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些人喜歡誹謗“敢於對西方說不、敢於向列強亮劍”的慈禧老佛爺?

盜德高點


把整個民族的事情推脫在一個人身上,特別是女人身上,想來是國人的優良傳統,從烽火戲諸侯的褒姒開始,掌權的政治狠人,花瓶般的擺設,又有哪一個跟政治,跟皇權沾邊的女人,只要她們生活的時代,處於王朝末期,那麼身上必揹負滾滾罵名。

慈禧大概是這些女人之中,被罵的最慘的,從她的吃穿用度,到她的個人愛好,從她的守寡生活,再到與兒子的感情,從她的政治立場,再到施政主張,近代以來,無數文人墨客,口誅筆伐,把她塑造成了近代第一妖魔的形象。至今,關於她的各種各樣的邊角料,依然還是吃瓜群眾們拿出來鞭撻。

這種現象正常麼?

人們只有在推諉責任的時候,才會把詆譭、謾罵集中在一個人身上,當熱,這個人本身也是有責任的,因為他沒有扛住他自己原本應該扛住的責任。

按道理來說,19世紀中期到20世紀初的中國,唯一之合法政府是清王朝,作為政府理應有維護國家主權,民族尊嚴的義務,但是,這個概念是現代社會才有的,那個時代中國,清廷、民族、人民、這幾個概念都是割裂開來的。

在洋人沒有打進來之前,雖出過一些亂子,但大體上“海晏河清”的清王朝跟中國是一體的,因為它拳頭最大,所有人都屈居其下。但等到鴉片戰爭以後,清廷就不再能代表中國了。它首先與中國這一概念產生了分離。

在抵禦外辱的過程中,充分暴露了封建王朝的劣根性,它們大部分的統治者,所需要維護的是自身的利益,而非全體國民的利益,清廷的軟弱無能,自此表現出了兩種利益上的衝突,為了維護統治,保存自己的利益和特權,所以不得不用國家利益去餵飽列強。

而人民呢?

對於絕大多數沒有接受過文化教育,愛國主義教育的清朝普通大眾而言,他們眼中的國,是大清國,是皇帝老爺和官爺們的朝廷,所以,大清國敗了,洋人來了,對於他們而言,其實分別真的不大,因為,他們的生活太過艱難,而使得他們生活艱難的罪魁禍首,也恰好是大清國。

弄清楚這些以後,我們再回過頭來看慈禧,再理解她的種種行為,就能明白,相比較那個時代的大多數政治精英而言,她對於大清國的統治延續,是極其重要的。而她本人的所有施政出發點,都是為了維護清廷的統治,造福人民、革新變法、抵禦外辱,這一切做不做,怎麼做,做到什麼程度,取決於對清廷政權穩固的好處有多少。

中國曆代的統治者大多的政治立場都是這樣的,因為時代如此,制度如此,他們所能看到的,從他們的立場上,就已經決定了。

但是時代變了,自然清王朝的統治可能性也會隨著時代變化而逐漸瓦解,新的時代需要相適應的新政治制度,既然如此,那麼清王朝越腐朽,越墮落,對外越軟弱,豈不是更加證明,它沒有存在的必要性了麼?

而我們所有謾罵慈禧的理由,其實都是把慈禧當初了自己人,認為她出賣了我們的利益,可笑,她從來都不是我們自己人。


江畔初見月


慈禧之所以“敢於向西方說不,敢於向列強亮劍”完全是出於對自己權力的維護,為此他竟置萬民於不顧向八國聯軍宣戰。戰敗之後攜帶王公逃亡西安,把百姓留給侵略者肆意屠殺。經過八國聯軍侵華之後慈禧不但不痛心疾首,反躬自省,反而因為八國聯軍沒有把她當作禍首懲辦而對列強感恩戴德,在《罪己詔》中他恬不知恥的說到:“今茲議約,不侵我主權,不割我土地,念列邦之見諒,事後追思,慚憤交集。”

在慈禧看來外國侵略者只要不動搖自己在中國的統治權力。無論是割地還是賠款都無所謂,反正中國有的是銀子,有的是土地,只要列強想要儘管拿去就是了。因此慈禧完全滿足侵略者的願望,出賣國家利益,以換取自己在中國統治的安穩,可以說在慈禧掌控中國的幾十年間,慈禧是中國歷史上籤訂喪權辱國條約,向侵略者割地賠款最爽快最大放的一位封建社會最高統治者,在賠款方面所創造的世界吉尼斯記錄至今沒有一個國家能破。

實際上在慈禧統治中國的幾十年特別是王朝末期中國已經是一個非正常國家,當時美國的一個人說:“中國已經達到了一個國家地位非常低落的階段,低到只是保持了獨立主權國家的極少數的屬性的地步。”然而即便如此只要洋人不剝奪慈禧在中國的統治大權就行,其他的她都無所謂,八國聯軍侵華之後慈禧“惕於外人之威,凡所要求,曲意詢之”。中國完全淪落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而所謂的清政府也就成為了帝國主義列強統治中國的代言人。

20世紀初期日本《朝日新聞》推選出20世紀對全球有重大影響力的一百位人物,慈禧就排在第一位,這為統治中國長達48年之久的女人,雖然勝利的打垮了幾乎所有跟她作對的人,甚至包括她的親生兒子,由此當之無愧的成為中國不可一世的老佛爺,但是在她統治時期內,龐大的中國從光輝燦爛的頂峰淪落為一名國際間的笑柄。


微風書房


慈禧“敢於向列強亮劍”?這純屬意淫了。1900年八國聯軍入侵北京的起因是慈禧向外國列強宣戰了,宣戰的目的可不是反帝國主義和懲治外宼入侵,目的是告訴全世界,大清是她慈禧太后說了算。因為慈禧想廢掉光緒皇帝,西方列強對此是反對的,清廷對外宣稱光緒患病,駐華公使們就有人請了西醫進宮為光緒診治,結果是光緒身體是健康的,沒有重病和急病。粉碎了慈禧廢光緒另立新君的打算。慈禧想給外國人顏色看看,爆發戰爭,慈禧自己不也逃跑了,而且從北京跑到西安去了。敢於向西方說不,敢於向西方列強亮劍,換來的是慈禧個人權力地位不容動搖的穩固,還有簽訂喪權辱國的《辛丑條約》的“庚子國恥”


立志成蟲


從客觀歷史角度來看,慈禧說不上是中國歷史上的英主,至少是個強勢政治人物,她是否是我們平常所認知的那般不可理喻,貪權還邪惡。必須看到的是她當政以後的四十多年,中國的面貌是有很大改觀的,在一定程度上修復了兩次鴉片戰爭和太平天國帶來的破壞和兵禍創傷。



創設同文館,派遣留美兒童,清政府主辦福州船政局,江南製造局,開平煤礦,招商局等近代企業。這些都使中國一隻腳向“近代”邁進,增強了大清的國力,在甲午之前國際公認的在亞洲沒有其它國家可以取代清國的地位,在國內歷史學者也賦予了“同治中興”的標籤。

慈禧在辛酉政變之後,如果沒有積極的包容心態,不認可奕訢等洋務派的世界意識,那些幾千年來中國不曾有過的東西是不會接二連三地冒出來。這裡並不是替慈禧開脫,也沒有給慈禧翻案的意思,就題目而言,謗議慈禧是如何成為近代人們的習慣。



對慈禧不接受變革,是中國甲午以來一切失敗的總根源,是滿清愚昧無知的總代表,這個看法首先來源於康有為和梁啟超。在康梁的著作中觀點明確,他們把光緒作為英明皇帝,認為慈禧應當承擔所有近代中國全面落後的主要責任。由於他們在近代中國士人中的地位,變法失敗後長期流亡異國,得到海內外華人的廣泛同情,因此他們的觀點深刻影響了當時的大眾輿論,在辛亥之後更是被人們所接受,說到清末中國的頹敗,言必稱慈禧守舊專權。


康梁和慈禧是一對政敵,他們對她的攻訐當然是不惜餘力的,在光緒死後的第二天,流亡美國的康有為就說是慈禧謀殺了光緒皇帝。事情的真偽自有論斷,暫且不論他們的功過得失,就事而言,慈禧被康梁“妖魔化”是無疑的。

還是那句老話,歷史是勝利者書寫的,清朝已經過去了,它沒有機會闡述自己,慈禧也沒有解釋的機會,留下的只有慈禧的“千夫所指”和大清的“一地雞毛”。

(一家之言,歡迎指正。)


看遍山川


不是說有人喜歡誹謗慈禧,而是在當時的國情下,慈禧這樣做無異於自取其辱,是自大無知的,也註定是拿國家的命運來洩私憤的愚蠢之舉!

我們看看慈禧在保守派大臣的慫恿下怎麼樣一步步的向列強宣戰的:

1900 年 1 月 12 日朝廷頒佈召令,凡為自 衛和保護村莊而練兵者不應被視為土匪。4 月 17 曰,朝廷宣佈, 安分守法的村民設團自衛符合古代『守望相助』之義;因此,此 類活動不應被禁止。拳民變得更加的大膽、熱情高漲,他們毀壞了象徵外國奴役的鐵路和電線。

1900 年 5 月初,朝廷考慮把義和團組建成軍隊,但遭到裕祿和袁世凱的反對。掌權的反動人物不願罷手;剛毅不斷地向皇太 後勸告,拳民有神的保佑,並且刀槍不入,中國要趕走外國人所 要倚仗的正是這種人。

太后暗中要剛毅把拳民召至北京,在一場 宮廷表演中,他們在火器前的刀槍不入被『肯定』後,她表揚了 他們的首領, 並下令包括侍女在內的宮廷侍從練拳。王公大臣 馬上聘請拳民守衛住宅,並焚香供奉拳民的神。半數政府正規軍加入拳民,兩者間的區別消失了。人們如痴如狂地習武。

拳民還得到了 5 月 29 日的另一則朝廷召令的鼓勵,這則召令告誡各省官員,不要不加區分地攻擊拳民,因為練拳的人中有 好有壞。此類的官方認可燃起了拳民的激情,6 月 3 日,拳民切斷了京津鐵路線,形勢迅速失控。

至此,朝廷完全被反動分子所掌握。端親王取代慶親王成為總理衙門的首腦,徐桐和啟秀也被任命為總理衙門大臣。外國使節得出結論,朝廷要殺死在京師的所有外國人。

6 月 10 日 清晨,一支 2,100 人的各國聯軍乘火車離開天津,但在北京和天 津中間的廊坊遭遇拳民。激烈的戰鬥發生了,阻止了外國人的前進。京津之間的電報線被切斷了,北京的外國人前途未卜,令人 極為關注。6 月 10 日,拳民焚燒了英國使館在西山的夏季寓所; 一天後,日本使館書記杉山彬被董福祥的部隊殺害,這位反動的回教徒將軍先前曾向慈禧太后吹噓,他有力殺外國人。戰爭之幽 靈被放了出來,現在,這個飢餓的幽靈在華北大地上垂涎地遊蕩 著,無法控制。

6 月 13 日,大量狂暴的拳民湧進北京, 他們焚燒教堂和外國人寓所,並殺死或活埋他們看到的中國皈依 者。他們掘開傳教士的墳墓,包括那些早期的耶穌會士,如利瑪 竇、湯若望、南懷仁。6 月 14 日,他們數次襲擊使館護衛,6 月 20 日,殺死了德國公使克林德(Clemens von Ketteler)。

在天津,拳民同樣無法控制,他們焚燒教堂和出售外國商品 與書籍的商店,殺死中國基督教徒,並且衝進監獄,釋放獄中的 夥伴,強迫總督允許他們從政府的軍火庫中自由地挑選武器。

此時,端親王和剛毅主張全面進攻公使館,是洗刷半個世紀 以來國恥的唯一方法。在這一點上,太后同意了。6 月 16 日,四 次御前會議中的第一次御前會議召開,研討是戰是和。太常寺卿袁昶謹慎地反對與公使館公開為敵,他指出拳民刀槍不入是假造 的。太后打斷了他,並說:『法術不足恃,豈人心亦不足恃乎?今 日中國積弱已極,所仗者人心耳。若並人心而失之,何以立國?』 會議未作決議,但發佈了招募『年力精壯』的拳民入伍的上諭。

在 6 月 17 日的第二次御前會議上,太后命令通知外國使節, 如果他們的國家打算開戰,他們就得回國。6 月 18 日,第三次御 前會議召開了,還是沒有做出決定。第二天,一份來自裕祿的遲到的報告說,外國人要求大沽要塞投降。太后認為戰爭已正式爆 發,於同一天召集了第四次御前會議,清廷宣佈與各國斷絕外交關係。她決心藉助拳民同列強開戰。

對拳民從無好感的光緒皇帝握著宣諭大臣的手,喃喃而言道:『更妥商量。』太后立刻叫道:『皇上放手, 毋誤事。』6 月 21 日,裕祿的另一份奏摺到了,言詞模糊但相當讚許地摹畫了在大沽和天津的前三天的戰鬥。信心來了,那一天, 朝廷向外國列強宣戰。


常棣tandy


你說的向世界宣戰,指的是義和團運動發生後,慈禧太后在清廷鎮壓不力的情況下,試圖招安分化義和團,列強要求慈禧完全剿滅義和團,並不顧清廷反對,強行派兵進去北京城使館區(東交民巷)。慈禧對此非常不滿,決定利用義和團反抗洋人,於是口頭上向全世界宣戰,隨後義和團攻打東交民巷,傷亡慘重卻沒有任何成果,畢竟請來上身的神仙也不會造防彈衣。

見到義和團不濟事,慈禧一方面指望美英俄法的國際調停,一方面竟然宣佈“量中華之物力,結諸國之歡心”,俯首帖耳,甘為異族鷹犬。

八國聯軍以剿滅義和團為由攻破北京,慈禧逃往西安,一方面向洋人求和,一方面下令全國剿殺義和團。列強為了以華制華,簽訂《辛丑條約》後撤出北京。至此,由義和團扶清滅洋導致的鬧劇徹底收場,列強在條約上勒索4.5億兩白銀,在佔領北京時無惡不作,日本和沙俄甚至在東北為了地盤大打出手,慈禧在此期間竟然宣佈中立,任由列強在中國燒殺搶掠。

誹謗?拿虛假的事情批判才叫誹謗。她老佛爺為了自己的面子,不備糧草,不徵軍隊,不發軍餉,貿然在嘴頭上挑釁各國,她若是真心抗擊列強侵略也就罷了,一路逃竄,不敢向洋人老爺放一槍一箭,只敢欺壓沿途的老百姓,又使北方人民再次遭受列強劫掠,中國徹底淪為世界笑柄,誹謗何在?


卓曉衝


滿清是中華之國的衰敗開始。是國人痛恨的朝代,作為一個朝代末代的掌權者,都被後人指責昏庸無道。慈禧也不例外。但是唯一不同的是因為慈禧是一個女人!

且不論慈禧美不美。自古以來中國人留下來的話就是紅顏禍水,禍國殃民。例子有很多,比如妲己、褒姒、陳圓圓、西施、楊玉環等等等等。把那些個罪過推到女人身上,那些傳史人才能心安理得的把這歷史傳下去,而我們才能夠心安理得的把這個歷史接受罷了。

要知道八國聯軍攻北京城的,是當地老百姓幫著八國聯軍打的,給抬梯子,給推車,給帶路。

要知道當時維新運動只不過是黨閥之爭的幌子。

要知道八國聯軍加起來也就兩萬人,北京城裡的八旗兵最少得五萬人以上。當時的火器都是燧發槍,射速慢,殺傷力不高,還沒有機槍。不用說兵了,就是民,拿人數堆也能讓這八國聯軍死在那裡。但是沒有。

當時整合中國都沒有骨氣了,與這個老太太何干?

為留這國,她像“萬國”宣戰。輸了,為留這國,她就得籤這喪權辱國的條款。

殊不知,跟八國聯軍打起來的時候,輸了,報給慈禧是贏了。

殊不知當時的臺灣香港等地割讓出去,還沒有當時的一些官員的封地大。

殊不知,當時宮廷裡一顆雞蛋十兩紋銀,幹一件小事,官員也敢要朝廷數十萬白銀。那麼她挪了水師的款做壽,對她來說跟那些官員做的事情是一樣的。

錯就錯在她是女人。並不是為她招什麼魂。去看看當時的那官、兵、民、丁。去看看那傳史人會寫什麼?會寫妓女賽金花的故事嗎?


百變風神


這點對於一個正統的中國人很關鍵是人格品德和價值觀取向問題,我不反對國人批判漫罵資本主義西方帝國主義勢利,看事要一分為二的分析剖透性質的本質,資本主義西方囯家中,有很多中華民族缺少的閃光的優點和科技實力,人文素養,和我們千辛萬苦怎麼學也學不好的東西,去其糟粕學其精華為我所用,是以夷治於夷的亮點,中華文明多崇尚故有的精典的文明禮讓形勢和道德規範,,,而西方各國多善變唯利是圖,為國人而不恥,當今美國是很偉大多,別用中國人的思維方式,想著世界各國,皆於我們與鄰友善,就全當路上遇見了條臉上長狗毛的欏頭清病了,須要割骨療傷,須要有超人的理性和忍耐,去化解一切未知的挑戰。


94310417小云


因為人都是情緒化的,尤其是在涉及國家和民族的榮譽上,一個通俗易懂的標籤可以引發很多人的共鳴,至於為什麼要這樣歪曲,有這些原因:



首先是成王敗寇。因為在慈禧手裡最終讓清朝一步步走向衰落,也讓我國陷入了被侵略被剝削的境地,這是不爭的事實。人們不會管慈禧做了多少改革,取得多少進步,為清朝操了多少心,只看到在慈禧手裡打了多少敗仗,簽了多少屈辱的條約。落後就要捱打,在其他國家都在發展進步,清朝卻找不到方向的時候,落後就是慈禧的原罪,因為她是整個國家的實際掌權人,要為整個國家的未來負責。



第二,因為革命的需要。推翻清朝容易,推翻人們心中的封建思想難,為了讓人們更容易的看清封建王朝的弊端和危害,慈禧這個在人們心中有很大影響的人物就被拉出來批判,只有把她說的一無是處,才會讓更多的人明白只有革命才能救國家。


第三,滿足人們的獵奇心理。對於宮廷裡的事情總是會讓人們好奇,這也是各種後宮影視題材火熱的原因。要正說慈禧,枯燥複雜的分析沒人願意聽,但要說起慈禧的野史,就會讓很多人感興趣,這也是人們歪說慈禧的一個重要原因。


青木新史觀


慈禧還要誹謗?是李蓮英重生了?她活著就有人寫對聯懟她 : 尊號XX字,字字欺天! 掌權XX年,年年割地! 她和光緒幾乎同時去世,也有對聯調侃 : 死二非常人,掉三滴無聊淚。 而革命黨罵的更兇!章太炎,吳稚輝哪個沒罵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