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欣賞《唐詩三百首》中的經典名篇《臺城》?

影視蜃樓


《臺城》一詩,是晚唐大詩人韋莊的經典名篇,被清人蘅塘退士選入《唐詩三百首》中,全詩如下:

臺城

江雨霏霏江草齊,劉超如夢鳥空啼。

無情最是臺城柳,依舊煙籠十里堤。

《臺城》,又是題作《金陵圖》。黃巢起義兩年後,詩人韋莊遊歷江南,觀古建康宮城,一時心緒感慨萬千,留下此作。

江雨霏霏江草齊,六朝如夢鳥空啼。

霏霏:雨細密的樣子。

六朝:指相繼建都於金陵的三國吳、東晉、宋、齊、梁、陳六個朝代。

江上細雨霏霏,岸邊野草滋生,過往的六朝如夢一般,只餘鳥兒空自啼鳴。

此句描繪了六朝舊地臺城一片荒蕪的景象,在“江雨霏霏”、“江草齊”的景象下,只餘“鳥空啼”,讀之使人不禁產生一種悲涼之感。

無情最是臺城柳,依舊煙籠十里堤。

臺城:也稱苑城,故址在今南京玄武湖邊,為六朝時宮殿所在地。

煙籠:煙霧籠罩。

最無情的恰是那臺城上的柳樹,依然如煙一般籠罩著十里長堤。

此句寫柳樹的無情,柳諧“留”音,常為有情之象徵,然而六朝更替,“臺城柳”卻依舊籠“十里堤”,強調了歷史興亡、改朝換代的殘酷性。“煙籠”與“如夢”相互呼應,都形容一種似真似幻的感覺。

這首《臺城》,嘆六朝興亡,其實借古諷今,流露出對唐王朝衰落的傷感之情。詩人的感慨及悽惶都在言外,讀之給人一股空靈之感。

清朝人張文蓀《唐賢清雅集》中評道:“端已聲調宏壯,亦晚唐好手。此詩厚而有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