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缺重騎是高層不重視還是缺養戰馬場地?

劉濱65589042


這個問題我來回答

其實這兩個問題皆有,首當我們說宋朝缺重騎。

是的,宋朝確實缺重騎卻的厲害,但是當時宋朝是一個什麼樣的國家,至始至終,估計只有開國之初騎兵多一點,宋朝實行重文輕武的治國方針,在軍事上大搞戰略防禦態勢,只要我城多,牆多就不怕你,細數和他搞過的這些國家。

諸如遼國、西夏、金國、元朝,哪一個不是騎兵大國?只是和這些國家對戰當中,多的時候是處於守勢,而且縱觀南北宋朝,皆為拿歲幣來買來和平,畢竟嘛,宋朝的人會算賬,用來發動戰爭的軍費,戰爭一次就夠北方遊牧民族一年歲幣的數倍,這樣的買賣多好,而且在邊界上就不用投入大量的兵力,只需宋軍守著城池便可,戰馬晾在那裡只有喂肥了。

其次是馬場,我們知道馬兒都是在草原上長大,這樣的馬兒才會長的健碩,但是問題是燕雲十六州、西北方向皆是遊牧民族的天下,你一個農業國家,耕地就是百姓的飯碗,你去哪裡放牧,而且良好的草場也不是幾年,十幾年能夠養成的,無論是時間、金錢,還是地皮,都不合適宜,倒不如直接回歸第一條,畢竟嘛有了歲幣,北方的遊牧民族不打你,你可以安居樂業。

還投入那麼多幹嘛?我們把城防做好,不做騎兵這種戰術進攻性兵種,也是無可厚非嘛,畢竟在當時中原地域,皆是北高南低,城池防禦確實比主動進攻強一點,再者說來,南北宋皆沒有侵略性,要具有侵略性的騎兵幹嘛?在二叔看來,宋朝這樣做,其實是有一定道理的。


北派說書人


從諸多歷史資料來看,有以下幾條:

一,北宋重文輕武。太祖立國時,恐功臣造反,用了“杯酒釋兵權”之計。北宋政府削減州郡長官的權力,且由文人擔任。州郡的財權和兵權都收歸中央政府。對於軍官則經常更調,使“兵無常將,將無常師”,以防將領坐大。

北宋政府採取“守內虛外”的原則,在邊防地帶只駐有可資防守的部隊,把大部分軍隊駐屯在諸州郡的要衝地區,專門鎮壓農民的反抗。北宋的軍隊,除禁軍之外,還有廂軍,也是用於對內鎮壓。

二,與北宋並存的政權還有遼,西夏及後來的金。中原地區不產良馬,從張擇瑞的《清明上河圖》可以看出,出行的車輛用牛拉,顯然北宋缺馬,再者民間役使的馬,並不能作為戰馬使用。還有中原馬由於品種的原因,在諸方面都劣於西北和東北馬。有學者指出了北宋潛在的危機。

良馬出自西北及東北部,被西夏及遼所控制。北宋與西夏及遼在雙方和好時,可以從榷場換回來一部分馬,但多為老馬和劣馬,不適合作戰。一旦雙方關係緊張,榷場關閉,連老馬和劣馬也難以得到,即使民間輸入少量良馬,也難以形成強大的騎兵,與西夏和遼抗衡。

北宋缺騎兵,尤其是缺重騎,其原因是北宋高層一是不夠重視。所以,後來王安石變法時,就有一條,叫《保馬法》。具體辦法是,廢掉原來的牧馬監,把原佔牧地還給民戶,鼓勵民間養馬,凡養馬戶皆免其役。增加馬的存儲量,以備耕戰。二是無優良的軍馬場。北宋僅在大名,沙苑,安陽等地設有軍馬場,置有牧馬監,從後來的效果看,並不好。

總之,北宋從宋太祖開始,重文輕武,重內輕外,對西夏和遼始終是防禦戰略,從沒有像漢朝和唐朝那樣大規模對外用兵。










皖北隱士


一提到宋朝的滅亡,不少人首先想到的就是宋朝缺重騎。因為騎兵一直打不過遊牧民族,所以只能不斷割地求榮。

可既然知道騎兵不足,為何又不加以培養重視呢?事實上,究其根本,高層不重視和缺少養戰馬場地皆是原因之一。

眾所周知,宋太祖趙匡胤於960年發動陳橋兵變,黃袍加身正式創立了宋朝。因為自己是武將出身,害怕下屬以同樣的方式發動兵變,宋太祖一上位,便通過杯酒釋兵權將下屬的兵權全部收回,至此也算是奠定了宋朝重文輕武的基調。

一直以來在宋朝,上到皇帝,下到朝中官員,都在倡導著“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的觀念,平民百姓也皆以讀書為榮,爭著想要通過科舉實現階層跨越,所以朝中一直以來對於武並不重視,即使知道騎兵是弱點,但也沒有太過費心。

有人可能要反駁,宋朝當時對待武將也不算刻薄,而且在宋朝開國,就有著多達二十一萬的馬匹,怎麼就能說宋朝高層不重視騎兵呢?

事實上,雖然有這些數量的馬匹,但是宋朝無論是馬匹還是騎兵的整體戰鬥力和之前朝代的都無法相比。同時,高層的重視真的也不算重視。

舉個簡單的例子,宋朝設有專門的養馬場,可效率卻無比之低,562匹種馬經過養殖最後死了315匹,幾乎已經算得上是一半以上了。

要知道,當初漢武帝為了改良馬種,硬是找來了3000匹汗血寶馬,相比之下,是真的重視還是假的重視一看便知。

若是從戰馬場地上說,其實宋朝前期是有場地的,只是自己給弄丟了。論及大宋之前的朝代,比如漢朝、唐朝等,所擁有的戰馬場地大多是靠自己武力從異族勢力那邊搶奪過來的,而宋朝因為自己打不過遊牧民族,不僅搶奪不到幽雲等戰馬場地,後面就連自己有的靈武也丟了。

宋朝作為我國曆史上最為地廣人稀的朝代,不少地方都是很適合作為戰馬場地的,宋朝建立之初更是因為戰馬場地多養殖的馬匹過多,導致每每對外交易都會出口馬匹,而後由於王安石改革官牧制度的廢除和養馬技術的失傳,致使不但馬匹數量銳減,而且戰馬場地也大多得不到利用。

再加上後期河套地區、燕雲十六州等一等產馬地的相繼失守,宋朝也就是真的又缺戰馬場地又缺馬。

事實上,宋朝騎兵始終打不過遊牧名族是導致其滅朝的原因之一,但嚴肅的說,滅朝的根本還是要歸因於宋朝重文輕武等文化制度方面的弊端。

歷史的齒輪從不會因為一個人的消失又或者一個王朝的覆滅而停止轉動。無論過去有多麼輝煌,又有多麼悲壯,卻也都已經成為了過去。

而作為後人的我們,所能做的,則是以史為鑑,不忘歷史,負重前行,努力去創造更加美好的未來,讓歷史的悲劇不再重演。

(如您有不同見解,或者補充,請在評論區留言,這裡是“鐵匠聊文史”,願和每位朋友分享和探討那些前程往事……)


鐵匠聊文史


宋朝缺少重騎兵一直是困擾宋的一個大問題,宋一直試圖解決,但受困於財政和地理原因沒有成功。這裡有宋重文輕武、偏安一隅的高層原因,也有失去北方燕雲十六州天然草場、西北党項人不斷挑起戰爭的現實原因.實際上宋當時很難解決積貧積弱的現狀。


越磨礪越光芒


每個朝代都是亡語立國的根基:秦亡於秦法嚴苛(參謀陳勝吳廣起義口號),漢


木頭輯


南宋缺的不是戰馬,而是勇氣。天生跪著,你就是人均汗血寶馬,也沒用。岳父證明了,不靠騎兵照樣能對抗。軍事上,不管南宋北宋,要剛硬,完全沒問題,奈何,你武將只要稍稍賣力,滿門抄家警告!


海上的毛球


趙匡胤本一軍閥,趁亂奪權後擔心下屬效尤,不重視軍務。這是宋代重文輕武的根源。結果是不亡於內亂卻亡於外侮。


王祖蔭1


這個問題太簡單

宋代缺馬,馬場都在西夏及遼金所轄區域,只能買馬,那時候馬是戰備物資,你有錢,人家也不會多賣。

事實上,宋代在戰爭中的勝率是高於唐代的,但因為缺馬,就缺少了攻城的大炮,這仗怎麼打?!難啊…


粵海山人


時光流轉,平原山川。亡宋不是因為輕重騎兵,稍看即明,歷史可鑑。


你的ABC


宋蒙時代重“騎兵”不敵輕騎兵——

成吉思汗打到歐洲時歐洲組成了以貴族“騎士”為主的豪華陣容的“重騎兵”軍團。足有十餘萬人,人和馬均披著沉重的鎧甲,用鐵鎖相連,無法機動,轉身都很困難,猶如赤壁之戰曹操用鐵鎖將戰船連成了一片被周瑜一把火燒燬了一樣,成吉思汗的蒙古輕騎兵僅有幾萬人,幾天下來歐洲的“重騎兵”只剩下了幾千人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