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斤胖子,萌新想從kd12使節11 Air Force max這三雙鞋中選一雙買,哪一雙好呢?

ST餘書濤


Nike Zoom KD12 EP 杜蘭特12代 AR4230-003 男子籃球鞋 該款採用全掌Zoom氣墊 移除了中底佈讓這款鞋的力量反饋更為直接有力 鞋面採用多層輕質網面材料打造 鞋身變得輕盈又不失包裹性

使節11

自使節8之後,勒布朗的使節系列漸漸成為了人們每年關注的焦點鞋款之一。首當其衝的原因呢,就是它的實戰口碑以及相對較高的性價比。從使節8到這雙使節11,中底科技都是採用耐克經典的前後Zoom氣墊來做搭配,單論配置這一個點的話,其實它和戰士系列,並沒有拉開應有的段位差距。

 

同等級的配置,同樣屬於勒布朗系列的支線

以及比較相似的中底感受。但發售價格相比,使節11比戰士12低了整整200塊錢。

如果你是一個追求性價比的配置黨成員,我相信,這雙使節11,多少是會讓你有心動的感覺的。但是,也不要忘了這樣一個重點:配置好,不代表性能就一定出色。

 

這雙使節11究竟能否做到和使節10一樣,成為一雙優秀的性能鞋呢?接下來,我們來分點和大家詳細聊聊:

 

首先第一點:不失水準的包裹

 

說到包裹呢,我們的眼光自然離不開這個覆蓋面積極大的魔術貼設計,但說到這個魔術貼設計呢,我們就自然避免不了拿馭帥12出來進行一番比較:

在將兩者魔術貼貼緊的過程時,不難發現的一點是:馭帥12以及使節11在魔術貼貼緊之後,更多的是針對使用者腳背區域的調節。

 

但有所區別的點在於,使節11的內側是通過一層彈性的材質與中底直接相連,且覆蓋面積較大,將前後掌區域都有所覆蓋;而馭帥12則是傳統的魔術貼粘合形式固定,內側魔術貼覆蓋處僅在粘合處以及鞋頭有所遮蓋。這一看似輕描淡寫的“小改動”,實則卻讓兩雙鞋的整體包裹感受,劃分出了層次感,而這一次,耐克在“後出牌”的情況下,可以說是大獲全勝。

獲勝的關鍵點就在於:使節11內側的這塊彈性材質。在調節魔術貼鬆緊的時候,整個足中部的鞋面都會隨著拉扯進行一定的位移,它的形變,能讓你明顯感受得到整體鞋面貼合感的加分。不會讓你感覺,鞋面和魔術貼會存在腳感上的異物感,而是趨近於整體的一種包裹表現。

Air max

在實戰過程中,這樣緊緻,貼合,且不過於壓迫的包裹感受,是令工作室裡的幾位小夥伴都感到意外且驚喜的。

提前表態,這雙鞋不太建議小體重的靈活型選手穿著。因為這就是雙內線鞋所以偏向主打後衛的朋友們基本對它就沒什麼必要去考慮了。

 

第一點 包裹

首先肉眼可見有一塊很大塊的TPU,覆蓋在前掌以及鞋身側面區域。腳背中部的位置很明顯也有一條魔術貼。魔術貼也是配合著這塊TPU來鎖定你的踝關節的區域。

如果有心的朋友的話,可以注意到這一排的鞋帶口

是特別密集的。他們的鞋帶孔這樣的一個設定呢就是說幫你再把鞋子給系得很緊的時候,能提供局部的鎖定效果。

也就是說這樣的一個繫帶系統設計配合著這一塊魔術貼,再配合這個大面積的TPU的話,他能給你的踝部很好的鎖定跟支撐,避免你的腳在內部產生一些不跟腳這樣的現象發生。

但是這樣一套作用僅僅是針對於後掌,而前掌部位其實它的一些鎖定性的效果其實還是稍微差一點。

你在做一些急停動作的時候,它的腳趾部分的位置可能會跟歐文三一樣有一些頂腳現象發生,這點大家需要注意一下。

後掌的包裹效果配合著繫帶系統、魔術貼 以及這一塊大型TPU它的效果是很好的,但是前掌部分效果就會差一點。

 

雖然TPU和綁帶看似很牛批,但它們始終帶來的只是局部控制而不是整體的鎖定。這樣的設計更多是一種老舊的設計思路,就是用一個很硬質的TPU加一個很大的魔術貼再加一個繫帶系統。但這樣的設計對中鋒對內線鞋來說是一個比較靠譜的一個設計

這一點我還是比較認可的。

第二點 鞋面支撐

同樣還是這一塊魔術帖以及這一個大型TPU設計

整雙鞋的鞋面支撐,我個人認為這是一個偏頂級的一個水準。為什麼這麼說呢,大家可以看在我們的實戰過程中,當我們做一些轉身以及作為一些大幅度的一些跨步的時候,整個鞋的鞋面支撐可以說是很好的鎖定了你的腳部。

這樣的鞋面鎖定效果跟這雙霍華德三代是比較相似,他們都能在你在做一些內線一些靈活性的腳步的時候起到一定的支撐,有一定的幫助效果,但是提到靈活性這個點,這兩雙鞋是不太適合那種所謂的類似靈活死胖子型的選手來嘗試的。因為這樣的鞋款在達到一個極致的一個鞋面支撐的效果之後,它的靈活性可能會打一些折扣。

無論是這雙Air Force Max還是霍華德三代都有這樣的問題,所以說可能有點雞蛋裡面挑骨頭,聯盟裡面現在比較有名的安東尼·戴維斯或者說是像唐斯這樣的球員,他們可能會選擇像科比AD或者說是Hyperdunk X這樣的鞋款。 就是說在保護性與靈活性之間比較兼備的一個鞋子,可能是他們更喜歡的一個選擇。

第三點 抓地

鞋底紋路的話類似一種Air Force One那種鞋底設計紋路,但是在抓地過程中我們會感覺這樣的紋路其實特別的實在。可能是因為內線腳步他不會做像歐文那樣極致的一些變相,或者說像一些靈巧後衛一樣做一些很過於追求速度感的一些動作,所以這樣一套紋路對內線選手來說我覺得是完全夠用的

。在我實戰的時候也基本不會存在什麼打滑現象

搶板啊或者說是卡位啊這些時候感覺這套紋路還是挺實在的。

 

最重要的一點 全掌Max緩震

說完抓地之後我們來聊一個這個鞋的核心大點,全掌Air Max中底緩震科技。很多朋友在耐克的鞋上面已經很少能看到這樣一套科技的。

在過去七八上十年前這樣一個時期,這個科技還是比較流行。如果有一定年代回憶的朋友的話可能也會想起來,這樣一個科技也就是阿迪老Bounce的這一個科技這樣一個三級緩震系統它們都屬於元老級的緩震科技。

這樣一套科技擺到我面前的話,其實更多的時候還是感覺會有一種老舊的感覺。而整雙鞋給我的感覺就是一種老瓶裝新酒的感覺。

希望對你選擇有所幫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