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99年清朝和珅被殺,是滅九族之罪嗎?有何依據?

王國士227


和珅的覆滅幾乎就沒有過程可言,當乾隆帝的心跳停止跳動後,和珅宛如流星劃過天空一般轉瞬即逝。要弄明白和珅犯的是不是誅九族的罪,還得先來看下嘉慶帝當時給和珅定的是哪20條罪。

和珅的20大罪狀可以總結分類如下:

一、洩露機密罪

當初嘉慶帝被冊立為太子的信息尚未公佈時,和珅卻提前透露了機密而且還給嘉慶遞如意套近乎。

二、僭越和不敬罪

騎馬進圓明園,過正大光明殿。

乘椅橋入大內,肩輿直入神武門。

乾隆病重時,和珅毫無愁容談笑如常。

乾隆帶病批章奏,字跡出現錯漏,和珅說還不如撕掉重新寫。

和珅家楠木房屋仿照宮廷殿閣建造,僭侈逾制。

和珅家墳墓設享殿,屬於僭越。

和珅家珍珠手串二百多串,數量和個頭都比大內的珍珠大。

僭越使用寶石頂,而且家中寶石頂數量也比大內的多。


三、濫用職權類罪

任意裁撤軍機處記名人員等等。

掌管戶部期間一手遮天,不許下屬參與議事。

乾隆駕崩時,嘉慶帝下旨讓蒙古王公未出痘者不用來京,結果和珅擅自下令讓已出和未出痘者都不用來,這等於是假傳聖旨。

四、鉅額財產不明罪

家中藏銀和藏衣數量巨大,夾牆、私庫藏金多達三萬多兩。

通州、薊州等地當鋪、錢莊眾多,與民爭利。

家奴劉全的家產竟然高達二十多萬兩,而且還有大珍珠手串,這些明顯是劉全利用和珅的權勢的非法所得。

以上是根據和珅20大罪狀歸類總結成的四大方面的罪,這四大方面的罪包括了和珅的大多數罪狀,當然,和珅還有其它一些罪,在此不一一列舉。

這些罪狀裡面包含了僭越和欺君的大罪,在古代是足以誅九族的,所以理論上和珅當時犯的罪是達到滅九族的。

嘉慶帝起初是要將和珅凌遲處死的,但後來在和珅兒媳固倫和孝公主以及劉墉等人的建議下,嘉慶帝只是賜和珅自盡,而且在和珅被抄家後第二天就宣佈結案,不再大面積擴大牽連。


所以應該說嘉慶帝當年給和珅列的20大罪狀是足以誅和珅九族的,但考慮到和珅與皇家的特殊關係等因素,最終只是賜死和珅,而沒有滅族。


歷史守望者


很多人都知道和珅是一個大貪官,貪汙了很多錢財,至於具體因為犯了什麼罪才被處死卻知之甚少!

1799年,和珅辦理完乾隆皇帝的喪事之後,立馬被抓了起來,定下了二十條大罪。其實一朝天子一朝臣,和珅被定什麼罪還不是嘉慶皇帝和他的那一幫大臣說了算,和珅得罪了嘉慶皇帝,處理了不少大臣,自然罪行就非常多了。

有大臣彈劾和珅是大清朝的曹操、王莽,有奪取帝位之心,必欲除之而後快,不過和珅並沒有定了滅九族的大罪。(王莽、曹操、和珅像,有人彈劾和珅是清朝的王莽、曹操確實有點過了)

和珅的二十條大罪如下:

第一條,洩露乾隆皇帝立嘉慶帝為太子。乾隆六十年九月初三,乾隆帝冊封嘉慶帝為太子,初二的時候,和珅就拿著玉如意跑到嘉慶帝處送禮,邀功請賞。(洩露國家重大機密罪,嘉慶皇帝提供證據)

第二條,在圓明園騎馬,超越禮制。(觸犯皇權法規,宮女、侍衛、大臣提供證據)

第三條,乘轎入皇宮,進神武門,超越禮制。(觸犯皇權法規,宮女、侍衛、大臣提供證據)

第四條,迎娶出宮的宮女為妾室。(破壞國家制度,黑玫瑰為乾隆皇帝宮中美女,遣送宮外,和珅拐彎抹角弄回家做妾室)

第五條,故意壓制各地清軍的軍報奏摺,欺瞞皇帝。(隱匿不報重大國家事項,軍機大臣、地方督撫舉證)

第六條,乾隆皇帝病重,和珅談笑風生,大不敬。(觸犯皇權,侍衛、宮女、大臣舉證)

第七條,乾隆帝批閱奏摺有失誤,和珅建議撕奏摺,重新批擬。(觸犯國家制度,太監、宮女、大臣舉證)

第八條,和珅管理戶部,大權獨攬,戶部眾臣參議權被剝奪。(濫權謀私,戶部官員舉證)

第九條,1798年,青海叛亂,和珅隱匿不報、不辦。(重大國家事務隱匿不報,軍機處大臣、地方督撫舉證)

第十條,乾隆皇帝殯天,嘉慶皇帝命令蒙古王公未出痘者不要來京,和珅擅自決定蒙古王公一律不用來了。(擅自改變嘉慶皇帝的命令,嘉慶皇帝和蒙古大臣未來弔唁為證)

第十一條,和珅籠絡私黨,侍郎吳省蘭、李潢,太僕寺卿李光雲被和珅保薦升官。和珅弟弟和琳的姻親蘇凌阿老邁病重,已經不能任職,和珅隱匿不報。(結黨營私,官員指證)

第十二條,軍機處記名人員,和珅不奏請,擅自革去。(逾越權限,這事該皇帝負責,軍機處大臣和革去的軍機處記名大臣指證)

第十三條,和珅府邸仿照寧壽宮的規制建造,超越了禮制。(觸犯皇權法規,和珅府邸建築為證)

第十四條,和珅活著的時候在薊州給自己建陵墓,超越禮制,當地百姓稱“和陵”。(大肆建陵墓,超越禮制,和珅違規墓地為證)

帝十五條,珍珠手串二百多串,比皇宮還多,家中的大珍珠比皇帝頭上的頂珠還大,超越禮制。(超越禮制,鉅額財產來源不明,查抄為證)

第十六條,寶石太多,寶石頂作為官員頂戴配置不應該有這麼多;家中寶石不計其數,多於皇宮太多。(超越禮制,鉅額財產來源不明,查抄為證)

第十七條,藏銀、衣服價值逾千萬。(鉅額財產來源不明,查抄為證)

第十八條,藏金32000餘兩,藏銀300餘萬兩。(鉅額財產來源不明,查抄為證)

第十九條,通州、薊州設置了很多當鋪,與民爭利。(違反官員不得經商制度,查抄為證)

第二十條,家奴劉全家產二十餘萬兩白銀,並且有大珍珠手串。(和珅家奴劉全鉅額財產來源不明,查抄為證)(和珅、劉全劇照,和珅沒想到劉全居然成了他的罪狀之一)

和珅的這二十條大罪,總結起來也就幾條,洩露立太子的國家重要機密罪、擅自更改皇帝詔令罪、瀆職亂政罪、超越國家禮制罪、鉅額財產來源不明罪、違反官員不得經商罪。

這二十條罪足以讓和珅滅九族了,但是嘉慶皇帝並沒有這麼做,一旦審查了和珅,估計大半個清王朝的官員都牽扯其中,他不敢這個政治風險,於是命令和珅在獄中自盡。和珅的長子豐紳殷德因為娶了乾隆皇帝的固倫和孝公主為妻,免了連坐的罪。(固倫和孝公主形象圖,嫁給了和珅之子豐紳殷德)

劉墉明白,和珅一旦倒臺,有些大臣就想借機打擊報復原來和珅一派的官員,勢必影響整個清王朝的朝堂,他建議嘉慶皇帝避免和珅事件擴大化,於是處死和珅的第二天,嘉慶皇帝就出了詔令:

凡為和珅薦舉及奔走其門者,悉不深究,勉其悛改,鹹與自新。有言和珅家產尚有隱匿者,亦斥不問。

和珅死後,和珅主要核心大臣都被處理,其他走和珅門路的大臣一律不問,至於和珅隱匿的財產也不再追問。實際上,和珅的奴才劉全家都被抄了,沒有多少隱匿的財產了。嘉慶皇帝這麼說就是防備有些別有用心的官員趁機報復、牽連,從中獲取官職、財產,清朝的官員個個如狼似虎啊!


穿越再現彼岸


和珅被殺時並沒有被誅九族!雖然他死後,他的妻妾也死了幾個,但是那都是心甘情願追隨和珅而去的!有此可見,和珅除了貪,而且在感情方面也是有情有義的!不然怎會有那麼多女人在他死了以後心甘情願追隨他而去呢!當然這是題外話!

和珅在朝中30年,其中的勢力錯終複雜,無處不在,如果真的要一個一個查,估計要牽連大半個朝廷的人,而且嘉慶才剛剛上位,民心還不穩,如果誅九族,乾隆當年把十公主許配給了和珅的長子豐紳殷德,這樣就會殃及公主。

所以,最後嘉慶當著滿朝文武的面,一把火把和珅所有的賬本和秘密來往的書信全燒了,以示自己胸襟博大——到此為止!大家的事我絕不再追究,大家安可放心,以後還是有人要頂風犯法,我依舊嚴懲不貸,之前這事,咱們畫句號啦。這就是殺雞儆猴,做個警示的作用,外加籠絡人心之舉。

最後我們來說說那和珅的那些妻妾,她們究竟是被如何處置的?

結髮妻子馮霽雯,大家閨秀,溫文爾雅,知書達禮,她爺爺曾是清朝的直隸總督,後來和珅能夠上位,還是靠了一部分馮家的勢力,後來,她為和珅生了兩個兒子,長子娶了十公主,後來老二得病死了,馮霽雯傷心不已,最後抑鬱而死,年僅四十七歲。

二夫人又叫長二姑,是和珅最得寵的小妾,可以說是智慧與美貌並存的女子,她一直掌管著和府的財政大權,也可以說涉足和珅貪腐事業最深。和珅賜死後,還有感而發,寫了一首詩:

誰道今皇恩遇殊,法寬難為罪臣舒。墜樓空有偕亡志,望闕難陳替死書。白練一條君自了,愁腸萬縷妾何如?可憐最是黃昏後,夢裡相逢醒也無。

晚年的她跟隨豐紳殷德生活到老。

吳卿憐,也是一個美人,多才多藝, 之前是浙江巡撫王亶望納的妾室,後來因為貪汙,王亶望被論罪處死,又被侍郎蔣錫看中,買去當了妾室,聽說和珅也是個好色之徒,正好就用吳卿憐去討好和珅。和珅又被賜死後,她也傷心不已,懸樑自盡,追隨和珅,年僅三十歲。

豆蔻,是一個花季少女,乾隆下江南時,揚州鹽商汪如龍見和珅現在如此得勢,為了巴結和珅,就把把豆蔻獻給了和珅,後來,和珅就向乾隆帝舉薦汪如龍出任兩淮鹽政。當和珅賜死後,她也是賦詩一首“白練一條君自了,愁腸萬縷妾何如。自古桃花憐命簿,一縷青絲墜玉樓”。然後縱身從樓上跳下,追隨和珅而去。

納蘭,早前是和珅的乾女兒,納蘭的父親為了自己的仕途,就讓小女兒拜和珅為乾爹,其實納蘭和和珅並不像外表那樣,和珅早就對納蘭欽慕已久,想納她為妾室,最後父親還是送給了和珅做妾室。和珅死後,納蘭回到父親身邊,一生衣食無憂!

黑玫瑰,這也是當時乾隆下江南時,是地方官送給乾隆的美人,皮膚黝黑,風情萬種,和珅也是喜歡的不得了,後來,讓和珅得知宮女到了一定年紀就會被遣送出宮,和珅於是想借機買通這些宮人將黑玫瑰遣出宮,然後納為小妾。嘉慶帝在列舉和珅二十大罪狀中的第四條“納出宮女子為次妻”。在和珅死後,不知所蹤!

小鶯和紫燕是最後兩名妾室,也是之前乾隆下江南時,地方官員送的佳麗,和珅垂憐已久,後來又故伎重施,被和珅悄悄弄出了宮,轉移到和府納為小妾。最後和珅賜死後,被長二姑給了點銀子,打發出府了。


野史共享


乾隆十五年五月二十八日(公元1750年7月1日),和珅出生在福建副都統常保家中,三歲時母親因難產而去世,臨終時產下弟弟和琳,父親常保在和珅九歲時亦因病去世,幸得一位老家丁和父親的一位偏房保護和珅、和琳兩兄弟才能免於被趕出家門。和珅後考上鹹安宮,和珅精通滿、漢、蒙、藏四種語言,更通讀四書五經。更得老師吳省欽、吳省蘭喜愛。

乾隆三十三年(公元1768年),18歲的和珅娶直隸總督馮英廉之孫女馮氏。

和珅於乾隆三十四年(公元1769年)踏上仕途,

參加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己丑年科舉,但名落孫山。他以文生員承襲三等輕車都尉。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22歲,十月,被授三等侍衛。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23歲的和珅由於在乾隆面前展示自己的才學。終於做了乾隆的儀仗隊的侍從。

仕途順風

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23歲時的和珅就任管庫大臣,管理布庫,他從這份工作中學習到如何理財,他勤樸地管理布庫,令布的存量大增,這些使他他得到乾隆的賞識。

乾隆四十年(1775年),和珅擢為幹清門御前侍衛,兼副都統。十一月再升為御前侍衛,並任命正藍旗副都統。

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正月,任命戶部侍郎,三月任命軍機大臣,四月,任命總管內務府大臣。

為官清廉

安明案

和珅就任侍郎後,有位叫安明的筆帖式送禮給和珅,希望能夠升為司務,所以向和珅賄賂。和珅起初清廉為官,當然不會接受賄賂,但他向安明保證會向尚書豐升額提拔安明。這令安明十分高興,所以安明對和珅百般依順,和珅便向豐升額保舉安明就任司務。安明任司務後立即送了一顆玉給和珅,和珅婉拒不收,五日後,安明收到老家的信,說安明父親已經離世,叫安明回家奔喪。按清朝體制,父母過世,要回家守三年喪,這安明剛升職,不想回家守喪,所以就隱瞞下來。但被尚書豐升額查出,豐升額聯同權臣永貴一同彈劾和珅包庇安明,不料和珅早就從永貴之子伊江阿得到消息,連忙寫了兩份奏摺,一份送交軍機處,一份自己留下來。次日,永貴上奏指和珅包庇安明,和珅立刻上奏摺指出安明不回家奔喪,是為不孝。自己失察,亦應處罰。永貴大驚,忙指責和珅徇私舞弊,棄屬下於不顧,有違人倫,理應處罰。乾隆帝說自己已收到軍機處呈交和珅彈劾安明的奏摺,證明和珅並不是蓄意包庇安明,故乾隆認為和珅被安明矇蔽,將安明凌遲處死,全家籍沒,而和珅則因失察降兩級留用。和珅這次得罪了當朝權臣永貴令和珅的仕途蒙上陰影。

督辦貪案

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正月,海寧揭發大學士兼雲貴總督李侍堯涉嫌貪汙,乾隆下御旨命刑部侍郎喀寧阿、和珅和錢灃遠赴雲南查辦李侍堯。起初毫無進展,後來和珅拘審李侍堯的管家趙一恆,向趙一恆嚴刑逼供,趙一恆奈不住痛楚,把李侍堯的所作所為一一向和珅作了交待。他把趙一恆交待的事項筆錄下來,又命人召來了雲南李侍堯屬下的大官員,當著他們的面宣告了趙一恆的供述,那些原來忠於李侍堯的官員見和珅已掌握了證據。於是他們紛紛出面指控李侍堯的種種罪行,就連那些曾向李侍堯行賄的官員,也申明自己是被迫行賄的。和珅取得了實據,迫使李侍堯不得不低頭認罪。和珅也因此被提升為戶部尚書。案件審結後,李侍堯被判斬監候。

利慾薰心

李侍堯案審結後,李侍堯和他的黨羽一大份財產被和珅私吞,加上乾隆的賞賜,和珅初嘗掌握大權大財的滋味。四月,長子豐紳殷德,被乾隆指為十公主額駙,領受乾隆賞賜黃金,古董等等,百官爭相巴結。和珅起初不受賄賂,但日子一長,和珅開始貪汙、結黨,形成一股大勢力。

大興文字獄

和珅初為官時,由於是向乾隆百般討好,加上是年紀輕輕就官居要職,受到了一部分不滿和珅的官員惡意對待。加上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正月發生的安明案,和珅被文官們輪番彈劾,令他對朝中文官懷有仇恨之心。更是後來文人派大多數被和珅殘殺的原因。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和珅開始對文官實行報復。

和珅就任四庫全書館正總裁後大興文字獄,把反對他的一部分文人派一律誣陷為“私藏逆書”、“禁逆不力”或針對作者本身的“多含反意”、“詆訕怨望”等作為謀反的罪證。

和珅另外入翰林院任滿翰林院掌院學士,與漢翰林院掌院學士嵇璜一起掌管翰林院,不過嵇璜年老力衰,主要事務大多為和珅代理。和珅從此控制科舉制度,肆意從、秀才處納賄,形成“價高者得”的一種交易。和珅更用此壟斷朝廷士子,要中進士必先通過和珅的審核,如有“問題”者則除名,令乾隆末期的士子“幾齣和門”。

野心膨脹

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因為福康安於吉林貪贓枉法,乾隆四十五年又於廣東貪贓枉法,又經常運用漕船私運貨物。於是和珅暗中蒐集證據,等待時機。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發生林爽文事件,和珅向乾隆帝進讒言,讓福康安領兵攻打林爽文,命福康安為主將、海蘭察為副將率綠營兵8000人對付林爽文號稱50萬的大軍。乾隆帝准奏。同年十二月福康安抵臺灣開始攻打林爽文,和珅黨羽柴大紀又故意拖延福康安,福康安故殺柴大紀,但是福康安仍然費時一年零四個月才平定林爽文事件。

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七月,和珅把矛頭指向阿桂之子阿迪斯,劾其貪贓枉法,逮解京城審問。和珅獻上阿迪斯貪汙所得金銀八箱予乾隆觀看,乾隆帝大怒,下令將阿迪斯發配伊犁充軍,其父阿桂連坐,降二級留任。

經過阿迪斯事件後,和珅陷害近半數武官,乾隆更下詔需要嚴加查辦。不久後黃枚案爆發,阿桂是黃枚的義父,黃枚少時天資聰穎,很年輕就中了進士,當年任浙江省平陽知縣,竇光鼐告發黃枚貪贓枉法,黃枚反告竇光鼐“刑逼書吏、恐嚇生監、勒寫親供狀。”竇光鼐欲以死相諫,和珅亦上奏乾隆黃枚貪汙,並稱阿桂有意包庇。乾隆下令徹查,結果是黃枚家財高達十二萬兩,黃枚貪汙證據確鑿,就地正法。大學士和珅、學政竇光鼐舉報有功各升一級,領班軍機大臣阿桂連坐,但因阿桂領軍在外爭戰,於國家有功,不予追究。

鎮壓起義

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三月,屬甘肅河州管轄的循化廳(今青海省循化縣)撒拉族人蘇四十三,因不滿甘肅之官員貪汙舞弊,欺壓人民,率眾起義,於河州圍攻中殺死支援之楊士璣,起義軍分兵從小道繞過清軍勒爾謹部,直取首府蘭州。蘭州城只有八百守兵,一經交戰,便損兵三百。乾隆皇帝惟恐蘭州不保,遂命尚書和珅為欽差由京城赴甘肅,又命軍機大臣阿桂督師,速調陝西、四川、新疆等地援軍進剿。合共十幾萬軍隊入甘肅支援。十日後,巴彥岱率三萬大軍到達蘭州城下,撤了陝甘總督勒爾謹的職,暫任陝甘地區軍事指揮,組織軍隊反擊叛亂軍。

李侍堯到達後正式接任陝甘總督,只用四萬軍隊把十萬起義軍打得潰敗,分五路進軍循化。二十日後,和珅到達海蘭察部,發現海蘭察部已經擊敗起義軍,於是下令分四路進軍,但是四路軍中對於和珅這位拍馬屁起家之長官多有不滿,於是海蘭察、圖欽保出征,海蘭察繞山而進,殲敵軍伏兵。但是圖欽保則被困於山中,最後被圍困而死。和珅此舉更增加了諸將之反感,數日未曾再出徵。

正在加載乾隆南巡圖卷

再過數日軍機大臣阿桂領十萬大軍到達,阿桂問和珅為何戰敗,和珅推搪諸將不聽調遣,阿桂說:“是宜誅!”次日,阿桂下令集合,一會兒軍隊就全部集合,他馬上反問和珅:“諸將殊不見其慢,當誰

誅?”和珅語塞,知道這是諸將有意為難,只得閉上嘴,認錯。阿桂正式接手最高統帥,十日後,李侍堯攻下循化,阿桂捕殺韓二個,蘇四十三叛亂接近結束,和珅亦被調回京師,因指揮失敗關係導致總兵圖欽保戰死,被停職處分。加上阿桂和海蘭察等三十餘將上書,奏請乾隆帝禁止和珅再度領兵。和珅知道此事後對阿桂結下不解之恨,直至阿桂去世。清乾隆四十六年五月丙午日清兵包圍起義軍據點華林山華林寺,清兵放火燒寺,起義軍皆葬身火海,蘇四十三在混亂中被殺,歷時七十多日之蘇四十三起義終告失敗。

控制商賈

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和珅已經成為了朝中四大勢力之一,四大勢力分別是以阿桂為首的武官派、以劉墉為首的御史派、以錢灃為首的反對派、以和珅為首的貪官們。和珅並不急於和他們爭鬥,他將自己的觸手伸向商人和犯罪集團手裹。和珅迫令商人們臣服於他,假如不臣服便會遭到犯罪集團滅門。浙江富商曾氏,因拒絕交和珅的幫費竟在一夜之間,全家被殺金銀財寶全部被掠去。對外稱被強盜搶劫,後來被御史平反。和珅因此得到了龐大的利益,亦因此有了資本進行政治鬥爭。

隨駕江南

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正月,二十一日,乾隆帝從京師出發,開始第六次南巡。和珅在第五次南巡時亦有隨行,但這次和珅的勢力與幾年前倍增數倍,更由於和珅下令各府進獻資金,國庫未曾花一毛錢便完成南巡的準備。所以乾隆帝下令和珅南巡時站在自己旁邊,以顯示其功績。

大權獨攬

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和珅將大部分朝中反對勢力打倒,獨攬大權。主要敵人阿桂和福康安長年在外。朝中只有王傑、範衷和錢灃在與和珅進行政治鬥爭。但和珅黨羽佈滿全國,對比起來擁有絕對優勢。

和珅的親信十分多,其集團骨幹成員有:和琳、李侍堯、福長安、蘇凌阿、國泰、伊江阿、伍拉納、蔣錫棨、畢沅、汪如龍、吳省欽、吳省蘭兄弟等人。

剷除異己

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和珅創立議罪銀製度,假如官員犯罪,可通過交納一定的銀兩來免罪。而所收銀兩收入內務府庫,供乾隆運用。不過內閣學士尹壯圖對此制度作出彈劾。於是乾隆帝下令戶部侍郎慶成帶領尹壯圖視察,不過為免擾民,必須在將到某地時通知當地官府,所以尹壯圖所到之處都張燈結綵,人民安居樂業。以致尹壯圖到了山西太原後即上奏:“倉庫整齊,並無虧缺,業已傾心貼服,可否懇恩即今回京待罪?”不過硃批道:“一省查無虧缺,恐不足以服其心,尚當前赴山東及直隸正定、保定等處。”最後尹壯圖當然什麼也查不到,都察院下令:“移會內閣稽察房查照。奉上諭,尹壯圖前奏各省多有虧空。經令慶成盤查實系尹逞臆妄言虛詞欺罔。尹壯圖著革職,交與慶成押帶來京交刑部治罪。”廷議處斬,最後乾隆以“不妨以謗為規,不值加以重罪也。”免去了尹壯圖的死罪。

權傾天下

嘉慶元年(1796年)福康安在鎮壓苗民起義時死去。

嘉慶二年(1797年)十月,領班軍機大臣阿桂去世,朝中只剩下劉墉和董誥兩個暗中反對和珅。乾隆帝已經進入垂暮之年,他上朝時命令和珅站在他和嘉慶的旁邊,因為只有和珅才聽明白乾隆在說什麼。所以每天上朝滿朝文武三跪九叩後,和珅就等同攝政,滿朝文武上奏什麼,他就“聽取”乾隆說話,自己下判斷,把持朝政,因此清人都稱和珅為“二皇帝”。而坐在一旁的嘉慶沒有實權,真正握有實權的是和珅和乾隆。

乾隆、嘉慶兩帝的人身自由受到和珅很大的限制,因為無論是太監、官女或者是親信官員都有可能是和珅派來的間諜。嘉慶侍讀吳省欽、吳省蘭兄弟就是一例。

和珅並且能掌握官員的生殺大權,所以劉墉裝老,董誥裝傻來瞞騙和珅,但是兩人仍被和珅一黨孤立。就連嘉慶也得小心行動,因為和珅曾在即位初期贈予嘉慶玉如意,所以嘉慶寫下《詠玉如意》數首,故意扔給太監小德子。小德子便將《詠玉如意》獻給和珅,和珅看後即笑說:“嘉慶不足以與我鬥智謀!”但是嘉慶仍不放心,下令和珅除了公開場合外,不需行三跪九叩之禮。又稱賜和珅良田美宅,奴僕婢女。就連孝淑睿皇后喜塔臘氏去世,嘉慶亦不能流露感情,七日之內嘉慶每天焚香三回,就連眼淚亦沒有流。和珅倒臺後,嘉慶寫他當時恨不得立刻斬了和珅。和珅權大欺主,所以英國使臣馬戛爾尼於回憶錄寫:“許多中國人私下稱和珅為二皇帝”。

獄中自盡

正在加載和珅畫像

嘉慶四年(1799年)正月,太上皇乾隆駕崩

;正月十三,嘉慶帝宣佈和珅的二十條大罪

,下旨抄家,抄得白銀八億兩。乾隆年間清廷每年的稅收,不過七千萬兩。和珅所匿藏的財產相等於當時清政府十五年收入。時人稱“和珅跌倒,嘉慶吃飽”。正月十八,廷議凌遲,不過,固倫和孝公主和劉墉等人建議,和珅雖然罪大惡極,但是畢竟擔任過先朝的大臣,應改賜和珅獄中自盡。最後賜和珅在自己家用白綾自殺。

其長子豐紳殷德因娶乾隆帝第十女固倫和孝公主,得免連坐。為防止有人借和珅案進行報復,劉墉向嘉慶帝建言應避免案件擴大化,妥善做好善後事宜。結果,在處死和珅的第二天,嘉慶帝發佈上諭,申明和珅一案已經辦結,不大規模地牽連百官,以安朝臣之心。


天天放大假


和珅不至於滅九族的地步!因為:和珅不是中國歷史上那種大奸大惡,殘害忠良,通敵賣國的人物。他犯的是《經濟犯罪》也就是說大貪官。其實,乾隆睌年官員貪汙受賄普遍行為,當時的官員這樣認為:只要不逼得老百姓進京上訪或者激發群體鬧事事件,朝廷大多持放任的態度,況且,和珅做官做到那樣高的級別,只要和珅不謀反,謀大逆,不通敵賣國,基本上就獲得了免死權,貪汙問題要不了和珅的腦袋,嘉慶帝要想舉起巨斧砍和珅的頭,嘉慶帝要想殺和珅,嘉慶帝必須把他的罪行升級到謀反!謀逆的最高程度上。根據真實的《清史稿》記載,嘉慶帝詢問臣子:人言和珅有異志,有諸?嘉慶帝這句話的意思是:很多人都說和珅想篡權當皇帝,到底有沒有呢?大臣們普遍表示和珅心裡不想謀反,人人都說不知道,得得確確找不到和珅謀反的證據。無奈,嘉慶帝要想殺和珅,嘉慶君臣只能把和珅的罪狀往《對太上皇不敬》上靠,有了這一樁大罪,嘉慶帝就可以舉起巨斧砍下和珅的腦袋了。因為和珅仗著跟太上皇的密切關係,有時言行不檢點,有時自己主張發號施令,現在指控他對太上皇不敬,他也有口難辯。於是:大不敬再加大貪汙又再加其他問題數罪併罰,和珅阿和珅!你難逃一死了!於是,嘉慶帝滿懷信心命令王公大臣給和珅定罪,並且讓全國的督撫發表意見,和珅該當何罪??很快,嘉慶帝收到直隸總督:胡季堂,的奏摺,胡季堂表示:和珅喪盡天良,非復人類,種種悖逆不臣,真一無恥小人,喪心病狂,目無君主,請依(大逆律凌遲處死)!嘉慶帝對胡季堂十分讚賞,把他的奏摺公開發布。其實,王公大臣心裡都很清楚,嘉慶帝恨不得立即舉起巨斧砍下和珅的頭!北京的王公大臣也對和珅做出了最後的判決:凌遲處死。嘉慶帝對這個結果很滿意。後來為什麼和珅奉旨用三尺白綾自盡呢?要想知道前因後果只能簡單說一說:讓我們把時光倒退到嘉慶元年正月十五這一天,就是這一天,北京城漫天飛雪之中,街道上人跡稀少,沒有一點兒節日的氣氛。雪霧之中,一輛騾車停在紫禁城西北角,車上下來一位身穿孝衣的少婦,哭喊著向神武門奔來,守成官兵紛紛迎上前去,隨即下跪請安,簇擁少婦進宮,並趕緊向嘉慶帝通報。來人是誰?是太上皇的掌上明珠,嘉慶帝的妹妹,和珅的兒媳婦:十公主。現在哥哥當了皇帝,爸爸(乾隆)躺在冰冷的乾清宮,公公(和珅)關在監獄裡等著被千刀萬剮,唉!真是世道滄桑,滄海桑田。十公主一路哭的很傷心要去找她的皇帝哥哥。嘉慶帝見妹妹哭的那麼傷心,兄妹也哭了一場,嘉慶帝當然記得父皇老來得女,對十公主鍾愛得令其他兄弟嫉妒。其實,嘉慶帝心裡很喜愛這個比自己小十六歲的妹妹。所以,聽完妹妹的哭訴,儘量答應妹妹的要求,答應儘量寬大處理和珅一案,和珅罪大惡極,死罪難逃,免去:凌遲處死。但可以考慮給和珅一個最體面的死法。此外,僅罪和珅一人,不株連家屬,也就是說不滅族。妹夫的爵位不變,和珅的部分家產也發還給妹夫,讓十公主一家的生活水平不致於降低。十公主知道皇帝哥哥能開恩到這種程度,已很難得,哭著下跪謝恩。


茹叔敬


據正史記載:嘉慶四年正月初三乾隆去世,和珅次日被嘉慶用守殯的辦法軟禁,緊接著“諸臣兢劾,被指列大罪二十款,褫職下獄,賜自盡,籍其家”,當然嘉慶對和珅還算寬容,沒有凌遲,而是賜死,並無誅滅九族。這樣處置,既因和珅的兒子是嘉慶皇帝的妹夫,更重要的是穩定政壇,避免更大波浪。據說當和珅抄家時所列財物清單令所查抄官員十分驚愕,故有民間流傳:“和珅跌倒,嘉慶吃飽”一說。





迎春花笑


《清史稿》中所記載的,嘉慶二年,清仁宗列舉和珅二十項大罪之後,和珅的後果是“被賜死”和“抄家”,但沒有所謂的滅九族之判,更沒有家人的連坐!

賈富之禍 一

和珅的貪汙並不觸犯株連九族的條件!

因為自漢人的律法、思想傳承上來說,只有觸犯了十大惡才會被動用誅連九族的殘酷律法,而和珅的二十項大罪中,和十大惡沒有沾邊,說白了,嘉慶帝殺他,就是為了用和珅的鮮血洗滌自己的權威。畢竟和珅這類臣子,對前朝皇帝盡心盡力,但是他和嘉慶向來感情就淺薄,乾隆一死,和珅就想著繼續維持原來的權勢(並非代表造反),他也不是很敬重嘉慶,所以和珅的死,是他的一種做派問題!嘉慶不滿的,其實也僅僅是和珅一人而已!


具體的史料,則是通過乾隆帝於1740年所頒佈的《大清律例》中記載即可知曉:

凡謀反、謀大逆,其共謀者,不分首從,皆凌遲處死。並株連其父子、祖孫、兄弟及同居之人,不分異姓及伯叔父、兄弟之子,不限籍之同異,年十六以上,不論篤疾廢疾皆斬。——《大清律例》

清代株連九族的罪狀標準其實是不多的,在隋唐時代所立下的“十大惡”之標準都被康熙和乾隆漸漸淡化了,除了造反不能忍受,即便是和珅此類貪汙、權勢極高之人,若是治罪,都不會被牽連家族。根本原因是因為清朝是滿族,當時的漢人對外族統治者非常不滿,而清朝愛新覺羅們也是吸取了元代暴戾統治的教訓。於是在之後的律法中,清朝的律法除了“十大酷刑”之流的殘酷律法,都不會太過嚴肅。而且清朝的百分之九十五的法律特點,那就是:只針對當事人!


賈富之禍 二

迫於和珅的政治根基,就壓根不可以實行連坐!

在這樣的律法背景下,和珅的家人朋友自然沒有被朝廷律法牽連。不過一個臺柱的倒塌,自然也代表了和珅勢力中心的奔潰,在當時的社會上,只要和珅死了,那些家人朋友若是有得罪的人,自然就會有別人出手。因此,嘉慶帝是不必要冒著渙散人心的風險,非要把火氣撒在和珅的家人朋友身上!

除了律法背景下的寬容,其次就是和珅的人際關係脈絡!

四十八年,賜雙眼花翎,充國史館正總裁、文淵閣提舉閣事、清字經館總裁。甘肅石峰堡回匪平,以承旨論功,再予輕車都尉世職,並前職授一等男爵。調吏部尚書、協辦大學士,管理戶部如故。 五十一年,......逾月,授和珅文華殿大學士。——《清史稿》

注:大學士在清代與內閣權利息息相關!


自乾隆四十七年,乾隆命令和珅扳倒山東巡撫國泰(實則是和珅的黨羽)以及布政使於易簡之後,和珅正式成為乾隆的心腹,同年加封二品位太子太保。而後在四十八年以及乾隆五十一年間,和珅不僅被乾隆持續加重權柄,更是讓和珅得到了一個培養官員的機會!

到了嘉慶二年,當時的朝堂中,據稱上朝的三十餘人中,有將近二十人既和和珅有著師生之緣,也和和珅有過利益往來。其中胡長齡(嘉慶年間的禮部尚書)就是和珅的學生之一。在和珅倒臺後,嘉慶帝對於胡長齡是極力拉攏,更不用說打殺了,嘉慶帝也明白在消滅和珅之後,必須要籠絡和珅原來的政治團隊,所以株連的名號,是萬萬不可能放出來的。

大學士蘇凌阿重聽衰邁,因與其弟和琳姻親,隱匿不奏;侍郎吳省蘭、李潢,太僕寺卿李光雲在其家教讀,保列卿階,兼任學政,大罪十一。——《清史稿》

注:蘇凌阿是因為和珅之禍同樣被處死的重要官員!



自乾隆四十七年到乾隆乾隆六十年,因為乾隆對和珅的看重,讓和珅在朝廷上交好斥惡,所以和珅在十餘年間的政治力量積累,是十分龐大的,只是因為出於對乾隆的感激和忠心,和珅才沒有造反,這也是嘉慶帝不能下株連九族這樣的命令的原因所在!

上既誅和珅,宣諭廷臣:“凡為和珅薦舉及奔走其門者,悉不深究,勉其悛改,鹹與自新。”——《清史稿》

在和珅二十大罪出爐後,嘉慶帝也是一個大棒一個蘿蔔,表明了原來是和珅舉薦的人,有來往密切的人,都不深究,改過自新便可。這言外之意就是:”和珅倒臺了,你們的依靠沒有了,但是我嘉慶不追究你們,還可以接收你們”。

嘉慶帝無論多厭惡和珅,該做出的姿態是要有的,除九族之行為不能夠動,但也不能無緣無故去屠殺和珅的家人,以免離間了人心。所以在嘉慶帝倒臺和珅的這個事情上,並非是百分之一百順著嘉慶帝的意思來的,嘉慶帝其實收到了掣肘也很多,殺掉和珅,也已經是抵著很大的阻力進行的了!


富賈之禍 三

和珅死後,他剩下的家人已經沒有對嘉慶帝有威脅的了!

和珅除了後來籠絡的政治團隊,其實和珅在當時的朝堂上,也有著重要的家人佔據著重要的位置。一是和珅的兒子,乾隆十女兒的丈夫:豐紳殷德,也是駙馬!另一個則是在嘉慶元年被封為當朝統領大將軍的和琳,和琳是和珅的弟弟!

世人一直都因為影視劇知道和珅因為和乾隆聯姻,有著這一層穩固關係,但是卻很少注意到和琳這個同樣在軍事上掌握巨大權柄的人。但可惜和琳在和珅倒臺前的三年,也就是被冊封為大將軍的同年,就因為在南方征戰中毒而死,死後乾隆還對其追加冊封與諡號,讓和琳進入太廟!

那麼在和珅倒臺後,和珅在朝廷裡還有影響力的人,自然只有豐紳殷德一人了。若是當時豐紳殷德不是嘉慶的妹夫,那麼按理來說,豐紳殷德也是必死無疑的。

但由於固倫和孝公主的求情,豐紳殷德被削官,隨後才難得被保一命,但和珅的死對豐紳殷德打擊巨大,在豐紳殷德去世前的十年裡,豐紳殷德一直鬱鬱不樂!

子豐紳殷德,尚固倫和孝公主,累擢都統兼護軍統領、內務府大臣。和珅伏法,廷臣議奪爵職。詔以公主故,留襲伯爵。尋以籍沒家產,正珠朝珠非臣下所應有,鞫家人,言和珅時於燈下懸掛,臨鏡自語。仁宗怒,褫豐紳殷德伯爵,仍襲舊職三等輕車都尉。——《清史稿》

所以在和珅死後,迫於皇室的關係,嘉慶帝沒有下死手,但是卻把豐紳殷德的爵位身份剝奪了,讓豐紳殷德沒有了第二次可以被求情的好處,這也代表著嘉慶的一種暗示警告,讓豐紳殷德不要動歪心思,拔掉了豐紳殷德的“牙齒”,當時能夠影響嘉慶的和珅家人,就真的是沒有了。所以連坐與否,都不再重要!


不過嘉慶帝也的確是個小心眼的人。在和珅倒臺後,還強制把和琳清出太廟,毀掉了和琳的祠堂。除了和琳之外,和琳的兒子豐紳宜面還被剝奪爵位,下場比豐紳殷德要慘烈得多,因為他還被趕出了府邸,相當於古代明代被剝奪朱姓,打落為一代平民,嘉慶帝這樣的做法,就是為了消滅一切的隱患!

處死了和珅,剝奪了豐紳殷德。最後還處死了和珅的一個黨羽蘇凌阿,那麼和珅的威脅就正式破滅,剩下的和珅的妻妾,嘉慶也是沒有理由去動了,而且後來和珅的幾個妻妾也意識到和珅死後帶來的危機,乾脆自殺身亡!


評價

和珅的死,是政治典型的擊倒,而不是政治集團的清掃!

乾隆在85歲那年,就把皇位讓給了嘉慶。但在嘉慶四年間的嘉慶,實則權柄不大。究其根本原因,乾隆的年紀太大,能力夠,經驗足,嘉慶帝和乾隆不是一個量級

,因此,乾隆的心腹和珅在嘉慶在位期間,也依舊是以乾隆為主,在這一點上,和珅的做派開了一個壞頭,所以乾隆在死後,和珅是一定要死的,因為這關係到了嘉慶的威嚴!

朕於乾隆六十年九月初三日,蒙皇考冊封皇太子,尚未宣佈,和珅於初二日在朕前先遞如意,以擁戴自居,大罪一。——《清史稿》
皇考聖躬不豫,和珅毫無憂戚,談笑如常,大罪六——《清史稿》

所以和珅的倒臺,說複雜,自然也是複雜的。因為和珅一死,和珅這麼多年來積累的政治力量,黨羽派別都變成了無主之流,跟誰比較好,皇帝會不會牽連他們,這都是很現實的問題。可是說簡單,他也是簡單的,因為嘉慶打和珅,一是出於想要清空和珅積蓄,而就是為了維護自己這幾年間被落下的面子。


所以嘉慶帝根據當時浮躁的群臣,以及扳倒和珅並不深邃的目的。於情於理,嘉慶帝應該做的就是籠絡人心,淡化和珅死後造成的恐慌。所以連坐這種事情,嘉慶也是不能夠去做的。

於是和珅的倒臺,我們應該理解為政治典型的一場懲罰,而不是那種髮型政治團隊的清洗!

結語:

和珅此人在歷史上其實功過難說。和珅為後世所詬病的只是和珅在朝堂中的政治運作,以及貪汙無度。可和珅在朝期間,所做的諸多事情對民生、國家都是有著一定幫助的。所以和珅的倒臺,好與壞,都是一個相對的問題而已。和珅其實更應該被看作為比胡雪巖更早的紅頂商人!


參考史料:《清史稿·列傳一百六》《和珅—正史與戲說》


紀元的尾聲


電視劇上沒有滅九族,乾隆的女兒嫁給了和珅的兒子。

嘉慶是拔了自己的一個眼中刺,為了把和珅的財富收歸國庫。

沒有滅九族,清朝的時候已經很少滅九族了,滅九族適合罪大惡極和極有警示價值的案件,明朝時期比較多,清朝時候很少!


一碗香茶館


沒有滅九族,包括和珅的兒子也沒殺,也不能滅九族,因為乾隆的女兒嫁給了合身的兒子。

嘉慶僅僅是拔了自己的一個眼中刺,並且把和珅的財富收歸國庫而已。

沒有滅九族,清朝的時候已經很少滅九族了,滅九族適合罪大惡極和極有警示價值的案件,明朝時期比較多,清朝時候很少!


酒鬼丁大虎


和紳跌倒嘉慶吃飽!這是一句俗語,也是歷史告訴我們的。

但是和珅的死,不是滅九族的罪。最大的依據也就是:和珅的九族之內包括愛新覺羅氏一族,包括愛新覺羅.弘曆,也就是乾隆皇帝。因為和紳的兒子豐紳殷德娶了皇帝的女兒。所以和紳和乾隆是兒女親家。所以既使和珅有有再大的罪也不可能滅九族。即使要滅九族,也不可能是真正的九族,至少要把皇帝這一組給去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