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平:黨旗高高飄揚在交通戰“疫”第一線


武平:黨旗高高飄揚在交通戰“疫”第一線

閩贛邊界梁野山服務區疫情聯防聯控檢查點夜查入閩車輛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武平縣第一時間設立省界疫情防控檢查點,全市9個省際疫情公路防控點,武平縣就佔了5 個。武平交通人特別是黨員幹部,放棄與親人的團聚,第一時間重返工作崗位。客運站、高速公路出入口、服務區、碼頭渡口……交通人日夜堅守在疫情防控一線,以實際行動確保安全暢通。春節假期,局機關支部24名黨員、執法大隊支部11名黨員、運管支部6名黨員充分發揮黨員先鋒模範作用,衝鋒在前,堅守崗位,奮鬥在疫情防最前線,牢牢守住防範疫情入閩第一關。


(一)交通戰“疫”:我是黨員 我先上

“老尚,您不是‘超齡’了嗎?怎麼也安排值班呀?” “沒什麼。關鍵時刻嘛,我是黨員,當然我先上。”面對帶班領導賴副局長的關切,老尚不好意思地笑了。老尚,是武平縣交通行政執法大隊辦公室主任羅錦尚,大隊黨支部的組織委員,今年58歲了。所謂“超齡”,其實是局黨組為落實上級有關防控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在古武高速公路閩贛交界梁野山服務區設點布控,並考慮到近期天氣寒冷,明確“55週歲以上”的人員可以不安排值勤。

武平:黨旗高高飄揚在交通戰“疫”第一線

羅錦尚同志在武平縣客運汽車站執法巡查

大年三十的梁野山服務區,氣溫極低,呵氣成霧。老尚下午四點一上崗,便認真地引導每輛入閩車輛到指定地點接受疫情檢查,測量體溫,一直忙碌到傍晚時分,他們分二組輪流吃飯時,老尚才給老家打了一個視頻電話,向家人問好。本來,三兄弟說好,在外工作已經二年沒回來過年的哥哥一家回來了,三兄弟一起過個團圓年,再照個全家福。但廿九(1月23日)中午在家吃飯時,得知執法大隊要安排疫情防控檢查點值勤人員,老尚便與愛人商量:“今天下午開始24小時輪流值班,明天就大年三十了,安排誰好呢?安排誰都不好,還是我自己先上吧。”愛人對此也很支持:“你是黨員,這種時候,當然是先安排自己了。”

(二)交通戰“疫”:“行,我馬上落實!”


“小羅,衛健局六小時一班,其他單位八小時一班,接送起來不方便,請與兄弟單位協調一下。”“行,我馬上落實。”

“羅主任,聯防聯控檢查點要備好礦泉水、快速麵等後勤保障物品。”“行,我馬上落實。”

“小羅,各聯防聯控檢查點要製作兩面交通引導牌,內容分別為‘減速開窗,等候檢查’和‘停車開窗,等候檢查’。”“行,我馬上落實。”

“小羅,請到縣工信局領取防護口罩,並立即分發到各聯防聯控檢查點。”“行,我馬上落實。”

“小羅,東留檢查點還缺圓錐5個、水桶10個,請協調一下。”“行,我馬上落實。”

“……”

小羅,是縣交通運輸局辦公室副主任羅文彬,看上去面容清秀,就像剛畢業的“學生娃”,其實也是有10多年工作經驗的老交通,也是局機關支部的老黨員了。1月23日起到今天,正值春節假期黃金季,而他卻馬不停蹄,連軸轉了近10天,有同事說,微笑是他的標配;而在這個特殊“疫”期,“行,我馬上落實”成了他的標準應答!不管哪位領導、哪位同事,不管是大年三十、正月初一,不管是白天、黑夜,也不管是微信、電話,只要提出要求、請求,他總會以最快的速度落實到位,儘管有的工作做起來相當棘手!

1月23日下午,他陪同局主要領導前往古武高速公路閩贛交界梁野山服務區察看疫情聯防聯控設點情況,返回後立即組織各部門安排值勤人員,一直忙碌到晚上11點。

1月24日上午大年三十,顧不得妻子交辦購年貨最後時機的叮囑,率先購買了一大堆的快速麵、礦泉水,轉身就送到梁野山服務區聯防聯控檢查點。

1月25日正月初一,陪同局主要領導前往各聯防聯控檢查點督查防控工作,慰問一線工作人員。

1月26日正月初二,起草印發《武平縣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國省道省界防控工作方案》。

1月27日正月初三,上午參加局黨組(擴大)疫情防控工作專題會議;期間,急防控一線安全保障之急,抽空聯繫廣告公司製作交通引導牌,全城廣告公司的電話打了個遍,這在平時挺簡單的事,今天卻成了難事,廣告公司一推再推,強調正值假期工人回家了沒法制作,費了半天功夫聯繫到一家。下午,引導牌一做好,即組織人員第一時間分發到各檢查點。

……

其實,這些記述僅是他近期努力工作的小片斷。神奇的是,面對日復一日洶湧而來的瑣事,他還能依然保持標準的“微笑”,不擔心自己,反倒體諒起辦公室其他同志,“能有多大的事?我做完就得了,何必再打擾人家?他們平時工作也夠忙的,大過年的,能多休息就多休息下吧!再說,疫情當前,宅家也更安全。”頓一頓加了句,“能不能不要寫我?我做的都是小事,去報道站點一線的同事們吧,他們更辛苦。”

武平:黨旗高高飄揚在交通戰“疫”第一線

假期雖然延長了3天,但羅主任楞是沒真正放過一天假。不管是白天,還是黑夜,幾乎都是在幹著局裡的公事。交接班的同事們說,無論什麼時候來辦公室,他總是裹著大衣,坐在椅子上,接著響個不停的電話,桌面滿滿的材料報表。雖然家裡有兩個孩子,其中一個孩子才六個月大,但是支持他工作的妻子也習慣了他的忙,不安排他做家務了,她知道指望不上啊。現在已是下午6:30了,他還坐在辦公室修改“防控方案”,案上右邊一杯濃茶,一塊麵包,這就是他在辦公室的晚飯!看來,“行,我馬上落實”聽起來輕鬆,做起來不容易。羅主任哪是“學生娃”,分明就是防控一線背後的“老黃牛”!

武平:黨旗高高飄揚在交通戰“疫”第一線

三)交通戰“疫”:為了一條不能停的渡運航線

“海事部門嗎?我是卦坑渡口的老危啊,我們渡船用的消毒液用完了,怎麼辦?渡船還能不能運營?”

“你先別急,你們這個渡船不能停,我們馬上給你送過去。”

1月31日一早,武平縣地方海事處接到卦坑渡口渡工危才志的電話,立即向其他單位求援,最終從武平縣客運站協調爭取到幾瓶84消毒液,送往封坑渡口用於渡船消毒。

武平縣中山鎮卦坑村是個偏遠的小山村,目前常住人口不足一百人,渡口日渡運量在10-20人左右,主要服務於當地村民的日常出行需要。由於地點偏遠,人口又少,且多為老弱婦孺,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村裡的防疫準備工作略顯不足。

然而卦坑渡口儘管渡運量很小,卻是卦坑村唯一的出村通道,一旦停渡,不僅村民購買生活物資不方便,一旦發生緊急情況,也沒法及時應對。武平縣地方海事處瞭解到情況後,立即從縣交通運輸局協調防護口罩供應渡工使用,卦坑村村委會主任危福元將自己家中的電子測溫計也帶到渡船上使用,這才解了燃眉之急。同時,武平縣地方海事處還與渡工隨時保持聯繫,確保渡口渡船在防疫措施落實到位的情況下正常運行。

武平:黨旗高高飄揚在交通戰“疫”第一線

渡工危才志對渡船進行消毒


(通訊員:郭麗華 林蔚凡 林傳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