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是最純正的日本人,日本卻拒不承認:他們不是日本人,是蠻夷

公元前七百三十五年,一支來自庫頁島的混血人種南下,到達今日日本的北海道島上,定居下來。在他們到來之前,日本幾乎可以被認為是一座荒島。這裡除了群山峻嶺,茂林修竹外,就是各種野生動物,文明的蹤跡,是沒有的,文明的前夜,也是不可能在這片土壤上誕生的。這支來自庫頁島的混血人,其血統是由生活在遠東北極圈境內,以及白令海峽西南角的土著人,和朝鮮半島東北部的蠻族野人混合而來的,後來的歷史學家和考古學家,將這支族群定名為蝦夷族,將這次遷徙定名為蝦夷之遷。這支蝦夷人,來到日本北海道後,發現這裡的土壤相比他們之前生活的地方,更宜耕作,這裡的氣候,也比他們之前生活的庫頁島地區,稍微暖和一些,於是決定在這裡定居下來。

大約五十年左右後,這支定居在北海道的蝦夷族,已經繁衍了兩代人,認為其族群已經能夠繼續開拓新的棲居地。於是,他們繼續南下,到達了今日日本的本州島地區,在這裡定居下來。由於日本本州島的地理條件,遠遠沒有北海道優良,僅僅是氣候條件略好一點,所以這些新近定居的蝦夷族人,經歷了一個相當困難的時期。《日本書記》中記載說:“蝦夷來到南方,南方崇山峻嶺,沒有適合定居的地方,他們就繼續向南,到達蔥嶺地區,由於他們隨身攜帶的食物已經消耗殆盡,只有在這裡暫時定居下來。”當時的日本蔥嶺地區,全部都是山地。如果在這裡定居,就意味著蝦夷族人必須改變他們世世代代保持的生存模式,從農耕文化轉化為狩獵和遊牧混合的文化。


他們是最純正的日本人,日本卻拒不承認:他們不是日本人,是蠻夷


他們是最純正的日本人,日本卻拒不承認:他們不是日本人,是蠻夷


可想而知,在那個人類祖先文明的早期,即便是世界上那些生存在熱帶地區的文明,也還沒有擺脫掉生存的困境。嬰兒的出生率和死亡率依然很高。更不要提,那些生活在亞熱帶北部的群山峻嶺之中的蝦夷族人了。《日本史》中記載說:“蝦夷族的歷史,從某種程度上看,是人類歷史中的一個特例。這是因為,縱觀人類歷史發展,從來沒有任何一個文明,在其文明進程已經演化到了農耕文明之後,又因為種種客觀因素,退化到了狩獵文明。而蝦夷族這種狩獵文明和農耕文明結合的產物,在人類歷史上也是比較罕見的。我們知道的,古希臘荷馬時期的北方蠻族,多利人,就是這種情況。他們在公元前八世紀南下,掃蕩邁錫尼文明之後,在農耕文明的基礎上,保留了些許狩獵文明的影子,接著,在一個世紀後,他們被南方那些夾雜著古埃及和古敘利亞地區蠻族血統的人們擊敗後,他們又退回到了北方,重新撿起了他們的遊牧文明。”

日本歷史上明確記載的第一位天皇,是神武天皇。《日本書紀》對神武天皇登基後的敕文進行了簡略的記載,其中寫道:“神武天皇,是天權神授,是無始無終,是元初。天皇之位,由上天指定,天皇人選,由上天下命,命令所在天皇之位之人,要對其邦國子民一視同仁,愛護他們,照顧他們,讓他們有魚可打,有木可伐,有地可耕。”可以看出的是,在日本書紀對日本初代天皇這一段寶貴的記載中,忽略了一個非常重大的問題,即,沒有說明日本的民族源頭,民族構成是什麼,這就為後來日本人無法確定自己的民族起源帶來了巨大困難。神武天皇是公元前六百三十五年被冊封的,神武天皇之後,由於當時的文明程度還不發達,曾經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日本民族的構成,都沒有再次引起重視。


他們是最純正的日本人,日本卻拒不承認:他們不是日本人,是蠻夷


他們是最純正的日本人,日本卻拒不承認:他們不是日本人,是蠻夷


這種局面,一直到將近一千年後的聖德太子時期,才有所改觀。今日我們通常稱日本民族為大和民族,而大和民族一詞的來歷,就要追溯到聖德太子時期。聖德太子之前的日本皇室中,是不尊崇佛教的。那時候的佛教,也只是剛剛從西邊的中國傳入日本不久,尚且沒有形成濃烈的信仰氣氛。然而,到了聖德太子父皇這一代人時,由於當時的日本國內戰亂不停,國破山河,日本皇室決心力挽狂瀾。而力挽狂瀾,需要的不僅僅是武力,更是一種能夠凝聚人心的力量,任何世俗的力量,都無法和宗教力量相比,然而日本之前的宗教,又沒有發展出系統的宗教體系和宗教思想來,因此,為了日本皇室的目的,最後不得已而選擇引進一種異土宗教,來淨化本土人民的心靈。

日本引入佛教後,佛教的推廣事宜又成了一個很大的難題。當時的日本不像中國,在行政建制方面遠遠沒有中國那麼發達和完善,既沒有完整的分封制,也沒有完整的郡縣制。日本國土上下,許多匪寇猖獗,佔山為王,即便皇室統轄的土地,也多實行著一種表面為郡縣制,實際上是軍事管理制的制度。在這種制度管理下的日本,遇到戰爭,出動效率頗快,然而遇到和平年代的建設,就問題頻發。平時習慣於領兵作戰的將領們,根本不懂何為建設,那些日日枕戈待旦的士兵們,也早已沒有了建設的力氣。這種局面下,日本皇室強行開闢出了一條宗教之路,就是建設寺廟。


他們是最純正的日本人,日本卻拒不承認:他們不是日本人,是蠻夷


他們是最純正的日本人,日本卻拒不承認:他們不是日本人,是蠻夷


日本皇室希望通過建設寺廟,來吸引日本人民關注佛教,在此前提下,再通過各種宣傳教育,激發民眾對佛教的嚮往。公元五九六年,聖德太子批准金剛組建設了日本第一座佛教寺院,寺院建設的規模和形制,完全按照中國的規模和形制來,只是一些細節部位,進行了改進,以符合日本民族的價值觀和審美習慣。在聖德太子的不懈努力下,僅僅二十年左右,日本的佛教文化就普及開來,許多日本民眾,從原先的不懂佛教,到現在的逐漸瞭解了佛教,從原先的排斥佛教,到現在的逐漸能夠接受佛教教義。由於佛教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和感染力,許多民眾甚至在初次接觸到佛教後,就深深被佛教教義中包含的仁愛和無窮力量所吸引,成為了合格的佛教教徒。

聖德太子攜手皇室,通過不懈努力,讓佛教風行日本全國,看到時機成熟以後,聖德太子便開始著手建立日本民族的民族意識和國家意識。在民族意識培養方面,聖德太子需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為日本這個民族正名。也就是說,必須徹底搞清楚日本這個民族的祖先歷史和構成,這個民族的遷徙狀況這些事實,才能建立起一套顛撲不破的,穩固的民族意識感。然而,這時候,麻煩來了。說起日本真正的祖先,就是蝦夷族的族人。當全世界的文明進程一步步從原始氏族社會進入到奴隸制社會時期,日本這塊土地上,原本就沒有什麼土著人,即便有,也根本沒有形成所謂的民族和集體。因此,其民族是一個從其它地方遷徙來的群體。


他們是最純正的日本人,日本卻拒不承認:他們不是日本人,是蠻夷


他們是最純正的日本人,日本卻拒不承認:他們不是日本人,是蠻夷


然而,這個現實是令人難以接受的,沒有任何一個民族的人民,能夠接受自己的民族不是誕生在本土這個事實,即便要接受,也是十分不情願的。還是以古希臘為例。歷史上的古希臘地區,是一個多民族聚居體。其中,有來自非洲北部的古埃及人,有古埃及人遷徙到克里特島上,與克里特島原住民通婚構成的群體。這些群體,後來登上了希臘半島,構成了邁錫尼文明,而邁錫尼文明本身也是一個雜居群體,其群體成分並不單一。更不要說後來的馬其頓人,雅典人和斯巴達人了。然而,為了構造民族共同體的集體意識,為了滿足所有生活在希臘地區的人民內心的統一感,後來的希臘地區,再也不進行這麼詳細的區分,而是把生活在這一地區的所有人,統一叫希臘人,也就是說,希臘人默認了,他們共同的祖先,就是誕生在整個大希臘地區的原住民,而這個原住民群體的命名,乾脆就叫古希臘人。

或許是當年的聖德太子沒有古希臘人那樣的哲學思考能力和遠見卓識,他沒有意識到民族意識是來源於人民,最終還是要落實到人民身上的。換句話說,如果人民不同意,無論聖德太子如何構造起日本民族的民族意識,最終都要被撕破。這種局面下,聖德太子再一次從中國引進了一個象徵著中華文明的代表文字:

。中華文明博大精深,以和為貴,這個和字,幾乎可以代表中國人民熱愛和平和美好生活的所有嚮往和期許。聖德太子引入這個字,從另一個角度看,說明了在當時日本的那個時代下,日本民族還沒有一個能夠代表他們自己主體的民族文字和思想符號。然而,聖德太子煞費苦心地建立起來的大和民族,終究代替不了其民族主體是來源於蝦夷族,即一個混血民族的事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