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果樹套袋價格高,以至於有的60多歲的老人都去套袋,對此你怎麼看?

老高的農家生活


農村果樹套袋價格高,以至於有的60多歲的老人都去套袋。對此你怎麼看?

現在的農業生產中,最佔據成本的就是人工費用。雖然指尖三農所在村沒有果樹,但是我們屬於中原地區,主要種植水稻和小麥,每到農忙的時候,也是村裡人賺錢最多的時候。現在物價上升,工人工資自然上升,不過每天收入300元確實是非常高的收入了,引得60多歲的老人都加入這個陣營。

因為現在村裡土地都流轉了,農忙僱傭幹農活的不多了,主要就是栽秧。在七八年前,只要是農忙時節,大部分農村婦女都是在種完自己家的秧苗之後,加入到被僱傭的隊伍當中。我的三大爺,就是其中的中介人,當時每天工資在150元左右,這個工資已經是比做玩具的時候高不少。所以,在農忙的時候,玩具廠的老闆都是最愁的,因為工人都去栽秧賺錢了,每次都會在農忙的時候加工資,以留住工人。現在,承包大戶大多都是機械化,栽秧也都是直播式的,不需要育秧苗,節省了很多人工成本,僱傭工作主要就是撒化肥和噴灑農藥,一般每天200元。村裡很多人,一般都是上了年紀的,會被僱傭過去。

再來說說60多歲還在幹體力活,實際上這種現象在農村並不少見,應該是很常見的。大家都是趨利的,農村也一樣,再加上農村賺錢沒有那麼容易,遇到這個幹一天抵三天的好機會,自然不會放過。而且,還有一個關鍵問題,農村很多年輕壯勞力都外出打工了,留下來的大多都是年紀稍長的,所以能夠僱傭到的也只有這些年紀大的。很多上了年紀的,不太好找工作的,遇到這個工作,自然更加喜歡。就像我二大爺一樣,遇到找他撒化肥,就很願意去,因為比自己做小工工資高多了。

綜上,農村的生活並沒有想象的那麼容易,往往我們都在為生活而奔波,辛苦了一輩子,還在為生計操勞。不過遇到套果樹袋的高工作,即使辛苦一些,大家也都願意去做。因為,幹什麼不辛苦呢。希望未來的農村,經濟越來越好,農民的收入越來越高,到老了可以安享晚年。


指尖三農


物價上漲,農村勞動力減少,工價也在逐漸提高,這提高農民增收。

這個季節也是果樹套袋時節,為了提高果子的顏值和口感,才會選擇套袋,有紙袋,有膜袋,增加收入,年年套袋。

我家也有果樹,父母不請人套袋,兩人效率太低,工作時間臘太長,記得果樹套袋快20年了,從小幫父母套袋,也知道哪個苦,重複簡單枯燥的動作,聽著廣播節目,也覺得時間會快點。

現在農村年輕人太少,年輕人也吃不了這苦,也只有老人來幫忙,也是無奈的選擇。

現在要解決農村人繁重勞動中解救出來,高科技產品替代,才是出路。

說到這裡吧!我也需要請假幾天回家套袋,最後,祝願所有農人年年大豐收。





李垚子118


請點擊關注【鄉村關中】, 分享不一樣的“三農”精彩。

果樹套袋是果樹作業管理過程中一年最繁忙,最需要人工的時候,它是一個數量工作,果園裡有多少蘋果,就要套多少個袋子,這是一個密集性勞動工種。如果管理過蘋果園,對果子套袋是相當瞭解,因為五月上旬,是果子集中套袋時間,果農要在一定時間段內完成果子套袋,數量多,時間緊,任務重。面對這種情況,各地果子產區興起了套袋用工市場,大批沒有果

的外地人,以及本地果樹少的果農,都成了這個用工市場的主力。

因為果子套袋要求技術不高,且按數量付費,於是大批有勞動能力的農民都投入到這場繁忙而又緊張的果園作業管理過程。我們看到,在這期間,農村大批60歲以上的農民也都加入進入,且成為果子套袋的主力軍,他們為果子套袋作業管理作出了很大貢獻。

那麼,他們這麼大年齡了,為什麼還要勞動呢?對此,作為“三農”領域民間觀察員的【鄉村關中】認為原因如下:

第一,解決果子套袋用工短缺。

現在各地農村,老人和小孩成為村莊最多的人,很少看到青壯年了,他們都進城務工了,而留在家裡的老人,就承擔起了家裡的農田作業管理。同樣,在果業產區,老人也同樣是果樹從業的主力,而農村60歲的老人下地幹活,在當下農村很普遍,且農民有多大力就出多大力,在這個搶時間趕工期的“大忙天”,農村老人的加入,也有效解決了果子套袋用工短缺的實際困難,也幫助家人,或者鄰居定期完成了這項繁忙的工作。

第二,果子套袋可以增加收入。

現在果子套袋期用工短缺是現實問題,且時間集中,又是短期用工行為。果農要在有限的時間段內完成果子套袋作業,自己家人手不足,尤其果業大戶,這時非常緊急,那就出錢僱人套袋,套袋用工費從過去按天計費發展到現在按套袋數量計費。過去鄉村關中一帶每天果子套袋50元,發展到60元,且逐年增加,發展到現在按數量付費。也就是說,你套多少個果袋,每個套袋幾分錢,你就可以獲得相應的勞動報酬。這樣凡是能從事這項勞動的農民,不管男女老少,也都加入進來,通過果子套袋增加自己的收入,也幫助果農完成套袋作業。

第三,幫助果農民趕工趕期。

果子套袋,必須定期完成,不可拖拖拉拉,否則,影響果子品質。鄉村關中一帶,一般從5月中旬開始,到5月下旬基本就結束了,滿打滿算也就15天時間,要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完成這麼多數量的果子套袋,對於果業大戶來說,壓力是非常大。因為一旦錯過了果子最佳套袋期,果子質量就會受到影響。所以,許多年齡大的農民都主動的投入到果子套袋中來,幫助果農在有限的時間短內完成這項作業生產。

總之,果子套袋作業技術要求不高,只要你學著套幾個果子會了,並隨著手法的熟練,也就越來越快,正所謂熟能生巧。其實說到底,農村老人加入到果子套袋中來,且成為當下該項作業的主力,還是農村勞動力年齡結構發生了明顯的變化。年青人都外出打工了,村子裡都留下年齡大的人了,如果身體沒啥毛病,不管是主動的,還是被動,他們依然活躍在農業生產中,他們依然是果子套袋的主力。這在當下農村,可以說是司空見慣,平淡無奇了。


我是職業農民【鄉村關中】,我們一起關注“三農”動態,解析“三農”熱點,剖析“三農”萬象,探索“三農”規律,推動“三農”發展。你對此有何高見,歡迎留言分享。


鄉村關中


單純從這種市場行為來看,我覺得是好事。

首先,以價格手段調節市場是最高明的方法。

以你說的果樹套袋為例,據我所知,果樹套袋後,可以減少果實的呼吸作用,提高含糖量,賣出好價錢。讓果樹套袋,一天三百塊錢,可以解決本地很大一部分人的就業問題,也提高了農村人的收入,沒有什麼不好。

至於60多歲的老人都去套袋,只能說通過強制手段不讓他們去才是對的。老人們想賺錢,無可厚非,但是又擔心安全,那隻能強制跟那些老人說,你們太老了,別來賺這個錢,不然你能怎麼辦。


談笑閣


挺好的,60多歲身體健康的老人做些力所能及得活兒,挺好的一件事情。

他自己覺得自己還可以發光發熱,對老人整個人的狀態都有益處,越是有事情做的老人越身心健康。

果樹套袋一方面可以讓果子降低農藥殘留,尤其噴葉面藥的時候,可以保護果子。

套袋還可以讓果品的品相很好看,提升出售價格。

雖然果品的品相和營養不能劃等號,但是目前市場上的標準就是這樣,作為果農也只能順應市場需求。


花愈花者


沒有辦法啊,現在50歲以下的人沒有在農村生活的了 ,50-60歲的幾乎家裡都有果園,沒時間給別人套袋,所以就只有60-70這個年齡段的人套袋了,人工費會隨著人口老齡化繼續上漲的


天使星星果


這個也是好事,增加老百姓收入,60歲老人套水果袋,也是想為家裡分擔一些


小城說愛


這個問題是我提出來的。在我們村子裡是一個皇冠梨種植大村。我們家有六畝皇冠梨。每年需要套袋9萬到10萬。以前也不用僱人,就我和愛人兩人自己套,也能套完。今年別人有一畝巨峰葡萄,讓我白種,不要錢。覺得挺好,就答應了。就是因為增加了這一畝巨峰葡萄,我家的梨袋兩人就套不完了。也就只能花錢僱人。套梨袋工資漲價是個普遍現象。我們村裡今年漲到了八分錢一個。每人一天套三千二三百個,有兩個70多歲的婦女想給我套,但是我不敢用。其中一位因為骨質增生導致的腿都已經變形了,成了羅圈腿。就這樣在高工資的引誘下,還在堅持套梨袋。我主要是擔心在套梨袋過程當中突發意外,從高處摔下來怎麼辦?因為皇冠梨果樹挺高的吧,畢竟要用一米五到兩米的高登。雖然說咱是花錢僱的人,萬一從高處摔下來,咱們還得承擔責任。所以想來想去,我還是不敢用。正好換了兩個年輕人。所以就有了這種感慨,提出了這個問題。老人們辛辛苦苦幹了一輩子的活,突然閒下來,也不習慣,閒的難受。又遇到了這麼高的工資的工作,就堅持下去,即使腿疼用藥盯著(吃藥)也得繼續幹。


老高的農家生活


這是好事。農村老人沒什麼收入。可以幹些力所能及的活,增加收入。這種給果樹套袋的工作沒有什麼技術含量。而且農村人天干農活。身體素質也還行,也不至於乾點活就會身體累得受不了。對於天天忙慣了的人,讓他閒在家裡養老,也閒不住。對於這種上了年紀還要掙錢的人。應該持有支持態度。但是注意一點。這種工作忙上忙下的也比較累。還是要注意身體的。


農民打工仔豬葛的日常


套袋真的聯繫取消,費時費力!水果畢竟是用來吃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