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人說“老人被送到養老院會早去世”?

東方旗w


養老院我今天說一句養老院名字好聽,養老院,實際上可以說等死站,好好健康的人不會到養老院去的,進養老院也是實在沒有辦法自理生活了,兒女也沒有辦法要工作還有照顧自己的孩子,分不開手,有的兒女更本也不想管,每一個人老了必定是這種慣例,從小到年輕力壯到老年這一過程,老了和孩童一樣失去了自理能力,要別人來照顧,在加上身體機能減退,會有多種性疾病染身,本來就痛苦,如在沒好的護理會減縮壽命,養老院是盈利機構,好的養老院一般人想多別想,事業單位的退休金高還可以進去,企業的退休金2,3000元錢還沒法進的去一般的養老院,那種一般性的養老院地方小,連個活動的場地多沒有,整天關在房間裡,加上兒女不管不問,老殘的身體在病,養老院服務條件和護理跟不上,加速老人去天堂的路程,用不了幾年老年人隊列會越來越長,養老問題越來越難,希望政府部門要儘快多辦真慣的養老機構,讓無助的老人有個地方過完人生最後的日子。


花匠6295


送到敬老院老人死得快,這個話我相信。我父親79歲,5年前因為糖尿病行動不便,但他由於經常鍛鍊,經常運動,即使有糖尿病他還算健康生活了10年,但是因為我們三兄弟也很忙,老爹又很固執,跟老孃又說不到經常吵架,所以我們就商量,乾脆把他送到敬老院看看如何。

我們家裡三兄弟和我媽每個人幾天定期輪流都看他,每次給他帶了好多好吃的,換了個環境換了個人,開始他也挺開心的。開始照顧她的一個護工叫劉巧兒,她懂得如何護理老人。經常給他推著輪椅出去活動,在食堂經常給端飯讓他多吃青菜饅頭。我老爹吃的運動的也多,所以消化的好就沒有產生便秘。但是敬老院是私營的,他們看一個人伺候兩個人覺得不合算,最後又換了個一年紀大的護工,那個護工一個人伺候4個老人。這個我們家裡人當時都沒有在意,這個護工年紀大忙不過來,為了圖省事兒,那麼就不推老人運動了,食堂打飯都打那些稀飯吃,一般吃這種好消化,就是這個好消化,結果半個月讓老爹屎都拉不出來發生便秘了。由於便秘,不定期的好幾次發燒,敬老院也要束手無策,推薦到大醫院去診斷但發燒又找不出炎症所在位置,雖然做了一些治療前後經過兩次送醫院後 只能打點滴或開塞露,人工把大便清除,最後老爹的肚子脹得跟皮球一樣,他什麼都愛吃,吃了還不運動。由於食物的殘餘代謝出不來,最後產生了腸梗阻,即腸道的病毒垃圾太多破壞身體各臟器正常工作,最後醫生說,你老爹就是被你們送東西吃吃撐死了,事後琢磨這句話,也確實是這個道理,當然最後也想通了,和最後換了個保姆護工有直接關係。老爹在第2個月住院,就因為無緣無故的查不出原因的發燒,吃飯也不行,光吃不出,最後乾脆就不吃飯了,在醫院回來後,最後鼻飼吃流水飯結果一個星期就死掉了。最後我總結經驗:糖尿病的人必須要常運動,保姆要定期的一人1對1的伺候老人,給他4000塊錢,還要給他規定食譜,多吃青菜,多出來走走,這樣病人就不可能食積 食物排洩率高,營養吸收好抵抗力就增強,老人成活率就高。老人,我們看老人的時候要經常給他帶一點水果膳食纖維,也要經常幫他出去多運動多走動,生命在於運動,這點話一點都不假!這是我的經驗之談。其實家裡有照顧老人的條件,最好不要送到敬老院。如果要到醫院,那麼就要了解醫院的制度,一對一護理最好,別小瞧她作用,她就能讓你老人不得病多吃飯呢,護理好了可以讓老人多活幾年啊,她掌握著你家老人的生死大權,這是千真萬確的。


陳志新園丁


有一些人對養老院有一種排斥的心理,就像是我們出門在車站附近不買商品。就像是我們旅遊在外不買景區的特產一樣。人們對老年的養老院十分的不信任。


覺得無依無靠的老人,在養老院保潔員的照料下,會不會沒有家人在身旁,就會冷言冷語,服務不好的對待老人。其實這種擔心完全沒有必要,現在的養老院都是攝像頭,24小時監視。對老人的身體健康,每天都有人員進行檢查。據老人們吃的飯菜,都會有一個科學合理的菜,目的就是讓老人們吃得好,睡得好,玩得好,過得好。

根本就不存在你花錢了,人家也對你的父母不好。所以說有一些思想非常看得開的老人不願意跟兒女們住在一起,反而願意在這老年公寓和養老院裡跟著老哥哥,老姐妹兒們在一起打打麻將,聊一聊天兒,唱唱歌兒什麼的,真的是無比的快活。根本就不存在心情壓抑,委屈,憋悶等情況,而且也不存在進了養老院的老人離死亡就不遠了的說法。
我們公司有一個全國勞動模範,他的退休工資是很高的,可是他有一種軟骨症妻子去世了,他不想拖累兒子。於是就住進了養老院。每年公司都走訪這位老勞模,老標兵,每次看到他都神采奕奕,被照顧的乾淨利索,真的是有一種老年人的快樂。這樣的心情是不能掩飾的,所以我說養老院和敬老院都是非常好的地方。


伊春美食美客


說這話的是不負責的 或者對養老院有偏見的人 我的父母今年82歲了 他們在養老院已經住了很多年(他們自己住進去的 我媽媽不喜歡做飯 又喜歡空氣好的地方 所以就給自己找了這麼一個養老的地方和養老的方式 )在那裡 他們生活非常有規律 老人只需要開心的娛樂 鍛鍊身體 交朋友…… 別的都有人操心 我父母在那裡都長胖了 我媽多年的膽囊炎也好了(我媽以前飲食上不科學引起的膽囊炎) 爸爸每天組織許多老年人學習唱歌(爸爸是熱心人 以前是單位領導)還經常幫助其他老年人進城買東西 很受老年人們的喜愛 他也從中找到了成就感 生活變得很充實 老媽年輕的時候也是個活躍份子 現在雖然年齡大了 但還是堅持學習 不僅智能手機玩得很轉 還在跟著老師學電子琴 已經學會彈奏不少曲子 媽媽還愛交際 在老人院交了不少朋友 生活一點不寂寞 家人也經常去探望 生病了子女們跑上跑下的去照顧 這樣的養老方式挺好的


彩貝


“老人被送到養老院會早去世”。這話以偏概全,不公允。我母親送到養老院後,我感覺活的時間更長了。

母親87歲的那年,摔斷了股骨頭,從此躺倒了病床上,再加上腦血栓後不能說話,我差點愁死。

哥哥在老家,因為糖尿病併發症傻了。雖然還有3個姐姐,年齡也不小了,且體弱多病,各有難處。我是主力,但夫妻都在濟南工作,家中房子又小,根本無法24小時伺候老孃。最後只能由我負責出醫療費,3個姐姐伺候半年,我和嫂子各3個月。

我回來後反覆設計時間,怎麼也做不到家裡24小時有人。有一位朋友說,西市場附近有傢俬營養老院,是一位姓王的女大夫開的,還帶著診所,人特別好。她原是醫院的專業大夫,出來創業開診所,因為婆婆和孃家媽沒人管,順便開了一家養老院。

我一聽,因為家裡老人開養老院,人品應該錯不了。過去一問老人,個個都伸大拇指。我找到王院長時,她說已經住滿。我再三請求,正好她的丈夫張廷修在家,他說不行用辦公室吧!



這個問題解決了,可是怎麼接呢?風燭殘年的老孃,能否經得起旅途勞頓?別再壞在路上!

王大夫看我糾結,就說要不,我陪你接去吧!這可是太好了,有大夫跟著,老孃定會平安無事。我問給她多少錢啊?

她說:“要什麼錢啊?看你一片孝心,給你幫忙了。”

回來從車上向下抱母親,王大夫非得她抱。這哪能行,一個老爺們,讓人家女大夫抱母親,這不成不懂事嗎?我抱著母親,王大夫不斷提醒:輕點、輕點,別傷了骨頭。

原來老人脆弱到抱著都能傷骨頭。

母親身上臭的啊,別提了,我感到好尷尬!農村沒條件洗澡,到了冬天,可不是臭了。王大夫說:沒事沒事!農村都這樣。

緊接著,就叫了護工來幫著,王大夫親自給洗的澡。

過了半月,奇蹟出現了,我媽竟然偶爾能說清話了。

原來王大夫的老公張廷修是部隊賓館的餐廳經理,特二級廚師。因為部隊改革,他內退了,現在就在這裡給老人做飯。

可不是嘛,特級廚師都是營養師,他們自然會搭配飲食,加上妻子是大夫,這種“天然配”自然會出奇蹟。

再過些日子,老太太坐起來了。嗨,返老還童了!


我到處誇讚,我的一位老鄉王光利聽了,正好他也為老爹發愁,如是,他也接來了。

老爺子比我母親身體好,他能走動。可惜,老人家是個犟種。住了倆月非要回家,這一回,就再沒回來。

隔了一年後,王光利的妻子去看我媽,看到老人家還硬朗,她哭了。說若是公公能住在這裡,一定不會死!

大家說說,就我媽這情況,是不是這家養老院讓她活的更長了?

謝謝閱讀,歡迎關注、轉發!請留言說說你的看法。


傾情相隨


我就是做養老服務的,這只是人們對養老院的一種偏見,當然養老院有些做的可能不足,現在我們國家已經進入老齡化社會,養老院的服務也在改進,而且一般進養老院的老人,一是家人沒時間,二是護理不了,你可知:“久病床前無孝子”,因為無論子女多孝順,都禁不住被父母的疾病折磨,特別是患有老年痴呆症的老人,他們的智商等同2、3歲的孩子有的甚至等於0,他們的視覺也變了而且常常會有幻覺的產生,他們的世界已然改變。所以我總結養老服務必須有3個兩方能做好,一:兩心:愛心耐心,二:兩勤:勤洗勤換,三:兩不怕:不怕髒不怕累。


李金巧2


有人說?誰說?不就是一部分人嗎,我身邊很多老人子女都有但都去了老人院,生活很好,說比在家自由,我姐夫的媽媽就是這樣,讓她回來住她不願意,這要看當事人自己怎麼去理解老人院,其實家也就是一個老人院,有的老人呆在家裡日子也不好過,整天看兒媳婦的臉色,沒人搭理沒人說話,就一個擺設而已,在老人院起碼不用看臉色,有這麼多老人在大家一起聊聊天嘮嘮嗑,說說家事,子女們也會來看看,我一個朋友的父母,她三兄弟,四個子女,可父母都去了養老院,當然經常去看望,父母也沒有說子女不孝啊,自己圖個自由舒服,養老院有醫生護士,有什麼小病也及時醫治,所以這些偽命題就是誤導人的


葉子195517555


話不能這樣說,就我們蘇南地區養老院的整體情況來看,據我所知,情況還不錯。總體管理水平,嚴格的規章制度與服務質量,群眾的滿意度還是很好的。比如,我妹妹的阿婆,進入養老院已9個年頭了。現年96歲。一直住在鄉鎮私人辦的養老院。經常聽到我妹夫講,該鄉鎮養老院辦得相當不錯。住在該養老院裡面的老孃經常說,吃得好,服務員態度好,耐心,隨叫隨到。環境衛生工作搞得很達標,室內整齊清潔,空氣新鮮,老人在該養老院都很安心。家屬也十分放心。聽說,凡事養老院裡的服務員每年都要經過7天左右的學習與培訓,考核合格才能上崗。特別對待養老院裡的每一位養老的老人,要求像對待上帝那樣對待他她們。要把她他們當作自己親生父母來服待。達到三滿意。即家屬滿意,老人滿意,院方滿意。積極投入和參與市場競爭。得民心才能得天下。爭取一流養老院。等等等等,市場也在競爭。這是好的趨勢。

因為我已78歲的老人了。一直在密切打聽,調解,關心社會上各個有關養老院的情況。以便日後本人入院。所以說,好的養老院多的是,不用過分擔心。再說了,每個養老院,每個房間都有監控。應該說服務員都不錯的。不用擔心。


果樹GS


養老院接近與等死院。前年冬天把母親送托老院住了三個月,托老院就在小區裡,一個月去看望四五次,每次去看望時看見托老院老人們無助的樣子都感覺揪心。跟母親一個房間有位大娘,兒子在國外打工,一年才回來一次,天天讓人捎信讓兒子來看她,每次我去看母親時,她見著我都掉眼淚。母親對面床有位大爺,自己不能吃飯,服務員餵飯時一口接一口喂,囫圇吞棗就嚥下去了,他的兩條腿都紫紅色,腳趾甲很長時間沒剪了。老頭經常跟母親說,到這裡就是挨命了。托老院還有位大爺,有倆女兒,臨過年時捎信要上女兒家過年,過完年再回托老院,倆女兒硬是沒接,老頭沒過去年就死了。

把母親接回來之後,聽母親說,不能自理的都捱打,除非打小費才可以的,母親住了三個月,捱打了好幾次。

我在小縣城登倒騎驢,經常拉托老院的老人,據他們說,每個托老院都有捱打現象,能自理的一般不捱打,不能自理的只能默默忍受,家人去探望時,老人們都不敢和家人說,怕遭報復。

我們都有老了那天,把老人送托老院去,能自理的在哪都可以的,不能自理的,送托老院就是加速死亡,假如我們不希望老人早死,就自己護理或找人護理吧!幾乎大多數老人還是希望活在兒女身邊的。


易海拾貝1965


十年前,我就聽朋友說過這句話“老人送到養老院死得快”。當年朋友的母親生活不能自理,他兄妹三人輪流照顧,沒請保姆,更不敢送養老院。兩年後他母親去世,我見到他時,他兩眼通紅,聲音嘶啞,他說那兩年裡一直這樣。可見,照顧老人是相當辛苦的,特別還是勞心費力的。

中國人大多喜歡熱鬧,而且“養兒防老”早已深入人心。自己一輩子為子女付出不就是為了動不得的時候,指望他們照顧嗎?一旦最後被孤伶伶送到養老院,這才是對老人致命的打擊,尤其是對那些第一批進養老院的老人。都說情緒影響健康,即使養老院再好,也擋不住對親情的心寒,對自己沒有得到回報的失落。而老人一旦心灰意冷,其求生欲也就消失殆盡,健康只轉直下了。

近年來,養老院多了不少,得到國家大力提倡和資助,規範很多。老人們的心態也發生很大變化。不過,我覺得養老院比較適合那些連子女都不認得的老年痴呆症的老人,畢竟他們在養老院情感受到的傷害較少。生活還能自理,如果子女沒時間看管,在養老院總歸好過在家經常走失。

對那些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去養老院要想活得好,必須靠三方的用心:老人的良好心態,養老院的良心照顧,子女的親情陪伴,缺一不可啊!其實,現在的養老院比過去進步很多,倒是那些自私的子女更令人失望,不去看老人就算了,還欠費幾個月的。如果多幾個這樣的子女,別說養老院要提高改善服務了,生存都是問題。

再過些年,老齡化越來越嚴重,老人養老必須得到所有人的一起努力,才能讓老人安享晚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