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高福利社會還能維持多久?

劉徹666


能量是守恆的,支出大於收入早晚會坐吃山空的,不過西方從大航海全世界殖民開始,到兩次工業革命積累的百財富讓西方再撐30-50年是沒問題的。之後就不好說了


寧靜致遠50947733


在回答這個問題前我先給大家講一段故事,2014年11月,一項公投吸引了全世界人的眼光,內容是決定瑞士公民可否享有每月4000瑞士法郎(2.8萬人民幣),或每小時22瑞士法郎的法定最低工資。也就是說,瑞士國民不需上班,每月就可以從國家那裡領取2.8萬人民幣的收入。這種好事放在中國,如果不同意一定會有人腦殼被驢踢傻了。但讓全世界驚訝的是,瑞士人以高達76%的反對票拒絕了免費的蛋糕。瑞士人認為如果這樣的話會讓他們失去進取心,國家也會因此衰落。

從這個故事中我們可以看出民主制度的優越性,國家把創造的財富都給予了人民,就是在社會財富分配中勞動者佔有合理比重,形成藏富於民。人民富足了就願意消費,需求又帶動投資的增長,生產發展和技術進步又創造更多的財富。當然,現在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也遇到了經濟增長緩慢,貧富差距加大,金融風險增加等問題。企業脫實就虛,壟斷企業增加,反對政府對市場干預等自由資本主義傾向抬頭,導致政治制度偏離民主。因此只有改革才能保證高福利社會的維持。

最近,西方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爆發示威遊行活動,說明這些國家和地區的社會發展失衡已經到了某種臨界點,這些活動將會觸發民主制度固有的糾錯機制啟動,經過再平衡後高福利社會依然能夠維持下去。


烏蒙金融號


對於福利問題,在這裡大家先要有一個概念,福利的錢不國家。中國人最大的弊端就是認為福利是別的國家的錢。

福利的錢來自於稅收,要高福利,必然要高稅收支撐,要是沒有高稅收,哪有錢支撐福利開支?對於稅收,很多人也許羨慕西方國家,為什麼別人的稅收和你一樣高,別人福利很多,而你福利很少?

其實這是發達國家基礎建設已經完成,他們不必在繼續設施建設上再投入大量錢,所以既然同樣高的稅收,但別人可以把基礎設置建設的錢節省出來當做福利資金。如果你基礎設施沒搞好,直接把這些錢用在福利上,那麼很多基礎設施還要不要修?

西方福利的福利既是政治上維持社會穩定的一部分,也是他們維持經濟體系穩定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不過世界上的福利政策有兩種,一種是殺富濟貧,一種是殺貧濟貧。

不管是殺富濟貧,還是殺貧濟貧表面沒有什麼區別,都是收入高的人都交稅。

但是這兩者最大的不同的是,有兩點:

第一點是,殺富濟貧是有稅收起徵點,而殺貧濟貧是稅收沒有起徵點,按減免政策來確定你稅收。

第二點是,殺富濟貧是直接給你發錢,或者不指定消費地點和消費項目。而殺貧濟貧是給你購物券,讓你到某些固定的地方消費固定的物品。

其實給你購物券形式的福利,獲得最大的是資本家,那才是資本家最大的福利。因為購物券是指定消費他們產品的東西,政府發的購物券越多,他們生意就越好。

所以福利又是社會經濟再循環的一部分,政府只不過擔當了一個資源調配者的角色,把一部分人的錢,拿給需要幫助的一部分人。

這樣做的好處。

一來是保證有需要人生存的需求,減少社會出現不人道的事情。

二來是讓這些人“有錢”,從而讓他們的“潛在需求”變成市場實際需求,保證市場實際需求不萎縮,對維持社會經濟穩定有重要的意義。

只不過福利的錢,總是有一部分人來承擔的,而承擔者,必然是勞動者,不會是那些不幹活的資本家。

那麼這樣的福利模式能走多遠?

對於這個問題,要具體看福利的槓槓效應是獲得正值還是負值。

如果福利槓桿獲得的正值,那麼福利會成為社會經濟發展的發動機。

假如福利槓桿獲得的是負值,那麼福利就是社會經濟的拖油瓶,遲早會把社會拖垮。

那麼社會叫福利槓桿?

其實福利不是慈善事業,只不過帶有慈善的性質。

福利是一項投資,是一項社會對社會的投資。

我打比方來讓你們更好的理解。

比如說教育免費。

假如全國人交上大量的稅,作為福利資金,用在教育上,為全球所有人提供免費教育。

假如這筆投入教育的錢,培養出了大量有用的人才,他們用所學習的知識,對科技進行了創新。那麼科技必然會為再次提高社會生產力,促進社會財富增加,促進社會經濟增長。

那麼社會在教育上的投入是成功的,收益大於投資,福利槓桿為正值。

要反過來,大家多交稅,為給社會提供免費教育,但是在享受免費教育的學生不好好學習,最後什麼都學不到。

他們出來後,對社會的貢獻極低,他們這批人勞動所產生的財富量,比社會投在免費教育上的財富還少。

這樣一來就出現了社會在教育上投資虧損,福利槓桿為負數。長期這樣投入大量的錢,但是得到的結果都是負值,社會不被拖垮才怪。

由此不管免費教育,免費住房,免費看病這些福利,都是社會集體投資。目的是讓有更高的勞動技能,更健康的勞動身體,休息的更好,然後為社會創造更多的財富。

假如有人把福利當做社會欠他的,他拿福利是理所當然的,在享受免費教育、享受免費醫療,享受免費住房後,毛都不幹,天天使用著福利提供的生存,生活物質,坐吃等死,那麼社會不被這些人吃垮才怪。

由此福利高也好,低也好並不關鍵,關鍵在於福利投資槓桿獲得的正值還是負值。

如果獲得負值,社會必垮,如果獲得正值社會會越來越好。

我希望大家能對福利有更正確的理解,不要把福利真的當然是福利,要把福利當做是社會集體對未來的投資。

千萬不要把福利當成社會給予個人的理所當然的“幸福生活”,不要帶著坐吃等死的觀念去看待福利,這個社會誰也不欠誰的。廣發社會勞動者願意分出自己的份勞動成果,是你希望你將來能給社會創造出更多的財富,好讓他們老的時候社會有更充足的物質讓他們安度晚年。


一號風手


歐洲高福利,分幾種。北歐五國,地大物博,人口稀少,自然資源豐富,有豐富的礦藏,森林,油氣,北海漁場,未來很長時間,他們會維持高福利。老歐洲英國,法國,德國,機械製造,精細化工,製藥,航空,設計等實力雄厚,可見的未來還不會受到威脅,老歐洲人家懶是懶,是不願意幹體力活了,動動腦子,來點賺錢容易的,君不見大興機場,論建設速度,中國無以倫比,任何歐洲國家比不了,甚至有些歐洲國家還邀請中國去基建,但是,人家不願意費體力,那麼就交給人家設計大興機場吧,拿個鉛筆,電腦就賺了大錢。機場裡,飛機不是波音就是空殼,飛機發動機不是美國就是歐洲。南歐有點尷尬,工業製造能力不如北邊,工業也受到世界工廠中國的衝擊,再加上好吃懶做,追求高福利,現在就透露出衰敗跡象。問歐洲高福利到啥時候,那就看中國的製造業,有沒有超越空客,勞斯萊斯,飛利浦,偌華製藥,葛蘭素,寶馬,保時捷,西門子,博世,asml光刻機等等等等。


老郭ggg


歐洲和美國一樣也是資本主義國家,但是歐洲這個國家明顯的帶有社會主義色彩,我們平常所說的左派和右派是法國發明出來的。而所謂的社會主義也是德國人提出的,這是資本主義高度發達之後的產物,現在歐洲的社會就是在向社會化的資本主義發展,但這要取決於經濟的長足進步。前段時間我在歐洲發生了歐洲債務危機,就是因為歐洲的社會福利制度遠遠超過了歐洲的經濟發展速度。

現在歐洲的整個社會進入了一個深度調整期,前段時間在中東地區發生了難民危機,大量的難民湧入了歐洲,導致歐洲出現了社會動盪和政治撕裂。進一步遲滯了歐洲的發展,現在英國之所以要脫離歐盟,就是要變成美國那樣,美國的發展是一種國家資本主義發展方式,這樣的發展方式更能刺激積極性。但是人民也會處在比較緊張的生活中,不過這種方式確實有利於競爭,歐洲前段時間想建立一個團結統一的歐盟,這看起來就像是一個烏托邦,在這個烏托邦中實行高福利制度。現在英國要脫離歐盟,就是因為英國精英階層認為歐盟的管理方式太過落後,嚴重的阻礙了經濟的發展,但是這種方式卻提供了大量的就業。

在法國馬克龍總統也在轉向美國的發展方式,不過卻遭到了法國民眾的不斷抗議,導致法國總統馬克隆的經濟改革陷入停滯,這會不斷的動盪,像英國和法國這樣的國家,想依靠自己的實力走出經濟困境是比較困難的。德國相對好一點,因為德國的制度比較完善,德國的經濟實力也比較強大,所以受到的影響也相對較小。


現在中東局勢再度出現亂局,土耳其軍隊開始打擊敘利亞境內的庫爾德人,同時導致了大量的難民,就在昨天奧地利發生了恐怖襲擊。歐洲的情況現在看來不容樂觀,所以現在英國脫離歐盟的可能性變得非常大,英國首相和愛爾蘭領導人現在已經表示協議脫歐是很可能的。

至於歐洲的高福利能夠實行多久,關鍵看歐洲的經濟能不能頂得住,如果英國脫離了歐盟,那麼歐盟的實力將遭到進一步削弱,法國的民粹主義也會消停一些,歐洲將整個轉向低福利的社會制度。因為經濟的發展決定了福利程度的高低,所以很大程度上歐洲的高福利制度,受到美國和世界局勢的影響。


四十五度歷史


歐洲的高福利社會我覺得不會超過2025年!這個主要是有兩個原因共同引起的。

一個原因是,即便歐洲能夠保持目前的福利內容,那麼到了2025年時候,這種福利也無法跟上物價上漲的水平,高福利到了那個時候也只能說是中等而已。歐洲經濟已經有20年時間沒有增長了,甚至除了德國法國之外,其他有幾個國家還是負增長的。這使得他們的生活水平直線下降。在這種情況下,利比亞就是他們的前車之鑑。利比亞從卡扎菲掌權之後每個月每人發放1200美元生活費(到29歲以前),這1200美元的生活費在1980年是筆鉅款,但是到了2010年這筆錢就不是什麼大數字了,而且因為長期的高福利讓這些人失去了謀生的能力,這直接導致後來的利比亞戰爭,卡扎菲被推翻。

其次,歐洲式高福利對勞動人過度吸血,直接導致勞動者數量降低。我們以北歐為例,北歐的福利在整個歐洲最高。但是呢,北歐的工作者卻需要為此上交80%的收入作為個人所得稅,這使得他們喪失了工作的動力,大部分人因此不願意去工作。政府本身不會產生經濟效益,如果沒有勞動者,物價會加速上漲,這時候手裡的錢會越來越不值。


優己


北歐的福利制度本質是 為了解決貧富差距。通過稅收、薪資保護、社會福利 平衡貧富差距問題,利用法制保障社會公平正義。瑞士、北歐已經實現社會公平、共同富裕,幸福指數世界前列。人民生活幸福是國家的責任, 社會的公平是穩定基礎,所以不會改變


式子


歐洲的高福利基礎還是基於其發達的經濟,而這些經濟就體現在國民收入上,而國民收入高了,就會有相應的稅收,稅高了,當然國家就會有錢,而政府就隨把這些錢反饋給納稅人,這樣形成的才是高福利政策,否則國家光貼錢給你免費教育,免費醫療服務,再有錢也吃不消,特別是人口多了,地方大了,其他的一些基礎設施再更新,開發,軍費是一筆很大的開銷,而這些是依靠公民繳納稅款所得到的。



當然歐洲經濟發展的基礎,還是因為它雄厚的工業力量。

歐洲是第一次工業革命的發生地,而這徹底改變了人類的歷史,人們的雙手從勞動中解放出來,機器代替人工提高了效率,這本身已經領先其他地區的人類,而第二次工業革命又幾乎是在美國和歐洲同時發生的。第一次革命的發生,再次將人類歷史的進程向前推進了一大步。

這些都構成了日後歐洲和美國強大的基礎,而同時代的亞洲地區,卻仍然在農耕文明時代。而兩次工業革命所創造的價值,要高於過去幾千年來人類文明創造的總價值。



由於歐洲國家所產生的工業產品在本國處於飽和狀態,他們想要把更多的產品賣出去,就必須要下國外傾銷,但其他國家對本國的保護也很嚴密,比如閉關鎖國,這樣一來他們就必須要通過戰爭把那些地方變成自己的殖民地,這樣就可以把一些廉價的商品高價賣到這些地方,另外加上一些野蠻的掠奪,這形成了歐洲國家高福利的經濟基礎。

隨著世界和平大趨勢的穩定,西方國家又壟斷許多關鍵技術,所以他們很容易賺錢,而他們的人數又比較少,所以他們的人均收入較高,收入高了,稅收也就高,所以可以支撐他們有較好的福利待遇。

但隨著其他國家逐步發展和西方國家的差距越來越小,人均收入也逐年變高,人們的稅收應該洗之於民,用之於民,而不是被政府自身給消費掉。



西方國家在窮人身上花費的福利還是很高的,他們在這些福利上的花費,大概佔GDP的20%左右。

比如窮人都有基本的救濟金,你只要去申請。滿足條件,就可以每月領這筆錢,現在我姑也開始實行這項政策,一些家境困難的人可以去申請低保,60歲以上,70歲以上的人,也會有不同的工資,雖然只有一兩百塊錢,但對於一些喪失勞動力吃老本的老年人來說,這月算是一個救命錢了,雖然吃的差點兒可以勉強度日,這是一個很好的政策。

歐洲國家高福利政策現在已經慢慢的有些力不從心了。



由於西方國家人口老齡化比較嚴重,年輕人較少,老年人較多,這也導致西方國家在退休金髮放上很吃力,所以也會有國家延遲退休。現在法國就因為在退休制度上的改革,引起法國人的不滿,引發了新一輪的騷亂,法國總統馬克龍現在也是焦頭爛額的在處理這件事情。

而老齡化引發的另一個危機就是嬰兒的出生率降低,國家為了鼓勵人們生孩子,對於多生孩子的家庭會有大幅度的資金支持,這又是一筆不得不花的錢,另外在公民的醫療保障,教育支持等方面都得掏錢,所以,歐洲的福利政策確實很不錯,而一旦國家經濟處於連年下降的狀態,國家支付不起如此高昂的費用,想要調低時,那麼第一個站出來反對的就是這個國家的人民,歐洲無數的騷亂已經證明了這個事實。

普京向有八個孩子的家庭頒發光榮父母勳章。

比如工會拼命地為工人謀取福利,當然他們以自己本身也會獲得一定的利益。但這就造成了企業負擔,比如說底特律吧,當年工人的工資在工會的支持下漲得非常高,工人當然很高興了。

但是此時的汽車之城卻面臨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日系德系車的崛起,對他們的衝擊非常大,可工人的工資又太高,成本太高,所以價格下不來,久而久之市場就會被日系車和德系車佔領,最終底特律汽車城不得不宣佈破產。



當歐洲國家手中掌握的優勢越來越少時,他們的收入也會隨之減少,雖然國家底子不錯,但經不起如此高福利的開支,我個人認為大概50年左右的時間,西方和東方國家之間在科技上的差距會非常小,這樣一來西方國家缺少壟斷技術,又沒有特別多的自然資源可以出售,那麼高福利政策就難以為繼,但是恐怕歐洲就會大動亂了。


風雲一點通


我覺得,把歐洲甚至世界經濟下滑,歸罪於西方國家的高福利是不準確的。即便與此有關,也絕不是主要因素。我們不能抱著酸葡萄心理去看待西方社會的福利制度。沒有高福利的國家比比皆是,經濟都好嗎?比如非洲,比如亞洲大部分國家。工業化進入新的轉型期,加上美國的利己主義,經濟秩序的破壞,資源的搶奪等等,才是世界經濟下滑的罪魁。


用戶4221639406893


歐洲福利制度源於1536年英國的《濟貧法》,至今已有將近500年的歷史了。發展經濟的目的就是增進居民福利,歐洲福利制度將永遠存在下去!


外國的福利制度究竟是怎樣的?


劉植榮:外國的福利制度究竟是怎樣的?




2016年1月12日,《經濟參考報》針對“提高醫保個人繳費比例”採訪專家,專家稱因為中國目前“泛福利化”,意思是中國人的福利太好了,太普遍了,應該削減一些福利。最近幾年,對百姓的“利空”消息一個接著一個,除了“提高醫保個人繳費比例”,還有“延遲退休年齡”、“延長養老保險最低繳費年限”、“取消退休人員醫保,改由個人購買,每月180元”、等。

中國百姓的福利與外國相比真的是太好、太普遍了嗎?中國是有福利太好的,免費醫療、免費養老、免費住房、免費讀學位、上下班免費通勤或給交通補貼、免費午餐或象徵性收1元,免費項目很多,可這些免費項目與廣大人民群眾無緣。

政府要徵稅,名曰“取之於民,用之於民”,為百姓謀取福利。稅收決不能被政府自身消費掉,如“三公消費”,而是用於財富的再分配,用於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務,如免費道路,全民免費教育,全民免費醫療,全民免費基本養老等,這也就是人們經常說的社會福利。現在,世界多數國家都建立起覆蓋所有國民的社會福利制度,中東一些國家的福利那是好得沒法說了,如迪拜人民不用交稅,甚至連電話費也不用自己交,享受免費醫療,免費教育,結婚後可分到免費住房。下面是我們比較熟悉的一些國家的社會福利情況,其基本原則是“窮人優先”,因為社會福利的本意就是給所需之人。

一、法國:種1公頃農田補貼400歐元, 社會福利開支佔GDP的34.9%

在法國,公民從孃胎到死亡受到400多種福利的保護。法國社會福利的特點是不管國籍,只要在法國有合法居留身份,就可享受。筆者在法國留學時,照樣享受他們的住房補貼和育兒補貼。

法國醫療保險全民享有,根據個人收入情況,公民每年僅交幾百歐元的醫保費,大致是一個星期的最低工資,失業者則免交此費。家庭如果只有一人工作,可將配偶及子女納入自己的保險中,交費不變。病人每看一次醫生只交1歐元的掛號費,其餘所有費用在自己的保險賬戶上由社保機構劃撥。

在法國,農民每種1公頃農田補貼400歐元(1歐元約合8.9元人民幣),每養1頭牲畜補貼300歐元,補貼農產品要求符合環保生產標準。

對無工作或低收入家庭,根據家庭人口數每月領取405.62歐元到851.81歐元的最低生活保障金,如果有兩個以上的孩子,則每增加一個孩子,每月加162.25歐元。

孩子從在孃胎裡的第5個月起到滿3歲,如果父母收入低於一定標準,每個孩子每月可領取156.31歐元的幼兒補貼。如果父母為照顧孩子而停止工作或減少工時,則每月可領取320.67歐元到484.97歐元的育兒補助。

如果僱用保姆照看小於6歲的孩子,並且收入低於一定標準,每個孩子每月可享受65.46歐元到199.78歐元的補貼。如果家庭有兩個孩子,每月補助108.86歐元,以後每增加一個孩子增加139.47歐元。孩子長到11歲時,每月補助再追加30.62歐元,16歲時每月再追加54.43歐元。此項補助直到孩子找到工作為止。

法國國民教育從小學到大學一路免費,如果家庭收入低於一定標準,孩子每個學期開學時可領取249.07歐元的補助。從初中到大學,學生可獲得每個學期54.9歐元到3456歐元的助學金。

殘疾人根據殘疾情況,每月可獲得109.40歐元到1025.72歐元的補助。

法國一些城市對收入低於一定標準的人提供免費公交服務,有的城市則對所有人提供免費公交服務,或提供免費自行車。

二、美國:窮人醫療政府買單,社會福利開支佔GDP的21%

一位在美國加州的華人在這次經濟危機中失業,可他一點也不感到恐慌,因為他可以領一年的失業金,然後再申請政府的救濟金,救濟金每月1600美元(1美元約合6.7元人民幣),房貸供不起,不要緊,也由政府無償補助,日子照樣過得很體面。

研究數據顯示,1995年夏威夷一個有兩個孩子的母親領取的福利相當於年薪36000美元的工人。

美國的小學到高中教育免費,大學教育經費主要由政府負擔,學生只負擔一小部分。社區大學的學費低於每年1500美元,約是美國從業人員平均年收入的1/30。為確保條件具備並且願意讀書的孩子能讀大學,政府對貧困家庭提供各種形式的資助。

美國有專門為窮人提供醫療服務的醫療救助(Medicaid)系統,為買不起醫療保險的低收入家庭提供優質的醫療保障,所有費用由政府支付。醫療救助預算佔州GDP的22%,其中聯邦政府補貼57%。

2008年,美國共有4900萬人享受到了醫療救助,聯邦政府支出部分為2040億美元。由於經濟危機,美國不少家庭收入降低,享受醫療救助的人數劇增。2009年,美國有9個州享受醫療救助的人數達到州總人口的9%。

2010年3月23日,奧巴馬總統簽署法案,將醫療救助的標準降低到貧困線的133%(2009年,美國多數州貧困線為:一口之家年收入10830美元,兩口之家年收入14570美元,三口之家年收入18310美元),這樣,將有更多的人納入醫療救助體系。

美國醫療制度的著眼點是,對任何危及生命的疾病,不管有錢沒錢,先看病,後買單。美國醫院醫療卡片上有這樣一句話:“無論你是什麼種族,也無論你有沒有錢,更無論你是什麼身份,你都有權在這裡得到治療。”你有錢,那你就自己掏腰包或由保險公司支付;你是窮人,就由政府買單,連住院的伙食費都由政府出。

三、英國:難民也享受高福利,社會福利開支佔GDP的25.9%

英國實行全民免費醫療。筆者有個朋友在英國生孩子,從入院到出院不用花一英鎊,伙食費都由政府買單,出院時,政府還給買好了嬰兒車。

英國大學階段以前的教育均免費,大學階段也有90%的大學生可獲得政府津貼。所以,對低收入家庭來說,從幼兒園到大學教育是一路免費的。

英國的社會福利覆蓋所有在英國居住的人。筆者採訪過一名在英國的難民,他在英國享受很舒適的福利住房,居住面積約80平方米(與另一人合住),洗衣機、電冰箱、煤氣灶、電視機等家電應有盡有,想要什麼生活用品,跟福利官說一下,也會免費獲得,床單、毛毯定期免費換洗。英國政府每週給他發生活費,第一週是90多英鎊(1英鎊約合10.5人民幣元),從第二週起,每週35英鎊。他照樣享受與英國國民同等標準的免費醫療,他不會英語,看病時由政府出錢為他聘請翻譯。

四、德國:買“偉哥”也報銷,社會福利開支佔GDP的27.6%

德國人一生下來就享受撫育金,第一個和第二個孩子為每月184歐元,第三個孩子為每月190歐元,從第四個孩子開始,每月215歐元,這筆錢一直領到25週歲或有了固定收入為止。

對困難家庭來說,社會福利幾乎包辦了一切,領取的救濟金只是“零花錢”,購買價值超出30.68歐元的日用品由社會福利局支付賬單。

德國《圖片報》的一個記者走訪了一個拿救濟金的家庭,男主人30歲,妻子23歲,他們有一個出生不久的孩子,這個家庭幾乎所有用品,從拖鞋、襯衣、小孩床,到洗衣機、電視機、爐灶都是由社會福利局付款購買的。除此之外,他們每月還能領到350歐元的房租補貼、385歐元的生活費。

德國黑森州有位弗先生靠社會救濟生活,每月從社會福利局領取350歐元的救濟金和112歐元的養老金,社會福利局同時還要為他支付居住面積100平方米的住房的房租。弗先生由於靠服用性刺激藥物才能過正常的性生活,政府還必須為他每年支付購買“偉哥”的4900歐元費用。

五、加拿大:窮人教育一路免費,社會福利開支佔GDP的23.1%

在加拿大,如果沒有收入來源,單身可每月領取500-700加元(1加元約合6.6元人民幣)的生活保障金,三口之家每月可領取1100-1300加元的生活保障金,如果一直沒工作,這筆錢可以一直領下去,直到死亡。任何65歲以上的公民不管過去工作與否或工作時間長短,均可申請聯邦養老金。

對低收入家庭,政府提供廉租金住房,保證人人有房住。租金不是按照房子大小收取,而是按照工資收入收取,基本上用25%-30%的工資就能住上寬大舒適的房子。

如果父母收入低於一定標準,不滿18歲的孩子每月可領取100加元到200多加元的牛奶金。加拿大從小學到高中的教育(12—13年),學費是分文不收的,大學教育有的社區學院也是免費的,學前教育雖然不是免費,但對低收入家庭的孩子,根據家庭收入情況,由政府部分或全部支付教育費。

加拿大政府為居住在加拿大的永久居民提供毫無差別免費醫療服務,醫療保健按需提供,與個人身份和經濟狀況無關,如果有流浪漢住院,隔壁病房就有可能是一位部長。

六、瑞典:丈夫有9個月的全薪產假,社會福利開支佔GDP的38.2%

瑞典1847年通過了《濟貧法》,為低收入家庭提供幫助。瑞典把福利當作公民的基本人權作出法律上的承諾,當公民應該享受的社會福利不能實現或受到侵犯時,可以向地方公共保險法院或高等公共保險法院申訴。

在瑞典,老婆生孩子,老公也跟著休9個月的全薪“產假”。在孩子年滿16歲以前,父母均可獲得生活津貼;年滿16歲以後,完成9年義務教育的青年,如繼續讀大學則領取教育津貼,這樣,大學也和免費差不多。

在瑞典看病個人只掏60瑞典克朗(1瑞典克朗約合1元人民幣)的掛號費,其他一切費用都由政府買單。

瑞典的失業保險分兩部分,即基本失業保險和自願失業保險。所有20歲以上的失業者,可領取每日320瑞典克朗的基本失業保險金。

除此之外,自願失業保險職工參加全國36個失業基金,如果失業,在頭200天裡,可以領取過去12個月平均工資的80%,第201天到300天(有未滿18歲的孩子為450天)期間減為70%,超過這個期限則由工作發展保險支付。

2006年,全國有90%的工人加入了失業基金,553000人受到了失業基金的資助,平均每人得到54069瑞典克朗。失業基金的資金主要由政府提供,會員費只佔基金的9.4%。

七、挪威:帶全薪休病假,社會福利佔GDP的33.2%

挪威實行全民免費醫療,所有公民都享受毫無差別的高品質的醫療服務,病假期間的工資與正常工資分文不差。

產婦有42周的全薪產假,生產之前的3周也是法定產假。產婦的丈夫享有4周的全薪“產假”。挪威實行包括託兒所、幼兒園在內的所有等級的全民免費教育,不滿2週歲的嬰兒如果不去託兒所,可以獲得最高每月3000挪威克朗(1挪威克朗約合1.1元人民幣)的現金補貼。

八、丹麥:全民免費醫療免費教育,社會福利開支佔GDP的37.9%

丹麥的社會福利覆蓋所有在丹麥居住的人,不分國籍,只要在丹麥的領土上,就享受他們的各種福利。

丹麥實行全民免費醫療,看病、住院分文不花,連住院伙食費都由政府買單。病房一切生活設施應有盡有,病人住院空手進去即可。

丹麥從小學到大學一路免費,學生就近選擇學校,如果選擇私立學校,則政府按公立教育標準報銷一部分學費。

孩子從生下來到18歲的牛奶費也由政府支付。低收入家庭孩子的學前教育也由政府買單,學生每月還可以拿到生活補貼。

失業人員在失業後的4年裡,可領取相當於失業前工資90%的失業金。如果4年內還找不到工作,則領取每月約合14000人民幣元的失業救濟金。

九、俄羅斯:全民免費醫療、免費教育

俄羅斯全民免費醫療、免費教育。學校免費向學生提供教科書,每天向學生免費提供一頓營養早餐或午餐。居民24小時免費供應熱水、自來水,冬季免費供暖,天然氣和電費價格極其低廉。2003年俄羅斯社會福利開支佔政府財政預算的68%。

十、澳大利亞:低收入者購藥2.6澳元封頂,社會福利佔GDP的22.5%

當今澳大利亞的福利制度是1910年建立起來的,覆蓋所有國民。

澳大利亞對所有國民免費醫療,如果自己到藥房買藥,家庭收入低於24000澳元(1澳元約合6.6元人民幣)的公民只需要支付藥房2.6澳元,餘款不管多少,均由政府買單。孕婦分娩時,可獲得950澳元的分娩津貼,以幫助為新生兒添置用品。

如果在工作年齡內失業,每年可獲取1.5萬澳元的失業救濟金。女性公民從60歲、男性公民從65歲開始,不管過去的工作經歷如何,如果個人收入或資產低於一定標準,都可領取政府養老金。

澳大利亞實行12年免費教育,學生在18歲前還可享受學習補貼。大學生可以獲得政府的無息貸款。

十一、日本:高中以前教育全免費,醫院不得盈利,社會福利開支佔GDP的18.6%

日本早在20世紀20年代就通過了幾個社會福利法案,基本上採用歐洲模式。

日本的醫療保健系統覆蓋所有國民,日本的所有醫院必須是非贏利性質的。每個公民必須享有一種醫療保險,保險費的多少根據個人或家庭收入情況而定。

按照現有的醫療保險制度,69歲以下的人自我負擔的醫療費佔所需醫療費的30%,70到74歲的人負擔20%,75歲以上的人負擔10%。

為了對疾病做到早發現、早治療,日本對40歲以上的公民實行完全免費的預防診斷、檢查和保健治療。

日本縣市政府為低收入家庭提供福利住房,如果申請福利房的人多,為體現公平,則用抽籤的方式分配。房租根據收入定,收入高,房租就高些,收入低房租就低些甚至全免。政府福利房的房租每兩年調整一次,根據收入變化情況決定房租是上調還是下調。

日本的幼兒園到初中實行免費教育,低收入家庭(年收入約25萬元人民幣)的嬰兒在託兒所的費用全免,每個18歲以下的孩子可增加約合人民幣2.5萬元的個人所得稅免稅額,地方政府向不滿9歲的兒童發放育兒津貼。

2019年9月8日,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宣佈,從2019年10月份起,在日本生活的所有日本人、外國人納稅人、無論收入多少,3-5歲的保育園、幼兒園所有費用全部免費。在初中畢業以前,學費全免、看病全免、每個月政府還給每個孩子發相當於1千多元人民幣的“兒童工資”。

十二、新西蘭:全民免費養老,總理和流浪漢標準一樣

新西蘭不但實行全民平等的免費醫療制度,也實行全民平等的免費養老制度,不管何種職業、工作年限多長甚至有沒有工作,只要到了65歲便開始領取養老金,全民一個標準,任何人不得享受超國民待遇。工人、農民、商人、自由職業者、公務員等各類職業人員,不管在退休前工作多少年,養老金數額相同,總理退休後領取的養老金和一輩子沒幹過任何工作的流浪漢領取的養老金一樣多,不會多一分錢。

除本國公民外,在新西蘭有永久居留權的外國人,只要居住滿10年就有資格申領養老金,並且沒有任何附加條件。

根據新西蘭養老條例,養老金不得低於社會平均工資的65%。根據2018年4月推出的標準,年滿65歲的退休人員每兩週可領取稅後養老金801.74新西蘭元,相當於每月1740新西蘭元(約合7950元人民幣);如果夫妻都達到了退休年輕,養老金會降低些,每人每兩週可領取616.72新西蘭元,相當於每月1338新西蘭元(約合6110元人民幣)。

劉植榮:外國的福利制度究竟是怎樣的?



十三、馬來西亞全民免費醫療,僱主要給僱員

馬來西亞的醫療保障體系也是參照英國的建立起來的,和英國一樣,也叫國民醫療服務系統(NHS),該系統基本上屬於全民免費醫療。馬來西亞已連續3年在美國《國際生活》公佈的“2017年全球最佳醫療國家排名”上名列榜首,該榜單是以醫療費用、醫療設施、醫院等級和醫護人員水平等指標進行排名的。

馬來西亞公民在政府醫院看病免費或只交很少的費用,從全國而言,個人支付的費用約佔醫療支出的3%。

馬來西亞政府還在各社區設有診所,為居民提供快捷便利的醫療服務,只要支付1林吉特,就可以享受基本醫療服務。為方便居民看病,社區診所每天上午10點開門,晚上10點關門,沒有休息日。

馬來西亞也允許私營醫院存在,作為國民醫療服務系統的補充,為居民提供多樣化醫療服務選擇。私立醫院條件好,但費用也高,經濟條件好的居民可選擇去私立醫院就醫,享受高品質的醫療服務;經濟條件一般的居民則選擇政府醫院,享受免費醫療服務。

馬來西亞政府嚴格監控私立醫院收費,私立醫院任何醫療項目的收費標準必須經過馬來西亞醫藥協會的批准。如果患者來自低收入家庭,私立醫院必須給他們打折甚至免費。

《2006年私人保健設備及服務法令》明確規定,私立醫院必須是先治病,後收費,不得收取押金,如果發現有醫院因患者未付押金而拒絕治療,則吊銷醫院的銷營業執照。

馬來西亞還有不少慈善機構提供醫療服務,在那裡就診,只需要1林吉特的掛號費,治療費和藥費全免,住院手術也只象徵性收點費用,一般不會超過幾百林吉特。

另外,僱主必須把僱員納入集體醫療保險計劃,僱主要個僱員全家買保險。最常用的是“250保險計劃”,如果僱員是單身,僱主要為他(她)購買這種保險,每年支付保險費用525.4林吉特;如果僱員有配偶沒孩子,僱主要為他(她)和他(她)的配偶購買這種保險,每年支付保險費用1050.8林吉特;如果僱員沒有配偶但有子女,不管有幾個子女,僱主要為他(她)和及其所有未成年子女購買這種保險,每年支付保險費用1576.2林吉特,有一個子女和數個子女的保險費用相同;如果僱員既有配偶又有子女,同樣子女數量不限,僱主就要為他(她)和他(她)的配偶和所有未成年子女購買這種保險,每年支付保險費用2101.6林吉特。

在“250保險計劃”下,所有參保人員,包括僱員自己及其配偶、子女,如果生病住院每人每天補助250林吉特,如果死亡賠償30萬林吉特。

劉植榮:外國的福利制度究竟是怎樣的?



十四、非洲:不少國家實現了免費教育和免費醫療

非洲不少國家實現了免費教育和免費醫療,肯尼亞等國還為所有中小學生免費提供營養午餐、免費住宿。

南非政府規定,所有公立醫院無償為窮人、老人、孤兒、殘弱人員提供免費醫療,由衛生部統一結算費用。

埃及對沒有醫療保險的人提供免費醫療,無業人員可到公立醫院免費就診,農村每三四個村莊設有一個醫療中心,農民在醫療中心免費看病。

埃塞俄比亞是世界上最窮的10個國家之一,但他們早就做到了從小學到大學一路免費,連教材都由政府免費提供。學生讀大學,食宿都由政府“墊資”。學生大學畢業,工作一年半後開始在10年內還清政府“墊資”(4年約合8000元人民幣),如果畢業後找不到工作,國家不向學生索要這筆費用。

埃塞俄比亞還對窮人實行免費醫療,拿著“貧民證”就可以在村鎮診所享受免費醫療。

喀麥隆從小學到大學也一路免費,在大學階段只收取每年50000中非法郎的註冊費(約合750元人民幣)。

十五、拉美:社會福利覆蓋所有窮人

拉丁美洲國家的社會福利制度在上個世紀80年代進行了較大的調整,使社會福利覆蓋所有窮人。拉美國家的福利由三部分構成:工人和僱主共同支付的社會保險,政府負擔的窮人社會救助,勞動保護法規規定的福利。

拉美國家社會福利制度的特點是:有條件的貨幣轉移支付,對需要救助的家庭直接給予現金;定位家庭戶,在物價上漲期為使公民的生活水準不下降,對所有家庭戶給予補貼;對極度貧窮的人給予一攬子全方位救濟。

社會福利是給最需要的人的,也就是給窮人的,其目的是彌補第一次收入分配的差距,讓所有國民生活得有尊嚴,增進社會和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