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好”:到底是不文明陋俗,還是觀眾自由表達的權利?

“倒好”、“喊倒好”,是戲曲界常用的說法,生活中更普遍用的是“ 倒彩 ”、“喝倒彩”,指觀眾在演員表演失當的時候故意發出叫好聲或是噓聲來表達不滿。喊倒好的情形,古今中外皆有,在京劇中更加普及,京劇的戲迷喊好喊得響亮,喊倒好也相當熱烈而且規範,用一個特別的聲腔來表達:“嗵!……”


“倒好”:到底是不文明陋俗,還是觀眾自由表達的權利?

關於看戲應不應該喊倒好的問題,一直以來在戲迷和演員中都有爭議。部分人說是陋俗,不文明,應當廢止;另一部分人說觀眾有表達的自由,對演員也是一種提醒和激勵,應當提倡。其實這和生活中的喝彩喝倒彩都是同樣的道理,各人因性情不同而各有取捨,有些人習慣正面鼓勵,有些人習慣直言無忌,有些人習慣正話反說或是反話正說,還有些人習慣什麼都不說。所以這世上永遠都有喝彩也永遠都有倒彩,人與人之間,只能求同存異。

我個人覺得,一個人的大部分失誤,如演員在舞臺上忘詞、掭頭、荒腔涼調、呲花冒嚎;普通人在生活中說錯話,做錯事,丟三落四,其實本人的心裡都相當清楚,那種羞慚,不用別人特意點明已經足夠自省自厲;至於那些自身尚未認識到的弱點缺點,提醒是必要的,但是表達方式仍可商榷。無論什麼情況,我都不覺得當眾喝倒彩是一個合適的方式,初衷再好,也有傷對方自尊。當然也有很多朋友認為自尊不重要,棒喝最有效,當眾給個狠的讓他沒臉下臺,才會激勵他進步;也有不少朋友坦承自己就是觀眾,買票看戲而已,看得滿意了就喊個好,不滿意了就喊倒好,沒義務考慮演員的進步問題。

“倒好”:到底是不文明陋俗,還是觀眾自由表達的權利?

世情如此,眾口難調。所以作為一個演員,或是作為臺下的普通人,都需要知道:被喊倒好,相當正常,就算當面沒有,背後也會有,現在沒有,將來也會有。這世界上沒有人是理所應當對你好的,沒有人必須對你溫和體貼、委婉周到、照顧你的自尊、對你的成長和進步負責任,世態常情就是在你跌倒的時候發出有意無意的嗤笑,這就是世界就是人生,以平常心待之化之,才是為人正道。馬連良先生的傳記裡講,當年他在天津演出《八大錘》,飾演施苦肉計斷臂的王佐,演至中途一時忘形,竟將斷掉的左臂又從袖子裡伸了出來,得了一個滿堂的倒好。馬先生羞慚無地,衝去跳河自殺,幸被同伴拖回,自此愈加謹慎,舞臺風貌精益求精,終成一代宗師。為人若都能像京劇界前輩老先生那樣接受倒好,消化倒好,以一個積極的態度來對待倒好,倒好就不一定是“倒好”,也有可能轉化為生活中的正面能量。

“倒好”:到底是不文明陋俗,還是觀眾自由表達的權利?

大連戲迷,不喊倒好。看戲這些年,從未聽見過。外地人說:大連戲迷厚道。也有人說:大連戲迷過於捧演員了,或是根本不懂戲。我覺得呢,這種現象,跟大連京劇的環境有關。大連京劇院的辦院形式相當開放,演員跟觀眾的交流非常多,臺上臺下溝通順暢,幾乎親密無縫,要想對演員進行提醒和激勵,完戲後有大把機會可以提,實無必要在臺上正演出的時候給人難堪。

溝通在人與人的關係中,佔至關重要的一環,有了足夠的溝通,在對方出現問題的時候,你甚至都能知道哪些是能解決的,哪些是無法解決的,哪些是該提的,哪些是提也不消提的。

近年最想喊倒好的一次,是某名家來連演出,在一個鐵定要有殭屍的場子裡草草走了個翻身就過去了,當時真是滿心裡都是倒好,但是日後也瞭解到對方身有傷病,走不了太高難的技巧。希望生活中,跟所有人,也都有這樣的瞭解與包容,喊不喊倒好,被喊多少個倒好,其實都沒那麼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