繪本推薦——自我保護意識培養《我不跟你走》

寫在前面的話:


這已經是我們分享的第三本有關安全的繪本故事了。之所以在這段時間用一個月的時間來和大家分享。主要原因是我們發現我們身邊有很多很多的人,不願意,甚至是拒絕和孩子聊聊安全問題。


有一部分家長會認為和孩子聊聊走失,被陌生人搭訕,受傷對孩子而言是一種負面的信息輸入。我不明白為什麼,但是,我真的想說,如果這份“負面的信息”能換到孩子多一些的安全意識。我願意!


繪本推薦——自我保護意識培養《我不跟你走》


繪本推薦:


自我保護意識培養系列繪本有1—5輯,每輯兩冊,一共10冊繪本,分別是《我不跟你走》、《別想欺負我》、《我不會走丟》、《絕對不能保守的秘密》、《我能保護自己》、《我懂得尋求幫助》、《遠離親切的老貓》、《不做小紅帽》《我會安全過馬路》、《我懂得騎車安全》,比較適合幼兒園左右的孩子學習。在閱讀的過程中,孩子們有很強的代入感,故事情節完整,從事件的發生到危機的解除,孩子們能夠在故事中受到啟發,學會保護自己。同時,書後還附有專家給出的很實用的自我保護知識和培養建議,能夠有針對性的幫助孩子建立自我保護意識。

繪本推薦——自我保護意識培養《我不跟你走》


繪本內容:


露露獨自一人站在街頭等家長來接。一位遛狗的阿姨恰巧走來說:“你好,露露!來,我送你回家吧!”這位阿姨和露露住在同一個小區。可是她究竟叫什麼名字?她的紅頭髮到底是不是真的?這一切露露都不清楚。“我不認識你,我不跟你走!”露露說,“而且媽媽說了,我得等著!”。就像這樣,露露拒絕了要去她家修水管的叔叔、開車路過的媽媽同事、她家的鄰居奶奶,直到看上去有點叛逆的留著刺頭穿著搖滾風的哥哥出現,露露才拉著哥哥的手一同離開。

繪本推薦——自我保護意識培養《我不跟你走》


繪本領讀: Part1:自我保護意識

那麼最負責任的嚮導,應該是一面盡力地給他美好,一面要誠實地告訴他,世界並不總是美好。


現在傳統的兒童教育觀是“保護”、“養育”,但很少提及“意外”“事故”,其實很多的家長也不知道如何在危險面前自我保護。據統計,90%的兒童拐賣案是發生在兒童熟悉的環境裡,當這些不可預知的危險發生的時候,我們家長需要提前為孩子確定一套保護標準——這對孩子來說是一份要求,要求中明確的規定了孩子們可以做和不可以做的事情或者情況。讓我們陪孩子一起,從零開始學習有關自我保護的意識、經驗和能力。

繪本推薦——自我保護意識培養《我不跟你走》


小心陌生人


“需要我幫忙嗎”“你能幫我個忙嗎”“我認識你的媽媽”“我送你回家吧”……很多危險都是起源於這樣一句我想幫幫你。


面對陌生人的搭訕,我們必須告訴孩子要存有戒備心,一句“我在等媽媽。媽媽馬上就到。”如果可以在這個時候給媽媽打個電話,跟她說說現在的情況。真的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風險。


不要只防陌生人


記得小時候,爸爸媽媽叮囑我最多的一句話就是“不要和陌生人說話”。但犯罪心理學上還有個“警惕性公式”,它指的是面對越熟悉、信任的人,警惕性越低。


有數據表明90%的拐賣、綁架兒童的事件就發生在孩子們最熟悉的環境內。因此,讓孩子們記住只和約好的人離開,即使是熟悉的人也務必謹慎。明確的規定和要求可以保護孩子。


Part2:拒絕的藝術


喜劇大師卓別林曾說:"學會拒絕吧!你的生活將會美好很多。"


在這本繪本中,露露這個小女生面對不同的人,都能勇敢的說不,那種不帶敵意的堅決,讓我被這個小女生吸引。拒絕要從娃娃抓起,這是一門藝術,一門30歲的我還沒有學會的技能。

繪本推薦——自我保護意識培養《我不跟你走》


Part3:製作一張專屬於孩子的名單


書中有一套屬於露露的名單,裡面明確的寫出了露露可以和誰走,走到哪個範圍。除了名單還有一份露露的保證,保證不隨便任何人走,如果要離開,就一定要和爸爸媽媽打招呼。


這份名單,應該是所有家庭的必備品。和孩子,和家人一起製作一份。給孩子一份明確的名單,才是我們能給孩子的保護。


在給18個月的琦琦小朋友試讀時,我不會糾結於她對故事細節的理解,但是,除了認知場景外,我在反覆的加深她對“不可以”的理解和表達,我會指著繪本里的不同場景問“你知道這個阿姨是誰嗎?”,她會開心的搖著頭快速說你“不知道”,這時候你需要繼續問“可以跟這個阿姨走嗎?”,在一遍一遍的反覆問答中,琦琦學會了搖著頭擺手說“不可以”。對於小月齡還不會表達的孩子來說,其實他們已經明白了不認識的人不可以跟著走

繪本推薦——自我保護意識培養《我不跟你走》

這本書是小宅安全繪本分享的小節點。故事有結束,分享不會停。下個星期,我們想和大家分享一本有關於春節的繪本。新春,我們可以陪孩子做更多的事情。比如拜年,比如吃美食,比如逛廟會,比如,重溫小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