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拍和直拍橫打如何處理髮到中間位置的球?

誼名景色


並沒有說清楚發什麼樣旋轉的發球。上旋球還是下旋球?長球還是短球?

橫拍或者直板橫打,中間的發球相對來說可能略彆扭一些,但是有一點,良好的預判是一切的基礎。

如果對方發到中路是一個長下旋球,無論是橫扳還是直板橫打,都至少可以有兩方法來處理。略微側身,用正手拉,出臺的球,當然要拉起來。我個人認為正手永遠要比反手好使,可以發大力。用反手,在現在理論上全臺反手情況下,當然也可以用反手。還是看你的預判和一剎那間的腳步預動。

如果你的重心略向右了,那就用反手吧。如果是長上旋,同樣也可以用這樣處理方法,只不過要採用不同的摩擦與撞擊方式。上旋球相對撞擊多一些吧,收臂時要更快一些為好。

如果對方是短球,短球裡也有下旋與上旋或者不轉。不同的發球,要用不太相同的處理手段了。針對短球,反手要比正手要有優勢,所謂的臺內擰拉就是針對短球而搶先發起進攻的優勢技術。半出臺球,主張就用擰拉來處理,是最有攻擊性的,這要看你技術掌握的程度和水平。如果球確實特別短,擰拉的風險大,個人主張向左側身用搓擺或者撇等技術,打好線路,這時候主要是以控制為主了。讓對方也不舒服,很難上手,以便尋求接下來的機會。

大概就說這麼多吧,供參考。


微乒乓


這個問題非常值得探討!

大家都知道中間位置的球對於橫拍或者純直拍橫打的選手來說,是比較難處理的一個落點。但是題目中沒有說這個發球是短球或者長球。

我們分開說:

對於中間位的短球相對好處理一些,尤其是現在反手擰拉技術

的出現,可以輕拉一板過渡一下,這個技術相對容易掌握,實施起來難度不是太大,很多業餘高手都能輕鬆應付。事實上,臺內短球最難受的落點是正手短,這個點不好直接擰拉或者挑打,對步法要求頗高,因為不好還原。

相比較而言,對於我們業餘選手來說,對手發到中間位置的底線長球有些難處理。如果預判不到位,很容易頂住我們發不出力,尤其是發到腰胯腋下這個位置最難受。如果對手特別喜歡發這個位置,我們不妨撤出半步來,給自己留出擊球空間來;

還有在準備接發球時,一定要學會含胸收腹,別直挺挺的站在原地。學會收腹才能為調整擊球空間提供條件,最起碼我們可以過渡一板,如果站的太直,根本就來不及反應。

說到底,不管是處理中間位置的來球還是其他來球,要苦練步法。小碎步、並步、跨步這些基本的步法要熟悉掌握。尤其小碎步,對付這種中間位置的來球特別管用,大家可以試試看。

以上是我的回答,希望對您有所幫助,期待大家一起交流,共同提高球技。


國球第六人


直板橫打由於正反手都具備進攻能力,實際上也就相當於橫板了。橫板、直板橫打最難處理的球就是中間位,但並非無法解決。

高手對決,落點意識最為重要,想要不讓對方壓制住中間,首先要選好站位

仔細研究國家隊隊員的比賽就不難發現,像劉詩雯、丁寧這種高手都把壓制落點作為控制對手的首選。女子選手一般都是從壓制中間,然後撕開兩邊大角度。參照劉詩雯的打法,最為明顯。但女隊中有名球員,中間位就處理的很好,甚至用央視解說員楊影評價的那樣:“她就根本沒有中間位!”楊影說的這個人就是孫穎莎。孫穎莎身體的柔韌性、協調性以及腳下的步伐相當好,對方壓制她中間位時,她幾乎用一個很小的側身,就用正手反拉了。壓制中間位,似乎對孫穎莎起不到任何作用。

我們業餘選手達不到孫穎莎那樣的條件和技術,但也有解決問題的辦法。首先從發球上,如果你反手位偏弱的話,你肯定會選擇偏反手的站位,而這個站位一個是可以保護反手不至於被對方直接攻擊,另一個也是為發完球之後,正手搶衝預留空間。這個站位是處於發完球搶衝對方的站位,不論對手把球接到哪個位置,你都可以側身用正手搶拉、搶衝對方的斜線、直線,他要想直接壓住你的中間位,幾乎是不可能的。因此,接發球手站位,一定要堅持偏向反手,把多半個臺子留給正手拉衝對手,在接發球環節就把對方想直接壓你中間位給破解掉了。

相持環節,一定要敢於主動先變線,左右調動,不給對手壓制你中間位的機會

在解決了接發球被對方直接挑打或壓制中間位的問題之後,那麼相持環節的破解之道,我們要從敢於變線、先變線開始。乒乓球最核心的東西就是一個發搶和變化。你搶在對方前頭,那你就掌握主動,相持環節一定要堅持“先變、敢變”,你只有先變線了,對方才處於被你調動的過程之中,他左撲右防之餘,哪裡有時間和機會來站定了壓你中間位?

反而是你在調動對方之後,有大把的機會來壓住他中間位。這個壓制中間位都是相互的,他能壓制你,你也可以壓制他,但前提就是你先敢於變線,破壞他先壓住你。想想是不是這個道理?另一個,我想強調的一點是,既然你是橫板或是直板橫打,一定要注意正反手的左右擺速,你擺速快了,兩邊撕的角度越大,對方想壓制你的中間位的機會就更小了,兩邊速度加快之後,他能救到球就不錯了,哪有還有時間來壓你中間?

我打球近20年,唯一且如終堅持的原則就是:第一板就堅持先變線,從接發球開始就挑或攻對方的空檔大角,第二板就壓回對方的反方向,你要想不被對手壓制、控制就堅決走發搶路線,不論你是發球,還是對方發球,都要敢於搶,敢於變,這樣在前三板就能佔到很大的優勢,對方壓你中間位的機會就非常少。

這是我個人的一點經驗之談,球友們可以互相切磋、探討,感謝您的關注和留言!


騎馬寺的少年


橫拍和直拍橫打,處理發到中間位置的球,臺內搓、挑為主,出臺果斷側身拉攻。

在乒乓球比賽中,發對手中間位置的球,是一種常用的戰術。發中間位置球的目的,是控制對手的進攻。因為無論是橫板選手還是直板選手,對於發到中間位置的球,都不太好處理。

那麼,我們對於對方發到我們自己中間位置的球,又應如何處理呢?

一、中間位置臺內球的處理。

1、橫板選手的處理方法:

如果是橫板選手,對方發到我們中間位置的臺內低球,我們應當前出左腳,橫著持拍,當來球彈起到達高點前,使用手腕由上向前下的抖動,觸擊球的後下部,回擊對方一個下旋性的臺內低球,令對手也難以從容進攻。如果對手反手位是弱點,也可回對方一個反手位長球。

2、直板選手處理方法。

如果是直板選手,在對方發來中間位置的低球時,我們要前出右腳,小臂略平橫向持拍,當球彈起至高點前,手腕由上向前下抖擊球的後下部,或者利用手腕由上向下向前再向上,劃一個小圓弧,回對方一個臺內短球。

3、臺內高過球網球的處理。

無論是橫板選手還是直板選手,對於對手發到我們臺內的高過球網的球,可以大膽果斷攻擊對方。此時,橫板選手是前出右腳,反拉對手反手位大角球。直板選手是前出左腳,輕拉對手正手位大角球。

二、中國位置出臺球的處理。

對於對手發的中間位置的出臺球,不用猶豫,果斷側身拉起弧圈球攻擊對方。

攻球的落點,則可根椐對手的站位來決定。如若對手站反手位,果斷攻擊對手的反手位,如果對手站中間位,就攻擊對手的中間,對手站位偏向正手位,就攻擊對手的正手位。這就是俗稱的“追身球″。在對手剛發完球后歸位的瞬間,我們打的追身球是線路最短,速度最快的球,給對手的反應時間也最短,效果是很不錯的。

我個人認為,對對手發到中間位置的球,臺內低球以搓、挑為主,臺內高球輕拉,出臺的中間位置球,不論直板橫板選手,都要果斷側身拉攻對方。具體落點,要根椐對手的站位及弱點靈活掌握。以上,是我個人對對手發中間位置球處理的個人見解,謹供球友參考。(本人原創)


功夫與健身152571563


大家都不喜歡對方把球打到中間位置,這樣發力比較困難,處理起來很難受。我是不會勉強發力的,這樣很容易失誤,我一般會選擇防守。

如果對方打過來的是旋球,我會用球拍向球旋轉的反方向發力磨擦,把旋轉消除掉,給對方一個角度,讓對方接起來也很難受.下一拍就調整過來,可以進攻了.

如果對方打過來的是不轉的球,這更容易處理了,直接挑向對方前臺.甚至看角度好的話,其實也可以加力拉長球.比賽場上瞬息萬變,還是要看場上形式選擇處理方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