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這個安康有點兒南

-風物君語-為什麼安康有這麼多方言?移民們為安康帶來了什麼?安康的往事,老院子南北美食,集於一地漢江,給安康帶來了什麼?

漢江發源於秦嶺西麓,全長1577千米,在中國歷史上佔有重要地位,常與長江、黃河、淮河並稱“江淮河漢”,是唯一連接黃河、長江流域的河,也是幽閉於兩座大山間的安康人走向外界的便捷通道。

陕西:这个安康有点儿南

全長1567千米的漢江,奔流至旬陽關口鎮龔家洲,突然拐了180度,形成漢江第一灣——乾坤灣。攝影/皮勇維

在《古安康八景全圖》中,漢江兩岸店鋪林立、商賈雲集,寬闊的水面上舳艫相繼、往來繁忙。隨著陸路交通的修建,水運逐漸衰微,很多人離開了,順著河流去尋找更大的碼頭,也有人選擇留下來,在此堅守一段逝去的歲月。他們就住在河岸,安康往昔的繁榮,如今在沿河兩岸的河街依然依稀可見。

陕西:这个安康有点儿南

悠悠漢江水,流到湖北丹江口後,成為南水北調的中線,為華北平原輸送用水。攝影/邵向東

安康人發“街”音為“gai”,在老一輩安康人的記憶裡,河街不止是繁華的象徵,也是苦難的象徵。因為所有屋舍都是沿河而建,地勢低窪,從每年5月開始,漢江就到了汛期,連綿的雨季一來,河水就會上漲,漫到河街上,他們只能先搬到地勢高一些的地方去躲避災害,後來這一行為被賦予了一個形象的名字——搬水

陕西:这个安康有点儿南

石泉老街其實就是通常意義上的“河街”,這裡曾是富裕繁榮的商貿一條街,改造後依然別有一番風味。攝影/汪龍濤

如今,當地在地勢較高的地方,修建了樓房,河街上的居民,正在逐漸搬入新居,他們的後輩,再也不必有前輩們的痛苦記憶,再也不必在漢江汛期期間擔驚受怕。

得益於漢江水路的交通,南北物產在這裡交流、交換,沿江大大小小的碼頭,也吸納了各地的習俗。因為緊靠湖北,受楚文化的影響,賽龍舟自古便是安康人在端午節那天的重要民俗活動。

陕西:这个安康有点儿南

賽龍舟前的搶鴨子環節。攝影/邵向東

沈從文曾在《邊城》一書中,寫到湘西端午節有搶鴨子的習俗,安康人在賽龍舟之前,也要搶鴨子。放鴨子進水之前,先拔去鴨子頭上的羽毛,撒上鹽巴,鴨子被蜇疼後會潛入水底,增加了搶鴨子的難度,但是從小泡在水裡的安康人卻絲毫不懼,好手躍入水中,幾分鐘就能抓住鴨子。

陕西:这个安康有点儿南陕西:这个安康有点儿南

安康賽龍舟,場面壯觀激烈,那傢伙,那是鑼鼓喧天、鞭炮齊鳴、紅旗招展、人山人海吶!攝影/邵向東

安康的龍舟輕巧靈便,前有龍頭、後飾龍尾,船兩邊繪有鱗紋或水波紋,具有獨特的安康韻味。每年賽龍舟時,方圓百里的人都來觀看,安康人更是傾巢而出,河街都堵上了。水面上,龍舟選手奮力划槳擊水,在鑼鼓聲、吶喊聲中破浪前行;地面上,旱船舞獅、敲鑼打鼓,場面異常壯闊,有時群情激昂,還會出現舉火夜賽的盛況。

除卻一年一度的賽龍舟,能讓安康人興奮的還有漢調二簧

陕西:这个安康有点儿南

旬陽蜀河古鎮鳴盛樓,是安康眾多商業會館遺留的戲樓之一。蜀河為古蜀國所在地,曾是鄂、陝、川三地的物資中轉集散之地,漢江黃金水道上的傳奇。攝影/邵向東

漢江的繁榮過去了,但沿河的碼頭卻保留了眾多的商業會館,每一座會館內都有一座戲樓。南來北往的商人曾在此匯聚,他們在各自的家鄉戲曲中尋找鄉音。無意之間,南來北往的戲曲在此交流融合,形成了兼容幷蓄、獨具魅力的漢調二簧。時至今日,它依然是安康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每逢週末,都有固定的演出。

陕西:这个安康有点儿南
陕西:这个安康有点儿南

漢調二簧。攝影/邵向東

漢調二簧,也可以皮影的形式演出。老一輩的皮影戲一人,可以雙手耍十個皮影,各個能翻能躍,同時還能為出場的皮影配以煙火與鞭炮,生旦淨醜的唱腔,樣樣都拿得出手。但如今,隨著傳統戲曲的式微,許多皮影都失傳了,許多戲年輕人更是聽所未聽,聞所未聞……

陕西:这个安康有点儿南

夜裡觀看皮影的安康村民,專心致志,興趣盎然。攝影/邵向東

吃羊肉泡,也吃魚和米;有北方調,也有南方腔。北方人認為,安康是南方;南方人認為,安康是北方。其實,安康就是安康,是南是北,對安康人來說並不重要,重要的是這裡是他們的家,這裡山清水秀,他們可以在這裡小富即、豐樂吉

陕西:这个安康有点儿南

漢水畔休閒的安康人民。看大江東去,沐清風明月,這樣的愜意生活,誰不想擁有?攝影/邵向東

- END -

文丨十四

圖編丨DCzhang

地圖編緝丨Paprika

封圖攝影 | 皮勇維

徐信印編著《安康史略》三秦出版社 1988

周政、戴承元著《安康方言調查》陝西人民出版社 2016

戴承元、柯曉明編 《安康文存》2016

李道平《安康老院子》陝西科學技術出版社 2018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