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中國農民不種糧了,市場的糧食價格會發生變化嗎?

用戶13857590251


這個“如果”太大了,也根本不敢有這個如果,否則的話我們所有中國人就都成餓死鬼了。

我國目前的糧食產量(主糧)大概為六億噸,基本上已經滿足了人們的生活需要。每年還需進口大約一億噸,主要是大豆。

美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糧食的出口國,糧食產量為四到五億噸。如果我們國家不種植糧食的話,且不說物以稀為貴,就算糧食不漲價,美國生產的全部糧食也不夠中國人吃飯。


接下來我們再來看一下如果我們不種植糧食的話,糧食的價格會是一個什麼狀況。

上世紀九十年代,美國世界觀察研究所所長萊斯特布朗預言:隨著人口的增加和耕地面積的減少,中國將面臨巨大的糧食缺口,中國的糧荒將衝擊世界。並在美國《世界觀察》雜誌刊載了一篇題為《誰來養活中國?》的學術文章。

我們都知道,這篇預言文章完全是錯誤的,因為改革開放後我們國家的糧食供應基本實現了自給自足,主糧還有些微過剩。但就是這樣,萊斯特布朗發表了那篇文章後,世界糧食價格立馬暴漲,玉米價格甚至上漲了一倍。


僅僅只是一篇錯誤的預言,就造成了糧食價格的暴漲,美國農業部還專門召集了三百多名專家學者和我們國家的學者進行了探討交流,最後定性萊斯特布朗純粹是信口雌黃。

一篇文章就可以造成這麼大的震動,現在我們可以想象一下,如果我們農民都不種植糧食的話會是一個什麼狀況。那不光是世界糧食價格的暴漲,更可能是一場全人類的災難。


基層微課堂


如果中國農民不種田了,不是市場的糧食價格會發生變化的問題,而是世界會發生動盪,中國也不會安寧。為什麼這麼說呢?
一是中國用全球7%的耕地養活了近20%的人口。一但中國不種田,地球上這20%的人口吃什麼?


二是
中國是一個農業大國,水稻種植歷史達2000多年,特別是”水稻之父”袁隆平,其雜交水稻高產新技術,不僅改變了中國,也正在改變世界,為世界糧食的發展作出了較大的貢獻。三是不管科技如何發達,社會如何進步,糧食才是根本。我們每天離不開糧食,糧食的生產和儲備是我們的第一抓手,一刻也不能放鬆。


木老定石


如果中國農民都不種糧了,目前的價格不會發生多大的變化,但從長遠來說是非常的可怕。

因為中國實行聯產承包責任制後,一個農戶大多有幾畝田,而且是東幾分西幾分湊夠而成的,由於水利及種田成本收益不多,全國已有許多良田丟荒了,實際種田畝數已大打折扣。

現在還在種田的一般是大農場和平原連片土地,大概能供應糧食70%左右。

我國早幾年已從外國進口糧食補充國內需求的30%。

目前我國的市場糧食供應充足,品種齊全,能滿足全國14億人口吃得飽。

從以上分析得知,如果全國農民都不種糧食剛靠進口,還是可以滿足人民所需的,因為外國的糧食生產成本比國內還低,所以糧販們還有利可圖,可以大量進口供應,所以價格基本與現在持平。不過,如果全國所有良田都不種糧食的話,一旦外國停止我國的糧食供應,或是大幅度提高價格,那麼我國14億人口吃飯真的出現大問題了,如果遇上戰爭敵人封鎖了糧道,沒了糧食,餓著肚子還怎樣去保家衛國戰鬥?所以國家應該重視農業,大力投資農業,保住糧食的生命線,決不能讓良田丟荒啊!


明明說農村事


如果中國的農民都不種糧食了!嚴重的不是糧食價格發不發生變化的問題!而是一旦別的國家比如類似於美國這樣別有用心的國家突然聯合世界糧食大國禁止像中國出口糧食怎麼辦?大家想想會發生什麼事情?會是什麼樣的嚴重後果!先讓我們來看一段類似的歷史吧!看看我們的老祖先的智慧!我們要以史為鑑啊!

據說春秋戰國時期齊國為了達到不戰而屈人之兵的目的,對魯國和楚國就發動了經濟戰。就是暗中鼓動魯國人和楚國人放棄薄利的農耕轉而全民從事副業。魯國生產一種細白的絹布,叫“魯縞”,以薄聞名。管仲先是建議齊桓公和眾大臣帶頭穿用魯縞做的衣服,在齊國掀起一股以穿魯縞為榮的浪潮。接著他又下令,禁止齊國人織縞,所有布料必須全部從魯國進口。如此一來,魯縞開始供不應求,價格上漲。魯國百姓見織縞有利可圖,紛紛放棄農桑,加入織縞大軍。看到敵國進入彀中,管仲再下猛藥。他頒佈命令,對販賣魯縞的魯國商人施以重獎:販縞一千匹,獎金三百金;一萬匹,三千金。頓時,魯國從上到下,掀起了“家家紡機響,戶戶織縞忙”的狂潮,肥沃的田地幾乎全被撂荒。眼看時機成熟,管仲突然下令,停止進口魯縞。魯國經濟瞬間崩潰,魯縞大量積壓,糧食極度短缺,價格飛漲,魯國人只能盯著堆積如山的魯縞餓肚皮。魯國山窮水盡,只好向齊國購糧,管仲馬上哄抬糧價,魯國經濟雪上加霜。不得已,只能屈從於齊國。

沒過多久,管仲又把矛頭對準了楚國。楚國強大,是齊國稱霸最大的勁敵,也是中原諸國最大的威脅。管仲就建議齊桓公養鹿,營建百里鹿苑,並從楚國大量高價收購,同時,以低價出售糧食。在齊國的價格哄抬下,鹿價飆升,楚人紛紛進山獵鹿,良田大量荒蕪。看到時機成熟,管仲忽然禁止糧食出口,同時禁止養鹿。這樣一來,楚國糧食告急,糧價飆升,楚人無錢買糧。管仲又將糧食遇到南部楚國邊境低價販賣,楚人紛紛逃奔齊國。公元前656年,齊桓公帥齊、宋、陳、衛等八國聯軍陳兵楚境,楚國士兵無心戀戰,楚王只好在召陵與齊國媾和。這便是史上著名的“召陵之盟”。召陵盟成,齊國霸業達成。

通過這兩件歷史事件我們不難看到經濟戰的可怕後果!民以食為天!所以啊歷朝歷代對農業都是很重視!吃飯的問題一定是要自力更生掌握在自己手裡的否則就是砧板上的肉只能任人宰割了!


我心飛揚618


中國幾千年來都是一個農業大國,從古到今農民都是以種田為生存的,不問到什麼時侯,農民都是要種田的,光靠進囗,一旦外國拒絕出口中國,或因戰爭封鎖進口糧道,那真是太可怕的事,中國14億人吃飯就成了大問題了,不要看到目前農村的一種怪象,拋荒撂荒還不長糧食,有人說糧價低不賺錢,但是你自己填飽肚孑是真的吧,國家也正出臺新的政策來整合這種新怪象,把農業搞好,加大農民種糧補助,千方百計的讓農民富起來,農民富國家強,敵人莫猖狂,敢來犯送你下東洋,

中國農民深知民以食為天,不種田那來的食,沒有食那來個天。田不但要種好,多餘糧食還要賣給國家,支持社會主義建設,


王則純


糧食是生命的源泉,農民在地域土壤優越的條件下,我們的國家和農民,要以糧食為己任,自己種的糧食吃起來放心,有吃有喝。那才叫豐衣足食,還有一種憶苦思甜的感覺,那才叫國人治國,糧食一旦失控,乃是國人最大災難。


曾經179207021朱龍寶


那是肯定的,如果我們都不種地了,十多億人口都得要吃飯,都得要生存,那就得依賴進口,到那時我們的命運就得掌握在外國人手上,認人宰割。

國家發展進步那是不可能的,到那時什麼權利什麼尊嚴將不付存在,將舉步維艱。

不種糧食會有一大部分人無事可做,相關一些產業不付存在,到那時糧食價格不可能維持現狀,不可想象會漲到什麼程度。

我們不但要種地,還要把它種好,把好的科技技術合理運用在農業上,大力發展農業,要把我們飯碗捧在自己手裡,我們上下齊心,使我們的國家成為農業,工業,軍事等各個領域強國。





諾言中環科技


事情要分幾個方面來講:

一: 為什麼不種田,因為那點田地的農作收溢不能滿足現代社會生活的必要開支。農村人均只有2畝田土,種植糧食其收入只有幾百元,加上糧補,其收入也只能是千元左右,到下一收穫季是12個月,單畝產值,南北稍有差異。去算算賬就明白了。

二:流轉誰也不願意賠本賺吆喝,種糧的花錢去租地種不旦不賺錢反而賠錢,誰也不願意,因為已經涉及了自身的生存。所以高額的流轉是極少部分。

三: 土地荒廢(撂荒),全部靠打工收入維持家庭開支是現在的主要生存模式,一旦社會有大的氣侯不適時可以回家種糧保命,這就是“農民工”的現在思想。

四: 糧食一旦全由外國供給,那災難就來了,糧價飛漲是一個可能,另一個已經涉及國家安全。還有一個簡單的問題是你將來拿什麼去購買別國的糧食?現在外貿順差可能瞬間變成逆差。那時悲劇的導演就是別人了,悲劇的主角只能無奈地接受殘酷的事實,誰能承受?誰也承受不了,特別是世界第一人口的中國。什麼樣的可能都會出來。外辱內鬩什麼都來了,社會崩塌的災難歷史上多少的教訓還擺在那裡。更加添加更悲慘的悲劇。


雅安李光傑


如果農民都不種糧了,

外國人就會卡我們的脖子。

就會出現象委內瑞拉那樣的情,

即使你再有錢,也買不到麵包。

社會就會動盪,國家民族將面臨危機。

所以,政府應加大農業投入,鼓勵農民多種糧,種好糧。

確保飯碗端在自己手裡。


鐵肩擔道義4


農民不是不種田,是磚嫁不讓農民種田了。桔杆不能燒,桔杆在田不能種地。桔杆在田下續莊稼作物全是蟲。只有農民不種田了。磚嫁才能明正言順進口轉基因糧食。號召拆盡豬棚才能進口豬肉,進口價不足6.6一公斤,可以賣62元一公斤了。是解放民眾還是害骨分不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