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對鎮江、揚州的發展有哪些幫助?

永往直前15930


這裡還想和那亇提案省政協委員南大x教授說說,南京要做大,就要吃正江擴地域嗎?濟南吃萊市,萊市是一產業單一ll的鋼城,百萬人口,劃濟南合理。南京做大,應學北京,北京不是吃天津,河北,而是融合發展,各有功能定位特色發展,雄安新區在河北,是北京產業移出區,天津是高技術聚集區,國際海運中心。北京與天津就是在互通融合上發展。作為學者,建議你能多看看全局多想想社會經濟規律,這提出建議會更好。南京要提高省會城市知名度,還是要學北京的做法好!地域規劃發展是一門大綜合性科學。政治,經濟,社會,生態,人文歷史,等等。教授,不好意思了,供參考。


天行健2590


這題目就是明顯的地域黑!即使地域黑我也回答一下吧

1,揚州,三十多年前南京國企就在幫助揚州工業發展,至今南京還有近萬國企員工每天兩地奔波已經有兩代人為此付出。另外揚州其實是近十年來江蘇省優惠政策最好的城市,也是變化最大的城市!揚州人自己心裡都有數,是某位大佬的原因,這十來年揚州其實是翻天覆地的變化,人家揚州人悶聲發財還要你去替別人擔心?

2,鎮江,南京的港口現在正在逐步往鎮江遷移。自從江蘇省港集團成立以來,南京港的一些運力就在補貼鎮江港,在三年內南京港的主力也將逐步遷往鎮江(南京現已關停三個處級港務公司,三年內現有最大的港務公司也會關停遷往鎮江)。鎮江的句容說起來是鎮江的其實已經快被南京人佔領了,句容的原住民應該心裡有數,現在的句容到底是南京人多還是原住民多吧?

有人說南京是徽京,那是無端挑事的人胡說!南京有哪些投資在安徽了?地鐵?自己去百度地圖搜索看看南京的那一條地鐵出了南京?南京對安徽的幫助是促進經濟發展。而鎮江揚州是省內的親兄弟,是實實在在的投資!


光頭老大51014380


短期內南京走強省會模式對鎮江和揚州的幫助主要是抑制城市快速擴張,減少工業三廢排放。

  • 2018年南京、濟南兩個人口、經濟大省省會城市被點名批評,兩個城市繼武漢、成都、鄭州、西安、合肥、杭州等省會城市之後,開啟強省會模式。




  • 強省會模式,要麼吞併擴張、要麼與周邊地區加快一體化進程,開始搶政策、搶投資、搶人口紅利。
  • 大區超大中心城市的強省會發展模式下,周邊區域城市吸引投資、產業、人口能力明顯下降,地區生產總值增長緩慢。

成都強省會發展模式,周邊區域城市發展與省會拉距越來越大,西安強省會及國家中心城市發展,投資已不過隴山。

  • 2012年8月蘭州國家新區批覆,2013年蘭州、西寧、銀川戶籍人口和常住人口開始快速增長,固定投資同樣塊速增長。
  • 2014年後成都天府新區、西鹹新區、成都國家中心城市、西安國家中心城市先後批覆。
  • 西北地區,西安常住人口、固定投資快速增長的同時,蘭州、烏魯木齊常住人口下降,固定投資下降,地區生產總值增長緩慢。
  • 2015年蘭州常住人口由402萬降到370萬左右。
  • 2017年烏魯木齊常住人口由352萬降到300萬左右。
  • 總方向是常住人口,西安快速增長,蘭州、烏魯木齊、西寧、銀川佔比越來越少。



  • 西安關中周邊城市,咸陽由GDP前百強城市跌出前110名,寶雞降到115名,渭南、銅川發展低迷。



  • 西北國家中心帶動地區發展勢頭是資金、人口、經濟向龍頭方向轉移,其他地區佔比越來越低。



南京強省會發展模式,爭取長三角副核心,無論是吞併、爭奪政策、爭奪投資,還是發展一體化都市圈,無法改變類似武漢、成都、西安對區域其他城市的影響

  • 城市群



  • 長三角,南京副核心周邊揚州、鎮州、馬鞍山等短期內只能是支持南京優先發展。


  • 幫助主要是減少商品房漲價壓力,空氣、水等汙染壓力,例如蘭州在西安的帶動下,空氣霧霾由西北省會城市第一降到第四位。


天佑中華紫氣東來


南京是江蘇省的省會城市,與鎮江、揚州相鄰,南京、鎮江、揚州都是歷史文化古城,在江蘇的地理位置上,鎮江、揚州是與南京最近的兩個地級市。



南京的教育資源、科研院所實力和經濟發展所具備的基礎條件,在江蘇是最好的,甚至在全國都是響噹噹的,具有相當強的實力,南京有特別多的部屬企業,工業產業門類齊全,基礎十分完備。

儘管南京具備了這麼好的條件,可是多年來,南京在經濟上卻幹不過蘇州,在GDP排名上,蘇州一直壓著南京,在蘇州面前,南京著實汗顏。



蘇州及蘇錫常地帶的經濟發展受上海影響很大,上海對周邊城市的經濟發展具有強大的帶動力和輻射力,上海就是周邊城市的動力源,上海對周邊城市影響太大了。

反觀南京,幾乎對周邊城市沒有任何的幫助,從來沒有帶動過周邊城市的發展,周邊城市沒有能從南京引進過任何產業和項目,南京對鎮江、揚州沒有任何輻射,鎮江、揚州反而被南京劃去了不少地盤,作為南京的鄰居,鎮江、揚州只能一聲嘆息。



鎮江、揚州儘管在地理位置上靠近南京,可是在經濟發展上卻得益於上海不少,受到了上海的輻射,上海的不少產業、項目轉移到了鎮江、揚州,如揚州的儀徵上汽集團產業園等,上海真正起到了龍頭大哥城市的作用,令人敬佩。

隨著寧鎮揚一體化的啟動,希望南京作為龍頭大哥城市,能夠充分發揮骨幹帶頭作用,能夠帶動鎮江、揚州的經濟發展,能夠對鎮江、揚州的經濟發展有所助力,能夠對鎮江、揚州有所輻射,千萬不要再次讓人失望。



希望南京向上海學習,做一個讓人敬佩的城市,南京加油!


劍過留香2


國家要求南京積極打造國家中心城市,加快推進寧鎮揚一體化,而且是交通、教育、醫療、養老等全面一體化。

公交月票卡已經通用,寧揚城際輕軌S5和寧句S6即將動工開建,鎮江揚州這個級別的城市破例有了地鐵。南京至上海將會有四條高鐵,三條通過鎮江,一條經過揚州。今年開工建設兩條過江通道連接南京棲霞和揚州儀徵。鎮江揚州的教育、醫療、養老等方面也將享受副省級城市待遇。

全面一體化後,交通便利、待遇相同,鎮江揚州形同南京衛星城,這會吸引大批資金和人才,發展前景值得期待!



漂飄12


首先想著靠別的城市幫助你發展,就是錯誤的。其次,南京沒有像其它省會一樣吸血,就自求多福吧。第三,南京搬了幾所高校到揚州鎮江,你們很清楚。第四,沒有南京,哪裡有寧句寧鎮寧儀線,揚州鎮江根本過不了城市規範交通線,人口和財力都不夠格。第五,揚州鎮江高樓地標都是南京企業建設的,你們別忘記了。第六,鎮江現在回過勁,積極對接寧鎮一體化,揚州千年不動,南京市長說都市圈城市不要臺上握手臺下踢腳,大家都知道說的是揚州。幹了多少陰招,也懶得羅列。儀徵恨揚州恨出一個洞。第七,揚州最該反思,從官到民。現在經濟增速差不多江蘇倒數了。財政收入都不如泰州和鎮江。因為政府隔空喊上海,要做後花園。老百姓又窮又懶,到處罵。言盡於此,真是活該。


走帥看城市


其實南京就不希望揚鎮兩城市發展起來,因為揚鎮兩千年名城不偏不倚就在正中位置,發展起來不敢說吸引外地人口,但絕對會分流南京人口,發展揚州鎮江實則是輸血。南京集全省力量發展自身名曰建大都市,但對蘇北建設卻是微乎其微,可以看看南京徐州鐵路是繞進安徽的,沒有進蘇北。多年的積怨也使得蘇北對南京沒有好感,更多的是寄希望於蘇南上海,南京如果幫助蘇北其實也是為蘇南上海做嫁衣。南京最好的方式還是集全省力量發展自己,不要幫助蘇北,儘早升直轄市,擺脫徽京的頭銜。


用戶5811599679315


從歷史事實上來看,清廷以及後來江蘇省包括南京為了達到限制鎮江發展的目的,可以毫無顧忌地犧牲揚州、寶應、高郵、淮陰、淮安以及整個蘇北地區的發展。

大英帝國這個海權強國在選擇戰略港口和戰略通道時目光如炬,直布羅陀海峽、蘇伊士運河、新加坡、香港、上海都得到了巨大發展。

1850年英國駐港總督文鹹爵士給英女王維多利亞寫信:揚子江上的這座城市,每年開春都有大量的船舶將糧食和大量物品運到北京……因此我們只要派上一支小小的艦隊,佔領這座城市,遠比佔領中國邊疆和沿海的若干城市更有價值。 英國人關注的這座城市,正是長江岸邊的鎮江。


Boyee2


很多人都在談城市群,都在說中心城市的輻射作用,但實際情況是,中心城市的輻射帶動作用微乎其微。

南京是南京都市圈(或者說揚子江城市群)的中心城市,在很多人眼中,不僅輻射江蘇省內的城市,連安徽南部的很多城市都受其輻射。但實際情況是,南京一城獨大,吸收了附近太多的人口人才和資源,不僅不輻射反而還吸收資源。

無論是鎮江或是揚州,亦或是安徽的馬鞍山、滁州,都是大量的勞動力、大學生流入南京,本地的勞動人口和培養出來的人才,最終都被南京吸走。無論是哪個大型企業準備落戶南京都市圈一帶,一定是最賺錢的總部在南京,低端組裝工廠在鎮江、揚州、馬鞍山、滁州。可以說目前基本都是南京吃肉,附近城市喝湯的狀態。

環北京的河北有沒有很發達?環上海的崑山和常熟以前只是落後的農業縣,後來才靠著外資企業發達起來,這一切都是上海的貢獻?環上海的嘉定、松江、金山、奉賢自身都並不發達,又何談輻射作用?還有無論是環合肥、環武漢、環成都這些中心城市的城市,幾乎沒有一個是像樣的大城市,還用多說什麼嗎?


現在談中心城市,談輻射作用,可以說為時尚早。很多人可以看看夜間衛星地圖,那些最亮的城市,都是得益於吸收了附近城市的人口資源。中心城市越亮,環中心城市一帶就會有越大面積的黑暗。地圖上很難看到鎮江和揚州,南京倒是很清晰,這就是最好的證明。

老祖宗都說人往高處走,人才從來都會自發性地、不可阻擋地流入更高一級的城市。鎮江和揚州就是如此,揚州大學、鎮江的江蘇大學和江蘇科技大學,很多都是在給南京培養人才。


堅果旅行


寧鎮揚一體化為什麼總有人黑?關鍵是口號很響,行動緩慢,大家沒有看到更多的實質性普惠措施落實以後享受到的紅利,所以有些逆反心理。

寧鎮揚一體化除了要加快三城之間的互聯互通,快聯快通,軌聯軌通,還要加快教育、醫療、文化、休閒等方方面面的一體化推進,真正讓揚鎮兩市居民在地域上有趨同感。

寧鎮揚一體化的路很長,但是要每天感受到變化才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