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些作品明明經費並不充足也要強行動畫化?

雨微風輕


因為動畫畫面好不好跟賺不賺錢沒太大關係。

我們都知道EVA做到15話左右就沒錢了,後期不斷創造日本動畫史貧窮紀錄,從74秒到紙片都上了,而且還沒做結局,結局放到電影版,而且這個電影版居然也沒做完!先上映了一個極短的前篇,過了半年後才上映完整版。這操作要是放在中國市場早被罵死了。然後呢?人家是日本TV動畫銷量冠軍,更不要說其他領域賺的錢。

《搖曳露營》的畫面比《京紫》差了幾個光年,結果收益如何呢?難民片《天使降臨到我身邊》畫面完爆集集崩成狗的《五等分新娘》,結果BD銷量居然不如新娘。再極端一點,《后街女孩》PPT的經費連同期作品的一成沒有,但是也不乏叫好的觀眾。

也不是說好畫面絕對不行,如果做成巨人那樣里程碑級的酷炫畫面當然可以熱賣,但99%的作品都不可能做到這個水平,既然無法開源,就只能選擇節流了。

每年都有在商業上大獲成功的低成本動畫,而高成本動畫血本無歸更加常見。

你是資本家,你會怎麼想?

做動畫最低投入是100,比較優秀的質量至少要300,資本家有1000塊錢,他投了20個50塊的動畫。

如果嚴格執行100塊標準,那麼我幾乎可以肯定《搖曳露營》跟本就做不成動畫,畫面貧窮本身就說明這個項目當初不受重視。

真想扭轉這個局面,就得全世界動漫迷聯合起來,再有趣的動畫,只要畫面沒達到及格線就不看。可能嘛?不可能啊。

對了對了,最近還出了一檔醜聞,日本人把網飛的投資吞了,導致《機動奧特曼》畫面堪比日本二線遊戲即時演算。


壞人到家


我舉一個例來解釋就好了。《如果有妹妹就好了》第6集,講述了不破春斗的小說被動畫化,他們觀看其第一集,並且查看觀眾評論的橋段。毫無疑問,春斗的動畫正是你們所說的,缺經費的,套路的異世界的,強行動畫化的作品。

其實從《如果有妹》以及其他動畫作品裡,我們能感覺到對文學作者來說,動畫化是一個證明自己的機會。寫輕小說的千千萬,能動畫化的終究是少數,就算動畫效果不好,動畫化依舊是一個金字招牌。在《食夢者》裡,最高與亞豆也有動畫化之約,可見動畫化是很多作者的嚮往。

另一方面,在《如果有妹》裡,就已經表現過原作者對動畫的直接難以干預的劇情。當然也存在作者推翻動畫製作組決定的情況,但實際情況是很困難的。名氣小的作家沒有話語權,自己又要趕稿,很難分精力監督作品製作,而動畫製作組的人可能在沒理解作品思想的情況下就動手——真正愛作品的人沒有話語權,動手的人不愛作品,只當作工作,這是很常見的。

最後,將《如果有妹》第6集春鬥說的話貼一下,理解一下作者的心情:

我啊,其實覺得自己寫的小說是工業產品,去分析什麼角色和什麼劇情有人氣然後去寫,商業上是成功了。所以,被自稱是目之聲的評書家差評時,還有被那些匿名評論說什麼老套,說什麼全靠插畫才賣得出去之類的話,我都沒所謂,我都無所動容……那怎麼可能!!!

我可是很喜歡的,在劍與魔法的世界冒險的故事,受美少女喜歡的故事,努力之人受眷顧的故事,溫柔之人獲得幸福的故事…所以我才想去寫這些。。。。才不是什麼工業產品,,,,我可是很喜歡的啊,豈可修,沒愛的話我怎麼可能寫十三卷,八嘎呀路。對你們而言,可能只是比比皆是的一本書,對我而言可是獨此一份無可替代之物啊!

所以說,我是對現在隨便看幾集就對一個動畫滿口批評和不屑的風氣無法認同。我願意用更包容的態度看待一個動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