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家庭戶均資產161.7萬,近80%的財富是房子,為什麼房產是我們最大的財富?

財富公元


中國家庭80%資產是房產,這有很多原因決定了這個結果是必然的。

首先,因為中國的“基尼係數”決定了,所謂基尼係數,就是國民收入中,用於吃住穿行等費用支出比例,佔我國居民收入比重大。對比西方發達國家,居民收入水平高,社會福利完善,基尼係數非常低。西方居民收入用於吃住行穿的佔比比較低。

其次,我國房價高。

我國房價水平,放在世界的任何地方,除了香港,東京,紐約等世界性繁華城市以外,都算非常高的水平。打一個比方,我國三四線城市房價收入比在25左右,一二線城市房價收入比在40以上。也就是說,我國居民不吃不喝,三四線城市要25年才能買得起房子,而一二線城市居民不吃不喝要40年以上才買的起房子。對比西方平均房價收入比,多數在5-10倍,也就是多數發達國家居民5-10年就可以買得起房子。

第三,我國居民可投資對象和投資渠道有限。

我國股市和債市,以及其他投資渠道,長期發展不完善,波動風險大,經濟週期波動也比較大,缺乏穩定和可持續的財產性增長方式,多數居民只能存款,買房,以求資產的保值增值。

相反,美國為首的發達國家,社會保障體系完善,居民沒有什麼後顧之憂,而且美國股市發達,十年牛市,養老金和企業主都大規模和長期投資股市,這使得美國股市形成了一個良性循環,即大家都投資股市,股市長期穩定增長,企業獲得投資,繼續創造就業和財富的一個良性發展。

第四亞洲人的傳統觀念。

亞洲人,尤其是我國,歷史上,對土地和住房的苛求,是非常嚴重的,擁有土地和房產,是一個人在社會上財產和信用的基本識別方式。而由於我國曆史封建時代,朝代更替快,只有土地和房產是“固定”和“不動產”,其他資產在朝代更替中微不足道。因此形成了我國居民對房產對比其他國家有著天然的追求。

第五,三十年的樓市牛市形成的巨大慣性思維。

過往的三十年,房市是我國所有硬通貨中唯一“可靠”,“持續增值”和“唯一保值”的資產,這個不是靠說教,而是靠歷史三十年形成的巨大思維慣性,難以在短時間改變這個思維慣性。

第六,土地財政因素。

過去三十年,土地財政,是推動中國城鎮化和人口紅利雙輪驅動的主要和重要因素,城市建設和規劃不斷完善,也讓百姓有購房,換房,改善居住條件衝動。

因此說,我國居民80%的財富是房產,這話非常現實。而事實是,衡量一個人的生活質量高低正如同基尼係數一樣,房產佔你財富的比例越低,說明你越富有和生活質量越高。




屠龍刀fei0598


我有買房的錢,但是我不買一套都不買,我為什麼要買這麼貴的房子?就好比買一雙鞋,我為什麼要要買幾百萬的鞋?我可以去租一雙鞋,租一輩子只需要幾十萬,哪個劃不會算?而且買的房子是死的,如果周圍不是你想要的後悔一輩子吧,租房子周圍不滿意我還可以搬,現在那麼多空置房,完全可以租到一個新房子,比買的還新,而且工作不怕老闆炒魷魚,不怕換工作地點,不怕鄰里不和,我得人生我做主!為何要做房子的奴隸!我想休假就去鄉村,想繁華就去鬧市!我的孩子我不需要他去名校,我只要他健康快樂,懂得體會人生,而不是隻會埋頭寫作業!未來掌握在我的手心,從來就不會害怕,曾經的迷惘已早過去,所有的迷霧都漸漸消去,人生不過如此,活的精彩,活的灑脫,活出自己,才是最對得起未來的自己!


7017073


看到題目中的兩個數字感到非常吃驚:中國家庭戶均資產161.7萬元,房子佔整個家庭總資產的80%。

從查閱的資料中瞭解到,今年1月廣發銀行和西南財經大學發佈《2018中國城市家庭財富健康報告》,報告顯示,中國城市家庭資產規模不斷增加,目前財富總值已位列世界第二位。但絕大多數家庭的投資取向卻非常的一致,普遍用於投資了房產。

除了剛需外,大部分已經購房的家庭普遍存在住房資產佔比過高。高到什麼程度呢?有數據顯示,住房資產在家庭總資產中佔77.7%,金融資產配置僅僅佔11.8%。同時,數字還反映了一個問題,即有66.7%的家庭把錢全部用在了給子女買房上,或者說有80%的人是把錢用來買房。僅僅是去年,我國家庭在住房資產上的投入,就達到了戶均116.6萬元。

為什麼我們中國人都如此熱衷於買房呢?我想首先是國人對房子的情結,‘’有房才有家‘’的思想根深蒂固。不管是政府官員還是普通百姓,也不管是有錢人還是窮人,從上到下,人人都有這種想法。大多數人甚至把住放在了第一位,寧可吃的差一點,穿的差一點,省出錢來也要買房。而大多數的老百姓買房不是為了自己住,而是為了孩子。認為如果不能給兒女們買上房,自己就不是合格的父母,就沒有盡到做父母的責任。所以儘管沒錢,也要千方百計想辦法給孩子們買上房。其次是與我們的城市化進程加快也有很大關係,城市建設快了,人們進城的多了,自然就把錢投在了住房上。最主要的原因,我認為還是高房價造成的。沒有高房價,就沒有那麼多的人把錢全部投資房產,如果房子真正用來住,不用來炒,誰會這樣做?所以,必須讓房價降下來,讓房子只用來住,甚至讓人們也不會去考慮房子保值,更不去考慮房子增值,讓我們的生活輕鬆一些。大家評論一下我說的對嗎?


平淡如水5343


好啊,個個都是百萬富翁不好嗎?雖然我不是,但我仍然為有這麼多同胞是百萬富翁而高興。

我不是富翁,我也不是不努力,之所以我不是也不能怪別人,只能怪自己。

我拖了後腿,我很慚愧,很自責。希望更多的同胞都步入百萬千萬的行例。至於我,就讓我去仰望星空吧。


施富興


我最近處理了三套房子,我那個心裡急啊!買房容易賣房難,16年十月份我就斷定是中國的房產最高峰,現在我手裡是一半房產,一半是股票和黃金,房子自己住,不管漲跌,就是自住,黃金和股票都已經掙上錢了,長期持有準備,以後掙大錢,說白了,就是掙那些晚賣房子的人的錢


劉傑謀


我沒有,還欠銀行房貸,不知中國有多少人為了房子欠多少債,沒有財富只有債務。


專業修理滲漏水


有一成語叫安居樂業,沒有居怎麼安?又怎能樂?成家立業,這個“家"字的上方就是房子啊。

新中國成立之前,中國以農耕文明著稱於世,老百姓手裡只要有錢,大都投入到土地的購買當中。

解放後,土地收歸國有,由集體統一經營,土地買賣也就成為歷史。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廣大農村居民,省吃儉用,從牙縫裡擠出來一點節餘,也普遍用於翻蓋房子。

改革開放以後,房子由分配改為購買。故然,房子就成了每家每戶的最大、最重要而且須庾離不開的財產,無論城鄉,任何人(除少數先富起來)一旦失去了房子,也就一無所有。

本博一生的經歷,由在農村自建房到參加工作後單位分房,再到自掏腰包買房。所有財產也就是一套住房。題目所列情況屬實。


吉祥如意


要回答這個問題,我認為應該從多方面分析,因為這種現象涉及許多方面的問題。

首先,中國在建國時是一個農業大國。建國時,中國80%的人口都在農村。中國建國70年,其實是人口遷徙的70年,也是財富從農村向城市轉移的70年。而且財富集中在房子上。

其次,中國國情決定的。中國人口多,適合人居住的好環境還不是很多。


金丘說今


作為一個財經工作者,我非常樂意來回答這個問題。

這個問題其實最好回答,為什麼房地產是我們最大的財富,是因為房子是目前我國所有商品中價格最高的,當然除了毒品和槍支之外。

由於房子價格在諸種商品中價格最高,而且又是生活必須品,只要你生活在城市,要安心工作和生活,沒有房子是不行的,所以每個人、每個家庭為了在城市能有一棲息之地,不得已拼盡所有,哪怕將自己親戚朋友的錢榨乾,不惜揹負鉅額貸款,也要把房子首先買上。

而且,由於房子價格上漲得非常快,使得房價虛漲,一線大城市的房價由商品房上市的每平米二、三千元上漲到現在的每平米七、八萬元甚至十幾萬元,上漲了幾十倍,使得不少一、二線城市家庭的財富也上漲了幾十倍,但這只是名義上的財富,由於是大部分人的房子只是用來住的,哪怕房價再高,也只是字面上的數字財富,無法變現。

所以,中國家庭戶均資產161.7萬,近80%的財富是房子,這應該是當下中國家庭的資產絕大部分房產化的重要標誌。這種家庭財富結構是極不合理,也極不穩定的,一旦遇到經濟金融危機,很多家庭就會破產。





開偉觀察


不奇怪,房價經過十數年的上漲,存款利息永遠追不上房價上漲速度,越存越窮,再不買房就永遠買不起房了,這些理念慢慢地越來越深入人心,最後導致出現居民存款搬家的現象,銀行存款慢慢的變成了鋼筋水泥,儲蓄作為經濟的壓艙石消失了。

壓艙石消失

郎鹹平教授公佈了一組銀行存款的數據,中國目前有5%(差不多7000萬人)是富人,他們的人均存款高達47萬以上,而剩下95%的人銀行存款平均只有2.4萬。

在這95%的群體當中,40%的銀行存款為零,也就是說差不多5.6億人,他們的銀行存款為零。

眾所周知,銀行存款是經濟發展的壓艙石,是維持經濟穩定發展的重要基石,現在正在漸漸消失。

家庭財富沉澱到房子

據《2018中國城市家庭財富健康報告》披露,我國城市家庭總資產中住房資產佔比高達77.7%,而美國這一數字為34.6%。人民網6月15日文章《美媒體:高達90%的中國家庭能承擔買房成本遠超美國》提到,如今美國人的擁房率不及65%,且這些住房一半以上的所有權歸銀行所有。而高達90%的中國家庭能承擔買房成本,遠超美國。

據SOHO的潘石屹估算,當下我國的房子總市值是65萬億美元,超過了美國、歐盟和日本的總和。美國的房地產總市值是30萬億美元,歐盟為20萬億美元,日本為10萬億美元。

全民負債過重需要化解

居民的負債近年開始快速增長,從2007年負債佔可支配收入比不足35%,轉眼在2018年負債達到90%。

據匯豐銀行公佈的一組數據,我國90後人均負債12.79萬元,90後總人口是1.715億人,他們負債總額接近22萬億元。

90後除了揹負著沉重的房貸,日常消費貸款也非常多,買手機、買車、旅遊,90後都是採取借貸消費,是銀行消費貸的主力軍,甚至遠超80後。是真正的“暴花戶”。

房產已無法變現

房地產總市值已經超過500萬億人民幣,而按照央行公佈的數據,到2018年7月,全國住戶存款餘額68萬億,在扣除各種貸款後,淨存款額只有22萬億。

這意味著,只要有5%的人賣房,就能把居民存款掏空,所以未來大概率是房市有價無市。

總結語

目前我國家庭戶均資產161.7萬,近80%的財富是房子,同時居民2018年負債達到90%。可以說經濟已經失去了彈性,大家都幾乎同時擠上了房地產的大車,現在只能祈願經濟繼續高速運行,用時間來換取空間,讓負債率降下來,讓大家的財富更加紮實,不要一場遊戲一場夢。

江湖路遠,歡迎關注,咱們後會有期,我是“天下會會天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