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餘乒乓球愛好者要想拉好弧圈球,就這1個祕訣就夠了

日本乒乓球隊發明了弧圈球打法,它是一種強烈的上旋球,特點是既有強大的攻擊力又有很強的穩定性,

而拉好弧圈球的秘訣就是在於——手腕!

一、“由下向上”確保“摩擦”

所謂的“由下向上”,即引拍時手腕向小魚際肌肉方向轉動,擊球時手腕向魚際肌肉方向轉動。

業餘乒乓球愛好者要想拉好弧圈球,就這1個秘訣就夠了

如果你搞不清“小魚際”和“魚際”的話,你就簡單理解為:引拍時手腕向小拇指方向轉動,擊球時手腕向大拇指方向轉動,目的就是為了擊球時確保“摩擦”而產生“旋轉”。

業餘乒乓球愛好者要想拉好弧圈球,就這1個秘訣就夠了

二、“由後向前”確保“撞擊”

所謂的“由後向前”,即引拍時手腕向手掌背轉動,擊球時手腕向手掌心轉動,確保擊球時的“撞擊”而產生“速度”。

另外說一下,這個動作和反手的“彈擊”動作原理是相通的。

三、複合動作

什麼是“弧圈球”?簡單一句話:弧圈球就是“旋轉”和“速度”的完美結合。也就是說,過於偏廢某一方面,都不能算是“弧圈球”,或說是高質量的弧圈球。

為了達到這個要求,引拍時手腕就要做到“既要向小魚際轉動,又要向手掌背轉動”,目的就是確保擊球時“既有旋轉,又有速度”。

補充說明:

1、因為手腕“同時”向小魚際轉動和向手掌背轉動而形成的“複合動作”,從外觀上看就是引拍結束時球拍接近平行地面了;

2、引拍時手腕動作一個“複合動作”,擊球時的手腕動作也應該是一個“複合動作”(只是手腕轉動方向相反而已)。

3、隨著無機膠水和40+球的使用,現代弧圈球的撞擊比例越來越高,也就是大家常說的“打摩式弧圈球”,體現在手腕的動作上就是“由後向前”的幅度會適當加大。

不過這是對於職業運動員而言,對於絕大多數業餘球友來說,上臺率才是王道,所以“由下向上”確保“摩擦”製造合理的弧線保證擊球上臺依然是重中之重;

業餘乒乓球愛好者要想拉好弧圈球,就這1個秘訣就夠了

4、職業運動員會根據擊球需要調整“摩擦”和“撞擊”,或說調整“由下向上”和“由後向前”的手腕動作幅度;

5、加轉弧圈球,“由下向上”的動作幅度大於“由後向前”,前衝弧圈球則正好相反,“由後向前”的動作幅度大於“由下向上”,至於暴衝弧圈球,兩者的動作幅度都很大;

6、業餘球友可以根據這個思路,通過調整擊球時的手腕動作來改進自己的擊球質量:擊球力量大但旋轉不夠,可以適當加大“由下向上”的手腕動作幅度,擊球旋轉不錯但是不夠“頂”,可以適當加大“由後向前”的手腕動作幅度;

7、弧圈球技術有一個專有術語“鞭打式發力”,關於這一點,大家理解的內容各不相同,各種文章裡的解釋也是五花八門,但就我個人理解而言,手腕的發力實際就是“鞭打式發力”的一個重要環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