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將相當於法德總面積的國土拱手送人,近代屈辱源於皇族之軟弱


他將相當於法德總面積的國土拱手送人,近代屈辱源於皇族之軟弱

一提到大清皇族愛新覺羅氏的“奕”字輩,可能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咸豐帝奕詝和恭親王奕訢這兄弟二人。其實在大清歷史上還有一位“奕”字輩的“名人”,他就是私下裡一再簽訂喪權辱國條約的愛新覺羅·奕山。奕山是清聖祖康熙十四子胤禵的玄孫,所以算起來就是當時執政的道光皇帝的族侄,正統的愛新覺羅子孫,正兒八經的大清國皇親貴胄。

他將相當於法德總面積的國土拱手送人,近代屈辱源於皇族之軟弱

咸豐帝劇照

在道光皇帝繼位的那一年,奕山由四品宗室充任三等侍衛,開始了他的仕途生涯。奕山憑藉自己顯赫的出身,並且在新疆屢立軍功,所以一路官運亨通,正可謂青雲直上。歷任塔爾巴哈臺領隊大臣,鑲藍旗漢軍副都統,伊犁參贊大臣,正紅旗護軍統領等職。道光十八年(1838年)奕山被授伊犁將軍,節制新疆地區的一切軍政要事,成為名副其實的封疆大吏。道光二十年(1840年)被召回北京,官至正一品的領侍衛內大臣、御前大臣,深受道光皇帝信任和寵愛。

他將相當於法德總面積的國土拱手送人,近代屈辱源於皇族之軟弱

奕山蠟像

在愛新覺羅氏的諸多子嗣中,奕山還算是一個比較有能力的皇族後代。他幾次浮沉最終還能善終於京城,究其原因是他根正苗紅的出身起了決定性作用。1855年,咸豐皇帝將奕山調任為黑龍江將軍,奕山的封疆從此就從中國的西北調到了東北地區。東北地區是大清王朝的發源、起家之地,是大清朝的龍脈所在,如果丟了東北的領土,皇帝是沒臉去見列祖列宗的。正是因為皇帝及朝廷對東北地區非常重視,所以才派皇族愛新覺羅氏的後人去駐守。可是我們這位愛新覺羅氏的子孫,並沒有把皇帝和朝廷的旨意和信任放在心上,使得在較短的時間內黑龍江的大片領土被虎視眈眈的沙俄所蠶食。

他將相當於法德總面積的國土拱手送人,近代屈辱源於皇族之軟弱

《璦琿條約》簽訂

真可謂“將熊熊一窩”,由於“黑龍江將軍”奕山懼怕沙俄、不敢與沙俄較量,所以既無決心抵抗沙俄,也不努力整頓軍務,使得當時的清軍毫無戰鬥力可言。1858年4月,沙俄在黑龍江沿岸不斷用炮火挑釁,並下達“最後通牒”,此時的奕山嚇得不知所措。不得不又一次懦弱地屈服於侵略者的淫威下,表示願意接受俄方一切條件。5月28日,奕山在揹著皇帝和朝廷的情況下,與俄方籤成不平等的《璦琿條約》。條約規定將黑龍江以北六十多萬平方公里土地全部劃歸俄國,烏蘇里江以東中國領土為中俄“共管”區。

他將相當於法德總面積的國土拱手送人,近代屈辱源於皇族之軟弱

《璦琿條約》中俄邊界示意圖

《璦琿條約》簽訂後,奕山為給自己開脫罪責,還曾向咸豐帝詳細敘述了沙俄逼迫簽約的蠻橫行徑。清政府雖然對奕山的賣國行為非常不滿,把奕山撤職召回北京,但當時大清在東北的軍事實力的確無法與沙俄抗衡,加之第二次鴉片戰爭中又有求於沙俄,所以在1860年清政府承認了《璦琿條約》的法律效力,就這樣把外東北一百多萬平方公里的土地拱手讓給了俄國人。恩格斯對此曾評論說:“俄羅斯不費一槍一彈,就從中國奪取了一塊大小等於法德兩國面積的領土,以及一條與多瑙河一樣長的河流”。

他將相當於法德總面積的國土拱手送人,近代屈辱源於皇族之軟弱

《廣州和約》簽訂

其實奕山私下籤訂《璦琿條約》的這種賣國、投降、欺騙行為,還真不是第一次。早在第一次鴉片戰爭時期,當時的道光皇帝曾任命他為“靖逆將軍”,率兵南下廣州,準備平定英國的挑釁。可是他到達廣州後盲目出戰,兵敗後為了掩飾自己的失職和無能,就私下與英國人義律簽訂了《廣州和約》,賠款六百餘萬兩白銀以換取英國撤兵。膽大妄為的奕山回過頭來就向朝廷和道光皇帝報捷,道光還真的以為把英國人打服了,還給了奕山和他的手下一大堆賞賜。當然後來事情敗露,奕山被革職召回北京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