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名臣張之洞的兩個兒子,為何都當了漢奸?

Royal_往事隨風


晚清名臣

清朝宣統元年(西曆1909年),晚清名臣張之洞去世。

張之洞生於道光時期,在咸豐時期入仕。咸豐時代的大清國處於極不太平的狀態——內有太平天國等農民軍起義,外部則有西洋勢力的滲入。而這些,為張之洞提供了發展契機,讓張之洞得以成為“同治中興”時代的弄潮兒。光緒時代,張之洞主政湖北,為中國近代工業的建設,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隨著宣統時代的到來,張之洞去世了。


可以說,張之洞的一生,見證了咸豐時代的動亂,也親歷了同治中興,並且,也預感到了大清帝國即將衰亡——張之洞去世兩年後,清朝滅亡了。

像張之洞這種讀書人出身,並且接觸過西學的人物,理應注重家教、家風。但是,讓人感到諷刺的是,張之洞的兩個兒子,都做了漢奸。

漢奸兒子

張之洞一共有十三個兒子,張之洞臨終的時候,他的最小的兩個兒子,一個只有十三歲,另一個則只有九歲。

在明清兩代,由於世卿世祿和門閥政治早已經絕跡的緣故,很多官宦人家一旦出現後繼無人的狀態,其沒落是大概率事件。更何況,張之洞死後不久,大清國也隨之崩潰。民國時代的張家,出現了沒落。

這種沒落,讓張之洞最小的兩個兒子:張仁樂和張仁蠡感到反差很大,甚至用心理蒙上陰影來形容也不為過。


因此,中華民國建立之初,張仁樂就有了前清遺少的傾向——張仁樂倒不是對清朝有什麼忠誠,而是懷念自家在清朝顯赫時候的光景。

張仁樂長大後,前往日本留學,在留學期間,和日本官方有了來往——日本官方摸清了張仁樂的心思,而張仁樂對日本的拉攏,也沒有任何拒絕。就這樣,張仁樂成為了親日派。

上個世紀三十年代,日本在我國東北地區建立偽“滿洲帝國”。偽滿政權的國家元首是清朝的宣統皇帝,因此,很多清朝的遺老遺少——比如鄭孝胥之流,紛紛出來為偽滿政權效勞,並幻想可以利用日本人的勢力,復辟清朝。

張仁樂作為日方培養出來的“人才”,也參與到了偽滿政權的建設中,張仁樂一度擔任偽滿的外交部長,堪稱地位顯赫。

民國二十六年(西曆1937年),中日全面戰爭爆發。日軍在戰爭爆發後不久,很快攻佔武漢。

日方在攻佔武漢後,想起武漢是戰略要地。想要安撫武漢的民心,就需要找一個能讓武漢百姓認同的人來擔任武漢的地方官。日方於是想到了張仁樂,打算委任張仁樂就任武漢市市長。


哪料到做過偽滿外交部長這類“大官”的張仁樂,實在看不上市長這類小官,但又不好拒絕日方的差遣,於是,張仁樂想到李代桃僵:向日方舉薦自己的弟弟張仁蠡做市長。

就這樣,在張仁樂的拉隴下,張仁蠡也成為日偽政權的漢奸、要員。

不過,隨著抗戰結束,很多日偽政權的要員遭到了國民政府的審判和處決。張仁樂託關係輾轉逃到日本,最終客死日本,而張仁蠡則在解放後,被人民政府處決。


藤樹先生


張之洞有13個兒子,題目中所說的兩個漢奸兒子,是說老十一和十三子,這倆人都是他老邁之際得的兒子。人老之時有了小兒子,那當然是非常寶貝的,但是張之洞在七旬之際,依然是朝廷重臣,哪裡有什麼功夫去管兩個小子。於是從小這兩個兒子就疏於管教,缺乏正確的人生導向。當然,這些只是他們日後做了漢奸的一個原因。

張之洞是在1905年去世的,老十一當時只有12歲,而老十三更小。父親死後,作為長兄的張仁權就成了家裡的主事之人,他看老十一正是上學的年齡,於是就花了巨資,將他送到日本,去那裡學習先進的東西。老十一隻是一個12歲的孩子,他此時是缺乏善惡觀念的,而當時日本人又對這方面的宣傳很積極。於是過了幾年以後,老十一就喜歡上了日本,覺得這個國家很強,對他很友好,雙方的關係很好。於是幾年的日本留洋生活,居然讓他有了做漢奸的潛質。



回國後,正好溥儀也在日本人那裡,打算恢復滿洲國,他效力兩年後,覺得不能實現自己的價值,於是就離開了那裡。後來他憑藉著和日本人的關係,做了滿洲國的官員,主管內政和外交,倒是發揮了自己的一些才能。不過幾年的漢奸生活,也讓國內的官民記住了他,所以在抗戰結束後,他就被很多人盯上了,差點被處死。

而他的弟弟,那個老十三,雖然沒投靠日本人,但是也做了汪精衛的手下,做過廳長、市長等職位。那為什麼他會得到整個職位呢?其實汪精衛就死由日本人在背後支持的,當時按照日本人的意思,是由老十一來做武漢市長的位子,結果他卻回絕了。不過雖然自己不錯,他卻推薦了自己的弟弟來幹這個工作。所以老十三入坑日本人,完全是受到了十一哥的害,如果沒有他的推薦,自己怎麼會走上這條不歸路呢?



後來日本人戰敗退兵,這哥倆就被抓了去,因為他們是有名的漢奸,所以必須要槍斃。但是老十一卻很有門路,他娶的一個老婆很有點關係,居然和章士釗能搭上關係,於是藉著這層關係,被章士釗保了命。出獄後,他很快就找機會逃到了日本,在那裡定居下來,再也沒有回到中國,但是他的兄弟卻被他丟下。老十三被抓後,先被關押起來,在我國建國後,1951年對其執行了槍決。值得一說的是,雖然老十三是個漢奸,還一度是個喜歡吸食大煙的煙鬼,但是他的孩子卻都很有出息,其中兒子長期居住美國,是那裡的工程師,而女兒是我國心理學的權威,北大的博導,是個很厲害的女子。



很難想象,作為晚清名臣的張之洞,他的兒子竟然連續兩個做了漢奸。這倆人不但害了自己,更壞了他們父親的名聲。但是老十三的幾個孩子卻神奇地有了出息,不知道這是不是上天和他們開的一個玩笑。


小鎮月明


作為晚清四大名臣之一的張之洞,他的一生蓋棺定論,可以說是完美無暇。但是,僅僅只過去幾十年,張之洞便開始受到批判,這其中的原因,主要是他的兩個最疼愛的兒子,竟然先後都做了日本的狗漢奸。

據史書上記載,張之洞先後有三任妻子和兩個小妾。他的妻妾先後為張之洞生育了13個兒子。但是,張之洞的兒子資料記載卻很少。目前能夠查到的只有六個,分別是:長子張權、次子張仁頲、四子張仁實、九子張仁侃、十一子張仁樂和第十三子張仁蠡。

其中,十一子張仁樂和第十三子張仁蠡是張之洞晚年所生的兒子,尤其是十三子張仁蠡,是在1900年張之洞64歲時所生,堪稱是老來得子。所以張之洞對他非常寵溺,以至於他從小就驕奢淫逸、無法無天。

後來,在張之洞病逝時,張仁樂才11歲,張仁蠡才9歲,兩人都還是個三觀沒有塑造完成的熊孩子。本來,如果接下來兩人有人正確指引,還是能夠改過來,畢竟張之洞的家風也是非常嚴格的。只可惜的,受張之洞遺命,張仁樂很快被送到日本士官學校學習軍事。



在這種背景下,張仁樂相當於在日本長大,他的三觀也深受日本軍國主義的影響。後來他學成歸來後,先謀得奉天覆縣知事的職務,不久後他便結交了奉軍將領李景林,還成為李景林手下“四大金剛”之一。

不過,後來郭松齡反奉時,馮玉祥趁郭松齡與張作霖打得最激烈時,率領軍隊奪了李景林的地盤。

隨著李景林的失勢,張仁樂在天津自然也呆不下去。無奈之下,他又回到奉天謀職。張作霖念他是張之洞的公子,於是給了他一個警察局局長的職務。不過,對於張仁樂來說,區區警察局長這個小職位,他根本就瞧不上,所以他就利用職務之便,開始和日本人眉來眼去。

等到九一八事變爆發後,張仁樂立馬選擇主動投敵,出任偽吉林省實業廳廳長一職,後來溥儀在日本人的扶持下,在偽滿洲國登基稱帝,張仁樂被封為偽滿洲國政府內務官兼實業部總長,後改任偽外交部大臣。



等到張仁樂混得風生水起後,他便想到弟弟張仁蠡。因為兩人年齡差不多,所以自小關係比較好,此時張仁蠡剛從北京大學畢業,在一所私立大學任教。對於張仁蠡來說,因為祖上的輝煌成就,他並不甘心教書育人,所以等到哥哥張仁樂找到他後,他立馬決定跟著哥哥混。

於是在1935年11月,日軍攻佔武漢後,漢口日軍特務森岡曾派淺見赴北平迎張仁樂南下任剛建立的偽武漢特別市政府的市長,不過此時張仁樂正在北平和土肥原賢二慫恿吳佩孚出任為總統,因而不願來漢,於是他便推薦弟弟張仁蠡代替自己出任偽武漢市市長。自此,張仁蠡也開始了他的漢奸生涯。

後來,張仁蠡又加入汪精衛偽國民政府,偽天津市市長兼華北政務委員會委員;等到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後,國民政府接收平津時,張仁蠡被以漢奸罪被逮捕判處無期徒刑,在北平監獄服刑,其在北平房產均被沒收,至於他的哥哥張仁樂,也被一併關到北平監獄裡。

不過,在新中國成立後,張仁樂的妻子找到曾有世交之誼的章士釗幫助救援張仁樂,於是在章士釗的幫助下,張仁樂被無罪釋放,隨後他東渡日本,並從此定居日本,直到去世。至於張仁蠡,則一直被關在監獄,後來在1951年時,被糾出來批鬥,隨後槍決。


我是趙帥鍋


都別搶,我來答。

張之洞是晚清中興四大名臣之一,也是中國近代史上舉足輕重的人物,洋務派的領軍人物之一,對歷史的貢獻極大,在他的帶頭下創辦了自強學堂(今武漢大學前身)、三江師範學堂(今南京大學前身)、湖北農務學堂、湖北武昌蒙養院、湖北工藝學堂、慈恩學堂(南皮縣第一中學)等等學校;

在工業方面他帶頭創辦了漢陽鐵廠、大冶鐵礦、湖北槍炮廠等等現代化的工廠,萬國宣戰以後,他和李鴻章等人簽訂“東南互保”協議,可以說對歷史的影響是決定的。把張之洞的這些榮耀拿出來再說一遍是想凸出張之洞這個人的巨大貢獻以及出色的能力。

然而就是這麼一位在歷史上聲名顯赫的人物,後代中卻出了兩個漢奸,這對張之洞來說簡直是家門不幸,老臉無光。張之洞一共有十三個兒子,相比較於父親在政治上出色的建樹,張之洞的後代們到顯得平庸無常。

關於他的後代們記載並不詳細,其中最著名的恐怕只有那兩位做了漢奸的兒子:十一子張仁樂和十三子張仁蠡。

張仁樂(1898~1971),字燕卿,所以又叫他張燕卿,他和張仁蠡一樣都是張之洞老來得子,因此張之洞對這兩個孩子的教育都十分重視,很早就將他們送到日本去接受新式文化教育。然而這兩位愛子在日本接受新式文化的同事,思想卻也開始嚴重滑坡。

張燕卿1920年從日本留學歸來後,靠著父親張之洞這塊招牌,被張作霖安排為奉天省復縣知事,1925年李景林出任北洋奉系直隸督軍,張燕卿開始依附到李景林手底下,成為後者的得力助手。他和李景林狼狽為奸,四處搜刮民財。

第二次直奉大戰後,李景林被馮玉祥趕出天津,張燕卿由此失去了立足點,只好跑到奉天擔任營口警察局長,後又改為稅務局長。九一八事變以後,張燕卿看到張作霖的勢力日漸河山,因此見風使舵的投靠了日本人,1932年出任偽滿洲國執政府內務官兼實業部總長。

1935年任偽外交部大臣,可以說張燕卿自從加入日本人炮製的偽滿洲國以後,一直表現出非常積極的姿態,他參與了偽滿洲國的一系列組建活動,並稱為這個組織的核心成員之一。抗日戰爭爆發後,偽滿洲國外交部被撤銷,這位張燕卿因此失業了。

失業後的張燕卿回到北京出任新民會副會長,所謂的新民會是日本人設立的一個政治社團,這個社團的主要目的就是宣揚日本人的“大東亞思想”,以及收買漢奸和情報,從事反動活動。這個社團同時還控制著淪陷區各個機關、學校和農村之間的各種團體,進行奴化教育,是不折不扣的漢奸組織。

張燕卿非但不覺得可恥,反而覺得自己被降級了,然而在被降級的同時,他還不忘提拔自己的弟弟張仁蠡,後來成立古學院,他還把自己的弟弟提拔為常務理事兼總幹事。1938年武漢陷落以後,日本人打算讓這個“張之洞之子”擔任武漢市長,但自命不凡的張燕卿覺得市長一職屈就了自己,因此讓自己的弟弟去擔任市長。

1940年汪精衛成立南京偽政府,當時汪精衛對張仁蠡這個人並不討喜,於是打算將他趕走,但是由於日本人不同意而作罷。而張仁蠡內心也十分苦悶,因為在武漢他既要受制於日本人,又要受制於汪精衛,為了自己的前途,他只好投靠汪精衛。

1941年,汪精衛想要求購一套武昌藏書家徐恕所收藏的文廷式(芸閣)遺著,張仁蠡得知這個消息以後,不惜花費重金求得原稿送給汪精衛,由此討得後者歡心。因此給他封了一個偽“國民黨中央委員”的頭銜。

日本戰敗以後,張仁蠡無處可去,便只好流落到北平當寓公,49年以後被以漢奸罪逮捕並槍決。 而他的哥哥運氣比他好,日本投降以後,張燕卿被關押在北京,不出意外的話也會和自己的弟弟一個下場,不過他的夫人龔安惠的祖上和章士釗是世交關係。

因此由龔安惠出面去向章士釗求情,最後在章士釗的活動下,張燕卿得以出獄逃亡日本,由此逃避了國內的懲戒,據說一直活到1971左右死於日本。一代名臣張之洞的後代竟然落得個這樣的下場,不可謂讓人唏噓。

親,如果對這篇文章滿意的話,點贊關注以便查閱資料所需喲~


圍爐談史


在晚清四大名臣中,曾國藩的最大功績就是幫清帝國挽救了他們的江山崩塌,對清朝統治者來說,是不世功臣。

左宗棠最大的歷史功績則是從阿古柏手中收復了新疆,這點是非常難能可貴的。

李鴻章最大的功績是幫助慈禧鞏固住了清帝國的江山、使清帝國不至於在混亂之中崩塌,然後在列強們的群雄環伺中,長袖善舞地幫助慈禧度過了一次又一次的難關。


張之洞最大的功績則是在洋務運動中著力興辦教育、實業,為清末時期展開的洋務運動增添了許多助力。

而在這四大名臣中,除了張之洞之外,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三人都是在清剿太平天國戰爭中崛起的豪雄人物,憑藉著清剿太平天國的戰功,他們三人後來都踏入了清帝國的權力中心、攪動起了清末時期的風雲變化。

張之洞和他們不一樣,張之洞由於家中發生了一些變故,所以雖然他很年輕時就考取了舉人功名,但他是一直到了1864年、也就是太平天國剛剛平定那一年,才進京考取了進士功名、初步踏入官場中的。


正因此,鑄就了他與另外三大名臣不同的人生髮展軌跡。

而當在談到張之洞的時候,卻很少有人知道張之洞的兩個兒子竟然曾經當過漢奸。

關於這件事情,我們可以大概瞭解一下。

張之洞的漢奸五兒子

張之洞的一生總共生下了十三個兒子,他後來當漢奸的兩個兒子分別就是他的十一兒子張仁樂和十三兒子張仁蠡。

其中最早做漢奸的人是張之洞的十一兒子張仁樂,張仁樂在長大之後,他被家人送往了日本留學。

張仁樂在日本接受教育的同時,也受到了日本文化的薰陶,正是由於這段經歷的影響,為他後來投靠日本人埋下了伏筆。


(張仁樂也名張燕卿)

張仁樂回國後曾經在北洋軍閥手下工作過一段時間,只不過此前的地位不是特別高。

一直到了九一八事變爆發後、在日本人的招攬下,他的人生才進入了一個小巔峰。

接下來,他接受日本人的邀請前往了東北,在東北的偽滿洲國先後擔任的實業部長和外交部長等職位。

從張仁樂一生的經歷來看,我們可以知道他父親張之洞對他的影響是很大的,在他的心目中,他的父親一直以來都是要超越的目標,他的大半生裡也在為這個目標努力著。


只不過由於水平有限以及機遇的不足,他終生都沒能超越自己的父親。

而在抗戰結束後,張仁樂的末日來臨了,在國民黨軍隊的追捕下,張仁樂被以漢奸罪名抓到了監獄裡。

要不是後來章士釗動用人情救了他一命,可能他最後的結局就是死在監獄裡面。

從監獄裡出來後,張仁樂也不敢再繼續待在國內了,或許是為了保命,也或許是他太過於熱愛日本了,所以他就帶著家人移民到了日本,在日本一直生活當老死。

張之洞的漢奸小兒子

至於張之洞最小的兒子之所以會成為漢奸,主要跟受到他哥哥的影響有關。

張之洞最小的兒子是北大畢業的高材生,正是由於受到他哥哥的影響,他在1935年殷汝耕建立了漢奸政權之後,就加入了漢奸政權之中,為日本人修起了力來。

在最初的漢奸政權裡,張仁蠡長期擔任著民政廳廳長的職務。

一直到了全面抗戰爆發後,在他哥哥的運作下,他才當上了偽武漢市市長,並在後來,轉任了汪偽天津市市長的職務。

張之洞的兩個兒子之所以會成為漢奸的原因

從以上的介紹,大家想必已經知道了這兄弟二人為什麼會成為漢奸的原因。

首先,張之洞的五兒子之所以會成為漢奸,主要跟他在日本受過的教育有關,在日本教育潛移默化的影響下,使他對日本人產生了天然的親善感,這才會導致他最終成為了一個漢奸,然後在他的影響下,他最小的弟弟在隨之成為了一名漢奸。

當然,他們之所以會成為漢奸還有另一個主要的原因,那就是張之洞對他們的教育不夠。

事實上,張之洞對自己孩子們的教育要求是非常嚴格的。

只不過那兩個成為漢奸的兒子不同,這兩人都是張之洞在60多歲年齡的時候生下來的兒子,他們在被生下來後沒過多少年,張之洞就拖著一身老朽的年齡離開了人世。

就算張之洞想教育他們,也是基本不可能的,因此在這種教育鬆懈的情況下,兄弟二人最終成為漢奸其實並不能怪張之洞。

除此之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那就是張之洞是清朝的大臣,而日本在侵略東北的時候,他們是扶持清朝的末代皇帝溥儀建立傀儡政權的,正是由於溥儀這個幌子,他們才會那麼心安理得、沒有絲毫心理壓力地成為了漢奸。

所以說這就是張之洞的兩個兒子之所以會當漢奸的原因,他們的行為是非常可恥的,實在有辱乃父的聲名。


孤客生


張之洞,晚清中興四大名臣之一,洋務派主要代表人物,育有13個兒子,家大業大,俗話說“知子莫若父”,為了讓兒子能夠成才,苦口婆心的寫下了《誡子家書》,文中內容寫得語重心長,對子孫們充滿了殷切的期待,下面截取其中一部分:

張仁樂。

今則去國萬里矣,汝平日所挾以傲人者,將不復可挾,萬一不幸肇禍,反足貽堂上以憂。汝此後當自視為貧民,為賤卒,苦身戮力,以從事於所學,不特得學問上之益,而可借是磨練身心,即後日得餘之庇,畢業服官一品,名滿天下而後得一官一職,亦可深知在下者之苦,而不致予智自雄。餘五旬外之人也,服官一品,名滿天下,然猶兢兢也,常自恐懼,不敢放恣。

張仁蠡。

可百年以後的張之洞哪知道,兒子裡的11子張仁樂和13子張仁蠡為了榮華富貴,相繼當了漢奸,真是情何以堪。張仁樂和張仁蠡生的晚,出生時張之洞都60多歲了,去世時倆人才10歲左右,張仁樂長大後,順著留學潮,去往日本留學,回國後先是在直隸督辦李景林手下當差,李景林兵敗後,跑到奉天找出路,918以後就投靠了日本人,在偽滿洲任實業大臣、外交大臣,想拉著吳佩孚在北京“組閣”被拒絕。

右一為張仁蠡,右二為張仁樂。

在這期間,張仁樂還弟弟張仁蠡拉入夥,倆人同時為日本人賣命,張仁蠡出任當時偽冀東自治政府的民政廳長,又改任偽武漢市長,後來投靠汪某人,當上了偽天津市長,抗戰勝利後,張仁樂與張仁蠡均入獄,張仁樂由章士釗出手救出,潛往日本,1971年客死日本,張仁蠡就被那麼好命了,一直被關到解放後,1951年被判處死刑。


圖文繪歷史


張之洞是個神童,從小就天賦異稟,才思敏捷,再加上受名師指點,因此他在年少時便能詩會賦,學問極好。後來,又憑著興趣研習了兵法。入仕為官後,張之洞為救民族,興辦洋務,發展實業,創辦軍備工廠。還倡導“舊學為體,新學為用”,不僅創辦書院學堂,清廷還在他的提議下,首開公費派遣優秀的學生前往日本留學的風氣。

張之洞對中國教育的推進,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可以說,他不光是一位偉大的實業家、政治家、軍事家,還是位了不起的教育家。

(張之洞)

然而讓人萬萬沒想到的是,他的兩個兒子,後來卻做了賣國求榮的漢奸,這是怎麼回事呢?

張之洞一生育有13子。但除了夭折和過繼的,到最後他還剩下長子張仁權、九子張仁侃、十一子張仁樂和十三子張仁蠡。

張之洞雖然工作繁忙,但他在對子女的教育上也絲毫不鬆懈。因此長子張仁權高中進士,先後擔任過駐美公使喚參贊、禮部侍郎和侯補四品京堂等官職。

九子張仁侃出生的時候,雖然張之洞已經48歲了。但在他的嚴格管教下,張仁侃也頗有出息。不僅擔任過刑部、郵傳部員外郎,在民國時期他還一直擔任地方官員。

張仁樂出生於1898年,張仁蠡生於1900年,此時張之洞已過花甲之年,老來得子,讓他萬分高興,因此對這兩個兒子也要寵愛一些。

張仁樂從小就非常頑皮,根本靜不下心來讀書。張之洞看到這種情況後,認為應該因材施教。不過張之洞雖然想法不錯,但他卻來不及教育張仁樂和張仁蠡,便病逝了。

張之洞病逝時,張仁樂才11歲,而張仁蠡才9歲,根本還是年幼無知的孩子。

受張之洞遺命,張仁樂在青島特別高等學校畢業後,就被送到日本士官學校學習軍事。

張之洞之所以會這樣安排,那是因為他早在張仁樂年幼時,便發現張仁樂頑皮好動,不是塊讀書的料子。所以他便根據張仁樂的性格特點,讓他留學日本學習軍事。

張仁樂學成歸來後,先謀得奉天覆縣知事的職務,不久後他便結交了奉軍將領李景林。

(張仁樂舊照)

1925年二次直奉戰爭後,張作霖論功行賞,提拔李景林為直隸督軍。

張仁樂由於喝過洋墨水,得到李景林的器重,被委以天津縣知事一職。

張仁樂到任後,便慫恿李景林以“清理官產”為由,在所轄省內大肆搜刮民財。張仁樂由於辦事得力,還成為李景林手下“四大金剛”之一。

不過,張仁樂的好日子並沒過多久。

在郭松齡和馮玉祥的慫恿下,李景林和他們結為盟友,倒戈張作霖。

然而,馮玉祥卻趁郭松齡反奉戰爭打得最激烈時,率領軍隊奪了李景林的地盤。

李景林失勢之後,張仁樂在天津就呆不下去了。無奈之下,他又回到奉天謀職。張作霖念他是張之洞的公子,於是給了他一個警察局局長的職務。

但是,張仁樂哪裡看得上局長的職務呢!

“九·一八”事變後,日本關東軍入侵東三省,張仁樂主動投敵,出任偽吉林省實業廳廳長一職,並積極參與籌備偽滿洲國的先期工作。

1932年,溥儀在日本人的扶持下,在偽滿洲國登基稱帝。

張仁樂由於親日,又能講一口流利的日語,再加上他在拼湊偽滿洲國時,很是賣力,所以他被封為偽滿洲國政府內務官兼實業部總長。

不久後,張仁樂又被提拔為外交部大臣。

不過,隨著外交部的取消,張仁樂便辭去了在偽滿洲國的事務,到北京新民會擔任副會長。

當時的會長是王克敏。由於日本想要控制新民會,所以在特務喜多部長的指示下,張仁樂承辦了新民會的會務。

張仁樂混得有些頭臉後,便想到了弟弟張仁蠡。

(張仁蠡舊照)

張仁蠡和張仁樂年紀相差不多,感情也較其他兄弟要親密些。

當時張仁蠡才從北京大學畢業不久,在一所私立大學任教。

但張仁蠡並不甘心教書育人,所以通過張仁樂的關係,先後在大城、武清等縣還做了10年縣長。

1935年11月,一心想分裂中國的日本人,指使漢奸殷汝耕將冀東22個縣割據起來,做了冀東防共自治政府,由於張仁蠡是張之洞的公子,為了製造影響力,他被殷汝耕請來做了民政廳長。自此,張仁蠡開始了他的漢奸生涯。

張仁蠡通過張仁樂,結交上了新民會會長王克敏。

原來,張仁蠡一心想壟斷冀22縣的鹽業。

只是,王克敏其實並無實權,張仁蠡最終沒能拿下冀22縣的食鹽經銷權。

1938年,日本奪取了武漢,隨後有消息稱在日軍的扶持下,吳佩孚將被擁立為總統,

但事實上,吳佩孚並沒有答應為日本人做事。

日本人於是派張仁樂前往勸說,並承諾只要能讓吳佩孚出來做總統,就讓張仁樂做國家總理。

正在此時,在武漢的特務森崗皋為了找個有影響力的人擔任市長一職,便想到了張仁樂。他既是張之洞的後人,再加上早年和他交清匪淺,於是邀請他出任偽武漢市長。

張仁樂此時正做著國家總理的美夢,哪裡看得上這種職位。所以,他推薦張仁蠡前去就職。

森崗皋當然沒有意見,畢竟他只想要“張之洞之子”的影響力。

(汪精衛舊照)

1940年,在日本人的扶持下,汪精衛在南京成立了偽南京政府。

一心想獨攬大權的汪精衛,在重要的崗位上安插親信。

這樣一來,張仁蠡很受排擠。關鍵是,日本人對此睜一眼閉一眼,根本不予以糾正。

無奈之下,張仁蠡只得獻媚汪精衛。在一番投其所好後,汪精衛漸漸轉變了對他的態度。不僅吸納他為偽國民黨中央委員,還任命他為天津特別市長等重要職務。

隨著日本戰敗後,張仁樂和張仁蠡都被定為漢奸,關押在北京的監獄中。

張仁樂的妻子為了營救張仁樂,找到曾有世交之誼的章士釗求情。

在章士釗的幫助下,張仁樂被無罪釋放。隨後他便東渡日本,並定居在那裡。

至於張仁蠡,則在監獄中度過了幾載春秋。在1951年鎮壓反革命分子的運動中,他被糾出來批鬥,隨後判處死刑,就地槍決。

其實,張仁樂、張仁蠡之所以都淪為漢奸,還是因為在年少時,沒能得到父親的指引和正確樹立人生觀。所以兩人在日本人入侵後,不僅沒有國仇家恨的復仇之心,反而為了榮華富貴,甘願供日本人驅使。

不知道,張之洞地下有知,會不會氣得跳起來打這兩個不孝子。

(參考史料:《張之洞》《張之洞之子成漢奸》)


張生全精彩歷史


張之洞是晚清名臣,早年張與張佩綸、李鴻藻等人還是京師有名的清流領袖人物。中年後張之洞歷任山西巡撫、兩廣總督、湖廣總督、兩江總督軍機大臣、體仁閣大學士等要職,人稱張香帥、張相國。

張之洞與兒子合影

張之洞兒子不少,出於不同妻妾。題目中說他的兩個兒子當了漢奸,指的就是張之洞第十一子張燕卿和第十三子張仁蠡。

張燕卿生於1898年,父親死時他才11歲。後來張燕卿留學日本,回國後到奉系軍閥張作霖手下做事,九一八事變後投靠日本人,做過偽滿洲國“實業大臣”和“外交大臣”,抗戰勝利後被捕,後來逃脫懲罰,去了日本,直到1971年去世。

張燕卿

張仁蠡比張燕卿小兩歲,生於1900年,張之洞去世時他才9歲。後來張仁蠡考上了北京大學,後來到河北一帶擔任縣長。1930年代中期,漢奸殷汝耕在通州成立冀東自治政府,張仁蠡擔任而來“民政廳長”,正式落水當了漢奸。抗戰後,張仁蠡先後擔任偽武漢市長、天津市長等偽職,抗戰勝利後被國民政府逮捕,1951年被新政權處決。

張之洞是晚清著名文人和大臣,也是一個著名愛國者和洋務運動的實踐者,他的這兩個兒子為什麼卻當了漢奸呢?

我個人認為主要有兩個原因:

一、此兩人都是張之洞晚年所生,父親去世是年齡很小,成長階段無人管理。

二、張燕卿曾留學日本,接受過日本教育,對日本比較有感情,這是他日後落水的一個重要原因。而張仁蠡落水則是受其兄張燕卿影響。


民國年間那些事


張之洞是晚清中興四大名臣之一,也是晚清洋務派的代表人物。1863年,張之洞以殿試探花(第三名)入仕,歷署兩廣總督、湖廣總督、兩江總督等要職。他主張“中學為體,西學為用”,先後創辦自強學堂(武漢大學前身)、三江師範學堂(南京大學前身)等教育機構以及漢陽鐵廠、漢陽兵工廠等近代著名實業。

張之洞

可令人感到遺憾的是,抗戰爆發後,張之洞的兩個兒子竟然當了漢奸,充當日本人的走狗,成為“虎父犬子”的代表。

張之洞一生有三妻兩妾,先後為他生下13個兒子。其中十一子張仁樂和十三子張仁蠡先後淪為漢奸,一生忠君愛國的張之洞假如地下有知的話,不知會作何感想。張仁樂

張仁樂,字燕卿,生於1898年,曾留學日本,1925年在奉系軍閥李景林手下擔任天津縣知事。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張燕卿主動投靠日本關東軍,出任偽滿洲國執政府內務官兼實業部總長。

1935年,出任偽滿洲國外交大臣。

1937年,辭去外交大臣,在北京出任新民會副會長,古學院院長。

在張燕卿的帶領上,弟弟張仁蠡也走上了漢奸道路。張仁蠡

張仁蠡,字範卿,生於1900年,畢業於北京大學。1935年11月25日,漢奸殷汝耕在日本人扶持下割據冀東二十二縣,成立“

冀東防共自治政府”,張仁蠡出任民政廳長。

1938年10月,日軍攻陷武漢,張仁蠡出任偽武漢市長。

1940年,汪偽政權建立後,任國民黨中央委員兼偽武漢市長。1943年10月,調任偽天津市長、華北政務委員會委員。

1945年抗戰勝利後,張仁樂和張仁蠡以漢奸罪被逮捕入獄。

因章士釗出面說情,張仁東被釋放出獄,隻身逃往日本,客死異鄉。

張仁蠡因罪大惡極,於1951年在北京被處決。

那麼張之洞這兩個兒子為什麼會走上漢奸道路呢?

自幼喪父 缺乏家族教育

張之洞於1909年以72歲高齡病逝,當時兩個兒子一個11歲,一個只有9歲,根本沒有接受到父親身體力行的教育。這兩個兒子出生時,張之洞已經六十多歲,時間和精力都不足以使他對子女進行言傳身教。

張之洞女張仁會(左二)與張仁樂夫人(右一)

另外,張之洞在教育子女方面確有疏忽,根本無法與同為中興四大名臣的曾國藩相比,曾國藩的家訓、家書能夠流傳至今,這足以說前曾國藩在教育子女方面的高明之處。從這一點上來說,張之洞是負有責任的。

貪圖富貴 利慾薰心

張仁樂、張仁蠡這兩兄弟,一個留學日本,一個畢業於北京大學,都曾接受過高等教育,卻將普通民眾都通曉的民族大義拋諸腦後。這充分說明他們功名心太重,以致於利慾薰心,被利益和權力矇蔽了雙眼,走上了漢奸道路,成為日本人的走狗和鎮壓抗日武裝的幫兇。

張仁蠡(前排左三)與偽武漢市政府成員

汪偽政權建立後,汪精衛曾打算換掉湖北省長何佩瑢與武漢市長張仁蠡,以便安插心腹。張仁蠡為了保住祿位,花重金從藏書家手中購得文廷式原稿遺著進呈到南京,獲得了汪精衛的賞識。

重振家族 往日榮耀

張氏兄弟二人投靠日本人還有重振家族聲威的意圖,張仁樂因投靠較早,又是張之洞的兒子,當時日本人對其頗為倚重,讓他出任偽滿洲國實業部總長,外交大臣。

張仁樂(前排右二)、張仁蠡(前排右一)與張氏後人

日軍攻陷武漢後,準備擁戴直係軍閥首領吳佩孚出任“中華民國臨時政府”總統,由張仁樂出任總理,為此張仁樂還推掉了偽武漢市長的職務,並舉薦其弟張仁蠡赴任。誰知吳佩孚堅決不肯出山,後來隨著汪精衛加入漢奸行列,張仁樂從此失勢。原本打算恢復家族榮耀的意圖也瞬間化為泡影。


歷史茶坊


俗話說“虎父無犬子”,但到了晚清中興名臣張之洞他們家,這句話可就不適用了。

老張一生兢兢業業,為中國的近代化建設做出了卓越的貢獻。但是這麼一個為國家操碎了心的中興老臣,卻有兩個做了可恥漢奸的兒子。

第一個是張之洞的五兒子,叫張燕卿,對洋務運動非常執著的張之洞認為,科舉制度已經不適用當今的世界,要想讓中國振興,需要向西方學習,於是他安排張燕卿去日本留學。

心是好的,但架不住這個張燕卿沒有明白父親的一片苦心,他在日本留學,沒從日本那裡學了先進技術,卻對日本人忠心耿耿。

1931年,日本佔領東北,張燕卿立即投靠了日本人,仗著父親的名氣,他得到日本人的重要,被委任為偽滿洲國實業部總長,還做了外交大臣。

1938年,日本人佔領了武漢,又想讓張燕卿去當武漢市的偽市長。

但是張燕卿不想離開偽滿洲這個權力中樞,就讓自己的小弟弟張仁蠡去做這個市長。

張仁蠡,張之洞的小兒子,老張60歲的時候才有的這個兒子,七十多歲就去世了,所以基本上在沒人管的狀態長大的,早年還在北京大學上過學,但是卻是個壞傢伙,這人抽大煙,貪財好色,哥哥張燕卿當了偽滿洲國高官,他立馬過來投奔。

張仁蠡當了武漢市市長以後,裝模作樣的搞著禁止鴉片,然後開始抽取民脂民膏,自己吃喝嫖賭,無惡不作,把貪汙來的前到處買房子,成了房哥,不過還沒等到住個遍,日本人就完蛋了。

結果張氏兄弟都以漢奸罪被抓了,但是這個張燕卿很不夠意思,靠著關係託人把自己解救出來了,但是自己的弟弟作惡多端,很難被解救出來,1951年,張仁蠡被槍斃,張燕卿則跑到了日本逍遙法外去了。

萬幸是張之洞在兒子們當漢奸之前就去世了,否則還能讓他們氣死。


關注明離子,看更多歷史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