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小時候父母給的零花錢,當天買零食花完嗎?還是自己存著買別的用品呀?

何雄輝


唉,說到零花錢我都傷心啊,小時候哪有零花錢啊,三餐能吃飽飯就已經不錯了,八歲開始賣甘蔗,賣到十四歲,所以錢全部上交,15歲就出來打工,賺的錢也不敢留一分,全部上交,唉!!!


南方妹子


時代不同了,八十年代以後出生的人,大都是獨生子女,受到父母爺爺奶奶的百般呵護,零花錢天天都有,每年壓歲錢都不是小數字,可笑的是孩子都知道自己有多少錢,還很自私的告訴家長不能花他的錢。手上有錢看到就想買,電視廣告的零食是他們最喜歡的東西。爺爺奶奶的寵養,實際上是害了這一代人,這些人長大後無疑都是月光一族。

現在能懂得不亂花錢,還知道存起來買必需用品的孩子可謂是鳳毛麟角。這些孩子將來一定會是有出息的人。孩子從小教育至關重要,優良習慣要從小養成,同樣,不好的習慣也是從小逐漸形成的,所以,家長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責任重大。正所謂,養不教父之過。

一是家庭教育,一是學校教育,二者缺一不可。學校現在也在強調素質教育,但大多數還是隻看學習成績,各地民間教育輔助機構都在為提高文化考試分數,推波助瀾,如此下去,未來令人堪憂。只有從小嚴格教育,家裡學校社會共同重視提高孩子的素質,這樣培養出來的人才是放心的接班人。


文明漢森


我小時候的零花錢大部分是替父母跑腿得來的。比如打瓶醬油買包鹽,打瓶酒買包煙,,經常有個1毛2毛的跑腿費。偶爾當場買幾小顆薄荷糖含在嘴裡,在路上基本吃完了。要不然嘴巴動一動就會暴露,回家定會挨批。家長不喜歡他們給的錢立刻被用掉,所以很多時候都是先存起來。有些同學是每天上學都有零花錢,我們家是不給的,所以上學的時候跑腿費派上用場,充當了我的零花錢。

還有小時候學校組織看電影、春遊、秋遊,家裡給個2、3塊的專用零花錢,一般當場最多花掉一半,剩下的一半的一半,買點小零食如瓜子、烤紅薯、油炸的小餅帶回家跟家人一起分享,另外的一半的一半會存起來。

春節父母給的壓歲錢,還有允許不用交公的壓歲錢,我都會存錢來。

存起來的錢,全部放在我的專屬錢包裡,其實這個錢包家裡每個人都可以看到。有時候父母用個零錢應急向我借,一般他們會提出借10,還11,於是我的零花錢就噌噌往上長。

這些零花錢一般用在買學習用品上,上學偶爾花些買小零食,另外在父母生日的時候用零花錢去買小小的蛋糕,生日卡,小禮物。反正覺得自己的零花錢挺耐花的。


小布小點


我小時候不給我零花錢 給我造成了很大的負面影響。

小時候嘴饞 ,看到別人買零食吃 ,自己口袋裡沒錢 ,只有咽口水的份。

不得已 ,經常騙家裡人說要買作業本、筆什麼的 。要個1塊5毛也好 。

小學時的冰棍才1毛錢一根啊, 那時候覺得10塊錢是天文數字啊。但是要得太頻繁 ,我媽就不給了 。尤其是她和我爸剛吵完架, 不管我怎麼哭鬧。她還是不給。

當時挺恨她的,上了中學還是不給零花錢。 我平時穿的還是舊的 ,土裡土氣的衣服, 穿一對膠涼鞋。 我都不好意思跟她開口要錢買衣服, 一方面是因為覺得跟她要錢太難, 一方面是自己在家裡一直扮演乖乖男的角色 。

我不想破壞這種形象 ,再說我一直沒有自己買過衣服, 都不知道什麼衣服適合自己。 結果逢年過節我媽買給我的衣服都是土氣的便宜貨, 恰逢青春期正是注重外表的時候, 有時候真是讓我羞愧難當, 我內向害羞的性格多少與這有關。

所以啊,童年時期的零花錢也時候也很重要。影響以後的性格,哎我這內向的性格。


向江南折過花


我是50後出生的,50~60年代之間,那年代生活非常艱難,那時候大年三十守歲,父母給我們兄弟姐妹七人分壓歲錢,每人一角,分給我的捨不得花,一直保存留著紀念,現在每次看到這些錢,就引起我對童年時代的回憶。



舒昌軍


  • 我和許多六十年代中期出生的人一樣,小時候大都沒有沒有零花錢。但到了七十年代後期,我已經開始上初中了。由於生活在部隊大院的緣故,各方面的物質條件要比地方上強很多,大院裡的孩子一般情況下都不會給零花錢,但春節則另當別論。大院裡的孩子基本上家教都比較嚴格,平時跟當兵的沒什麼兩樣,不過生活還是優越的。
  • 我們的孩子是幸福的!八零後九零乃至於零零後,他(她)們有強大的物質與經濟基礎。對於孩子的零花錢,我是這樣認為的:孩子上小學了,對錢也有了一定的認識和運用。再加上學校周圍商業氣氛比較濃厚,尤其是那些小吃美食以及“新奇特”的玩具,很大程度上誘惑著那些“禁不住誘惑”的孩子們。許多孩子都會找爸爸媽媽爺爺奶奶索要零花錢,長輩們一般情況下都會滿足其要求。但這是一種縱容的做法不可取,也不利於孩子正確樹立社會價值觀。
  • 我孩子是九零後,剛剛上小學一年級的時候,也經歷過“嘴饞”擋不住誘惑的階段。孩子經常伸手要零花錢,怎麼辦呢?不給肯定不行,給了就會慣出毛病。經過一個學期的摸索,我和愛人得出了一個結論,並且按照我們制定的目標實施起來。
  • 春節過年的壓歲錢肯定是要給的,而且得到的紅包金額還很可觀。對於這一部分本來就屬於孩子的錢,當然要由父母代管,雖然這個協議雙方早已達成一致,但我們做大人的還是給了孩子一個代保管的“憑據”,也算是“遵守遊戲規則”的一種承諾。
  • 平常我們會把上街買菜或者購物找的零錢直接放在家裡的一個大盒子裡,面額最大的是一塊,其次是五角兩角和一角。剛剛開始的時候我們在暗中觀察,也發現她會在沒有告訴我們的情況下,“偷偷的”地拿零錢去買了她心儀的東西。發現這種行為超過了兩次,我和愛人立刻很正式地找孩子談話,大意是想要拿錢買什麼東西必須要告訴我們,否則這種行為就是“偷”,而不是“拿”,性質就發生了改變!經過這次談話後,孩子再也不隨隨便便地拿錢了。即使需要拿錢時,會主動地告訴我們想要拿錢的金額及用途,有時候我們不在家或者我們還在睡覺時,孩子會留下一張紙條,註明金額及用途。久而久之,孩子再也不不伸手找我們要零花錢了,孩子也不隨便亂用零花錢了。等到孩子上高中的時候,她居然把所有的零花錢(壓歲錢)都拿了出來,給爺爺奶奶家更換了一臺大彩電以及一部相機……

手機用戶早知道了


我滴天吶~首先已經很多年沒收到過壓歲錢了

現在都是給別人壓歲錢[鼾睡]

小時候家裡窮記得我經常向爸爸 爺爺要兩毛錢,去幹嘛呢 去買瓜子!小時候兩毛錢的瓜子就可以把我的口袋裝滿[耶]那時候很開心,為什麼不向媽媽和奶奶要呢因為她們管錢,比較扣!那時候過年的壓歲錢爺爺和奶奶一共給我②塊錢,慢慢的被我用來買零食和鞭炮了…再後來大概初一的時候收到一張50元的壓歲錢我記得很清楚是小舅給的,別人一般都是給十塊 二十塊,然後留著當餐費了(初中是住校)!第一張100的壓歲錢是媽媽給的,當時別提多開心了,那時我應該讀初二初三的樣子,具體記不清了,整個年過下來能收到四五百塊錢,然後一部分充當學雜費一部分被我花啦[靈光一閃]!

反正聽的最多的是:媽媽給你存著!



酒魅酒魅漂亮的妹妹


我這個年齡段小時候的農村都比較清貧,一個家庭一年下來也沒有什麼結餘,過年了父母也是象徵性的給個一塊,兩塊錢!再加上物價比較便宜,一塊錢可以買很多東西,也知道父母不容易,也是很節約,所以錢基本沒花,還是留著!


八月兄弟


雖然我家不是很富裕,可我的父母從沒少給過我和弟弟零花錢,也不會干涉我和弟弟的錢,所以我和弟弟就有我們各自不同的花錢方式。但從花錢上看,我和弟弟卻是將上邊兩種方式全佔了。

我是攢著,弟弟則是全花完。

我還在上小學的時候,是會每天都把錢花完的,畢竟小孩子總是會有各種想買的東西,而且根本不管有沒有用,但有一次我遇到一個特別喜歡的東西,錢不夠也不好意思與父母要,只能攢錢。

等攢夠了錢去買的時候,那個東西卻已經賣完了。從那以後,我就下定決心,一定要贊足夠的錢,讓自己隨時能買到自己想買的東西。

我的攢錢小方法

我就一狠心給自己定了一個計劃,把零花錢平均分成兩份,一部分是平時的,另一部分是固定的,除非必要,否則絕對不許動的那種,攢到一百元會存到媽媽給我的一張不用的銀行卡里。

零用錢的部分,我會用在平時,有想買的東西的時候就拿出來用,如果沒有想買的東西就存起來,如果存到一百元就會有一半算入固定的錢裡放入銀行卡。

這種方法也確實管用,從那以後,我就再也沒有過想買而因錢不夠而錯過的東西。直到高中畢業時,我的零用錢也攢下了不少,給自己換了偶像代言遲遲捨不得買的手機,還支撐了我整整兩個月胡吃海喝。

我的弟弟,用我媽媽的話來說就是“吃了這頓不管下頓”那種人

他的錢永遠不會在自己口袋裡放夠一天,早上剛剛領到的零花錢,他會在一出門的小賣鋪就先花掉一半。

小時候,每次我和他一起上學,都無比頭痛,因為我實在看不下去他這種“即食”的花錢法。但我又管不了他,只能任由它去。

後來有一次,我們聊起花錢這件事,他還義正言辭對我說:“姐,你看我現在,想買什麼買什麼,多瀟灑,多痛快,現在辛辛苦苦攢的錢,放家裡也沒有用。你不如學學我,試試大膽花錢,真的特別爽!”

而我竟然被他說動了,第二天恰巧是個假期,我就把自己攢的全部零用錢都帶出去,逛街、吃東西、看到喜歡的就買,當時根本什麼都不考慮,只是想著要體會花錢的“爽”。

不過確實很“爽”,我也確實喜歡那種不顧一切花錢的感覺,但是其實後來我回到家反思的時候還是覺得,這種方法不太適合我,畢竟我買的東西其實都沒什麼用,而且我特別後悔,想到花出去的錢就肉疼。

其實我挺羨慕我弟弟的,羨慕他什麼都不用考慮,自己怎麼舒服怎麼來,肆意灑脫。

而我卻做不到,而且我覺得我永遠也學不會弟弟那種瀟灑無所顧慮、自由自在。所以我放棄了,並且覺得自己這樣其實也不錯,雖然不夠瀟灑,但也沒那麼差,至少我還能偶爾拿出錢來幫助瀟灑過頭的弟弟。

其實最重要的還是要找到適合自己的方式,如果你想未雨綢繆,你就先攢著,如果你是喜歡及時行樂的人,你就隨便花。就像我和弟弟一樣,我適合攢錢,弟弟就適合先花。

最後,祝大家都永遠有錢花呀!


乖乖喝水不上火


一、

在我們小的時候由於家境都不是很富裕,在平常家長是很少會給零花錢,只有逢年過節的時候家長才會象徵性的給一些零花錢給自己的孩子。

不過我小時候是不怎麼缺零花錢的,因為在我很小的時候就有會自己掙零花錢了。

因為我家住的那個小區屬於比較大的小區,小區內大概有50多棟房,小區人口還是挺多的,所以很多新開業的超市、藥店啦都喜歡來我們小區發傳單。

由於他們人手不夠,就經常找到我們這些孩子,因為我經常在小區和一些小夥伴們玩耍,所以體力方面也比較好。從一層爬到六層也不會有多麼費勁,而且每發完一個單元的傳單,都會有2塊錢的報酬,如果辛苦一些,也能掙個十幾二十塊。

小時候掙的這些錢大部分都消費在零食上了,孩子都比較愛吃,還有部分掙的錢是買遊戲卡了。

二、

幫鄰居老奶奶做事情,還有就是去擺地攤。以前鄰居一個老奶奶,她的兒女不在身邊。她開了一個客棧,經常需要洗蚊帳和床鋪。那時候不是家家戶戶都有洗衣機那麼方便,由於要用很多水,都是拿到水井那裡去洗清。

我們這些孩子,每次看見她在忙,都會去幫忙。幫忙打水、搓洗、晾曬等等,做完之後老奶奶都會特別開心,就掏出那些一塊兩塊的錢給我們買零食。

那可高興了,因為那是自己勞動所得的感覺。揣在褲兜裡面,又不敢告訴媽媽,擔心捱罵。

然後就一直存著那些錢,捨不得亂花。都是買特別喜歡的東西,才捨得花一點。那時候還會去擺地攤,以前沒有這麼多城管來管我們,尤其是七夕或者過年前,假期都會去找一些花或者年貨回來賣,中間掙一點點。至今仍然佩服當年的“小商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