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話為什麼是閩南話而不是福州話?

皮就是要秀


基於大家不細看內容的通病,我只好在開頭強調,福建話根本無法用任一個方言代表

福建省是漢語方言最複雜的省份之一。全國漢語方言有七大類,福建境內就佔有其五:閩語、客家語、贛語、吳語和官話。分佈最廣的是閩方言。

閩語即閩方言,為漢藏語系漢語族內的一種語言,其保存了許多上古漢語的特色,同時也有不少古閩越語的遺留。系最早從古漢語中分離出來的一種語言,因此內部分化最顯著。主要分佈於福建、臺灣兩地大部分地區,以及廣東、海南、浙江的些許地區。閩方言分為邵將(邵武-將樂)、閩北(建甌)、閩中(永安縣)、閩東(福州-浙江閩語區)、閩南、瓊文(海南島的東部南部西部沿海,以瓊山-文昌為代表)7個次方言,之間互不通行,可能是秦漢時代漢人南遷後與當地的閩越語言不同支系交互的結果。紫雲洞山-西洋-青水-三明市-湖源-新陽-葛坑東-南埕-湖洋-楓亭一線以南為泉漳次方言, 廣東省潮州汕頭、汕尾、茂名的電白縣、雷州半島(不含湛江市)、海南省海口市-臨高縣-瓊中縣-保亭縣-五指山縣-樂東縣-白沙縣、臺灣大部分漢區、浙江省蒼南縣也屬於閩南次方言(莆田話)。

1955年在語言學分類上將閩語作為一個語支,下分閩南、閩北兩語,1963年則合而為一,下分閩南、閩東、閩北、閩中、莆仙五種方言。傳統的“漢語七大方言”理論中,

閩語被看作是“七大方言”中語言現象最複雜,內部分歧最大的一個方言。

除福建外國內說閩方言的縣市還有

廣東省東部的12個縣市:(潮州類)汕頭、潮州、澄海、饒平、南澳、揭陽、揭西、普寧、惠來、潮陽、(陸海類)陸豐、海豐等,以及惠東、豐順、大埔等縣的一部分;此外,主要通行粵方言的(中山閩語)中山市和陽江、電白等縣也有部分區、鄉說閩方言。以上地區約佔全省面積的1/3。

海南省及雷州半島(瓊雷區)的19個縣市:(雷州類)湛江、遂溪、廉江、雷州(原海康縣)、徐聞、(海南類)海口、瓊山、文昌、瓊海、萬寧、陵水、三亞、崖縣、瓊中、屯昌、定安、澄邁、昌江、東方(少數民族地區除外)。

臺灣省的21個縣市中,除約佔人口2%的高山族地區說高山語,臺北、彰化之間的中壢、竹東、苗栗、新竹等地和南部屏東、高雄等縣市,以及東部花蓮、臺東的部分地區通行客家話以外,其餘各地的漢族居民都說閩南方言閩臺片,約佔全省人口的3/4以上。


浙江省南部(浙南區)泰順、蒼南、洞頭、玉環等縣的大部分和平陽縣西部的少數地區,以及舟山群島普陀、嵊泗縣的一部分地區也說閩語。

以上總計通行閩方言的縣市約有 120 個以上。

閩方言華僑是中國華僑的主要組成部分,海外以福建僑社、潮州僑社最為著名

福建僑社,即閩南幫Hokkien Association,雖然名為福建,事實上卻可能包括臺灣人。而這個應該就是題目提到的福建話被閩南話代表的主要根源,因為這些華僑喜歡稱自己為福建人,而他們的方言就容易被認為是福建話的代表。hokkien在大陸一般稱作閩南話、閩南語,在臺灣亦稱為 Hō-ló-ōe(臺灣話、臺語、河洛語等),可是東南亞華人就稱之為福建話了。

潮州僑社,即潮州幫

,Teochew Association,其中通常包括潮汕半山客,一般不包括海陸豐鶴老人(香港潮社例外:不含舊屬潮州的大埔籍,但可包括三豐,海豐、陸豐、豐順)。

據瞭解,海外祖籍福建閩南的華僑超過1200萬人,祖籍舊潮州府的華僑也超過1200萬人。

另外臺灣的本省籍族群中,祖籍閩南的也佔八成。臺灣祖籍潮汕地區的則多為客家人,其中包括舊潮州府的客家(即饒平、大埔)和舊惠州府的客家(即海豐、陸豐),已劃屬潮汕地區,潮汕地區的閩方言居民遷臺的為數極少,影響很小,在臺灣,“海陸”、“嘉應”、“惠州”等詞彙,都等同於客家,無法令人想到閩語文化;在臺灣人看來,粵東語與廣東話(粵中語)不是同一種語言,閩南語與福建話則是同一種語言;但是福建話不等於福建省會方言(閩東語),粵東語則可能是客家話的別稱之一。

福州的海外華僑、華人多達300餘萬人,分佈於五大洲的102個國家和地區。福州地區的歸僑、僑眷人數多達200萬,佔福州市總人口的三份之一強。香港、澳門有福州鄉親近30萬。在世界各地有海水的地方几乎都有福州人的足跡。不僅在發達國家如美國、日本、西歐各國,在發展中國家如印尼、馬來西亞等國有為數眾多的福州鄉親,而且在一些落後國家、小而偏僻的地區如巴巴多斯、馬紹爾、安提瓜、塞拉利昂等也有福州人的足跡。


方言的形成主要是由於社會的分裂、人民的遷徙、民族的融合和地理的阻隔。福建境內現存的各種方言都有自己獨特的形成過程。

從總的方面說,就古民族和古方言的源流而論,福建方言是多來源的;就方言差異的積存和共同語的影響而論,福建方言是多層次的;就內外關係及其相互作用的結果而論,福建方言是多類型的。

很顯然,這個題目所謂福建話為什麼是閩南話而不是福州話這個說法本身就沒有根據。一般來說,不會有哪個省份僅僅只有一種方言;某一個省內,各種方言都是平等的地位,無法說某種方言是“代表”。

既然我開始作答,就習慣讓大家瞭解清楚福建方言的分佈情況

閩語六個主要方言區的分佈

閩東方言分佈在閩江下游的福州、閩侯、長樂、平潭、福清(福清和平潭的閩東話在音韻及詞彙上帶有閩南語的特徵)、永泰、閩清、連江、羅源、古田、屏南等11個縣市的是為南片,以福州話為代表。分佈在福安、寧德、周寧、壽寧、柘榮、霞浦、福鼎等7個縣市的是北片,以福安話為代表。

閩南方言分佈在泉州、廈門、漳州三個市、龍巖部分,包括:廈門、金門、 泉州、晉江、南安、惠安、安溪、同安、永春、德化、大田、漳州、龍海、長泰、華安、南靖、平和、漳浦、雲霄、東山、詔安、龍巖市區部分、漳平部分等地,共 23個縣市。廈門、泉州、漳州和龍巖口音都有些差異。

在唐代中期後的泉州、漳州,明朝泉州、漳州等;清朝的興泉永道,下轄泉州府五縣、興化府莆田、仙遊兩縣和永春州(永春、大田、德化),汀漳龍道除去客家縣外的漳州各縣大部分和龍巖州,南北兩片不同口音正好分佈在晉江流域和九龍江流域。分別以明清的泉州、漳州兩個府城的口音為代表,閩南方言北部口音以泉州府城音為代表。閩南方言南片口音以漳州的薌城音為代表,西片口音裡的龍巖方言保留了最完整的閩南語古詞彙。後起的城市廈門則集南 北片的特點(泉、漳口音)成為全區的代表方言,俗稱漳泉濫。

東片(廈門) 廈門、金門、同安

北片(泉州) 泉州、晉江、石獅、安溪、南安、惠安、永春、德化

南片(漳州) 漳州、龍海、長泰、華安、南靖部分、平和部分、漳浦、雲霄部分、東山部分、詔安部分

西片(龍巖) 龍巖新羅區部分、漳平部分 西北片大田大田(西南部),尤溪縣小部分

閩中莆仙方言分佈在莆田市區、莆田市仙遊縣、泉港北部、東部、本來屬於莆田縣的新厝鄉在1956年被從莆田縣劃到福清、漁溪鎮西部本來屬莆田縣,稱為蘇田裡,東張鄉西部也本來屬莆田縣,稱為安香裡。分佈在南朝的南安郡北部,唐代到宋朝前期的泉州北部,明朝興化等;清朝的興泉永道北部,下轄泉州府五縣、興化府之莆田、仙遊兩縣,永春州等,新中國1970年前的晉江地區(今泉州)北部等。

北片:莆田市區、涵江區;南片:莆田市仙遊縣

閩北方言主要分佈於唐代的建州,明清的建寧府,分佈在除了邵武市、光澤以外的南平大部、壽寧,全境屬建溪流域,以舊府城建甌音為代表。建溪上源和崇陽溪兩支流正好把閩北方言分為東西兩片口音。東片以建甌音為代表,西片以建陽音為代表。

東片:建甌、松溪、政和、南平(大部)、順昌(東南部);西片:建陽、武夷山、浦城(南部),以建甌話為代表。

閩贛方言區就是宋代的邵武軍、明清的邵武府,屬於富屯溪流域和建溪上游,邵武市、光澤、建寧、泰寧、將樂,以府城邵武口音為代表。其附屬的過渡片(將樂等縣)原是南劍州及後來的延平府(今永安、沙縣、三明部分、1970年劃給三明的尤溪部分),屬於建溪流域。

永安方言區是原來的南劍州(今三明大部)、延平府,分佈在永安、沙縣、三明部分、尤溪部分,沙溪貫穿其中。永安、沙縣分別為南北兩種不同口音的代表。

永安、沙縣、三元區、梅列區等4個縣市(區)。以永安話為代表。

南片(永安):永安、列東、列西

北片(沙縣):沙縣

其他邊界方言和方言島:

除了上述7個方言區,福建境內還有一些小區域的邊界方言和方言島。它們也各有形成的歷史和特點,分別介紹如下:

方言過渡區:

在福建省的中部戴雲山區,尤溪縣和鄰近的永安東部、大田中西部和沙縣南部,是介於閩南、閩中、閩北和閩東之間的過渡區。

閩方言過渡區

南片(大田) 大田(中部)

中片(廣平) 大田(西部)、尤溪(西部)、永安(東部)

北片(尤溪) 尤溪(大部)

閩方言與客贛方言過渡區

北片(將樂) 將樂、順昌(西北部)

南片(明溪) 明溪

北片(邵武) 邵武、光澤

閩贛方言(邵武)

西片(建寧) 建寧

南片(泰寧) 泰寧

北片(寧化) 寧化、清流

閩客方言(長汀)

中片(長汀) 長汀、連城

南片(上杭) 上杭、永定、武平

東片(九峰) 平和(西沿)南靖(西沿)詔安(北角)

浙西片邊界方言

浦城(中北部)

南平方言島

南平(市區及西芹鎮)

浦城縣北的吳方言:

浦城縣地處閩浙邊界,歷來是入閩通道,與浙江來往密切,有不少浙江人先後來此定居。今縣城及北鄉(佔全縣面積三分之二)通行的是和衢州、處州片相近的吳方言。

閩方言土語群:

在戴雲山的西北坡,包括大田、尤溪兩縣大部和永安、沙縣的邊界,地處5種閩方言的接合部,歷史上行政區劃變動大,人口流動多,這裡至少有5種難以通話的土語。

①大田前路話:通行於大田城關為中心的中部。

②大田後路話:通行於大田西北、尤溪西南和永安、沙縣個別鄉。

③尤溪城關話:泛稱尤溪話,通行於尤溪中部。

④尤溪中仙話:通行於尤溪東南部。

⑤尤溪洋中話:通行於尤溪東北部。

5種土語中,①接近閩南話,②帶有閩中話特點,③閩東、閩南、閩中三者的特點兼而有之,④近於③,並具有莆仙話成分,⑤接近閩東話。它們都具有閩方言的共同特點,屬於閩方言,但歸入哪一區都勉強,是一群方言區邊界的混合型土語。

我們都知道最近很火的那首《大田後生仔》,其中的邊的發音就和閩南語發音有很大區別,可是大部分的字詞又是類似甚至相同的,這就是不同語言混雜之後的結果。

明、清兩代,先後有兩批官兵前來福建“平亂”,嗣後就地屯守聚居,形成兩處官話方言島:

其一是南平市區和西芹鎮的“土官話”。使用人口約2萬多。明正統十三年(1448年) ,沙縣鄧茂七發動農民起義,數月間幾十萬義軍攻破附近20多個縣城,明王朝先後調京營士卒5萬多人前來鎮壓,後陳懋所部2萬餘人多留守南平。

其二在長樂縣航城鎮琴江村,清初旗營在此築堡定居,至今城牆猶存。現有居民1000餘人,已認定為滿族。他們說的話俗稱“京都話”。1981年以前琴江村屬洋嶼大隊,當時稱為“洋嶼話”。

這些方言島的居民都兼通雙語,對內說官話,對外使用當地方言。這些官話都受到當地方言的影響,但基本面貌仍是北方方言。以詞彙為例,南平官話的房子、婆娘婦女、老子、兄弟(弟弟)、身子、怕生、耍、疼、他;洋嶼話的今兒個、明兒個、爺爺、奶奶、老爺、外祖父、姥姥、耗子、斗篷(斗笠)等都還是地道的北方話。

其它方言“飛地”:

福建境內的諸種方言,也有插入省內其它方言區的“方言飛地”(即方言島)。那裡聚居的人在家說母語,出村說當地話。這些方言島形成的歷史,長的二三百年,短的只有二三十年,當地人大多還知道自己祖宗何時從何地因何故遷來的。就移民原因看,多是出外謀生,也有避難、逃荒或政府組織集體移民的。例如寧德縣碗窯村,乾隆年間所修《寧德縣誌》記載:“本邑因有碗窯之業,漳,泉等處無業之民雜聚二都,以造碗謀食”。

現就調查所知,按方言區列舉如下:

⑴閩南方言泉州話區外方言島

按照1980年代按照福建方言專家隊的考察,福鼎縣沙埕、前岐、店下、白琳、點頭、管陽、貫嶺、南溪、桐城等13鄉的98村,共有993自然村,總人口約13萬人。

霞浦縣水門、牙城鄉和三沙鎮共有33村鎮的100多個自然村,總人口約近4萬,其中水門、牙城鄉是由浙江平陽的閩南方言島倒流來的,以務農為主;三沙是閩南遷來的,多以打魚為生。此外,長壽鄉的赤沙村、延亭村也有數千人。寧德市飛鸞鄉碗窯、礁頭村,幾千多人。

連江縣敖江鄉鳳尾、北嶽村,數百人。

自古屬泉州的莆田縣的新厝鄉,新厝鄉解放後被從莆田縣劃到福清。漁溪鎮西部本來屬莆田縣,稱為蘇田裡,東張鄉西部也本來屬莆田縣,稱為安香裡。1958年前屬於永泰,後劃給福清的一都鄉的王坑、東山、善禮村的部分自然村。

福清市漁溪鎮的上張、雙墩、步上、蘇田等村的部分自然村,鏡洋鄉的紅星、波蘭、長征、東昇等村的部分自然村,上逕鄉的南灣、縣圃、梧崗等村的部分自然村,音西鄉的音西、音埔、演前等自然村,陽下鄉的蘆院、油樓、奎嶺村,東張鎮的先鋒、香山、半嶺、瀨底等村的部分自然村,宏路鎮的龍塘,圳邊周店等村,總共有十多萬人。

閩侯縣祥謙鄉東西臺村,1000餘人。

莆田市南日島浮葉村浮鬥自然村(未注數目者人數不明,下同)。

南平市夏道鎮大洲村。

順昌縣城關鎮的吉舟、文新、井龍等村及大幹鄉石湖村、埔上鄉、富文鄉的數個自然村,共有數萬人。

建陽縣麻沙鎮竹洲村金臺自然村。

武夷山中天心村數百人。

浦城縣盤亭鄉上黃厝村等,數百人。

沙縣青州鎮洽湖村、高橋鄉上洋村、富口鄉羅溪村等,數萬人。

永安縣西洋鄉7個村,近萬人;大湖鄉4個村,數千人。

尤溪縣坂面鄉街面村,數千人。

⑵莆仙方言莆仙話片區的區外方言島:

自古屬莆田縣的新厝鄉的蒜嶺、鐵灶 、江兜等村的自然村,新厝鄉解放後被從莆田縣劃到福清。漁溪鎮西部本來屬莆田縣,稱為蘇田裡,東張鄉西部也本來屬莆田縣,稱為安香裡。新厝鄉和莆田市江口鎮相接。

福清市漁溪鎮的東際、江山、柳厝、水頭等村的部分自然村,東張鄉的蘆嶺、金芝、雙溪等村的部分村落,鏡洋鄉的後溪、善山等村的部分村落,音西鎮的雲中村嶺口自然村,江陰鄉的莆頭村、小麥嶼、下石村的部分村落,共計數萬人。

霞浦縣大嶼鄉後門村,400多人。

福安縣下白石鄉11個自然村,1000餘人。

福鼎縣沙埕鎮澳腰、釣澳、後港等村,1000多人。

客家方言:

客家方言分佈在閩西的寧化、清流、長汀、連城、上杭、永定、武平,以及閩南的平和、南靖、詔安的西沿,以長汀話為代表。

在閩、客、贛3種方言之間,明溪、將樂、順昌一帶也可以說是過渡區,因為那裡的方言兼有3種方言的特點。此外,閩方言和客方言,也都有在區外相互穿插分佈的。閩南話在閩中、閩北、閩東都有方言島。客家話在閩北、閩東也有不少小方言島。在武平縣的中山鎮通行的“軍家話”是比較接近贛方言的方言島。居住在閩東的福安、羅源、寧德等地以及閩北的建甌、建陽、順昌等地,永安、上杭等地的畲族同胞所說的話是一種也還保留著一些本族語言的、和客家話比較相近,又吸收了一些當地閩方言成分的帶有混合性質的語言。通常也稱為畲語。

吳語

浦城縣的中北部和浙江省連界,那裡說的是和浙江的處衢方言相近的吳方言。

官話

在南平市區和西芹一帶以及長樂縣的琴江村,有兩個官話方言島。

贛方言:

贛方言分佈在邵武、光澤、建寧、泰寧4個縣市,邵武話比較有代表性。邵武、光澤、建寧、泰寧也是福建省開發較早的地區,三國時期是建安郡所屬的昭武、綏安二縣,唐代改稱邵武、綏城,屬建州。宋太平興國四年(979年)升為邵武軍,不久就轄有與今名相同的4縣。明以後一直是邵武府的轄地。這裡立軍以來已有1000年曆史,但由於山高水小,交通不便,長期未有發達的商品經濟,並未真正形成經濟、文化中心,這些便是方言複雜的社會原因。

從西晉到隋代,這裡曾兩度劃歸江西的江州和撫州管轄200多年,因此他們歷來與江西交往較多。宋元以後,有大量江西人陸續前來定居。這裡的方言原屬閩北方言,後來逐漸贛語化。就贛化的程度說,建寧話最徹底,已極少閩方言的成分,光澤話和資溪一帶的贛方言也十分相近。邵武、泰寧則保存較多的閩方言成分,但彼此的差異還不小。除邵武、光澤的方言較為接近外,三片之間還難以自由通話。由於長期作為府治,邵武話在區內具有一定代表性。在現今的社會交際生活中,這一帶已經普遍通行普通話了。

福建省境內的方言不但品種多,而且內部差異很大。像連城、尤溪、順昌等地,一個縣內就有幾種、十幾種不能相通的話。

我們還是要慶幸大家都會普通話,雖然都有口音,至少大家都明白對方在說什麼,不然各自說自家方言,那是一個大難題,我不妨拿福州話和閩南話進行粗淺的對比。

福州話有15個聲母,數量上和閩南話沒有很大區別。聲母方面,和閩南話主要的區別主要有以下幾條:

聲母方面的區別

1.福州方言,古日母字(大部分普通話讀r的字)白讀一般讀[n],閩南方言有[h]、[l/dz]、[l]、[n]等讀法。如“肉”,福州[nyʔ8],泉州[hiak8];“日”福州話[niʔ8],今泉州[lit8],早期泉州和今漳州為[dzit8]。

2.部分古鼻音聲母字閩南話有聲母讀為清擦音[h]的現象,以泉州為例子如魚[hɯ2]、肉[hiak8]、箬[hioʔ8]、蟻[hia4]等,福州話沒有這個現象,分別是[ŋy2]、[nyʔ8]、[nuoʔ8]、[ŋie6]。


3.福建省內的閩南話大多數不存在陽聲韻和鼻音聲母相拼的音節,但福州有,福州話讀這種音節的字在閩南話中的聲母一般是一個邊音或者相同發音部位的帶鼻冠的濁塞音,如“儂”,福州[nœyŋ2],泉州[laŋ2]。

4.福州話有成系統的聲母類化現象,閩南話沒有。如“火車”二字,福州單字讀分別為[huoi3] 和[tsʰia1],但連讀就會變成[huoi3 lia1]。

韻母方面的區別

1.當代福州話只有兩個輔音韻尾,也就是-ng、-h。福建省內的閩南話基本上都有七個,-h、-p、-t、-k、-m、-n、-ng。

2.古陽聲韻字在閩南話中有一部分變成了鼻化韻,福州話仍然全數保留鼻音韻尾。如行 泉州讀[kiã2],福州讀[kiaŋ2]。

3.福州話存在複韻尾,閩南話沒有。如“懸”(高),福州[kaiŋ2],泉州[kuĩ2]。

4.福州話存在變韻現象,這種現象閩南話中不存在。

聲調方面的區別

聲調方面除了具體的調值,差異不大。不過閩東方言大多沒有陽上調,閩南方言中泉州、潮州仍然有這個調類。

大區方言差異大,區內方言差異小,可是不代表可以正常互通,在個別字上有很大的區別,只不過通過上下文,利用已經聽明白的80%的話語猜出來的。


我心自在無礙


福建地區的方言,從全國來說是各省市區最為複雜的,不是之一,而是第一。所以介紹福建方言,一般通俗化統稱閩方言,不稱為閩南方言。福建幾大不同族群,不同風俗,不同語音,方言誰也替代不了誰。

.

閩方言的概念包括:福州地區的閩東方言(今天的寧德地區過去歸為福州管轄);南平地區的閩北方言(南平地區過去包括今天沙縣等三明地區大部分縣、還有古田、屏南等地);閩南地區及河洛民系;客家方言。

.

歷史上福建八閩之說,說的是上四府下四府,具體山區的叫上四府:古建州三府(古建州、南平、邵武)+ 客家府(汀州);沿海的叫下四府:福州府 + 閩南三府(漳州、泉州、莆田)。因軍事要地之因,八府所說的邵武和莆田(即過去的興化)稱作軍。

.

社會學上,閩南三府同屬河洛民系,民俗相似;語言學上,漳泉方言相同,莆田與漳泉差別很大,所以分為閩南話和莆田話(即過去的興化方言)二支。閩南人走四方,有明代對外貿易開啟出洋,也有清代被迫“遷界”移民,他們把方言帶到四面八方。很多地方都形成有語言學所說的閩南語方言島。

.

閩南方言覆蓋地域之大,沒有第二種方言可比。再加上這些地域的地理人文差別,方言則有了差別。有研究認為南島語出自閩南漳州方言。又如,莆田人易居粵東的潮州地區,方言與莆田話又有了不小的差別。

.

福建地區行政區劃,歷史上最早設立的五個縣,是順著閩江流域自北而東南。其中四個縣在閩北(浦城、建陽、建甌、南平)同歸閩北方言;一縣在福州,即福州方言。它們統歸福州方言或稱閩東話(閩東過去不是今天理解的福安寧德),閩東話應稱做閩都方言,或閩都話會更好理解。

.

福建方言中,保留最完整的八個古音韻聲調的是福州方言,也是福建和中國音韻最複雜的方言。其次,是七個聲調的閩南方言。再者,是六個聲調的客家方言,難易程度類同粵語(粵語所說的有十幾個聲是另一個概念)。方言的難易程度通俗一點說,外地人聽南方方言,最難聽懂福州話,客家話和粵語還可能蒙一下。

.

福建方言至少分為四大類,即閩都方言(福州話、閩北話、閩東話及寧德、三明一些地區方言)、閩南方言(泉州話、漳州話、廈門話及臺灣話)、興化方言(莆仙話)、客家方言(客家分佈於閩西、閩北、閩東和閩中邊闢山區;閩西客家又混居於閩南人之地,多數懂閩南話)。

.

閩北浦城毗鄰浙江江西,通行的方言很複雜。浦城是農耕時代福建最富庶地之一,是福建糧食一個重要主產地。自古又是主要出入閩地官道,仙霞關是福建最重要的關口。浦城通行多種吳越語,還有贛語等,方言跟毗鄰溫州的閩東福鼎相比,通行的方言區域小,雖然複雜,但不單列。

.

建國後廈門口音的閩南話,定位為廣播標準音,閩南人普遍不好接受。廈門地處漳州府海門之下諧音大廈得名,本是閩南人出洋歇腳點,1852年才闢為對外口岸。廈門發展至今離不開泉州漳州閩南人投資;鼓浪嶼島更是閩南富商當年的別墅區;建國以來,中央和福建一直打華僑牌支持廈門發展建設。廈門名聲在外,短暫歷史很難承載閩南文明,更何況最年輕的廈門口音方言。

.

福建由福州和建州(今閩北)而得名。福州建州歷史淵源久遠、密切關聯。福州一直是省府所在地。清朝閩浙巡撫置於福州,福建的漳州總兵管轄至粵東沿海。宋明的文明輝煌,少不了福建福州和建州。朱熹及一家人一生生活在建州。古建州雖然人被滿清滅殺建安解體,但代表中國文明的建學、建本、建版等文化活體在今天的建陽;建茶、建盞、建瓷成為新近出土概念而為世所知…

.

福建近年內陸地市崛起,希望有自己的聲音。如龍巖,當地方言話也複雜。如果指小區新羅,跟漳平一樣,本是漳州府方言。如果指大區,則是汀州府概念,即客家方言。龍巖、三明、寧德這些地方,都是建國之後,甚至是1962年之後新設立的行政區劃,要理解建國之後方言區強力推廣普通話,更難短短時間形成自己獨特的方言。

.

海外把福建這麼複雜的區域方言,統統稱為福建話。在這些國家要知道當地說的福建話是哪一支,首先要知道當地華人族群以哪裡人為主。菲律賓一個島是福州方言,一個島可能是閩南方言。再如馬來西亞,以閩南漳州人為主,當地稱福建話自然不是福州方言而是閩南方言。


南伯陽


★第一,沒有【福建話】這個叫法和名稱

★第二,壓根就沒有【福建話】

外地人,單一的遇到福建某個地區老百姓,比如福州人(或者閩南人),就錯誤的認為福州話(或者閩南話)是“福建話”。那是外地人不懂福建,而導致的“錯誤認識”!

福建,【代表性】方言有六個。其他的小方言,不列舉了!


歸就櫃蘇


對方統稱閩方言,具人說,最早閩方言皆可交流,因地山河隔離。成了全國獨有現象,閩大致可分閩北方言,流於建陽,建甌,松溪,政和,武夷山,浦城之一部。南平通官話,順昌,光澤,邵武,則交雜於贛閩方言。浦城通吳語。福州,寧德通行閩東方言,雖有腔調差異,交流無礙。莆田行閩中方言,其特點是交雜於閩東閩南方言特色。更傾向閩南些。泉州,漳州,廈門通行閩南方言。漳州些許行客方言。三明大田,尤溪之一部行閩南方言,大部行客方言,餘也有行贛閩北交雜方言,龍巖大部行客方言,市區,漳平也有行閩南方言。所謂閩南方言是代表,個人認為則可。不然要鬧笑話。知道福建名怎來的。閩人都有一共性,就是捨我其誰,默默實幹,敢為敢拚這才是閩比大中國任何一省不同的多彩多姿。


曉風殘月445


首先,沒有福建話這一概念。

其次,福州是福建的省會,一個省的方言,名字怎麼也不會定名為省內一個城市的名字。不然,山東話就是濟南話,河南話就是鄭州話,江西話就是南昌話。

其實,閩南話僅僅是福建方言的一種,福建還有太多太多的方言區了,像客家話就是其中一種。我們更熟悉閩南話是因為臺灣省說閩南話,很多歌曲也是閩南歌曲。

結論就是,這整個命題都是不對的!


尋思麼


海外才有福建話這個說法吧,因為出國的閩南人多啊,特別是舊泉州府的……國內的話,其實閩南語這個說法也是近些年才有的,之前泉州人就說泉州話,廈門人說廈門話……


三藏洗髮用霸王


其實是以早期下南洋的閩南人在異國他鄉比較多,所以才有福建話,福州在海外也不少,不過歷史比較短,而且人的數量也比較有限,閩南人下南洋是在上百年前了,而福州一代屬於近代史,不過也沒啥好爭的,都是福建人就好了,不管閩南語還是閩東語,都是同屬福建,這就好了,這個狗屁小編喜歡看福建人爭得你死我活,他是坐山觀虎鬥,看的可開心了!


曹操58523423


閩南語叫福建話是從海外傳進來的,過去全球華僑華人分兩大民系,一個福建一個廣東,廣府人講白話稱作廣東話,見到的福建人都是閩南人故而以為全閩皆是被稱福建話,所以閩南語被稱作福建話是閩商實力體現,語言的強勢以及語言習慣而成的,並非學術用詞。就像廣府白話稱作廣東話人們也接受,潮汕客家並沒有非議。一個習慣性稱呼而已不必糾結!


勇敢的心72497057


福建話很多種至少也有幾十種相互不通的語言。尤其是閩西和閩北,語種很多的。但大致是可以有這麼幾大種類。一是閩南話。(廈漳泉,潮汕臺灣及海外華僑)二是福州話,這也是大語種。(約佔人l口的五分之二。原來的閩主要指這裡)三是蒲仙話(蒲田仙遊等地)四是客家話(在閩西龍巖和三明一些縣,還有三明沙縣永安一帶的閩中話。南平建陽一帶的閩北話(這裡是福建的建州)還有福安寧德一帶的閩東話,邵武一帶的閩西北話等等不勝枚舉。不過也有一點好處。在福建無淪你走到哪裡,說普通話你可以暢通無阻。(因語種太雜,不說普通話簡直沒法子交流)


遠木三二三


說福建話是閩南話在本省內,或內地並沒有共識

那麼又為什麼許多人認為福建話是閩南話?

首先是福建海外僑胞的影響力

近代,閩南沿海地區相對貧困,為了生存,許多閩南人遠渡南洋,然後憑藉海洋愛拼才會贏的性格,經過多代人努力和艱辛創業,許多閩南人富甲一方,又引入更多的鄉親同族,最終一成為當地實力族群,而這些來自福建先賢們在其他同胞中稱都稱自己為福建人,自然閩南話就成為福建話。

而福州,閩北(建甌)古代相對富裕,生活相對較為安逸,外出討生話相對少,在海外影響力就相對弱些

其二,閩南地區(廈、漳、泉)是改革開放後經濟最有活力地區,廈門是知名的旅遊城市和經濟特區,泉州是全國民營企業最活躍地區,也是全國品牌之都,閩南商人也活躍於全國乃至一出界各地,兄弟省份就容易認為閩南話即福建話。

其三,臺灣地區民眾基本以閩南人移民為主體,可認為臺灣話即閩南話,成就閩南話更高知名度

其四,講閩南話人口在福建比例最大

總之,在福建基本沒人認為閩南話即是福建話,在國內,不少人認為閩南話是福建話,在國外,尤其東南亞地區閩南話基本是指福建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