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麗君、周杰倫、羅大佑、李宗盛和張學友,他們是華語樂壇前五嗎?

小特tt


應該是,但是周杰倫要是有,他應該靠最後,大陸的歌手就算了,因為大陸的歌手應該都是港臺的學生而已!


相州殘劍


鄧麗君的話,是沒話說,因為鄧麗君在華語歌壇的地位極高,鄧麗君是華人心目中的永遠的天后,無人替代,而且鄧麗君本人非常有語言天才,她會日語,英語,粵語,閩南語,還有印尼語,她用了幾種不同的語言去演繹不同的歌曲,鄧麗君在日本的地位也很高,鄧麗君曾經在1984到1986年之間,得到了雙獎三連冠的記錄,至今無人能及,也是無法超越的經典,她的完美嗓音深受大家喜愛,我覺得鄧麗君是華語樂壇無人超越的女神,也是一個時代不可代替的一個記憶,她是所有人心中共同的偶像,鄧麗君的實力本身就已經是一個無法超越的經典了,無人能比,而且她的唱歌技巧已經達到一定的高度,俗話說前無古人後無來者,所以她和其他歌手是無法比較的。






桂花雨28


髒鞋油—— 一個80年代毆打新郎,調戲新娘;把歌迷打住院;醉酒後被塞到行李架上空運回香港;大鬧梅豔芳生日宴會;商演被轟下臺的二流子;臭不要臉的流氓;吃軟飯的窩囊廢;混不下去的庸才;道德上的侏儒;自從拜了黑社會頭子鄧光榮為乾爹之後,就突然變成了神棍!它實際上就是一個用高壓鍋速悶出來的半文盲包裝貨!與偽君子嶽不群完全一樣:蘭花指、扭屁股、僱傭閹貨粉瘋狂抹黑別人!好的聲音應該是充滿磁性的自然的天籟之音,而鞋油同志宇宙獨創的:擠屁式發聲方法,則是地溝油式的非自然勾兌聲!髒鞋油對音樂毫無貢獻,專吃日本人剩下的殘羹剩飯!靠老婆,靠乾爹,靠包裝,靠吹捧,靠數據造假成了所謂的歌神!打著“歌神”的幌子,天天跑到三四線城市去賣唱,去乞討,吃相極其難看!它只是一個圈錢神棍;賣唱小丑;僅此而已!











打狗不留情



彩迷德哥


他們幾個加起來也不如張學友。

張國榮之所以能火起來,主要是因為張學友出道比他晚了幾年,鑽了空子而已,所謂的譚張爭霸也只是山中無老虎兩隻猴子爭大王的鬧劇。張學友出道後,譚詠麟為避其鋒芒直接選擇退出各大頒獎禮,張國榮本想趁機一家獨大,結果慘被張學友完爆,因此得了抑鬱症,最終一躍解千愁。

黃家駒就更慘了,從出道起就被張學友壓制,張學友唱片銷量創記錄的時候還沒人認識黃家駒,劉德華給張學友跑龍套的時候黃家駒的beyond連跑龍套的資格都沒有,眼看毫無出頭希望,不得不遠走日本尋求發展,最後客死他鄉,拿什麼和張學友比?

至於周華健,比前兩位幸運的是竟然在張學友的光環籠罩下保住了性命,不過這可不是因為張學友厲害,而是臺灣樂壇合力對抗張學友的功勞,推出臺灣四大天王對抗一個張學友仍然慘敗。

綜上,無論是比能力還是地位,沒有張學友這個標杆的評比都是瞎扯淡,話說回來,流行樂壇任何人和張學友比的話都是螢火同皓月爭輝,只是差勁和更差勁的區別,止增笑耳。


冷鋒秒殺妳


是的,論以他們巔峰那一年來說,都能排進前五的。而排名呢,通過大獎比較合理。

鄧麗君的一生充滿傳奇,也是充滿質疑,因為鄧麗君本人的工作經歷,也就是她的歌唱之路,並不是在中國內地,而更多是在日本,在她的個人生涯中,獲得最高榮譽的獎也是在日本的獎項。

她是1953年出生臺灣,是一位臺灣的女歌手。1969年,16歲的她通過唱《晶晶》這首歌出名,而這首歌,是當時臺灣的第一部電視劇的主題曲。

第一個吃到螃蟹總是成功的,於是,只有16歲的她在臺灣出道了。

1971年,18歲的她開始往香港方面發展,通過《千言萬語》這首歌,迅速打開香港市場,但因為當時香港,歌手的競爭力是很強的,與她對比的就是現在的一位著名歌手徐小鳳。使得鄧麗君在香港的發展機會並不大,因為她是臺灣出生,祖籍雖是河北,但香港人把她當成臺灣人。香港人把更多機會留給徐小鳳。她的歌詞在香港火了,但她的歌唱機會不多,一直被徐小鳳打壓。

於是,鄧麗君在1973年,就往日本發展。這一年她20歲。

到了日本一年之後,也學會了日語,與1974年,也是到了日本的第二年,開始唱了自己的日語歌《空港》。而這首歌在日本那一年獲得了最佳新人獎。從此奠定了她的日本發展之路。

通過兩年時間,她演唱了很多日語歌,也讓日本人越來越熟悉她,從而她在日本走紅。這消息傳到了香港來,當時香港的報紙是有登某某歌手在日本火的,因為當時香港的歌手,有很多要發展是往日本發展的。

在鄧麗君在日本大火之後,與1976年,回到香港,此時的她,已經跟當時最初來香港的時候不同了,她不是新人了,而是在日本大火歸來的鄧麗君。這一年,1976年,23歲的她在香港開了第一場演唱會。

演唱會很成功,使得她的名稱更傳揚出去。而她,也奠定了香港發展之路。1980年,27歲她獲得了金鐘獎最佳女歌手,而金鐘獎是首屆的。

鄧麗君趕上了兩個“首次”,第一次就是臺灣第一部電視劇,第二次就是臺灣第一次金鐘獎。她都獲得了獎。

20世紀80年代初期先後受邀於林肯中心、洛杉磯音樂中心、拉斯維加斯凱撒皇宮等地舉行演唱會。1983年舉行華人歌手首次巡迴演唱會,此後終止商業演出活動。1984至1986年間,先後以《つぐない》、《愛人》、《時の流れに身をまかせ》三曲三次獲得日本有線大賞和全日本有線放送大賞兩項日本音樂頒獎禮大獎的最高獎項。1987年起呈半隱居狀態並淡出樂壇。

1995年5月8日,鄧麗君因支氣管哮喘發作於泰國清邁逝世 ;同年香港十大中文金曲頒獎禮追認授予鄧麗君“金針獎” ;全日本有線放送大賞、日本有線大賞、日本唱片大賞分別追認授予鄧麗君“特別功勞賞”。1996年,臺灣金曲獎追認授予鄧麗君“特別貢獻獎”。2007年,鄧麗君成為日本古賀政男音樂博物館“大眾音樂殿堂”表彰者。

咱們大陸有很多喜歡鄧麗君的朋友,鄧麗君的一生,是值得回味的。在她那個年代,代表的是她的音樂,因為她的音樂是很全面化,不僅有日語,粵語,國語等。

那個時代,女歌手別人就記得兩位,鄧麗君和徐小鳳。因此,她算是當時樂壇的NO.1。

羅大佑、李宗盛在臺灣地區被稱為“教父”。他們無疑是80年代樂壇的NO.1。

周杰倫的紅火持續了20來年,跟他同齡的,跟他一起出道的音樂人,還真的沒他那麼火。也算是這個時代的NO.1。

張學友素有“歌神”之稱。當下的NO.1。

這五位在他們巔峰時刻,在他們的年代中,代表的是那個時代的音樂!她們都為華語音樂做出了重大貢獻。以上編輯最多的就是鄧麗君了,其他歌手大多都比較熟悉。

她們我都挺喜歡的。


我叫C


他們幾個加起來再乘以10也不如張學友。

張國榮之所以能火起來,主要是因為張學友出道比他晚了幾年,鑽了空子而已,所謂的譚張爭霸也只是山中無老虎兩隻猴子爭大王的鬧劇。張學友出道後,譚詠麟為避其鋒芒直接選擇退出各大頒獎禮,張國榮本想趁機一家獨大,結果慘被張學友完爆,因此得了抑鬱症,最終一躍解千愁。

黃家駒就更慘了,從出道起就被張學友壓制,張學友唱片銷量創記錄的時候還沒人認識黃家駒,劉德華給張學友跑龍套的時候黃家駒的beyond連跑龍套的資格都沒有,眼看毫無出頭希望,不得不遠走日本尋求發展,最後客死他鄉,拿什麼和張學友比?

至於周華健,比前兩位幸運的是竟然在張學友的光環籠罩下保住了性命,不過這可不是因為張學友厲害,而是臺灣樂壇合力對抗張學友的功勞,推出臺灣四大天王對抗一個張學友仍然慘敗。

鄧麗君因張學友崛起不得不退出歌壇,憂鬱成疾寄情於小白臉最終紅塵薄命

放眼世界歌壇,惠特尼休斯敦,邁克爾傑克遜

都因承受不住張學友的巨大壓力精神崩潰濫用藥物而命喪黃泉

綜上,無論是比能力還是地位,沒有張學友這個標杆的評比都是瞎扯淡,話說回來,流行樂壇任何人和張學友比的話都是螢火同皓月爭輝,只是差勁和更差勁的區別,止增笑耳。


褪色墨水



知事淵博


把創作的榮譽帶到唱歌裡是不公平的,對誰都不公平。不能說你創作的好就把榮譽加進唱歌裡,還有不能說你先出道什麼就更應該排前面的。唱歌就是唱歌,比的不是倚老賣老。你是前輩不錯,後輩尊重你也是應該的。就論唱歌的話,鄧麗君,張學友肯定進前五。這兩個人實力不管是銷量和粉絲絕對是公認的。別的幾個我就說不出來了。


戰神RAFA


這個問題的具體答案,都是因人而異的。

所以我覺得沒有特定的名次排比。

就像“一千個人眼裡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這句話一樣。每個人的評判標準,每個人的想法愛好都是不同的。

有的人是以過的獎項最多來判定,有的是以歌曲的傳唱度來計量,也有以歌曲的開創著來決定。比如鄧麗君、許冠傑!

只能說,每個人有每個人的特色與不同記錄!

希望如今的新生代歌手,也能創作出優秀的作品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