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氣為什麼是助燃物不是可燃物?

傾國傾城沈騷年


燃燒的本質是劇烈的氧化。可燃物,之所以能夠燃燒,是因為儲存有化學能量,在一定的條件下能夠釋放出來,並生成更穩定、能量更低的物質。比如葡萄糖,蘊含有化學能,可以燃燒釋放出來,也可以通過人體細胞代謝釋放出來,從而生成更穩定的二氧化碳和水。甲烷、乙炔等因含C、H不同,能量也不同。

而氧氣之所以稱為助燃物,是因為在燃燒過程中,大部分的能量是由可燃物提供並釋放出來的,而氧原子從氧氣到生成物可能會放熱也可能會吸熱。例如氮氣加氧氣反應,生成NO,這個反應是吸收能量的。


懵逼的攻城獅


2xH2+O2在其原子之間存儲了大量能量,當它們反應形成2xH2O分子時OH更弱,因此在燃燒過程中釋放出大量能量。

為了將水轉化為H2和O2,必須將這些能量重新投入水中。典型的火災根本沒有足夠的能量來做這個(需要幾千度的溫度才能做到這一點):結果是水只吸收火焰產生的能量並且水溫升高(通常會變成水蒸汽)過程),並且火的溫度下降,直到它低於可以維持燃燒的溫度;火熄滅了蒸汽還可以幫助防止氧氣進入熱燃料,這也可以幫助防火。

氧氣不會燃燒,只會促進燃燒。氫是燃燒的燃料,因為它被氧氣氧化。


老劍客看球


因為燃燒本身就是一種氧化過程,簡單來說就是氧的作用。因此嚴格來說氧氣也不能被稱作助燃物,因為氧氣本身就是燃燒的必要條件,它的作用並不僅僅是“助”。沒有氧,根本就沒有燃。這有點像結婚,我們不能稱新娘或新郎為助婚人一樣,僅就這個過程而言,是必不可少的要素。


眾裡尋她仟百渡


你要是在木星上,氧氣就是可燃物而不是助燃物。


令狐令狐令狐


真要是可燃物,你在地球任何地方劃開一根火柴,地球整個就燒起來了,火都往鼻子裡鑽


恬靜印象


燃燒的概念就是產生了放熱化學反應,只要某種物質參與了這種放熱反應,就可代表可燃,空氣中燃燒產生火焰,氧氣參與了燃燒,也就是說氧氣在燃燒,


用戶6384751276


因為氧氣本身不是可燃氣體。


用戶3372871735244


氧化反應本質是電子轉移的過程,在化學反應中能接受電子的是氧化劑,氧化劑就是助燃物,,氧氣接受電子能力僅次於氟氣,氟氧化能力太強不會單獨出現在自然界中,因此氧氣就是自然界中最強的單質氧化劑,沒有其他東西可以氧化氧氣,所以說氧氣是助燃物


用戶不一樣的看法


氧化還原反應的本質是電子從一種原子轉移到另一種原子的過程,電子轉移的同時,釋放出大量的光熱,甚至爆炸,叫燃燒。因為氧族元素有較強的奪電子能力,所以表現為助燃。如氫氣燃燒,氫氣失去電子,被氧化,這時電子對偏向氧原子,水也表現為一定的極性。所以因為氧的奪電子能力大的原因,主要表現成為助燃劑


癲濟哥


氧氣是流動的氣體,本身不燃,但`可助火力強。比正常的空氣要強好多陪。人離不開氧氣。是在空氣中提取的。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