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面吃饭不打包的女人,一定不持家”合不合适,吃顿饭就知道


“外面吃饭不打包的女人,一定不持家”合不合适,吃顿饭就知道


01

民以食为天。

除了睡觉、工作之外,吃贯穿到人的一生。

吃不好的人,身体会差;吃不到一起的两个,自然也生活不到一起。

尤其在中国,很多大事小情,都是在吃饭时商量和解决的。

比如,相亲时,就经常约在茶楼、餐厅,但凡吃起来了,不认识带来的陌生感就慢慢减轻了。

很多时候,正是这一顿熟不相识的饭,让许多活得通透的女人,看清了对面的人是否值得自己托付,亦或是可以继续交往。

有个叫陶沐云(化名)的读者,这几年因年纪增长,父母催婚催得紧,就相过不少亲。

有一次她印象特别深刻。

家里亲戚介绍了一个公职人员,叫王子枫。对方家里在市中有一套200平的房子,父母做生意多年,虽不是大老板,但比起一般工薪阶层的家庭条件还是要好上许多。

“外面吃饭不打包的女人,一定不持家”合不合适,吃顿饭就知道

据说,王子枫之所以能获得公职,完全是依靠他自己的勤学苦练,硬生生的考进去的。

陶沐云的父母觉得,两家条件算是实力相当,从硬件上讲,算是门当户对。

于是,劝了陶沐云一个多月,她才答应去见面看看。

那天,陶沐云工作上特别忙,早晨吃了个面包,直到下午下班,粒米未进,饿得前胸贴后背。于是,到了之前约好的约会地点后,看时间还早,便先点两个荤一素吃了起来,并自己付了款。

王子枫到了之后,陶沐云告诉了他先吃的原因,说也不知道他喜欢吃什么,有什么想吃的可以再。

了解情况后,王子枫也没说什么,表示可以理解,不介意对方先吃。

在吃饭过程中,陶沐云觉得聊得还算愉快。

吃饭后,王子枫准备去付钱,陶沐云说:“不用了……”。

未等陶沐云说完,王子枫就把钱包收了起来,把陶沐云未说出口的“已经付过了”5个字硬生生咽回去了。

02

两人分别之后,介绍人给陶沐云打来电话,告诉她,对方没看上她。

事实上,相了这么多次亲,以陶沐云的长相、气质,以及谈吐和家庭条件,多数人都愿意与她先接触几次后,再决定要不要再继续,这个王子枫居然吃过一次饭,就果断拒绝,让她倒有几分好奇。

于是,陶沐云向介绍人打听,对方到底什么原因没看上自己。

不问不知道,一问还真是惊一跳。

介绍人说,对方拒绝她的理由是:还剩那么多菜,居然没打包,一看就不是什么会持家的女人。

陶沐云甚是奇怪,持不持家,打不打包就能看出来?

事实上,彼时的陶沐云为了工作方便,没有和父母住在一起,在公司附近和同事合租了房子,房子里没有做饭的工具,大冬天的,宁愿吃差一点,也不想吃冷的,所以就没有打包。

“外面吃饭不打包的女人,一定不持家”合不合适,吃顿饭就知道

陶沐云顺口把没有打包的理由解释给介绍人听。

过了几天,介绍人到陶沐云家里玩,又提起相亲的事,说王子枫不仅不觉得陶沐云“不持家”,还不体贴,他判断的理由是:

“她不打包也就算了,也不主动提出来让我打包。一看她就不懂,男人是要面子的,肯定不好意思为打包这种小事开口,她一个女人也不操着心,根本就没有顾及到我的体面。”

对于许多内向、交际环境窄的人而言,相亲不失为一种结交异性的好方式。

比起自己与陌生人从头到尾小心翼翼的相处,相亲的基础至少是由熟人介绍的,对基本条件、家庭状况有基本了少,从某种程度上讲,承担的风险也要少一些。

其实,要想看一个人,有没有必要继续交往,在一起吃一顿饭,也很判断出七八分。

03

就拿陶沐云的这次经历而言,可以从几个方向分析:

第一,吃饭必须打包。这种观念不存在对与错。最大的问题是,“必须打包”的观念让人难以接受。

两个人交往,多少会有些矛盾,但是只要互相商量,问题总能找到合适的解决方式。

这其中,最难的要数,一个人对另一个的改造之心。

两个人在一起,需要的不是要对方按照自己的意愿去改造,而是接纳对方的不同。

而“改造”的执念如果渗透到两个人的相处中,感情的裂缝也就慢慢撕开了。

第二,把“打包”与否,作为判断一个女人是否持家的标准。

先不说这个判断标准是否正确,单从思考问题的逻辑上讲,就欠缺公允。

“持家”在网络上的解释是:形容人们通过辛勤的劳作来维护家庭。

而“打包”充其量只是节省的一种形式,只凭这一点就判定一个人没有持家的特质,太偏激了。

另外,持家这种事,并不是女人必须具备的特点,从整个家庭的经营而言,每个家庭成员都有“持家”的意义和责任,而不是对某一个成员的要求。

第三,对方由“打包”的事,判断出一个人是否体贴,暴露了他的大男子主义。

“外面吃饭不打包的女人,一定不持家”合不合适,吃顿饭就知道

有大男子主义体质的男人,在他们心里,会对女人有一些必须的要求,诸如:

必须体贴温柔;必须懂事听话;必须为家庭让步等等。

从某个程度上讲,“大男子主义”也并不存在什么好坏,只看个人是否能接受而已。

其实,在一起吃饭过程中,还可以从对方点菜、评菜、对待服务员的态度等各种细节,去查看对方与自己是否合得来。

这些细节,虽然不能把一个人看透,也有可能是特殊情况,但是多数时候,也是人的本能所为,可以提供大半的参考意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