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的遠古神話體系是怎樣的?

Panda滾滾


中國的遠古神話體系要有邏輯性,則神話人物出現的先後順序必須釐清。

現擇其對中國歷史發展、中華文明傳承有深遠影響的部分主要人物給予簡介:

一、盤古、伏羲和女媧

傳說盤古開天闢地,自應為中國最早之神話人物;相傳女媧和伏羲氏是兄妹二人。女媧造人、女媧補天,說明其應為中華早期女神;伏羲氏“始作八卦”,此為五千年中華文明的濫觴。又傳其曾作網罟,說明其時當為早期漁獵時代。

二、有巢氏和燧人氏

有巢氏“構木為巢”、燧人氏“鑽燧取火”,說明其時人類已經進入巢居穴居和人工取火的歷史時期。故其所處時期應晚於前述盤古、伏羲和女媧等。

三、炎帝和黃帝

炎帝和黃帝共同締造華夏族,其為漢族、中華民族的前身,故我們今日猶被稱為“華夏兒女”、“炎黃子孫”。

炎帝即為神農氏,其身處時代農業經濟已經取得長足發展。相傳神農嘗百草,始成草藥濟世。

黃帝應比炎帝稍晚,二者同為少典氏之後裔。黃帝族系與炎帝族系後戰於阪泉,黃帝獲勝後兩大族繫結成聯盟、相互融合。黃帝族系後又與東方九黎部族大戰而獲勝,自此便由炎黃兩大族的“百姓”統治蚩尤部族的“黎民”

四、顓頊和帝嚳

顓頊為黃帝之孫,帝嚳為黃帝之曾孫,但二者僅是伯叔與侄子的關係。

顓頊在位期間,進行原始宗教改革:廢止“人人通神”的成習,改為設置專職巫師以通神,從而提高了神的地位,改變了“人神不明”的狀況。

五、唐堯、虞舜和夏禹

堯、舜、禹皆為黃帝后裔,三人在位時期最重要的事件當屬禪讓和治水。

堯為帝嚳之子,其年老後禪讓王位於舜。

舜為顓頊第六代孫,其攝政期間遇洪水氾濫。先令炎帝族系之後共工氏治水,共工氏採取土淹之法治水不成而被流放;又令鯀繼續治水,鯀沿用土淹之法治水不成而被殺;後又令鯀之子禹繼以治水,禹遂聯合炎黃兩大族系同心協力,採以疏導之法導水入海終於治水成功。舜年老後也禪讓王位於禹。

禹年老後傳為於其子啟,啟立國夏,至此禪讓制度被“家天下”所取代。

“三皇五帝”時代的神話分三大體系:一是開闢神話;二是自然神話;三是英雄神話,但有些流傳較晚的神話,如龍伯釣鰲、牛郎織女、鹽水女神、柳毅傳書以及寶蓮燈和天仙配等,則純屬民間神話和宗教神話,較少有史書史料佐證。上古神話則不然,無論從金沙、大溪、三星堆等考古發現,還是從《山海經》、《穆天子傳》等古文獻(史書)記載的神話事物、內容場景,的確有不少貫穿其中,如玄鳥、大跡、神樹、九河、丹穴山……在此,本人大致按遠古神話中人物先後順序排列如下,謹供參考:

《盤古開天》、《女媧造人》、《火正祝融》、《共工觸天》、《女媧補天》、《雷澤華胥》、《華胥大跡》、《靈山十巫》、《伏羲畫卦》、《神農嘗百草》、《西聖王母》、《夸父逐日》、《精衛填海》、《北溟鯤鵬》、《千年應龍》、《刑天斷首》、《帝藥仙丹》、《羲和御日》、《常羲沐月》、《共工與顓頊》、《大禹治水》、《塗山歌后》、《巫山神女》、《羿射十日》、《嫦娥奔月》、《吳剛伐桂》、《東聖王公》、《金正蓐收》、《臾區劃五行》、《木正句芒》、《水正玄冥》、《丹水渤海》、《稟君比劍》、《北斗七星》……


來取笑


上古神話體系——女媧

上古神話體系一般包括了黃帝神系和炎帝神系兩個分支,上古神話體系主要是記載時間比較悠久的自然神和創世神。在這個神話體系中最高神,通常是將盤古作為最高神,但是因為盤古開天闢地,化身萬物,沒有了形態,所以上古神話體系中以女媧娘娘為最高神祗!因為女媧娘娘不僅黃土造人還兩次補天,是大地之母,萬物之母!也算是創世神了。

山海神話體系——帝俊

山海經中記載了不僅有地理、人文還有大量的神話故事,成為了一種既和上古神話有聯繫,又獨立成體系的神話。其中,山海世界中最高神就是帝俊!

帝俊是山海神話中的最高神,是天帝。他有三個老婆,分別是日神,月神,星神。他有十個兒子,就是天上的十個太陽。有十二個女兒,就是天上十二個月亮。並且下界的白民、司幽、黑齒、三身等十國都是他的後裔。還有很多厲害的兒子,比如禺號、琴瑟。這個琴瑟就是大家在看《古劍奇譚》中太子長琴。就連天下第一神射手大羿也是帝俊的臣子。

道教神話體系——太上元始

現在的小夥伴更多的將道教神話體系當作中國古代神話體系的核心,但是很多人卻錯將鴻鈞老祖和玉皇大帝當作道教神話體系最高神!其實,是錯的。鴻鈞老祖是小說演繹的,神話中並沒有,道教神話體系最高神是太上元始!玉皇大帝不過掌天地秩序,六合八表,物靈的運行、變化方向、進程。

道教的宇宙觀是道即是宇宙起源,而太上元始是宇宙誕生的源。元始祖尊在大羅天境,玄都玉京中。元始造物立心,先天始兆。於空瀚之中,玄虛之處,消息化機,氤蘊融熔,陰陽五行造化其形,萬神開始生於無極之中,元始天尊之下是玉皇、東王公、西王母、鬥姆元君等。眾神依次誕生維持天道秩序。

民間神話體系——玉皇大帝

在中國民間神話中最高神,既不是元始天尊,也不是如來佛祖,而是玉皇大帝,也就是老百姓口中的“老天爺”。

玉皇大帝,全稱叫昊天金闕無上至尊自然妙有彌羅至真玉皇上帝,又叫昊天上帝。相傳,玉皇大帝於無始以來,劫數久遠,聖人應號,亦復無邊。上掌三十六天,下轄七十二地,掌管神、仙、佛、聖、人間、地府的一切事,權力無邊,有穹蒼聖主,諸天宗王之尊稱。在民間的聲望遠遠超過了三清、如來。

九歌神話體系——東皇太一

這是一個小範圍的神話體系,雖有融合,但有別於其他神話體系。最高是神是楚國人所崇拜的東皇太一。東皇太一,乃《九歌》所表現楚地神話體系以及漢武帝初開始神系中的最高天神。

太一是最尊貴的神,地位至高無上。漢武帝時期東皇太一達到了頂峰,漢武帝親自祭祀,並稱之為“太一神”。漢代之後文獻都多以“泰皇”稱之。





小南說情感


引言:

遠古神話並不是憑空產生的,實際上是原始社會的縮影。比如后羿射日,遠在3萬年以前的舊石器時代晚期,“中國人”就開始使用弓箭了。

而且是真正意義上的箭頭,不是一個木棍前頭削尖的那種。人們把石片、骨頭或貝殼磨製成尖利的形狀,安裝在矢杆一端以增加它的殺傷力。

幸好這些“箭頭”不像木棍那樣難以保存,所以現代才出土了很多文物,讓這段歷史重見天日。原始人是沒有史書一類來記載他們的歷史,“神話傳說”恰恰充當了這種作用,讓我們能走進遠古人的生活。后羿射日,就是根植於那個時代的產物,“是古人對弓箭威力的宣傳”。

那麼我們今天就用原始社會的發展體系,來劃分遠古神話體系。只要是具有原始社會特點的,都可以納入這個體系。

每一個體系我簡單介紹兩個。

母系氏族神話

一、

人物:女媧

神話故事:摶土造人、化生萬物、補天救世

解讀:這幾個故事串聯起來就是,“女媧”這個偉大的“女性”繁衍人口,“化生”出萬物來養活人類,帶領人們度過一段自然災害時期。

表現的是女性在母系社會中的作用。當時社會生產力極其低下,女性不僅要擔負生育子女的重任,還要採集果實等食物,看守住所,製作食物,縫製衣服。男人主要是狩獵、捕魚和一些安保工作。

在那個時候由於生產工具(捕獵工具、捕魚工具等)的落後,男人的“家庭收入”是很不穩定,主要還是靠採集工作來養活氏族。所以女性在這個社會里,無論是生產資料的獲得,還是氏族未來的發展(主要指人口繁衍,影響著氏族的強與弱),她們都是極其重要的。

所以關於女媧的神話,“摶土造人”根植於現實社會中女性繁衍人口的作用。“化生萬物”根植於現實社會中女性採集食物的作用。

女媧補天,根據《淮南子》中記載,其實是一個治理洪水的故事,女媧“平洪水殺猛獸,人類始得以安居”。在整個抗爭自然災害的過程中,她帶領了人們得以倖存,主要表達女性在當時社會中的領導作用。

二、

人物:羲和

神話故事:羲和浴日

解讀:羲和“太陽女神”,其實在人們最初的崇拜中,她應該是創世神一類的,她創造了太陽,如同母愛一樣,給世界帶來了溫暖。但是隨著社會發展到父系時代,她的內容得以豐富,成為了帝俊的妻子。

羲和浴日是一個“母親照顧孩子的故事”,她生了十個太陽,因為是個太陽輪流工作,她就每天陪當值的兒子上下班。每天早上的時候,他都會給孩子們洗澡,洗的明明亮亮的,這就是典故名字的由來。

這主要是歌頌了女性在照顧孩子長大成人中的作用。母愛就是如此的溫暖與偉大!

父系氏族神話

一、

人物:盤古

神話故事:開天闢地

解讀:其實這主要體現了一種人本主義的思想,人來“開天闢地”創造萬物。通過勞動,創造美好的生活。

盤古是一個男人,手裡拿一個“巨斧”。這表明隨著社會的發展,生產工具的不斷進步,男性在體力上的優勢得以發揮。

創造了遠遠多於採集的生產資料,生產力得以進步,進入了一個嶄新的時代。在整個過程中,男性開始佔據了社會的主導作用。

就像“父親”一樣,艱苦奮鬥,不怕困難,開拓進取,自我犧牲,用勞動撐起了家庭。

二、

人物:夸父

神話故事:夸父逐日

解讀:還記得我很小的時候,讀到夸父逐日這個故事的時候,我認為他非常傻,太陽遠在天邊,他根本追不到啊。這個成語也具有自不量力的含義。

可越長大越覺得,這其實是人類史上悲壯的故事。夸父為什麼要逐日呢?神話裡沒有解釋,只是說“與日逐走”。但是這種行為特別像原始社會長距離的部落遷徙,因為遠古資源枯竭型的生產方式,不會可持續的發展,所以在一個地方生存久了,當地的資源沒有辦法再養活他們。

水源是主要的生存資源,故事講夸父逐日,渴了把河水都喝乾了,其實邏輯上應該是反過來的,因為沒水了才跟著太陽遷徙。“夸父”代領著部落,向著太陽往落山的地方尋找。太陽落山的地方是西方,大江大河在東方,他們的部落死在了遷徙的途中。

整個故事主要講的是,父系社會領袖“夸父”代領部落艱苦生存的故事。


心史


其實,中國遠古神話體系,看似繁雜,神靈無數,但細細想來,中國的遠古神話,其實也很好理解:總得來講,就是圍繞《西遊記》和《封神演義》這兩個核心,無數民間傳說構成的中國二元神話體系。

第一,遠古神話的起源,就是混沌,混沌是這方宇宙初誕生的狀態,形如雞子,無邊無際。然後,混沌孕育了三千魔神,三千大道和三千先天靈寶。這是中國神話的基準。

第二,三千魔神中,三個大拿,分別是盤古、鴻鈞和羅睺。其他魔神,實力次於三人。因為對道的理解不同,三派,尤其是羅睺和另外兩派爭的很厲害,多造殺戮。

第三,由此產生了開天大劫、龍鳳雙劫、巫妖大戰、封神大戰和西遊西行五次天劫,人神佛仙魔妖怪鬼精全部參與。最終形成了如今九界的情形:昊天家族為主,女媧家族次之,鴻鈞家族第三,如來家族第四。其他家族,全部圍繞這四大家族活動。

這,就是中國遠古神話體系。


董江波


要釐清我國的遠古神話體系,首先要弄明白遠古是個什麼時期。中國古代歷史分為遠古時期和古代時期兩個階段。所謂遠古(包括太古),即沒有文字記載時期,自鴻蒙未判之時至公元前2070年。所謂古代,又稱為三古(上古、中古、下古)時期,自公元前2070年夏朝建立的第一聲文明號角吹響開始,到武昌起義的第一聲炮火中沉寂。那麼,史前社會的神話體系是怎樣的?我簡單劃分成七個體系。

1、開天闢地神話體系。

遠古的天地是混混沌沌的一團氣,沒有光,沒有聲音,其形狀猶如一個雞蛋。這個“雞蛋”裡躺著一個人,叫盤古氏。有一天,他感覺躺在狹小的“雞蛋”裡很不舒服,應該把棲身的空間擴大一些才行。於是,他用大斧把這一氣團劈開,氣團很快上升,而且越來越高,最後形成了天與地。

2、人類產生神話體系。

女媧造人。天地形成後,女媧來到盤古創造的世界裡,東瞧瞧西望望,這世界真美麗。看著看著,她覺得似乎缺少點什麼。當她走到池塘邊,看到清水倒映著自己的身影,恍然大悟,這世界最需要的就是像她一樣的人!於是,女媧用樹藤往泥潭裡沾滿泥巴,然後朝四方灑落,泥點變成了一個個跳躍的小人。從此,人類便在大地上生生不息。

3、人類與大自然鬥爭神話體系。

(1)、女媧補天。火神祝融與水神共工大打出手,導致天塌地陷,人民進入水深火熱之中。女媧十分難過,加班加點,不辭辛苦把天空補好。天地完好如初,人民恢復了以往平靜的生活。

(2)、后羿射日。天空中有十個太陽,把地面照得焦灼炎熱,莊稼顆粒無收。於是,大家把神箭手后羿找來,請他想想法子。后羿聽了大家訴說之後,拉弓搭箭,"嗖嗖"地一連射下九個太陽,只留下一個太陽。從此,大地上氣候適宜、五穀豐登。

(3)、夸父逐日。夸父是巨人族的首領。有一天,他望著天上,太陽慢慢西落,沒多久變成了一個黑暗的世界。黑夜裡,族人備受毒蛇猛獸攻擊。於是,他下決心一定要把太陽捉住,讓它永遠懸掛在天上。他追呀追,趕呀趕,終於抱住了太陽。可是太陽的溫度實在太高,沒多久,太陽烤乾了他身上的水分,夸父發出了一聲長嘆,倒地而亡。

(4)、精衛填海。炎帝有一個十分可愛的小女兒,名叫女娃。有一天,她駕船去海上游玩,被巨浪掀翻小船,掉入海里,不久身亡。女娃死後,化作一隻小鳥,人們管它叫精衛。它痛恨大海的殘酷,不但奪去了它的生命,還經常奪去別人的生命。於是它每天不停地銜來石子或樹枝丟進海里,要把海填平。這麼大的填海工程,估計精衛填幾百萬年也填不平。但它不氣餒,一直在填,今天也在填。

(5)、大禹治水。堯擔任首領時期,黃河流域經常發生水災,良田被毀,房屋被淹,人們的生活嚴遭受到了嚴重的影響。堯令大禹去黃河流域治水。大禹一去十三年,終於堵住了黃河所有的缺口,洪水得到了有效治理。在這十三年裡,大禹一心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被人們傳頌至今。

4、人們創造生產資料神話體系。

(1)、鑽術取火。遠古時期人們靠打雷閃電燃燒森林釆集火種。人們小心翼翼保存火種,仍然難免熄滅。有一位聖人叫燧人氏,他一心想造福人們,找出生火的方法。有一天,他發現貓頭鷹一樣的鳥,長著像石頭一樣堅硬的嘴巴,當它們用嘴巴敲擊一下樹幹時,樹幹就發出明亮的火光。燧人氏因此而受到啟發,找來石頭與木材,不斷地摩擦,終於發明了鑽木取火的方法。

(2)、伏羲叫人打魚。伏羲看到人們用手捉魚,效率很低,於是,思考著發明捕捉魚的工具。某天,他看到兩根樹中有隻蜘蛛在織網,網剛織好,一隻蚊子跑過來,被踟蛛網粘住了。伏羲興奮地說了一聲:“有了。”馬上到山上釆取一些藤蔓,按蜘蛛織網的方法編成了一張網,隨後找到兩根木棍交叉綁在網上,再用一根長棍綁在中間,網就這樣做好了。伏羲將網往河中一放,慢慢等待。隔了一會兒,伏羲將網一提起,網裡全是活蹦亂跳的魚。伏羲把這種織網捕魚的方法傳授推廣。從此以後,人們有了很好的捕魚方法。這個方法沿用至今。

(3)、先蠶娘娘。黃帝元妃嫘祖,經常帶領婦女上山剝樹皮、織麻網,還經常把男人捕獵的各種野獸的皮毛剝下來,進行加工,製成各式各樣的衣服和帽子。有一天,嫘租在一片桑林裡發現滿樹結著小白果,觀察了好幾天,終於弄清了這種白色的小果是一種蟲子口吐細絲繞織而成的。於是,嫘祖將蠶絲按照小蟲繞織的原理,製成衣服、被子。從此,人們栽桑養蠶,織衣禦寒。

5、戰爭神話體系。

(1)、黃帝大戰蚩尤。蚩尤是南方九黎部落首領,人身牛頭,法術高強。蚩尤起兵造反,挑戰黃帝,雙方軍隊在涿鹿遭遇。蚩尤八十一兄弟及魑魅魍魎個個勇猛,黃帝節節敗退。皇帝只好請來應龍和女兒魃助戰,又用神獸夔的皮做了一面發出驚天動地吼叫的鼓。再次交鋒,鼓聲震天,應龍和魃大顯神威,將蚩尤的軍隊打得落花流水。黃帝終於戰勝了蚩尤。

(2)、炎黃之戰。炎帝是太陽神,對黃帝要當中央天帝很不服氣,於是舉兵攻打黃帝。炎帝請來手下祝融大將,用火攻伐黃帝。黃帝是雷神的兒子,呼風喚雨是他的看家本領,不費吹灰之力就用一場大雨將火澆滅。炎帝不服,再次在阪泉之野決一死戰。黃帝沉著應戰,驅使熊、羆、狼、豹、獅、虎等猛將勇敢往前,一次次衝鋒,很快打敗了炎帝的軍隊。經過這場戰役,炎帝再也不敢惹事生非了,回到南方安心做他的南方天帝。

(3)、三苗之戰。南方的三苗部落不斷地向北發展,對大禹政權形成威脅。大禹決定進攻三苗。戰鬥十分激烈,不分勝負。突然,戰場上雷電交加,三苗首領被亂箭射死,苗軍大亂,四處潰散。這場戰役,大禹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從此,三苗稱臣,並逐步漢化。

(4)、共工之戰。塗山之會是確立大禹為天下共主領導地位的大會。會議十分隆重。會剛開始,一個被共工收買的汪芒氏首領有意抗拒大禹的命令,在會上發難。大禹直接在會上殺了防風氏,以敬效尤。共工馬上發起攻打大禹的戰爭,很快被大禹打敗,共工最終被殺。共工的臣子河伯,一看情況不妙,從河裡跳出來,獻上“洛”書”,爭取寬大處理。

6、浪漫情懷神話體系。

(1)、伏羲與女媧的婚配。伏羲和女媧本是兄妹。他們的父親叫張寶卜。雷公與張寶卜結怨,被張寶卜捉住關在籠子裡。有一天,張寶卜外出辦事,伏羲兄妹倆經不住雷公的再三苦求,給了雷公一點水喝。沒想到雷公喝了水後,法力無邊,掙脫籠子出來了。臨走時,他撥了一顆牙齒給兄妹倆,並告訴兄妹倆把牙子種在土裡,結出葫蘆後,摘下來,剖開成兩個瓢,如果遇到洪水,就鑽進瓢裡。雷公走後沒多久,為了報復張寶卜,日夜不停的下雨。洪水淹沒了村寨,天下的人也全部淹死了。伏羲和女媧按照雷公臨走時的說法,鑽進瓢裡,逃過了此劫。因天下無人,玉帝下令伏羲與女媧結成夫妻,繁衍人類。不久,女媧懷孕了。從此天下又重新有了人。

(2)、嫦娥奔月。后羿射死了九個太陽,得罪了天帝,天帝將他們夫妻倆貶到人間。到人間後,后羿想和嫦娥長生不老、永遠廝守。他打聽到西王母有長生不老之藥,於是,前往崑崙山求藥。西王母很同情后羿和嫦娥的遭遇,給了兩包,后羿和嫦娥一人一包,並囑咐必須要到八月十五日才能服用。有一天,后羿出去打獵,誰知后羿的徒弟逄蒙起了歪心,跑進嫦娥家裡偷藥來了。逄蒙翻箱倒櫃驚動了嫦娥,嫦娥一看是逄蒙,非常生氣。逄蒙見行動敗露,立刻露出兇相,逼近嫦娥。嫦娥擔心仙藥落入賊人手裡,恰好裝仙藥的櫃子在身邊,她一把抓出兩包藥往口裡一塞,全吃了。嫦娥只覺得身體越來越輕,最後竟然悠悠地飛起來了,一直朝著月亮奔去。

(3)、神女瑤姬。瑤姬是炎帝的三女兒。轉眼間,瑤姬到了出嫁的年齡,炎帝開始為她張羅婚事。瑤姬心想,我出嫁了,父親有多孤單。想著想著,竟然一病不起,不久就去世了。瑤姬的事蹟感動了玉帝,玉帝封她為巫山女神,晨為朝霞,暮為細雨。


7、其它神話體系。

還有昇天神藥、山頂洞人、炎帝神農的由來、神農盜谷種、神農嘗百草、黃帝四面、刑天舞干鏚、倉頡造字、堯的傳說、吳剛伐桂、玉兔望月、堯舜禪讓、舜的故事等等,這裡就不一一述說了。

中國遠古神話體系內容豐富,幻想奇特,表現誇張,氣魄宏偉,情節曲折,美麗非凡。每一個神話,都是遠古時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它既具有濃郁的浪漫主義色彩,又充分反映了遠古時期勞動人民認識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及堅韌不拔的鬥爭精神。同時,也體現了遠古時期勞動人民對世界天真淳樸的想象和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參考書籍《中國上下五千年》《山海經》《中國古代神話故事》《中國民間故事》


秋暮煙雨


其實中國的神話體系沒有想象中的紛亂,從古至今,歷代正統王朝祭祀的至高神基本沒有變化,就是昊天上帝,哪怕到了清朝,昊天之名依然是祭祀主神,這是有記載的。

同時也是玉皇大帝的原型,只是現在人被明清以來的神話小說及現在影視劇搞得蒙了,尤其是西遊記和封神榜,融入了大量民間傳說,搞得好像神話挺亂的,從時間上梳理一番可能就會清晰點了。

第一,時期分佈

據有限的典籍記載,商朝的神話中至高神是“上帝”,沒有具體封號稱謂之類的,如《尚書》記載:惟上帝不常。

(“尚”即“上”,《尚書》就是記載上古的書)

還有古籍記載:不肯事上帝鬼神。

周朝的至高神有了封號,稱為“昊天上帝”或者“皇天上帝”,《尚書》和《詩經》都有提到。

這些典籍都在春秋時期,或者戰國早期,相對於《山海經》可能更早,《山海經》共18卷,大部分成於戰國,但有一些成於西漢。

《山海經》是比較重要的且主流神話體系,如黃帝戰蚩尤,夸父逐日、精衛填海、大禹治水等神話,但山海經的最高神是天帝,應該是昊天上帝不同稱呼。(上帝是中國的,明朝才被翻譯過去,版權在這裡。)

其餘的神話體系,或多或少和山海經脫不了關係

山海經雖有神話,但炎黃部分也涉及到了歷史,到底哪些是神話,哪些是歷史,這些是比較模糊的。楚辭中就有較為純粹人神之分。

戰國時比較重要的流派就是《九歌》《天問》《楚辭》了,因為它也是相對完整體系神話,這些並不是孤立的,與《山海經》不少內容都有重複,如河伯,湘君,湘夫人等等(山海經的娥皇女英)。

實際上,不少人認為二者的神話故事,系出同源,只是體裁不同而偏向不同,材料上也能相互印證。

其至高神很明確,東皇太一,“東”是尊貴的意思,而不是方向。不少人解讀與“昊天上帝”其實是一個人,基本是合理的,其他的還有云中君,大司命,東君,河伯,湘君,湘夫人,少司命等等,電視劇《羋月傳》中,有事沒事就提到少司命。

不少人認為這是小範圍流傳的神話,有點不合理,《九歌·東皇太一》提到的東皇是春秋到戰國時期百姓中所信仰和祭祀的天神,大漢王朝四百年一直以東皇太一為最高祭祀正神。

這也說明當時的人是認可這套神話體系的,所以漢人最早的至高神就是東皇太一。所謂的“小範圍”準確實的說是神話隨社會的轉變,隨著時間轉變,又出現了許多神靈取代了他們。

第二,紛雜

之所以會出現神話紛亂,很可能與春秋時期的“諸子百家”有關,思想迸發嘛。其中以儒家和道家影響大,漢朝後佛教也加入“造神計劃”。

創世神未必是至高神,楚辭中有至高神東皇,也提到了女媧,事實上,許多先秦典籍都提到了女媧,但並未補天,補天之說最早來自《淮南子》,西漢時所著。即使如此,女媧作為創世神的時間也早於盤古。最早的盤古記載出現在三國時期吳國徐整寫的《三五曆紀》,其原型被認為是山海經的燭龍,能力相近,這也是比較符合母系社會像父系社會的轉變。

在漢朝還有“八神”之說,謂之“八方之神”。

《史記·封禪書》:“八神,一曰天主,祠天齊。天齊淵水,居臨菑南郊山下者。二曰地主,祠泰山樑父。蓋天好陰,祠之必於高山之下,小山之上,命曰‘畤’;地貴陽,祭之必於澤中圜丘雲。三曰兵主,祠蚩尤。蚩尤在東平陸監鄉,齊之西境也。四曰陰主,祠三山。五曰陽主,祠之罘。六曰月主,祠之萊山。皆在齊北,並勃海。七曰日主,祠成山。成山斗入海,最居齊東北隅,以迎日出雲。八曰四時主,祠琅邪。琅邪在齊東方,蓋歲之所始。

因此,秦始皇出征祭祀的是兵主蚩尤,不過這是不是神話還不好說,有可能只是習俗。就像現在拜關二爺一樣。

五帝的說法,也是相輔相成的,不是至高神,漢朝時期,五帝是居於東皇太一之下的。

先秦的皇、帝、王、公、君,分工明確,五帝指五方上帝,青帝太昊、炎帝(赤帝)神農、黃帝、白帝少昊、黑帝顓頊,這已經是人間至聖了,還是要低於神靈所屬“皇”的一級。

同時漢朝時期也是把至高神太一(泰一)和昊天上帝融為一人的時期,皇天或昊天為東皇的稱號。

第三,轉變

晉朝之後基本東皇太一的名字不在作為至高神祭拜了,統一為昊天上帝,一直到隋唐都沒變,宋朝有了變化。

宋朝皇帝喜歡道教,也愛給神靈加封號,比如給關羽的封號“忠義神武靈佑仁勇顯威護國保民精誠綏靖翊贊宣德關聖大帝”,當然不全是宋朝加的,明清也有。

玉皇大帝在宋朝的封號為“太上開天執符御歷含真體道昊天玉皇上帝”,明顯是道教借用了昊天上帝的形象。

又過幾百年演變成了“昊天金闕無上至尊自然妙有彌羅至真玉皇上帝”。

成了現在的玉皇大帝,玉皇大帝是道教神沒毛病,其形象最早在南北朝就已出現,宋朝被官方認證,但道理上說是道家賦予了昊天上帝道教的特色就成了玉帝,本就和昊天上帝一脈相承。

宋朝之後的朝代有恢復了昊天上帝的名義。

最早記載昊天上帝的《尚書》《周禮》等等都是儒家經典,昊天上帝被儒家認可為至高神的時間要遠早於道家。

這算是道家搶了儒家至高神?

也不能這麼說,其實這體現儒釋道融合的特點,天庭那一套規矩,骨子裡還是儒家君臣之禮,玉帝為主也像人間帝王,但又好像有道家的東西,如道家煉丹修仙練法的追求,同時佛祖也成了五方五老之一的西天佛老。

第四,歸屬

有人說玉帝屬於民間神話體系,不準確,玉帝本來就源於昊天上帝,從封號就知道了,這是自古以來華夏祭祀的正神,歷代王朝也是要祭祀的至高神,先秦隋唐就不說了,甚至到了明清也未停止。

如《明史》記載“洪武元年冬至,正壇第一成,昊天上帝南向。”

還有《清史稿》記載:大祀十有三:正月上辛祈穀,孟夏常雩,冬至圜丘,皆祭昊天上帝。你說清朝為啥祭拜,咱不知道,反正是祭拜了,他自己說的。

後來的神話體系,是儒釋道三家最有影響力的流派融合拼湊成了一套說法,像哪吒鬧海,沉香救母,二郎神劈山救母等等,經明清小說家為主的加工,融合成了天庭封神等相對成熟的體系,時間也相當晚了。

綜述,上古神話,雖然紛亂,主支還是清晰的,即以昊天上帝為首的六方上帝。

《隋書·禮儀》:“五時迎氣,皆是祭五行之人帝太皞之屬,非祭天也。天稱皇天,亦稱上帝,亦直稱帝。五行人帝亦得稱上帝,但不得稱天。”

五方上帝前文提過,青帝太昊、炎帝(赤帝)神農、黃帝、白帝少昊、黑帝顓頊,這應該就是就是神話的主支,其餘的神話都是以此為主支而演化的。

單以至高神來說,上帝,天帝,玉帝也算是一脈相承了。

水平有限,簡單梳理,如有錯漏,還請見諒!


書僮聊歷史


中國古代的神話大概有三個半體系……1•東方創造的“仙”……2•西北方創造的“神”……3•西南創造的“巫”……4•東南部創造出來的“鬼”……

東夷人創造的“仙”,仙可以長生不老,羽化登天,是秦始皇親自封過,仙也是秦始皇祖地所固有的事物……女媧娘娘就是這裡面的重要人物……

西北以周人為代表的民族,創造出來了“神”,他們認為人死後的精神不滅,某人之所以死了,是因為被喜歡他的祖宗叫走了,被叫走的人不是死了,是成神了,是去陪伴祖宗或者是某個長輩……后稷大概算是他們這一派的……

西南的“巫”就比較厲害了,他們有巫術,可以幫你通靈。還有咒術,分分鐘弄死你。還有蠱蟲,更玄乎……那個刑天就挺厲害,盤古貌似也算是他們那一系……[思考][思考]

東南部的民族,他們鼓搗出來一個“鬼”,這個挺嚇人……👻👻👻……但是他們的這個“鬼”跟閻王爺他們不是一個系統,是屈原描寫過的那種山鬼,類似於黑山老妖那種……



生而無涯0


盤古開天,分出天地。女媧娘娘造人。原始天尊派姜子牙封神。玉皇大帝建立天庭。從此以玉皇大帝為核心的天庭眾神接管這個六界。不到之處還望補充[捂臉]


江城執事


關於中國神話的最初文字記載可以在《山海經》、《水經注》、《尚書》、《史記》、《禮記》、《楚辭》、《呂氏春秋》、《國語》、《左傳》、《淮南子》等古老典籍中發現。某方面而言,上古神話會被假定是歷史真實的一部分。

創世神話,誰是中國神話中的“第一人”

創世神話結合了儒家文學、道家文學和民間信仰而成一體,然而不同版本之間的敘述往往會有衝突的情況出現。

上帝

關於上帝的文字記載最早出現在書經中,祂可能在公元前700年或更早以前的文字記載的歷史就已經存在;文獻對於上帝“人性”的詮釋相當的少,莊子中記載的混沌、倏和忽算是最具備“人”的形象,祂主要的功能是向民間傳達“敬天地”的概念。

天(皇天)

關於天的文字記載最早出現在書經中,在儒家文學中也稱為昊天上帝。

在民間,天的形象也比上帝更具有“人性”;中國古代帝皇自譽為“天之子”,北京天壇既是明清兩代帝皇祭天的所在地。

女媧、伏羲

關於女媧的文字記載最早出現在列子和楚辭的天問中,祂可能在公元前350年或更早以前的文字記載的歷史就已經存在;在傳說中,祂的形象是半人半蛇,和伏羲同為人類的始祖,在共工緻使天塌陷的時候,曾煉五色石補天。

《楚辭·天問》:“女媧有體,孰制匠之?”

盤古

目前關於盤古最早的文字記載是出自於三國時徐整的三五曆紀;傳說中,祂用一把利斧破開天地,在祂死後用自己的身體變化出世間萬物。道教中人認為他的化身是鴻鈞老祖與元始天尊。


氏族的形成

上古神話時代中的人物按照母系的血統凝聚成為以氏為族的早期部落。

在中原地區中部和東部存在太昊和少昊兩大部落集團。

古文獻對於太昊的記載甚少。傳說東夷部落的少昊是黃帝之子,少昊是一個龐大的部落,內部各氏族有明確的職責分工。其中有十個氏族處於統治核心,分別是:為歷正的鳳鳥氏、司分的玄鳥氏、司至的伯趙氏、司啟的青鳥氏、司閉的丹鳥氏、司徒的祝鳩氏、司馬的鴡鳩氏、司空的鳲鳩氏、司寇的爽鳩氏、司事的鶻鳩氏。十部之外,另有五雉、九扈分別負責工正和農正。統治系統已經十分發達。

蚩尤是東夷部落的一個重要的部落的首領。蚩尤族曾沿黃河西進,先後與炎黃部落在中原地區發生了劇烈衝突,雖一度得勢,最後卻被擊敗。傳說在炎黃部落與東夷部落的涿鹿之戰中,黃帝擒殺了蚩尤。

《史記》記載,神農氏末年,天下大亂,各部落相互征伐,神農氏無法控制。有三股勢力逐漸擴張,分別是黃帝、炎帝和蚩尤。首先發生衝突的是黃帝和炎帝,雙方在阪泉大戰了3次,黃帝獲勝,吞併了炎帝的地盤。之後黃帝又與蚩尤在涿鹿之野決戰。戰場上,黃帝派應龍出擊,應龍畜水。而蚩尤請來風伯雨師,縱大風雨,破壞應龍的蓄水計劃。於是,黃帝請來女魃,止住了風雨。最終黃帝俘虜並殺死了蚩尤,統一了中原,並取代了神農氏成為新的盟主。

據成書更早的《逸周書》記載,最初黃河中下游地區有兩大部落集團,他們的首領分別是赤帝(炎帝)和蚩尤,其中蚩尤是東夷少昊族系的首領。蚩尤向赤帝發起進攻,兩大部落在涿鹿之河展開決戰。赤帝大敗,只得向黃帝請兵。黃帝與炎帝合兵,擊敗蚩尤,生擒了蚩尤並將其殺於中冀的絕轡之野。黃帝將蚩尤的部眾交由少昊,確立了東夷部落的鳥圖騰崇拜。而黃帝的勢力也從此進入中原。

傳說時代

在女媧以後到來統治世間的是三皇和五帝,年代約是公元前29世紀至前22世紀,這些領袖被後世認為是聖明和道德的典範。歷代以來,各造學者對於三皇五帝的確實身份都存在分歧,最為普遍所接受的是來自史記與尚書中記載的:

  • 三皇
    • 燧人氏 - 傳說燧人氏教人鑽木取火、用火。
    • 伏羲氏 - 傳說伏羲教民結網進行漁獵畜牧。
    • 神農氏 - 傳說神農是農業和醫藥的發明者,教人醫療與農耕。
  • 五帝:
    • 黃帝 - 史記記載,五帝之首為黃帝。神話傳說其父親少典為有熊國君,黃帝本姓公孫,因居軒轅之丘,故號軒轅,長居姬水,後改姬姓,國於有熊,又稱有熊氏。神話中的炎帝及黃帝可能為遠古部落聯盟共主。根據《山海經》,炎帝在阪泉之戰敗給黃帝而後蚩尤糾集炎帝的部屬再於涿鹿之戰敗給黃帝。根據西晉《帝王世紀》和先秦《世本》等著述,黃帝就是人皇,也稱泰皇。天皇、地皇、人皇,三皇之中人皇最為尊貴。據《史記·五帝本紀》,黃帝之子玄囂生帝嚳,帝嚳是商、周的神祖。《史記·周本紀》載,帝嚳元妃姜嫄即周人始祖后稷(棄)的母親。《史記·商本紀》載,帝嚳次妃簡狄則是商族始祖契的母親。
    • 顓頊 - 相傳顓頊是黃帝的孫子,是九黎的首領。
    • 帝嚳 - 相傳嚳是黃帝的曾孫,顓頊的侄子。
    • 堯 - 相傳帝嚳死後傳位於平庸的摯,於是各部族首領紛紛背離摯,而擁立堯。
    • 舜 - 相傳舜的時代是農耕時代的高度發展期,並是道德觀的開始。

大禹治水

相傳在帝堯的時代,天下洪水氾濫,堯命令鯀治水九年無功而返;當舜繼位後,處死了鯀並命令鯀的兒子禹繼任治水。禹在檢討鯀失敗的原因以後,與益和后稷一起改革了治水的方法,經過了十三年的時間,終於治理了大水。禹成功治水以後,帝舜封禹為伯,以夏為其封國;帝舜在位三十三年後,把天子之位禪讓給禹,由於他治水的偉大功績,後世遂把他稱為大禹。

夏朝

相傳帝禹在位的時候,原本有意選東夷部落的首領皋陶作為繼位人,然而皋陶卻比帝禹先逝世,帝禹又立皋陶的兒子益為繼承人。帝禹死後不久,禹的兒子啟在各部落首領的支持下推翻了益自立為王,同時打破了過往的禪讓制度,開啟了中國的第一個世襲王朝。

夏朝被神話學者認為是一個半神話的時代,雖然在史記和竹書紀年中記載了夏朝17位帝王的名號,然而考古學者後來在二里頭(今河南偃師)發現了完整的宮殿遺址,稱為二里頭遺址。

商朝

相傳夏朝的最後一位帝王桀是位嗜殺成性的暴君,商部落的首領湯聯合其他部落的首領推翻夏桀建立了商朝。商朝的統治時間約是在公元前1600年至前1046年,初期多次遷都;到盤庚繼位時,定都於殷。

商朝的最後一位帝王紂在位時施行暴政,約前1046年,周武王聯合其他部落首領進攻朝歌討伐商紂,帝紂自焚於鹿臺,商朝自此滅亡。


蒲桃


一、女媧炎黃屬於上古神話人物的傳承,雷同於他們的還有西王母。而玉皇、太白則不屬於這個體系,應歸屬於宗教(道教)衍生人物。

二、如果要順序的話,即分為先民時期、遺民時期這種。那樣的話,順序大致如下:

1、盤古開天地化身萬物,女媧造人後補天托地(以上這兩個人物,傳統漢家書籍中有陰陽二神、清濁二氣的說法)。

2、到此,道教插入了一個關鍵人物,其位置現今在女媧之上,盤古之下,名曰鴻鈞。

3、至於祝融共工這些,被認為是與女媧一同出現的一些非人類的生物,他們都屬於先民(造人)時期的生靈。(另一說法則是他們都屬於移民時期,炎黃臣下臣子或部落首領。)

4、在女媧造人後,不周山倒,天漏,這段是較為混亂的。有一說大洪水便是此時,而遺民便是這是出現,而伏羲女媧(女媧在此處為人名,勿與上述女媧混淆)兄妹餘生後,產遺民出世。

到此之後,出現三皇五帝這些,炎黃、蚩尤也都屬於遺民之後,而西王母則屬於遺留下來的先民之一,后羿嫦娥則都屬於遺民。

三、三清現在被一些人認為最早描述的是類似於極樂世界地方,也就是中國的流淌著奶和蜜的地方。後來自三洞經之後才成為道門始祖,再之後有被人解為老子化身、鴻鈞化身之類的各種說法。而四御與三清屬於相輔相成的關係,其來源說法也駁雜不一,我列舉一些如下:

1、古人相信,南鬥主生,北斗主死,所以古人有拜星一說。再加上天地,這也就是四御來源之一。而四御名稱中有三個,都包含有古星宿名,所以這個說法較為可信。

2、朱雀玄武青龍白虎,有些無稽,但能對上號。

3、某些知名神仙的身外化身,這個就更無稽了,常見於民間。

古代豐富多彩的神話,是遠古歷史的迴音,它真實地記錄了華夏民族在它童年時代的瑰麗的幻想、頑強的抗爭以及步履蹣跚的足印。同樣,它作為中華民族的文化源頭,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民族精神的形成及其特徵。

首先,中國古代神話體現了深重的憂患意識。中華民族發源於以黃河流域為中心的廣闊地域。而在3000年前,黃河流域除了不斷出現洪水和旱災以外,還分佈著很多密林、灌木叢和沼澤地,其中繁衍著各種毒蛇猛獸,從《山海經》中那些能帶來災異甚至能食人的半人半獸或半禽半獸的描述中,人們能瞭解到先民對生存環境的警懼之情。

為了順利地生存和發展,先民們在滿懷希望中必須切實地體驗現實的艱難,並作不懈的努力。比如在女媧、羿和禹的神話中,無不以相當的份量描繪了人類的惡劣處境,神性主人公們都能正視現實的災難,並通過鍥而不捨的辛勤勞作和鬥爭,戰勝自然災難。神話特別強調諸神不辭辛勞的現實精神,反映了先民對現實的苦難有著深刻的體驗。

其次,古代神話具有明確的厚生愛民意識。對百姓民眾生命的愛護和尊重,是中國文化的一貫精神,所謂“天地之大德曰生”,就反映了這種思想。中國古代神話在展示人類惡劣的生存境遇的同時,還為人類塑造了一些保護神,如前所說之女媧、后羿等。

此外,還有一些神話形象如龍、鳳等,“見則天下安寧”,它們的出現給人帶來了祥瑞和安慰。重生意識還包括對個體生命的珍惜和對生命延續的渴望。

此外,《山海經》中“不死之國”、“不死民”、“不死之藥”的傳說,也說明了中國神話對人類生命珍視。古代神話還表現了自然和人之間的親和關係,這實際上也是一種厚生意識。如日月之母的二女神羲和,常羲,不但要職掌日月的出入,“以為晦明” ,調和陰陽風雨,還要“敬授人時” ,以利人類的生產和生活。再如春神句芒的到來,“生氣方盛,陽氣發洩,句者畢出,萌者盡達”,給人類帶來了美好的希望。這些都體現了人們對和自然和諧相處的願望,在本質上是對保護和發展生命的希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