我們研究的營養醫學的細胞健康,血管暢通是糖尿病患者的福音。

營養醫學理論下的糖尿病康復方法是:

1、WPI糖山正早晚各兩袋,35℃以下礦泉水調服,飯前;

2、ZS阿爾法亞麻酸(500mg,含天然阿爾法亞麻酸65%以上)早晚各3~6粒;溫開水送服飯前;

3、菊芋精粉早中晚各8克,飯前15分鐘常溫礦泉水調服;

4、益生菌,早中晚各兩袋飯前(80億CFU/袋、2克/袋);

5、尚清膠囊早中晚各兩粒飯前;

6、維生素B族(B13毫克,維生素B21.5毫克,維生素B60.2毫克,煙酰胺10毫克,泛酸鈣1毫克),維生素C(100mg),早晚各一片,飯後。

7、飲食攝入量,請諮詢營養醫學專業人員。禁酒,油炸食物,油膩食物,甜食;

8、步行8000米;

9、雙手啞鈴(老人一瓶500ml礦泉水)向上舉15次~30次,每天3~6次。

10、原來降糖藥物繼續使用,在營養醫學專業人員指導下,逐步減少或停用降糖藥物。一般在6個月,或以上。

11、在停用一切降糖藥品和專用營養產品後一個月,檢查空腹血糖,血脂,糖化血紅蛋白,胰島C肽,全部正常,每兩個月一次檢查,連續三次,糖尿病患者完全康復。


黃希細胞健康血管通暢


糖友並不是不能吃水果的群體,如果自己的血糖維持在相對穩定階段,糖化血紅蛋白指標不錯,適當吃點水果對糖友來說是利大於弊的。糖友應當儘量避免的是富含“精製糖”的食物,如巧克力、麵包、蛋糕、白砂糖等等。水果、穀物類食物或天然植物性食物中可能含有豐富碳水化合物,不過它們屬於“優質碳水化合物”,其中富含豐富水分、豐富碳水化合物,水分有助降低升糖負荷,膳食纖維有助延緩食物消化速度,抑制糖分吸收速度,所以並不至讓血糖飆升。也不要對老年人群要求太苛刻,他們的血糖由於胰島素抵抗,身體諸多老化的原因,比年輕人會高一些,水果中富含礦物質、維生素等有益成分,對本來吸收能力較低的老年人群來說,也是有利的。

如果血糖控制較差、波動大的情況,老年人又想吃水果的話,可以用有微甜味,含糖量更低的蔬菜類來代替,例如番茄、蘿蔔、黃瓜。老年朋友血糖穩定時想吃水果,注意多選擇含糖量較低、升糖指數較低的水果,與其我們去阻止他們吃,到不如讓它們選擇一些相對來說對血糖更友好的水果,例如蘋果、梨、桃、橙、櫻桃、草莓、柚子、獼猴桃等水果;一些吃起來味道甜,但其實升糖指數不算高的水果也可控量食用,例如葡萄、香蕉、木瓜(果糖含量較高,果糖升糖效果較差,不過味道比葡萄糖甜上好幾十倍)、或“升糖負荷”(食物攝入量導致血糖升高速度的指標)較低的水果也可控量食用,典型的代表是西瓜。注意避免總含糖量高,升糖指數也較高的水果,例如

荔枝、龍眼、鮮棗、菠蘿、榴蓮、山楂、楊梅等水果。水果的攝入量建議控制在每日250g以內,一次性攝入量建議控制在100g左右。

冠心病的爆發也並非絕對和吃水果有關,冠心病通常和血管腔狹窄或阻塞有關係,而多種因素都可能導致冠心病,例如年齡因素,年齡可導致血管失去彈性、血管細胞更新能力降低,血管疾病頻頻,這也是自然規律,這樣的血管更容易堆積纖維蛋白、脂蛋白,導致動脈粥樣硬化、血栓等問題,也更容易誘發多種心腦血管慢性疾病;另外和遺傳因素也息息相關,例如有冠心病家族史,那麼家人可能更容易患上冠心病。

預防冠心病,並非少吃水果,而是保護血管健康,維持血液中運輸物質的平衡,如膽固醇、葡萄糖、甘油三酯,而這些指標和日常我們攝入的多種食物相關,如減少高油高脂食物的過多攝入,注意高膽固醇食物控量,還應當避免富含精製糖食物(巧克力、糖果、麵包、蛋糕)的攝入。高油高脂食物不僅對血脂、血壓不利,對血糖也不利,會增加胰島素抵抗,誘發肥胖,更容易加重多種心腦血管疾病。肉類每天可控制在50g左右,多選擇精瘦肉,避免肥肉、五花肉的過多攝入,動物內臟少吃,肉湯少喝,可適當吃肉;主食類攝入不要過量,碳水化合物轉化為葡萄糖堆積起來,也對血糖不利,推薦每餐1~2捧粗穀物+半個~1個拳頭大小的薯類食物。

最重要的是注意烹飪方式!避免油炸、燒烤、爆炒、涮紅油火鍋等油多的方式,多用蒸、煮、燜、清炒、涼拌的方式料理,調料適當添加,減少在外就餐次數、點外賣次數,多自己做飯吃。如果老人能少量運動可讓他們多走動走動,若身體虛弱,可適當幫助他們按摩關節,幫助新陳代謝,提高體質。


只有營養師知道


得了糖尿病、冠心病,不是不能吃水果,要看吃什麼水果,吃多少。

所以,姥姥得了糖尿病和冠心病,是可以吃水果的。不能不讓吃,而是要吃什麼(哪種水果)、吃多少。

得了糖尿病的人,都比較喜歡吃,食慾旺盛。這種情況,不是因為“饞”,而是一種病態。

糖尿病的人,身體裡的糖分不能充分利用,高糖又刺激胰島素分泌增多,糖的排出也會增多,所以,病人常常有飢餓感,吃得多、餓得快。而美食本身又是一種享受,會給人以愉悅感。可是,對於糖尿病人,家人、醫生都會讓患者控制飲食。糖尿病人本來就想吃,卻被限制了飲食,又少了愉悅感,是會不高興的。這一點可能也是糖尿病患者抑鬱焦慮患病率高的原因之一。我們曾經管過這樣的患者,本來很禮貌、很斯文、很守規矩的人,為了吃到東西,可以到別人的床頭櫃裡去拿。這種情況還真不能就用“饞”、貪吃來解釋,這就是一種疾病的狀態。

對於糖尿病患者,是要控制飲食的,但是應該是控制總熱量的攝入和各種營養成分的比例,至於具體食物,有些是可以通過等量代換來替代的(專門有這樣的食物表的)。這樣,食物多樣化,滿足了營養需求,也滿足了病人的口腹之慾。

比如水果。沒有說糖尿病患者就不能吃水果,只是最好吃含糖量低、升高血糖慢的水果。而且要限制吃的數量,要算到每天進食的總熱卡里。

含糖量低的水果,就是同樣分量的水果裡,含有碳水化合物(糖分)比較少;升高血糖慢的水果,就是同樣含一兩(50克)糖分(碳水化合物)的水果升高血糖的速度低於同等量葡萄糖的55%(低升糖指數),這樣算起來,血糖負荷(GL)就低。

像平時常吃的蘋果、梨、桃、橘子、柚子、草莓、櫻桃甚至葡萄,都屬於升糖指數(GI)低的水果,並且血糖負荷也是低的。即使是香蕉,升糖指數(52)也不算高,只是血糖負荷(12)要高一些。西瓜升糖指數(72)雖然高,但西瓜水分大,同樣數量西瓜的血糖負荷(4)並不高。因此,這樣的水果是可以吃的,但是要有選擇地吃、限制數量地吃。

這裡要注意,增加了水果,就得適當減少其他食物的量。具體可以根據食物等量交換表(網上可查)來換算,或者自己摸索者增減。

回到問題,姥姥得了糖尿病、冠心病,是可以吃水果的。選擇低升糖指數、低血糖負荷的水果,控制好每次、每天吃的量就行。這樣,不用偷偷吃,完全可以大大方方、光明正大地吃。

要控制好血糖,除了藥物之外,把握好進食量、運動量也很重要。這三個方面要匹配,血糖才能控制到相對正常的平衡狀態。


心血管內科侯曉平


老人患病,子女們從健康的角度出發,就會按照科學的方式來告訴老人,這個不能吃,那個不能吃,有些老人就會非常生氣,他們告訴我,

“孫醫生,我血糖高點,可是兒媳婦什麼都不讓我吃。”

我就笑了,這句話聽著怎麼那麼彆扭呢!兒媳婦是真心為了她的身體,是為了她好,可是她不理解啊!她也不懂啊!

所以限制老人吃對身體有影響的食物的時候,一定要給他講清楚,讓他知道為什麼不讓他吃,吃了會有什麼害處。必要的時候,也可以讓他吃,吃完以後再測一測血糖,和不吃這些東西測的血糖進行比較,這樣老人就會恍然大悟了,“哦,吃這種食物血糖會升的很高。”那麼他以後肯定就不會再吃這種食物了。

畢竟血糖對於老人來說是看不到、摸不著的,他們不知道食物在體內的過程,不知道血糖升高的危害。

我猜題主不讓姥姥吃水果是擔心她吃水果血糖會高,但是糖尿病人是可以吃水果的,而且吃水果對糖尿病人有很多的好處,比如可以提供維生素C、各種礦物質、豐富的纖維素,這些都是對血管有好處的,特別是老人,存在冠心病的老人。當然水果還有一定的糖分,這可能升高血糖。但是我們可以選擇含糖分不高的水果給老人吃,如柚子、獼猴桃、西瓜、草莓等,少量吃一些,再減少一點主食,這樣老人滿足了吃水果的慾望,血糖升高還不明顯。

畢竟年齡大了,水果也就是少量吃點,解解嘴饞,如果讓老人偷偷的吃,老人掌握不住量,還怕下次吃不到,就會多吃,就會升高血糖,還會讓老人的心理感受不好。

關注老人的健康是對的,但是要了解老人的血糖控制目標,有冠心病的老人血糖控制目標要相對寬鬆,糖化血紅蛋白在7.5-8.0%以下都是可以的,不可控制太嚴,否則有出現低血糖的可能,導致心肌缺血。

我是孫醫生,關注孫醫生講糖,持續瞭解更多優質健康知識,有幫助請點贊,有疑問請留言,必復!

孫醫生講糖


糖尿病的控制,不是不吃水果就能控制,水果中含有的膳食纖維對人體是有益的還有助於緩解便秘等情況。要想控制糖尿病以及併發症,要同時查看血脂等其他指標是不是正常,綜合進行評估和治療。適當運動、脂肪類食物都要合理飲食。如果血糖指標控制良好,可以適量吃一些蘋果、橙子、山楂、梨、桃等含膳食纖維豐富,血糖控制良好的標準是:空腹血糖不超過7.0毫摩每升,餐後2小時血糖儘量控制在10.0毫摩每升。


慢病聽我說


您好,糖尿病患者並不是一定不能吃水果,除了含糖量非常高的水果儘量不要吃以外,其它水果都是可以適當吃的,但要選對吃水果的時間。一般不建議在餐前餐後吃水果,可以選擇在中午午睡醒來吃點水果,或者晚上睡覺之前吃點水果,一天可以吃與自己拳頭那麼大小的水果。所以要給自己的姥姥科普好什麼水果可以吃,什麼水果不可以吃,什麼時候吃,也不要管著完全不讓吃,不然偷著吃可以會吃多,可能會吃不對時間,反而引起血糖的波動,影響生命健康。



你好,之所以提出這個問題,是因為你把糖尿病和吃水果這兩件事完全對立起來,好像得了糖尿病就要完全戒掉水果,其實完全沒有這個必要。

首先,不是所有的水果都對血糖有不利影響。

真相是大部分水果血糖升成指數並不高,比如蘋果、梨、桃子、杏子、李子、櫻桃、柚子等等,血糖生成指數都低於40,比起精米白麵要低很多,對血糖的影響也要小很多。之所以它們吃起來甜,是因為其中所含的甜度更高的果糖很多,但這個甜並不是升高血糖的罪魁禍首,你大可不必過分擔心。糖尿病人每天挑選這樣的水果吃200克左右,完全沒有問題。

其次,適量地吃點水果來替代一部分主食不僅不會升高,如果吃得合理,很可能還會降低餐後血糖反應。

2018年的一項研究發現,餐前吃獼猴桃(含25克碳水化合物),正餐時減少相應數量碳水化合物的米飯,有效降低了餐後血糖的峰值,也減小了餐後血糖曲線的面積。

最新研究則發現,餐前吃蘋果(含15克碳水化合物),正餐時減少相應數量碳水化合物的米飯,居然能把餐後血糖峰值和餐後血糖曲線下面積降低一半之多!也就是說,在同樣碳水含量的情況下,如果先吃些水果的話,一餐飯的血糖反應整體都會有所下降。

另外,水果營養豐富,對糖尿病人的健康非常有益。

大部分水果都是維生素C、β-胡蘿蔔素、B族維生素、鉀、鎂等營養素的重要來源,水果中還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能降低膽固醇,預防動脈硬化,對預防糖尿病心血管併發症非常有益,即使你姥姥已經患了冠心病,但適量吃點新鮮水果,對緩解、改善心血管功能也會有一定的幫助。

所以說,姥姥雖然患有糖尿病、冠心病,也沒有必要完全戒掉她老人家的水果。當然,水果的種類要有限制,那些升糖指數高、含糖量高的水果,比如香蕉、芭蕉、菠蘿、芒果以及各種水果罐頭就不要給她吃了,吃水果的量也要有限制,一天不要超過200克,而且吃了水果就要儘量減少主食的量,這樣有控制地吃些新鮮水果,既安全又健康,還解了老人家的饞,一舉多得,你試試。

(安娜 國家二級公共營養師 王興國營養特訓班四期學員 扶貧達人團優秀成員 優質健康領域創作者 營養科普原創作者 嘮“糖友” 的嗑兒 說“減重” 的事 還有好吃的、好喝的和你一起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