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單雄信被殺時,大罵結拜的秦瓊等人,卻喝了程咬金的送行酒?

眷戀清晨


趣談唐宋元,胡侃元明清!

敬酒的一共有三個人:羅成、徐茂公、程咬金,並沒有秦瓊。單雄信自知活不過明天的時候,就直截了當的喝了程咬金的酒,卻把羅成、徐茂公的親孃舅都給罵了一圈。緊隨其後,單雄信說道:最後悔的是沒能見一面秦瓊。

瓦崗山的一盤亂棋

寧學桃園三結義,不學瓦崗一爐香,這句話是誰說的呢?額,我也不曉得,就是突然間想起這麼句話來。等等,小學老師告訴我們,但凡不知道是誰說的,就說是*迅說的,保險又安全!

瓦崗山很亂,有兩股勢力,互相交錯!

我們來看看:

翟讓建立瓦崗山,有兩個人前來投靠:徐茂公、單雄信!後來又來了兩個人:程咬金和秦瓊!

額,我們單個人講吧,要不容易亂套:

單雄信:背叛翟讓,結合李密,將瓦崗山變成正規軍。單雄信有個哥哥單道,被李淵誤殺,單雄信與李淵有了間隙,轉而投降王世充!

徐茂公:奔著翟讓來的,結果翟讓死了,於是跟李密走了。

程咬金和秦瓊:最開始來瓦崗山就是奔著李密來的,瓦崗山土崩瓦解,正好跟李密闖天下,還能搞到優勢股。

接下來是雙方恩怨情仇:

秦瓊、羅成、程咬金路過王世充家,恰好遇見了單雄信,單雄信邀請他們入山為寇,誰都不願意,溜達一圈又走了。

沒錯,這就是事實

前面講了這麼多,一句話可以概括:

單雄信信任秦瓊,喜歡程咬金,卻志不相同。

單雄信討厭羅成,討厭徐茂公,因為看透了他們的本性:奸詐、趨炎附勢。

唯獨程咬金不同,雖然也跟隨自家主子,卻從開始就是死心塌地的跟隨。更要命的是,程咬金就彷彿自來水管一樣,從上到下都是通的,沒一點心眼和心機。

單純的人,往往很受歡迎,程咬金就是這個樣子。單雄信喝了程咬金的酒,就是程咬金的人了。不對不對,就是表明了態度和立場:不討厭程咬金!

【感謝大家的耐心閱讀,希冀大家點贊、評論、關注,小生在此謝過!】

趣談唐宋元明清


瓦崗寨的兄弟們,曾經學習桃園三結義的情誼,結拜為兄弟。所以單雄信跟秦瓊、程咬金等人的關係,其實還是非常不錯的。

可是後來瓦崗寨成了李密的天下,導致英雄們分道揚鑣。其中單雄信投靠了王世充,而秦瓊、程咬金等人則投靠了李世民。

單雄信難道不知道王世充是個不可成大事的人嗎?他當然也知道,但是他沒有辦法,他是不可能投降李世民的。

秦瓊等人一直在央求單雄信跟著他們一起投降李世民,可是單雄信一口回絕了他們,因為單雄信跟李世民的老爸李淵可是有血海深仇的。

單雄信的大哥就是被李淵給射死的,所以單雄信一直想要找李淵報仇雪恨,怎麼可能會投降李淵呢?

秦瓊這些人明知道這一點,可是他們選擇了李世民,也就等於是背叛了單雄信。這也是非常無奈的事情,畢竟跟前途比起來,好像兄弟情義不值一提。

\t為什麼單雄信要在臨死前大罵秦瓊等人無情?

秦瓊是單雄信的好兄弟,兩個人是有過命交情的,所以一直以來單雄信都非常相信秦瓊。可是問題來了,瓦崗寨解體以後,他們卻分道揚鑣了。

原因很簡單,單雄信打死也不肯去投靠李淵,而秦瓊和程咬金卻覺得當時的諸侯當中,只有李淵是比較有機會一統天下的。

這就造成了兄弟之間的第一次反目,單雄信是希望秦瓊等人跟著他一起投靠王世充的。秦瓊當時的確也投靠了王世充一段時間,但是問題來了,秦瓊覺得王世充的確不是個東西,所以執意要離開。

讓遂亡命於瓦崗為群盜,同郡單雄信,驍健,善用馬槊,聚少年往從之。離狐徐世勣家於衛南,年十七,有勇略,說讓曰:“東郡於公與勣皆為鄉里,人多相識,不宜侵掠。滎陽、梁郡,汴水所經,剽行舟、掠商旅,足以自資。”讓然之,引眾入二郡界,掠公私船,資用豐給,附者益眾,聚徒至萬餘人。---《資治通鑑》

無奈之下,單雄信只好想辦法放自己的兄弟離開,這一次雖然兄弟之間沒有反目,但是彼此的目標已經不同,所以將來鐵定會在戰場上遇到。

單雄信明知如此,卻依舊放秦瓊等人離開這裡,這足以說明單雄信對得起小關羽這個稱號,他的確是義薄雲天的好兄弟。

而後來李世民擊敗了王世充,下令將王世充手下的將領全部處死的時候,秦瓊卻不知所蹤。很多人為秦瓊辯解說當時把他調走了,但是戰敗王世充這種大事,秦瓊沒有任何理由不知道。

王世充戰敗以後,那單雄信鐵定是有生命危險的,可惜秦瓊始終都沒有露面。這就是單雄信覺得秦瓊不講義氣的地方。

\t單雄信是吃了徐世績的一口肉上路的。

當年結拜的時候,除了秦瓊和程咬金,其實還有一位徐世績。徐世績是真的講義氣,當得知李世民要斬殺諸將的時候,徐世績立刻向李世民請求希望放過單雄信。

可是李世民執意不肯,徐世績只好滿眼淚水地走到單雄信跟前,他親手剜下自己的一塊肉給單雄信吃了,表明自己從來沒有忘記過當年的兄弟情義和誓言。

單雄信吃了那塊肉以後,沒多久就被李世民給殺了。自始至終,秦瓊是沒有露面的,至於程咬金,其實也沒有露面。

充既平,雄信將就戮,英公請之不得,泣而退。雄信曰:‘我固知汝不了此。’績曰:‘平生誓共為灰土,豈敢念生,但以身已許國,義不兩遂。雖死之,顧兄妻子何如。"因以刀割其股,以肉啖雄信曰:‘示無忘前誓。’雄信食之不疑。---《隋唐嘉話》

不過小說裡的確有這麼一段記載,說程咬金順著單雄信大罵了一頓這些結義兄弟,說他們全都不是什麼好人,順便送了一碗酒給單雄信,這個時候單雄信才選擇喝了程咬金的酒。至於其他人的酒,他是一口都沒有喝。

單雄信的確是挺虧的,因為到最後的時候,其實他也是想要活下來的。可是李世民死活都不答應這件事,無奈的單雄信只好對徐世績表態,生死有命,這是沒辦法的事情。

徐世績也答應幫助單雄信照料他的家人,希望單雄信安心上路。其實瓦崗兄弟中,真正講義氣的,可能只有徐世績和單雄信兩個人。

\t李世民為啥非要殺了單雄信?

當時天下未定,單雄信是瓦崗寨的一員猛將,其能力和武藝都不在秦瓊之下,本來應該是李世民的一個好幫手。

單雄信最後應該是鬆口了,可是為什麼李世民還是必須要殺掉他呢?因為單雄信之前把李世民給下嚇到了。

太宗圍逼東都,雄信出軍拒戰,援槍而至,幾及太宗,徐世勣呵止之,曰:“此秦王也。”雄信惶懼,遂退,太宗由是獲免。---《舊唐書·李密傳》

當時李世民帶著少許人在巡視營地,結果不小心走到了外面,而單雄信正好帶著大隊人馬經過。單雄信一眼就認出了那個人是敵軍的統帥李世民,所以連忙趕來追殺李世民。

無奈之下的李世民的確被嚇得不輕,他只好飛快逃跑。不過他哪裡是單雄信的對手呢?沒多久就被追上了,就在這個時候徐世績趕到了。

要不是徐世績趕到的話,可能李世民的小命就被交代在這裡了,所以他對單雄信的恨意是可想而知的。

此外李世民明知道單雄信跟李家是有深仇大恨的,即使現在留住了他的性命,難保以後單雄信不會做出什麼反叛的事情來。與其留著一個禍患,倒不如直接清理掉。

所以李世民必須要殺掉單雄信,這可能就是他的命了。單雄信被殺了以後,除了徐世績感到比較難過以外,其他兄弟們,其實也沒有表示過多的傷心,可憐單雄信一生忠義無雙,結果所交的朋友全都是這幫忘恩負義的傢伙。

\t真是應驗了那句話,寧學桃園三結義,不學瓦崗一柱香!


江湖小曉生


單雄信和秦瓊、程咬金都是八拜之交,一起在瓦崗寨的綠林好漢,秦瓊落魄的時候單雄信買馬又贈鞍還馬,還給秦瓊養病,為秦瓊老母過壽,程咬金和單雄信也是不打不相識,單雄信因為義氣被稱為“義薄雲天小關羽”。可是在單雄信兵敗被殺時,單雄信為什麼要大罵秦瓊等人,又喝了程咬金的送行酒呢?


其實單雄信和秦瓊、程咬金在瓦崗山時就已經貌合神離了。徐茂公和單雄信在翟讓創立瓦崗寨時就加入了,而程咬金、秦瓊則是奔著李密而來的,兩派之間也是水火不容,後來矛盾升級,單雄信叛變翟讓,協助李密殺了翟讓,合成一派,但私下裡仍然面和心不和。後來李密和王世充在洛陽激戰時,又因為單雄信按兵不動,使李密慘敗,秦瓊、程咬金等轉投李世民,單雄信因為哥哥單道被李淵誤殺自然不去投仇敵的兒子而投了王世充,從此分道揚鑣。

王世充並沒有多大軍事實力,但是對單雄信是真好,還把自己的女兒嫁給了單雄信。單雄信不知是因為把這裡太當家了,還是太恨李世民了,對王世充仁至義盡,沒有像對待翟讓李密之流一樣。

王世充召集四路大軍開戰李世民,李世民用羅成為兵馬元帥,羅成大展軍事才能,單雄信中計被俘。因為李世民險些被單雄信殺死,而且江山已定,不再需要武將,所以決心要殺死單雄信。


單雄信大罵秦瓊等人因為覺得他們不仗義(只有徐茂公一人為他求情),投了仇敵不說還把自己當成了戰利品要殺掉。喝酒程咬金的送行酒應該是因為和程咬金還是有交情的。一次對戰時,程咬金禮讓單雄信先動手,最終兩人都沒動手,讓手下人幹了一架各回各家了。

在單雄信眼中的叛徒秦瓊等人也算是良禽擇木而棲,選對了主子。反過來看單雄信雖然誓死不從李世民(最後就算想從人家也不要了),貌似堅貞不屈,實際上因為有家仇在先,從對翟讓李密的態度來說也算是“輕於去就”,如果沒有李淵誤殺親哥哥,相比也早就去李世民賬下了,死前過一下嘴癮也沒什麼,送行酒一定要喝,否則怎麼能實現四世投胎的誓言呢!


墨梅逸清寒


這個問題,我認為單雄信是為了成全兄弟們,實在是用心良苦。

當年李密接手瓦崗寨以後,手下離心離德。單雄信,秦瓊,程咬金等人看出李密並非良主,於是決定下山另投他人。至於投靠誰,單雄信和兄弟們發生了爭執。當時天下最有可能一統天下的是唐軍,瓦崗眾人都打算去投唐。但是單雄信不同意。因為唐軍首領李淵曾經誤殺單雄信的親哥。於是秦瓊等人顧念和單雄信的義氣,一起投了王世充。可是王世充這人心胸狹窄,涼薄寡恩,並非明主。眾兄弟們無奈只得另投他主,自此和單雄信分道揚鑣。這一別,註定了將來難免要沙場相見了。

果然沒過多久,秦瓊等人就加入唐軍,協助李世民擊敗王世充。單雄信也被尉遲恭擒獲。如何處置單雄信,就成了一個很敏感的話題。因為秦瓊等人都是新降之人,如果一心為單雄信求情,必定會引起新君主的猜疑。但是不求情,又顯得不講義氣。單雄信也明白。本來大傢伙離開瓦崗寨,投唐軍是最好的選擇。但是大家顧念義氣,還是跟著投靠了王世充。現在這種情況,只是因為自己和李家有私仇,自己只能如此。但是不能再連累其他人了。所以他才會主動咒罵秦瓊等人不講義氣。其實就是想告訴他們,不必再為了他去招惹李世民的懷疑。而程咬金去敬酒,徐世績割肉,就是為了告訴他,他的心意兄弟們都明白了,感謝他的成全。


夜幕色百合


從《隋唐演義》小說來看,單雄信是綠林總瓢把子,也就是強盜頭子。秦瓊是一名官差,倆人本來是兩個對立面的,就像現在的警察跟很社會似的。偏偏單雄信看秦瓊對了眼,在他危難中伸出援手,救了他一命,結為好友。

在秦瓊母親壽辰的時候,單雄信就號召自己的好友們都去給她拜壽,可見單雄信這個人真的是熱心腸,對朋友沒的說。來給秦母拜壽的一共有46個人,社會地位五花八門,單雄信他們這類的綠林人士居多。同時還有羅成柴紹這樣的社會頂層人物,也有一般的官差,組成的官府公務人員。在壽宴上,有人提議在場的人大結拜,得到了大部分人的同意。有些不樂意的,比如羅成,看在秦瓊的面子上,也就勉強答應了。人家桃源三結義,是因為劉關張脾氣相投,才結拜的。他們這群人分別來自黑白兩道,平常勢同水火的,都是看在秦瓊的面子上才同意的,這樣的結拜本來就沒多大意義。

單雄信從瓦崗走後,投奔王世充,受到了重用,還結了姻親,所以他對王世充是死心塌地。秦瓊等人從他的地盤路過,被他發現,極力邀請他們輔佐王世充。可惜秦瓊他們並不看好王世充,悄悄地去投了李世民,於是這幫兄弟就成了敵對關係。其實單雄信也知道王世充難成大器,李世民才是真正的潛力股,只是倆人有仇,他始終放不下。

後來單雄信被殺,只能怪他自己沒把握住火候,本來李淵殺他哥哥是一個誤會,後來幾次賠禮勸他歸降,都被他拒絕了。到後來李世民看他恨意太深,才決定斬草除根不再留他,因為留著他,要是司機報仇的話,以他的武功人脈,必定會掀起一場大亂。

他之所以大罵眾人,是因為他有降意的時候,大家看李世民非殺他不可,沒人敢為他求情了。畢竟大家都上有老下有小的,為單雄信求情風險太大,搞不好會把自己搭上了。單雄信會喝程咬金的酒,是因為知道他是個直腸子,肯定會為他求情的。

李世民打算要殺單雄信,所以把秦瓊支開了,因為秦瓊絕對不會看著他殺掉單雄信的,秦瓊又是他一家的救命恩人,不可能不給他面子。單雄信沒見到秦瓊,所以他才嘆氣,因為他知道,有秦瓊在,他絕對是死不了的。


秋分v落葉


想必很多人都知道單雄信這個人,畢竟單雄信在人們心中也算是和秦瓊有著同等地位的英雄好漢,他重情重義,好結交天下的英雄好漢。


在早年,單雄信就與眾多瓦崗山兄弟們一樣,起義反抗朝廷。但是,隨著後來瓦崗潰敗,單雄信投奔了王世充,自此成為了王世充手裡的得力干將。

但要知道,王世充和李淵可是兩大對立的陣營,這也為之後單雄信被李唐殺掉埋下了伏筆。

為什麼說單雄信最後怎麼都不願意加入李世民的陣營呢?其實不是單雄信不願意投降,更多的是李唐這邊的原因。


因為李唐,無論是李世民,還是李淵,他們都壓根就沒給單雄信投降的機會,在大將徐世勣的多次請求赦免之下,還是拒絕了。可見李唐要殺單雄信的決心有多大。

至於拒絕的原因無從知曉,或許是太過於忌憚單雄信,又或許是單雄信給李唐帶來了太大阻撓,對他太過於氣憤。

其實史書沒有記載單雄信在臨死前大罵秦瓊等人,和只喝程咬金送行酒的事蹟,甚至可以說單雄信與他們都不是那麼熟悉。


單雄信自始至終的好友也只有徐世勣一人而已,兩人同地人,也是曾一起加入瓦崗軍,兩人是情深義重,但與其他人並不是,與其他人更多隻是曾經的同事僅此而已。

所以在單雄信臨死前只有徐世勣為之求情,甚至割下自己的肉給單雄信吃下,來證明兩人之間的兄弟情誼。

至於題目中的那些事蹟大多是演義中的添油加醋而已。


夏目歷史君


這個故事源於京劇《鎖五龍》。

話說單雄信馬踏唐營,最終寡不敵眾被唐軍所擒。


秦王李世民很為難,他的父親以前曾經誤殺了單雄信的哥哥,因此結下血海深仇,所以放了雄信無異於縱虎歸山,同樣想要殺他,也怕瓦崗寨的英雄給單雄信求情。這個時候徐懋功過來說,您放心,這個事交給我去辦,保證讓您滿意。徐懋功知道秦瓊和單雄信感情最深厚,誓同生死,就藉故押運糧草把秦瓊調走了。

秦瓊走了以後,徐懋功馬上派人把單雄信壓上刑場,為了日後給秦瓊一個交代,徐懋功假意讓當年的結義兄弟和李世民一起去給單雄信送行,一一敬酒,然而單雄信看著眼前這些忘恩負義的小人,誰的酒也不喝,最後還是程咬金過來說,哥哥你就喝了這碗酒罷,咱們哥兒倆下輩子一塊兒把他們都抓住,一個個的拿刀殺了!單雄信聽完說道,這話爽快,真解恨吶!言罷將酒痛飲而盡。


然而酒入豪腸,單雄信突然想起了秦瓊,他問程咬金二哥哪兒去了,程咬金說二哥去押運糧草,還沒回來呢。單雄信不由得仰天長嘆,我單雄信死又何懼,只是未見得我二哥最後一面,實在可惜了!說完流下了傷心的淚水。他吩咐咬金告訴秦瓊給自己收屍,之後毅然赴死。

這正是:

漢末英雄劉關張 ,隋唐豪傑推瓦崗。

三人同心扶漢室 ,眾友齊力反隋煬。

麥城餘恨悲白帝 ,洛陽蕭索二賢莊。

寧學桃園三結義 ,不學瓦崗一爐香。


劍膽琴心01


人都說:寧學桃園三結義,不學瓦崗一炷香。這究竟有何緣由?我們今日就來研究瓦崗兄弟的這份情義。

桃園結義,劉關張的義氣,就算三國時期過去也依舊備受江湖兄弟推崇,所以瓦崗一行兄弟,焚香起誓,結為異性兄弟。論義字當頭,要數七省綠林的總扛把子單家莊莊主單雄信。此人為人仗義,劫富濟貧,在江湖上頗具威名。對兄弟也兩肋插刀,真情實意。


就是一個“義”字,讓他放棄了自己原來的生活,和一群兄弟舉旗而反。瓦崗寨結義,從此兄弟齊心。可惜命運捉弄,在瓦當大軍被王世 充打敗後, 單雄信和秦叔寶等許多英雄的“義”氣中開始摻雜不一樣的情感。瓦當被破,單雄信因為與李家有血海深仇,所以投靠了王世充,而秦叔寶等人覺得李世民才是能成就霸業的明主,所以改投李的麾下,自此瓦當兄弟各為其主。當時國家動盪,各路人馬四起,大家都清楚,此次兄弟們易主終究會在戰場上兵戎相見的。


後來王世充被李世民打敗,帶著單雄信歸降李世民,可是單雄信與李家的恩怨可以說是不死不休了,李世民曾多次就其兄長單雄忠被意外射殺的事件向單雄信道歉,希望化解矛盾,可是單雄信難以釋懷。他與李家的恩怨也是他走向死亡的一個嚴重原因。


瓦崗結義,曾經向天地起誓,不求同生但求同死,可是這又有誰能做到呢?單雄信臨死時,那些兄弟雖然不忍,承諾會照顧好他的家人,但是卻沒有辦法真正的救下他。而唯一有機會救下他的秦瓊,卻被派出去了,因為他救過李家,對李家有恩,他如果出面求情,李世民對殺單雄信的事情就要左右為難了,不殺的話,對不起自己,殺了的話,對不起恩公。要是不殺又該怎麼處理,他與李家的恩怨就是一命抵一命的血海深仇,不殺他,養虎為患,虎也不能為己所用,放虎歸山,無異於是給他機會讓他日後來殺自己。雖然李世民惜才,但卻更懂得權衡利弊,殺了單雄信這員猛將,利大於弊,可殺之。


而對於秦瓊,雖然是恩公,但畢竟是下屬,只要處理得當,不會失去人心的。所以這個有可能改變單雄信死活的變數之人被提前派走了。

單雄信臨死時喝了程咬金的酒,因為他救了單家的妻兒,保住了單家的血脈,當然,還有就是程咬金說,酒是替秦瓊敬的。而究竟為什麼大罵秦瓊呢,聽過很多人理性的分析,今天我們分析一下人性和單家莊莊主的“義薄雲天”。

他對秦叔寶可謂是仁至義盡,幫過他很多,與秦瓊關係極好,這次他出事,秦瓊剛好不在,而秦瓊是什麼樣的人呢,極其講義氣,所以他不希望秦瓊因為他的死而對李家有什麼怨念,做出什麼不理智的舉動,使秦瓊建功立業的路受到影響。這就是他的義,臨死了也不忘為兄弟鋪路,他大罵秦瓊,或許是做給李世民看得,或許是為了讓秦瓊沒有因為救下自己而心存愧疚。

這就是單家莊莊主的氣魄和胸襟,他的義不是隨便說說,而是真正的肯為朋友兩肋插刀。不管他大罵秦瓊的原因為何,都希望喜歡他們的人站在仁義的角度來看。


輕擷棠梨


常言道:“兄弟如手足,女人如衣服。”這句話雖然在當代並不適用,可在古時候它確實是很多人心目中的真理。古人眼中的兄弟的確如同手足一般重要,為了兄弟他們甚至可以付出自己的生命;相反女人對他們來說並非必需品,在危機存亡之刻他們往往會直接將女人拋棄。

不過凡事都有例外,並非所有兄弟之間都有那麼真摯強烈的情感,比如隋唐時期的單雄信,他在臨死前破口大罵結拜的秦瓊等人,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

事情要從隋朝後期說起,隋煬帝上位後殘暴不仁,不僅沉迷享樂無法自拔,還大肆剝削黎民百姓,搞得百姓們苦不堪言。被逼無奈之下,許多人揭竿起義反抗隋朝的暴政,而單雄信就是其中一員,他和秦瓊、徐茂公、程咬金等人在瓦崗寨結拜為異性兄弟,發誓有福同享有難同當。

與此同時,李淵李世民的李唐大軍同樣也是起義軍中一股不可忽視的重要勢力。並且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們的實力越來越大,到最後隋朝覆滅在即,李唐成為了全天下最為強大勢力,一統江山只不過是時間問題。在大勢所趨之下,很多起義軍都選擇了投靠李唐,就連秦瓊、徐茂公、程咬金等人也認為李世民是明主而選擇為其效忠,可單雄信卻毅然決然地投奔了王世充。

其實這並不是說單雄信愚不可及不懂得審時度勢,而是因為人各有志,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理想抱負,我們無法強求。

最後王世充失敗,單雄信也被李世民的部下擒獲,可為什麼他一直不投降呢?在演義中的說法是單雄信和李唐有著深仇大恨,李唐曾殺害了他的父親與哥哥,這種仇恨驅使著他強烈牴觸李世民。

但正史上並非如此,單雄信會死不是他痛恨李世民,而是李世民不肯放過他!《舊唐書·李密傳》記載著這樣一段話:

太宗圍逼東都,雄信出軍拒,援槍而至,幾及太宗,徐世勣呵止之,曰:“此秦王也。”雄信惶懼,遂退,太宗由是獲免。

這裡說的是當時單雄信的長槍差一點就碰到了李世民,是徐茂公及時出現才將其呵退。

而在《舊唐書·列傳第十八》又這樣記載道:

是日,因從獵於榆窠,遇王世充領步騎數萬來戰。世充驍將單雄信領騎直趨太宗,敬德躍馬大呼,橫刺雄信墜馬。賊徒稍卻,敬德翼太宗以出賊圍。更率騎兵與世充交戰,數合,其眾大潰,擒偽將陳智略,獲排槊兵六千人。

此處記載王世充幾萬大軍都打不過李世民一個狩獵小隊,同時單雄信想要直取李世民首級被尉遲恭擊落馬下,這難道不顯得太誇張了嗎?如果真相如此那李世民不是得逆天嗎?

再結合李世民有修改史實的先例,我們有充分的理由認為李世民曾在面對單雄信時吃了大虧,甚至差點丟了性命,這才使得他對單雄信如此憎恨,非將其殺死不可。

其實在瓦崗寨和單雄信關係最好的當屬徐茂公了,《資治通鑑》曾記載了徐茂公為單雄信求情的場景:

世勣言雄信驍健絕倫,請盡輸己之官爵以贖之,世民不許......乃割股肉以啖雄信,曰:「使此肉隨兄為土,庶幾猶不負昔誓也!」

徐茂公想要用自己所有爵位換取單雄信生的機會,可是李世民不允許,最後他只能割下自己大腿上的肉給單雄信吃,讓他明白自己沒有忘記昔日之情。

除了徐茂公以外其他人也來給單雄信送行,只不過單雄信對此並不領情,反而破口大罵他們忘恩負義,可對於程咬金遞來的酒他倒也沒有拒絕,或許這是因為程咬金本身是個性格直爽的活寶,和單雄信沒有太多的利益瓜葛,所以在心底他真心認可程咬金這個兄弟。
道不同不相為謀,單雄信和其他瓦崗寨的兄弟因為意見不同各為其主,這本身並沒有什麼是非對錯,最後他被李世民擒獲斬首也是自己的選擇,怪不了任何人,兄弟為你求情是情分,你卻不領情就說不過去了,所謂的重情重義難道就是這麼一回事嗎?


執筆灬寫史


“寧學桃園三結義,不學瓦崗一炷香”
一直以來在老百姓口中相傳的這句話,桃園三結義的故事,很多人都很熟悉,但卻並不熟悉瓦崗一炷香故事。
在單田芳評書《隋唐演義》中,隋唐好漢在賈家樓結義的故事,其中有46人,後來被稱為瓦崗寨四十六友。
當然後來的版本雖然有不少,但是大致順序上都差不開,在這些人裡面,老大是魏徵,大家可能大多都想不到,而秦瓊是老二,單雄信排第五。
在電視劇隋唐演義中,秦瓊漢單雄信單二哥,其實是單論二賢莊單家兩兄弟的,世紀年齡上秦瓊比單雄信還要大。
如果要評說單雄信為何大罵兄弟無情無義,就必須拋開歷史,我們單論小說中。
單雄信綽號“赤發靈官”,行走江湖極為仗義,武器是一杆金頂棗陽槊,山西潞州八里二賢莊莊主
在秦瓊落難的時候,單雄信曾經多次接濟秦瓊,後來兩人結下了深厚的友誼,而之所以和李唐結怨,是因為李淵在逃亡的過程中,不小心誤殺了單雄信的哥哥,所以後來發誓絕不投唐。
其實從賈家樓結義的情況來看,單雄信本身出生於綠林中,但是在這46人裡面,可以大致山分為兩撥,一類就是官府出生,類似秦瓊、羅成,包括一些公差等等都算在此列。
單雄信本人是綠林派的代表,在結義的人中間,綠林一派實際上都是單雄信下屬,或者說威望沒他高。
而結義的名次排行上,除了秦瓊第二是官差出生以外,剩下的都是綠林出身,而單雄信在這些人之中地位之高可想而知。
這些人都是秦瓊憑藉個人魅力,硬生生捏合在一起的,本來之前就沒什麼交情,之後就算結義以後,也更沒什麼交情。
單雄信拿秦瓊當兄弟,並且始終如一的相信他,但秦瓊則不然,他有大局要顧及,而且從秦瓊為人處世來看,偏向官府一脈居多。
尤其是單雄信和羅成鬧矛盾以後,秦瓊更是偏向於自家表弟,而忽略了本身綠林中人。
以至於在瓦崗失敗以後,餘下的人各奔東西,秦瓊等人是有更高的目的追求的,這一點和單雄信還不一樣,他只看到自己的私仇,所以兩人必然分崩離析。
在46友中,官府一脈後來都歸了李唐,而利用自身影響力,後來幾乎把單雄信的綠林一脈也全部都收攏到自己手中,在王世充麾下的時候,單雄信等於說是孤家寡人一個。
最終為單雄信求情的人裡面,只剩下了徐茂公一個,其他人連話也沒說一句,程咬金是這些人裡面最能看的開的,這一點也是他為什麼能比其他人活得更長的原因之一,所以他說話其實都是順著單雄信來的,單雄信臨終之時聽了自然受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