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嫁的女兒,在孃家這邊是客人,在婆家那邊是外人,你怎麼理解的?

鄉村猜猜姐


出嫁的女人,在孃家越來越成客人,在婆家越來越成主人。這是相對而進的必然。在孃家永存主心的女人,在婆家就很難心生主人感。因為,心無二主是現實。從社會家庭看,家有,哥,弟的女孩子,婚後心歸夫家往往快很多,婆媳之間磨合也快。


平安幸福148194761


做為出嫁女,我從沒有這種感覺,嫁到婆家,那就是我的家,我憑什麼是外人?

我自已能掙,能幹,不求任何人,不吃她的,不穿她的,所有的一切全是我白手起家掙來的,婆婆一生沒在我面前發過一紋錢,家中的丁丁卯卯全是我辛苦幹的,我就是這個家的主人,任何人也代替不了,婆家人在我面前永遠沒有話語權。

而回到孃家,姊妹眾多,每次聚在一起,全是我做飯,兄弟姐妹聊天,嫂子,弟媳從不進廚房,心疼我媽,逢年過節總要比她們早回一天,提前準備好一切,勉得讓母親操勞,每次回孃家,都要裡裡外外把母親家中清掃一遍,這種狀況一直持續到母親死,在給母親燒五七時,兄弟姐妹又聚在一起,中午十二點了,卻沒人做飯,兄弟姐妹看到我,說就等你做飯了,我生氣的說,母親己走,我完成了我的使命,沒有誰天生該持候誰,幾十年,不是我下作,該持候你們,是因為母親,所以今天到此為止,在孃家永遠不會再做一頓飯,再回孃家,我就是真正的客人。


用戶女人何苦這樣


這個就要看我們女人自己怎樣想的,就是怎樣理解的。特別是剛結婚頭兩年,夫妻吵架時,我會覺得在婆家是個外人,在孃家是個客人,我會覺得很難過怎麼一結婚感覺自己成了個無家可歸的人,結婚不是應該多了個家嗎?

可往往是我想多了,我大伯總說只要你爸媽還在世,你們女人記住孃家永遠是你的家。因為我每次回孃家,我爸媽總是忙不停,大包小包的給我準備農村有的東西,什麼蔬菜、蜂蜜、土雞蛋等等,每次感覺回趟孃家跟搬家一樣,因為每個父母都疼愛自己的孩子,總想把最好的留給我們,我很感謝我的父母。

在婆家生活了這麼多年,我早就習慣了,覺得是家裡的一份子,感覺他們沒有資格趕我走,所以也沒有覺得自己是一個外人了。

我感覺人總是不斷的經歷生活的磨鍊,人也就會變得成熟了,不會總鑽牛角尖了,什麼事情也都看開了,人也就會很輕鬆。我現在的主要任務就是努力掙錢,把我的3個孩子扶養長大,其他的什麼都不想了。

寫的不好,請見諒,希望大家多多評論,多多關注我。


濤洋成三寶


看老人家怎麼做了

我媳婦來我家有大半年了一直都沒有習慣。因為是和父母一起住,肯定有些事媳婦有些怨言,不過不能表現出來有啥會給我說的,我再換種方式去給父母說。她對我父母都很好,我倆掙得不算多,可給我爸吃的很好,讓我媽穿的很好。所以,我家裡都不會覺得她是外人,一家人其樂融融

因為我工作是做燒烤的回家比較遲,她有時會去孃家住,一去就是一個星期,我覺得這也沒啥,孃家也不遠我也跟著去唄。每天早晨起來丈母孃做好飯在等我倆,這種感覺很不錯

她家條件比我家好,我常給我媳婦說:你能給我爸媽花一百就得給你家花五十,家裡有兩斤肉吃你家也不能少,不管家裡需不需要都要買

我給我媽說:將心比心,她對你好我就得對她家的事上心,人都是相互的,給你能吃不能少了她家的,我家人對她家人也很尊重

家裡老人要是明白人就不會給媳婦難堪,自己要是明白人就不會虧待媳婦家裡人。因為你倆吵架的時候丈母孃肯定站到你這邊的


三十年種枸杞的男人


在孃家我不覺的自己就是客人。畢竟是生我養我,我出生的地方。只有孃家我回去了才能隨心所欲,自由自在。反而在婆家只要是和公婆同住就會有約束,不自在。做什麼都生怕被人家說。每個家庭情況不一樣不能一概而論。也有少部分媳婦會和婆婆像母女關係的。


酸酸的橙子6


古人云,嫁雞屬雞,嫁狗屬狗,嫁了乞丐同討口,這話是道理的。女兒嫁到男方,已是男方的成員,應該享有男家的同等地位和責任。男人家的父母就是你的父母,男家的親人就是你女方的親人,同理,男方對女方也應如此,不存在哪方是親人,哪方是外人的問題。也只有這樣,雙方無隔閡,夫妻間才更加和諧,男女雙方才會無二心,更加親密相處。否則將為此鬧分歧矛盾,嚴重後果可想而知的。因為有不少家庭因雙方劃介錢而造成家庭破裂的例了很多,教訓深刻。特別是獨生孑女組成家庭甚多的今天,男女雙方更要注意此問題,雙方都是親人,不能把任何一方看著外人對待,才是正確的處理婚姻關係的有效方法,才能使家庭和諧,生活幸福,婚姻才能更加牢固。

謝謝頭條!





用戶陳維仁501


岀嫁的女兒,孃家人把你當客人是正常,自己把自己當客人屬於不正常。婆家人把兒媳婦當外人,就是婆家人無知,進入婆家,自己把自己當外人,也是無知的表現。女兒回孃家,看見孃家人,無論在忙什麼,主動邦忙是完全可以乾的,坐著不動就是不待見不雅觀;在婆家,無論發生什麼樣的矛盾,必須搞好婆媳關係,以家為重,顧全大局。為一些雞毛蒜皮的事,心生怒火,懷恨沉重,離家出走,就是大錯特錯。希望女人們,在人生路上把握好心態,快樂前行![贊][贊][贊][玫瑰][玫瑰][玫瑰][祈禱][祈禱][祈禱]


用戶劉伯遠772


我們先來看一個笑話:老師問:“有錢,任性”的下聯是?”學生答:“沒錢,認命”。老師啞然!老師問:“用一句話形容現代男人的婚後生活!”學生:“娶了個祖宗生了個爹!”老師再問:“古代女人為什麼要裹腳?”學生大聲道:“怕她們逛街。”老師接著問:“那麼為什麼現在不裹了?”學生:“現在有了支付寶,裹腳也沒用。”老師: “來來來,你講課……” 

這雖是一則笑話,聽後不禁讓人發笑,更讓人心裡感到心酸和無耐。女人的地位已不是封建社會裹著腳的男人的附屬品,也不是停留在新社會婦女也頂半邊天的男女平等的地位,而現在女人的地位已經凌駕於男人之上,成為家的“祖宗“,也已不是半邊天的地位,而是家裡的天,"你若安好,便是晴天",說的就是這個道理,一個家庭,女人心情好,便是晴天,反之生起氣來,這個家就會陰雲密佈,甚至會狂風暴雨。因此說"出嫁女兒,在婆家是外人"我不同意這種說法,大多數女人在婆家是當家的,可以說裡說一不二,是婆家的天。

至於說"出嫁的女兒,在孃家是客人",我比較同意,不過更確切地說是貴賓。在農村老人們常說,養個閨女是一門親戚,等自己老了,身邊有個挨貼的人,也就是說,待自己老了,有病了,閨女實靠,比兒子兒媳,要侍候得好,有這種心理很普遍也很現實。在農村父母一旦臥床不能自理,大多都是女兒守著侍候。因此閨女不僅與自己有血緣關係是自己人,而且不經常見面,所以一見面就特別的親,好似尊貴的客人,一到孃家孃家人就似貴賓似的接待。

這就是說女兒在孃家是貴賓,在婆家是主人。這在農村有很好的體現。在農村女的一般沒工作,在家照應住家,照顧著老的小的,還掌管著家的財政大權,老公的工資每月如數上交,儘管很多男的在外么五喝六,威風凜凜,可一回到家就如霜打的葉子,了,成了"氣管嚴",我二舅哥家就是這樣,二舅哥在外開大車,一個月一萬多,脾氣暴躁,在外弟兄們都聽他的,可一回到家,工資全部上交,嫂子在他面前說一不二,他那點做得不對,嫂子訓得他一聲不敢吭,我在她家做客,就遇上好幾次。二嫂在家是當家的,是主人。我家也是這樣老婆當家,我在外打工,家裡的一切事務都由老婆照管,當然是老婆說了算。一些雜七麻八的事,自己也無暇顧及,也懶得管。有了矛盾,剛結婚時也是針尖對麥芒地吵鬧,鬧得雞飛狗跳,哭鬧生氣鬧理婚都有,

可後來想想不值得,男人就該有肚量,在家讓著老婆,她開心了,把家照應好,男的在外幹活也放心,有事免生氣忍一忍,過個好時光有何不可?不管怎麼說,最後還是女人當家。

綜上所述,女兒在孃家是貴賓,而在婆家是主人是當家的。我這裡大部分是這種情況,不知您那裡情況怎樣,歡迎朋友們討論,評論,謝謝大家!


喜迎紅旭快樂每天


出嫁的女人,在孃家這邊是客人,在婆家那邊是外人,你怎麼理解的?我是這麼理解的,一女孩出嫁後,你已經有了你的新家,也就是婆家,所以婆家是你名副其實的家。絕對不是外人,跟你的婆家人就是家人。另外結婚後的你,再回孃家,應該是客人。因為你的戶口都己遷到你的夫家了。這是個事實,所以我的觀點出嫁的姑娘回孃家,就是來孃家做客的。


用戶5745766108


我認為自己的小家是家,在婆家孃家都是客人。有這個定位挺好的,可以提醒自己注意:客隨主便。要收斂自己,不任性,尊重對方的生活習慣。其次再盡力而為盡孝心。

有人認為我多此一舉,是作假,不是親情。我不這樣認為。小心撐得萬年船。親情也要做對了才是親情。

有了這個定位,在婆家就不會搶婆婆的風頭,按她的指示辦事,雖有點委屈求全,做好你該做的,少了婆媳矛盾,挺值的。

自從離開孃家有了自己的生活,我們就養成了自己的生活方式,和親爸親媽習慣有了不同,你回家是享受親情的,是盡孝的。只有把自己當客,才能讓老人感到溫暖,而不是回去挑他們的毛病,即使你是對的,也改不了他們的習慣,順其自然最好。幫他們清清衛生,做做家務,陪他們聊聊天,帶他們出去玩玩是他們最高興的。尤其家裡有了大嫂或弟媳,少挑毛病多幹活,和她們搞好關係,不但受歡迎,還能提高老人在家的地位。所以也是值得的。

生活本身就是技術活,做好角色的轉換,既是技術又是藝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