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還記得四十年前,你一年掙多少工資和工分嗎,生活過得怎麼樣?

文安堂牛黃散


四十年前我們生產隊十拆勞動力平均年工分4000左右,每十分報酬為1~1.2元,外加每戶每年賣生豬2頭,計130元左右,豬糞肥料收入120元左右,另外出抓付業收入補貼70~80元左右,一人全年生活費用大約40元。當時豬肉0.69元/斤,大米0.113斤。82年分田到戶時社員都罵娘不願意分田單幹,是上面強制要分,這是事實,當時我是生產隊會計。


用戶8468732085346


四十年前,也就是上世紀的一九七七年底,本人剛剛算是一個完整的人民公社社員,每天從早到晚出工可以掙10個工分,價值在0.3元左右。

到了1979年,也就是距今整40個年頭的那個時侯,本人正在上學讀書。記得是七九年的春節過後,也就是元宵節的正月十六日去學校報到,接受報到的老師看了錄取通知書、有關遷移戶口、糧食關係後,現場就給了人民幣十八元,還有三十三斤的糧票,這是一個月的生活費用。

就這十八元錢,有同學每月還從中節約出三到五元。也就是說,家庭條件差的人,全靠這十八元錢的助學金來維持自己的一切開銷。

記得前些時和一位某大學畢業的同事閒聊時他說,念四年大學,總共花家裡的錢不超過四十元。

可想,那時的錢可真值錢。不像現在,一個大學在校生,每月沒有一兩千元就玩不轉了。

不過話又說回來,四十年前人們的收入普遍都不高,絕大部分人的工資水平都在三四十元。農村出來的學生,家裡也沒有多餘的錢可以支持你,所以大家都很節約,也沒有誰瞧不起誰的現象發生,大家都是生活在同一個水平上。(2019/10/13)


吉祥如意


我下鄉那個自然村有6個生產小隊,我所在的那個小隊還算是好的,有兩間小作坊,有一臺磨面機和一臺(烙煎餅)打糊子的機器,在6個小隊中算是有付業收入的,磨一袋麵粉,打一桶糊子,大約都是在50斤左右,各交一毛錢。每天我下田給社員記工分,都是以生產小隊長口說為憑,男的每天記十分,女的記九分,我是知青又是記工員,勞動強度不大每天就記八分,當時十分為一個工日,每個工摺合三毛錢,到年底分紅決算時,能拿到接近80塊錢,這就是我全年的收入。

1978年6月份回城,被分配到建築公司木材加工廠學做木工,每月學徒工資為18元。每月開了工資以後,還要拿出十元錢交給父母作為生活費,剩下的八元就是自己每天吃早點和每個月的零花錢。說實在的,每月八元錢的零花錢雖然很少,但是由於我不抽菸不喝酒,沒有大的來往,這八元錢也能湊合著過一個月。

當時人民幣的面值總數就只有18塊8毛8分錢。開句玩笑的話,我當時每月的收入就是人民幣的總和呀!



天老大11


不知道你問這個是什麼意思?但我告訴你,四十年前四十多元能養活一家人,現在只買一斤牛肉的錢!

七九年我工資39.50元,單身就買了十二寸黑白電視機,衣車,自行車,鴻運扇。米0.14一斤,雖然定量28斤,工人33斤,飯堂一斤飯票0.16,一個月十二塊伙食費就是很好的了。肉包三分錢一個,一分錢一個饅頭,二分錢一份菜,一份排骨0.15元,每天早餐有牛奶,豆漿,油條,點心各種花樣十幾種。

那時油,肉,糧都定量,買布要布票。市場一分錢兩斤羅卜,白菜包菜也都是一分錢二斤,一隻雞不用三塊錢,豬肉0.80/斤……山上野豬,黃猄,穿山甲,蛇都跑到宿舍來。河裡魚一群有一兩百條……到處都是野味!自己單位也種水稻,青菜,地瓜,養豬。每人每年任務上山二千斤砍柴,幾百斤青菜🥬也燒煤,單位集體去運,家庭困難糧食不夠吃的單位會補貼糧票,過得十分幸福。

我的單位是個接待賓館,肥皂香皂中華牙膏天府花生矛臺酒……等緊悄商品都不缺,因為很多那時很多還是憑票供應,每年探親都帶一大堆回家!妹妹們現在講起還說她們在學校很顯屁!有這些東西吃……


手機用戶52279397874


四十年前,我還在教民辦小學。家中有四個孩子,一個讀農中,兩個讀民小,一個未入學。家中的勞動力只有我妻子,妻子因七零年患化膿性胸膜炎,右肺全部粘連己壞死,只靠右肺呼吸,屬半勞動力。在隊裡參加輕微的一般勞動,每天工分只有6 分。我的工分,全年按隊裡的整勞動力評定。所以總的算是缺勞戶。

但我們生產隊糧食收入不錯,別人說是“一碗泥巴,一碗飯”。生產隊沒有荒蕪的地方,只要有塊空閒地,堆上泥巴也要點株玉米,栽上幾根紅苕苗。

秋收時,一般人戶,每人可分稻穀300斤以上,勞動力強的可達到400多斤;每人可分玉米100斤以上;小麥有50多斤。還有雜糧、紅苕丶洋芋等,再加上自留地產的,生活上自給自足,還有多餘的出售。田多的生產隊,每年還要出售很多大米。城裡頭的人都樂意到我地購買大米。

剩餘的糧食家家戶戶都養有毛豬和雞鴨。每年大多數人戶都殺條肥豬過年,有的人戶還要殺兩條。多餘的肥豬和雞鴨,都由販子運往城裡出售。農村人捨不得吃雞鴨蛋,都由販子運到城裡出售。

實事求是的說,經濟收入就太差了。只靠剩餘糧食出售得點收入,好點的能出售肥豬和雞鴨。但收入也有限,上級曾要求多種經濟作物。但由於氣候和土質的問題,嘗試過多種作物也不理想。

每年年終決算,每個勞動日(10分)只有幾毛錢,能達到每個工日5角的是好點的生產隊,差的就難說了。我們生產隊集體有面坊和打米坊,還是能有5角錢一個工日。雖然工日價值不高,但生產隊裡的附產物,是按家庭糧食總數分配,並沒有計入價值。如柴禾、嫩玉米、嫩胡豆碗豆、堰塘裡產的魚,年終分的過年肉等。

那時過年,大部分家庭殺有年豬和雞鴨。差點的包括老弱病殘,鰥寡孤獨,集體都能給予照顧。全隊歡歡喜喜,快快樂樂過新年。遇有大隊的文藝宣傳隊下隊,這隊跟到那隊看熱鬧。

我們民辦教師,年終學區考核,按學生統考成績、教師職責、家庭困難情況,經全學區,全體民辦教師評定。一般分為一、二、三個等級。將教育局下達的民辦教師補助按等級發放。高的有30多元,最少的也有20元出頭。我每年都評為一等,領回補助,扯上幾丈布(那時憑票供應的布,才2角多,不足4角一尺),再請回一位縫紉師傅,(師傅的工價每天1元至1元2角),全家大大小小都能縫製一套一般的新衣服過年。那樣的日子苦中也有甜,艱辛中也有快樂。


木楊陶陶


我五八年,參加工作八一年,到八四年以前二級工,每月工資三十六元一甬。八四年三級工,月工資四十二元三角。到八五年我兩個兒子,一家四口,生活幸福,那時社會風氣和六七十年代一樣,村裡的人相互幫助,蓋房都是幫忙不要工錢,從八七年八八年往後,一步步變的離開錢什麼都不能辦了,象現在這樣子,現在工資三千多,生活很累!樣樣都離不開錢!


用戶1934844520283


我是過來人,四十年前工資三十多元,雙職工四口人是比較輕鬆的過日子。人與人互相幫助,一人有難八方支援。我的工友蓋房子,我們車間三四十人利用星期天自帶飯盒幫工。那年月住房不用愁,一年學費才三元錢。醫療各廠產都有自已的醫院。各工廠有自已的託兒所工人沒有後顧之優。一心跟黨建設國家。在那樣的堅苦條件下使我們心甘情願聽毛主席的話,跟共產黨走。


用戶2264659750796


我當年工資是34.5元,一家四口人,愛人沒工作,兩個孩子,生活還可以,因為物價低,當時感覺很幸福,因為孩子上學不要錢,他們中專畢業後管分配,一個分在銀行,一個分到小學當教師,不象現在我的孫子孫女大學畢業了3年了還沒有找到合適的工作。現在人累呀。


鄉神一號


四十年前,臨近八零年,己經改革開放,工廠己實行了獎金制,人們的生活己不是那麼困難了。

因我十六歲就上班,當年己是工廠的五級工,基夲工資54元,有時還有點獎金什麼的,在當時算是比較高的收入了。

那時生活水平很低,家裡只有簡單的家用電器,一臺黑白電視機,收錄機,鳳凰牌單車,雙馬電扇。

國家供應糧油,肉食之類也很便宜,兩個女兒大的讀小學,小的還在上學前班,學費低,還不到用錢的年齡,又是和丈夫兩人上班,經濟上好象沒有什麼壓力,生活得很輕鬆。

那年代在我們古城買幢木屋只要幾百元錢。

四十年後的今天,我的養老金是當年的幾十倍,生活檔次大有提高,晚年生活算是幸福的。

(圖片源於網絡)











曉涵佳佳之外婆寧群


四十年前,我月工資46.55元,全年500來元錢,唐鋼的雙職工,兩人加起來年收入近千元,一兒一女四口人,生活必須品全部憑票購買。日子過的平穩丶安逸丶幸福。房屋是企業分配,按人口多少分。當時樓房是三室一廳,住著很寬敞丶舒適,沒有任何後顧之憂。大型國企的優厚待遇,叫我們有一種自豪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