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靖放棄蒙古一切時一點都沒猶豫,為何楊康就放棄不了?問題出在哪裡?

藍色的夜晚47


郭靖是虛構的藝術形象。正常人在那個位置上,出於對成吉思汗的感謝和對宋朝腐朽的不滿,都會選擇為蒙古效勞。最後滅宋的元軍將領大多是漢人,封個公侯都那麼多人爭著幹,何況金刀駙馬宋王了。


夢浮橋84732441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主要是兩個人的個性完全不同。

郭靖本性淳樸,善良,對於物質要求很低。

大家注意,即便郭靖成為金刀駙馬,他對於物質上的享受還是不屑一顧的。

歐陽鋒去找郭靖算賬時,郭靖也是住在簡陋的蒙古包內,招待歐陽鋒的不過是馬乳酒而已。

而拖雷送給郭靖價值連城的黑裘皮,郭靖自己的汗血寶馬,他能毫不猶豫的轉送給第一次見面當做男人的黃蓉。

這都是楊康絕對做不到的。

就國家大義上,郭靖雖然長在蒙古,但堅持自己是漢人,絕對不會做不利於漢人的事情。

比如當時完顏洪烈帶人搶劫武穆遺書,郭靖明知道不是歐陽鋒的對手,仍然在皇宮山洞內奮力抵抗拼命,最終被打成重傷差點送命。

保護武穆遺書不落入敵人之手,郭靖尚且如此拼命,更別說讓他背叛漢人了。

其實,不要說郭靖這種人,就算諸如雪山飛狐裡面的寶樹和尚這種人渣,在國家大義上也是堅持底線,不投靠滿清。

崑崙派掌門何太沖不是好人,但朝廷逼他投降,他寧可被斬去手指也不屈服。

然而,楊康則不同。

楊康一來本性不好,二來受到養父,奸人完顏洪烈影響太大。

大家注意,從楊康在大街上公然調戲穆念慈來看,此人本性惡劣。

金庸書中壞人不少,但在少年時期當眾調戲婦女的卻基本沒有。

同時,丘處機好歹是楊康的師傅,花費十多年精心傳授楊康武功。而楊康武功在年輕人中,並不算低,可見丘處機是頗有師傅的恩情的。

然而,在丘處機被趙王府高手圍攻時,楊康不但裝聾作啞不救人,甚至還推波助瀾想要殺死丘處機,一了百了,不再被人教訓。

可見,此人天性薄涼,不是好東西。

這樣一個人,不能捨棄榮華富貴也就是尋常事。

況且,郭靖從小生活在蒙古苦寒環境下,沒有享受過什麼,對於物質也就不太在乎。

楊康是作為小王爺長大的,完顏洪烈又是經過最有權勢的王爺,可見楊康的物質待遇恐怕不亞於太子,窮奢極欲。

這種情況下,楊康確實很難放棄以往的富貴生活,同郭靖一樣行走江湖受窮。


薩沙


我想還是歸屬感的問題:郭靖已經找到了歸屬感,放棄蒙古就很容易;楊康除了金國,無所歸依,放棄金國就是放棄所有,所以不容易。

郭靖其實並沒有與蒙古徹底決裂。就是最終離開,還有故友拖雷、恩師哲別以追捕之名,趕來送行。但是,離開蒙古,意味著重回中原,而中原,有他的七位恩師,有洪七公,有新交的各位朋友,最重要的還有美麗的黃蓉。而留在蒙古,他必須跟不愛的華箏結婚。取捨之間,很容易做出抉擇。

楊康就不一樣了。剛剛知道身世,生父楊鐵心、生母包惜弱相繼逝世,除了嚴厲的師父丘處機,和剛剛結識的郭靖(這時候還沒有結拜,還不是義兄),以及調戲過、卻沒有真感情的穆念慈之外,中原、漢族,對楊康而言,是一片陌生。

另一方面,也就是金國這面,除了母親已死之外,父愛、親情,榮華富貴,一切都和從前沒有區別。這一切都是他從小習慣了的,也是他僅有的憑恃和依靠。要他放棄這一切,任誰也不捨得。

只站在狹隘的民族主義立場上責備楊康,其實是非常不公平的。


棲鴻看紅樓


當然可以說這是作者金庸故意寫的,一點也沒問題,不過,從塑造人物來說,郭靖、楊康兩個人物成長環境不同,這是作者體現的一個重要藝術觀點。

郭靖與母親流浪塞外十八年,實際上也不能說他們過得很慘,塞外是自然條件相對差一些,但大家都看得到,前期成吉思汗一家包括部落裡蒙古人都比較樸實,對待郭靖母子非常好,完全視為自己人,所以成吉思汗封金刀駙馬不是兒戲,是非常認真的事情,古人俠士重然諾等同金口玉言,這也算是最後郭靖願意回到塞外兌現婚姻的依據。以郭靖的為人按說不應該出現大逆轉,完全忘記成吉思汗等人的恩情,這個時候金庸來了一個成吉思汗後期圖霸的變質,英雄觀和俠義觀產生矛盾,這就是蒙古強大後要征服所有地方,和宋朝產生矛盾,郭靖不可能忘記自己的根,尤其母親被脅迫致死,這是郭靖最後完成轉變,解決華箏與黃蓉兩難困境一個巧妙的方式,也是讀者可以接受的自然過渡,郭靖沒有忘本。而他的另一面就是楊康。

楊康母子去北方的方式和郭靖母子不同,楊康母親一開始是被完顏洪烈欺騙,母親為了楊康成長也選擇哄騙,所以最重要的少年時光楊康一直認為自己就是金國人,連最重要的嫉惡如仇的師父丘處機都對這一方面忽略,造成楊康性格的根基就在一個錦衣玉食養尊處優的紈絝子弟環境下,母親對他溺愛,師父對他忽視,加上完顏洪烈刻意寵著他,以及楊康確實天資很聰明,與郭靖的成長几乎就是一種對照。

其實個人對丘處機對楊康故意不說身世感覺是一個漏洞的,但從歷史本來環境說,全真教在金朝是相當受推崇的,本來丘處機也不大可能與金國高層對著幹,這一點反而又是可以信服的,尤其王處一是金朝朝廷的貴賓,全真教在金朝境內全靠王處一推廣,在蒙古才是丘處機。

背景固然可以說是背景,丘處機對楊康的問題算是瑕疵,但也勉強說得過去。但後來楊康與郭靖遇見以後,才是楊康真正不能放棄的重要描述,金庸在尊重楊康性格方面做了很好的鋪墊,楊康因為聰明驕傲,身世被揭穿,他不得不隱忍不發,內心也希望個人變得強大,但全真教上下對楊康依然不大重視,往往板著臉訓斥,這是一大沖擊,以楊康過去的地位,這是很難接受的,其次郭靖不善言辭,黃蓉對他十分警惕,再一次推動楊康無法和郭靖黃蓉修好,這是另一大離心力,除了穆念慈之外,楊康根本沒有可以信任的人,他變成了一個棄子,唯有靠自己的聰明扭轉,但這個時候眼前可以利用的資源還是金國完顏洪烈,所以,不完全是楊康不願意捨棄,而是客觀上,全真教和郭靖這邊都沒有真正全副身心去改變楊康,而楊康和楊過兩父子一樣,是心高氣傲的人,吃軟不吃硬,金庸把他們的性格塑造的確實很好。

楊康哪怕是對歐陽鋒都是帶著心機的,上桃花島殺害江南七怪就是典型,直到最後計謀敗露,被歐陽鋒的毒反噬。金庸對楊康不算是重點去寫的,不如楊過那麼詳細,但兩父子的個性是極為相似,但就是成長經歷不同,而且郭靖的性格和楊康差距太大,又不善言辭,當時年輕對楊康的未來也沒放心上,哪知道這個結義兄弟會產生那麼大的轉變與禍害,所以楊康不算是簡單貪圖享樂,恰恰他是太想證明自己,而全真教和郭靖這邊都對他並不像說的那麼看重,唯有利用金國資源儘快獲得成就,這的確是一個悲劇


何運超


兩個人從小的生長軌跡就有所不同!

郭靖,從小就是普通的蒙古牧民,即便與自己的師父,即江南七怪相遇並培養多年,同時更與鐵木真的兒子託雷成為好友,此時的郭靖也仍然是一個普通牧民的身份。畢竟這一時期的鐵木真,也只是某一個部落的首領而已。



雖然後來成為了金刀駙馬,但郭靖很快就為了應20年之約,而與自己的七位師傅南下來到中原,可以說他雖然得到了這個稱號,但卻並沒有享受這樣的駙馬地位,或者按照現在的話來說,也不過是個榮譽稱號而已。更重要的是,由於親生父親死於漢奸的報復,郭大娘從小給兒子灌輸的思想就是報仇和忠義,這恰恰也是師傅們不斷傳授的思想,雖然郭大娘手無縛雞之力,七位師父的武功在江湖的絕頂高手面前就是笑話,但在大是大非的價值觀面前,無論是郭大娘還是江南七怪,他們的思想卻最為精華。

從小過的是苦日子,接受的更是最有價值的思想,所以榮華富貴對於郭靖來說只是一個很陌生的詞語。雖然多年後作為蒙古西征軍的統帥,郭靖暫時性地享受到了地位,但郭靖接受這樣的位置,更是為了選擇報恩(鐵木真)和報仇(完顏洪烈),與追求榮華富貴無關。而他的蓋世武功和俠肝義膽,也恰恰給他迎來了另一份榮華富貴:中原武林赫赫有名的郭大俠,襄陽城的實際最高統帥。在多年的襄陽保衛戰中,甚至可以與蒙古大汗平起平坐共同在這塊戰場上對峙,我在乎你那點榮華富貴嗎?

尷尬的是,同樣經歷了殺父之仇,楊康的成長軌跡卻和郭靖大不相同。



由於母親書香門第的特殊身份,儘管心中放不下“死去”的楊鐵心,但包惜弱還是接受了金國王妃的地位,由於不知道從始到終這只是完顏洪烈設下的圈套,這個躲在背後的陰謀家反倒成為了包惜弱和楊康眼中的恩人和慈父,從小就在蜜罐裡泡大,體驗不到艱辛!丘處機過於爭強好勝的教學方式,更讓楊康變成了一個只求勝負而不求忠義的武人。而完顏洪烈多年來一心為了光復金國的榮耀而不斷奔走,王府內外不斷出入各路收買的漢奸和異族高手,說白了,都是一些思想低下價值觀扭曲的人,成天泡在這樣的區域中,楊康的價值觀自然也得到了徹底的顛覆。進而跟歐陽克一樣,恃強凌弱幹出了在街上調戲女子的荒誕行為。

這種卑鄙下流的事都能幹出來,最後跟著自己的父親四處奔走,成為一代漢奸,這一切也就順其自然了!他們都得到了高人的武功傳授,也被灌輸了報仇的思想,但不一樣的是,有的人並沒有學會忠義兩個字該如何寫?


遼寧資深球迷


“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金庸的十四部小說中,《射鵰英雄傳》可謂是傳播最廣的一部了,多次被拍成影視劇,還有由它衍生的電影《東成西就》、《東邪西毒》。

《射鵰英雄傳》遵從傳統價值觀,塑造了郭靖這個“俠之大者”的大俠。既然有為國為民、公而忘私的大俠,就有其對立面的賣國求榮、認賊作父的小人。楊康就是這個反面人物。

郭靖是蒙古成吉思汗的準女婿,立過大功,地位尊崇。但知道成吉思汗準備侵犯大宋時,毅然決然的拋掉一切,回到臨安幫助南宋朝廷抗金、抗蒙。而楊康是金國趙王府的小王爺,他幾次被逼著離開趙王,幾次又回去,棄民族大義於不顧,難以捨棄榮華富貴。郭靖和楊康截然不同的選擇,是他們的人生經歷決定的。

郭靖、楊康名字的由來

我命由天不由我,郭靖、楊康未出孃胎,就被丘處機這個道士賦予了不凡的歷史使命。

北宋靖康二年,即1127年,金兵攻破北宋都城汴梁,俘虜了宋徽宗、宋欽宗,連同趙氏皇族、皇親國戚、朝中重臣,約三千餘人押往金國,北宋滅亡,史稱“靖康之變”。岳飛《滿江紅》有句曰“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

小說中,郭靖的父親郭嘯天,楊康的父親楊鐵心皆是忠良之後。機緣巧合,他們結識了全真教丘處機。為了不忘“靖康之恥”,丘處機給郭、楊兩家尚未出世的孩子取名郭靖、楊康。楊鐵心的妻子包惜弱救了金國趙王完顏洪烈。完顏洪烈覬覦包惜弱美色,派人洗劫郭、楊兩家。郭嘯天慘死,楊鐵心下落不明,郭妻流落蒙古,楊妻流落金國,郭靖、楊康尚在孃胎,命運就被改寫了。

郭靖

郭靖出生於漠北苦寒之地。郭氏母子靠放牧牛羊為生,生活清苦。郭靖天生愚鈍,四歲才會說話,但母親教他臨安故鄉言語,教育他不忘故國,牢記父仇。在母親的教育下,郭靖守信用,有膽色。七歲時,他答應不說出哲別的藏身之地,任憑朮赤如何鞭打,他也不開口。母親的教導指引郭靖邁出了俠義的第一步。

李萍見兒子頭上臉上鞭痕累累,好不心疼,但聽哲別說起兒子的剛強俠義,便道:“好孩子,為人該當如此。”

為了拜江南七怪為師,他小小年紀夜晚敢獨自上荒山。他的師父江南七怪武功雖然不是多高,但都是嫉惡如仇的俠士。後來郭靖遇到的全真教的馬鈺,丐幫幫主洪七公,還有老頑童周伯通,都是俠義之人。天性再加上這些人耳濡目染的影響,郭靖生成了一身錚錚鐵骨。

郭靖跟隨成吉思汗大軍西征,立下累累戰功,更是被封為金刀駙馬。成吉思汗以郭母為質,迫郭靖領兵攻宋。郭母為免郭靖為難,自殺而亡,用自己的鮮血給郭靖上了最後一課。

(郭母)指著柄上“郭靖”兩字,說道:“丘道長給你取名郭靖,給楊叔父的孩子取名楊康,你可知是什麼意思?”郭靖道:“丘道長是叫我們不可忘了靖康之恥。”李萍道:“是啊。楊家那孩子認賊作父,落得個身敗名裂,那也不用多說了,只可惜楊叔父一世豪傑,身後子孫卻玷汙了他的英名。”嘆了口氣,又道:“想我當年忍辱蒙垢,在北國苦寒之地將你養大,所為何來?難道為的是要養大一個賣國奸賊,好叫你父在黃泉之下痛心疾首麼?”

母親的死是最後一根稻草,更使郭靖毫無猶豫,拋下蒙古的一切功名利祿,南歸故國。

楊康

包惜弱嫁給了金國的趙王完顏洪烈,楊康順理成章地成了錦衣玉食的金國小王爺完顏康。因為楊康是遺腹子,包惜弱對他百般溺愛。楊康比武招親,戲弄穆念慈,把穆氏父女關押,包惜弱也只是柔聲斥責兩聲而已。雖然不是親生兒子,但完顏洪烈愛屋及烏,對楊康也是視如己出,嬌生慣養。他的師父丘處機只知道教授武功,卻不進行思想教育。最奇怪的是包惜弱和丘處機都不告訴楊康的身世。後來楊康又拜梅超風為師,學了陰毒的九陰白骨爪。他身邊圍繞的也都是沙通天、侯通海、樑子翁等這些趨炎附勢的小人。楊康習慣了安享榮華,如何肯跌落凡塵?即使他親生父母慘死在他面前,他也只是短暫的動搖,後來又投向完顏洪烈的懷抱,歧途難返。

不同的成長環境,不同的教育,形成了不同的價值觀,郭靖和楊康選擇了不同的道路。郭靖堅持抗元,與襄陽城共存亡,成了流芳千古的民族英雄。楊康為了阻止黃蓉揭露他殺死歐陽克的事,一掌拍在黃蓉軟蝟甲上,中了蛇毒,慘死在鐵槍廟,成了遺臭萬年的不忠不孝之徒。


淡看雲起


《射鵰英雄傳》中郭靖能放棄蒙古的一切,而楊康不能放棄的原因就是兩個人從小受的家庭教育不同,和兩個人的母親的教育方式有很大關係。

首先說這兩個母親,郭靖的母親李萍是一個勤儉持家,自強自立並且家國榮辱感很強的偉大女性。流落大漠後一直不忘教育兒子是南朝大宋的子民,而且從不溺愛孩子,當打則打,當罵則罵,從小就讓郭靖養成了一種良好的品德。

反觀楊康的媽媽包惜弱,是一個沒有氣節的女人,性格軟弱,吃不得苦,不能自立。當初被楊鐵心寵壞了可以說是。滅門跟她也有很大關係,紅顏禍水。她的心腸軟,但是都沒用對地方,雖說委身於完顏洪烈也出於無奈,必競當時身懷六甲。但最終被完顏的糖衣炮彈軟磨硬泡下順從了,過上了錦衣玉食的生活,把家國榮辱拋之腦後。

再說她教育兒子,不但從來沒有給楊康灌輸過愛國思想,更是縱容楊康的一切行為,十分溺愛。楊康從小在王宮長大,對前呼後擁的生活已經無法自拔,所以他放棄不了。

所以說一個人的成長是和他良好的家庭教育分不開的。





東瓜西瓜馬來瓜


《射鵰》中塑造了兩個相反的人物形象,一正一反。郭靖和楊康。一個成了蒙古的金刀駙馬,一個成了金國的小王爺,當他們得自己的身世之謎後,郭靖放棄了駙馬,而楊康卻背信棄義。那麼是什原因道致這個差別呢?我覺得是環境,教育引導的不同。

郭靖到了蒙古和母親相依為命,過得辛苦,但郭靖的母親教他做人的道理,就算到鐵木真那裡也是普通人的生活,甚至受到歧視。直到江南七怪找到他們,成了郭靖的啟蒙老師。江南七怪雖然武功不咋的,但在大的道義上卻從來沒有迷失方向,這就為郭靖的思想打下基礎,不趨炎附勢,有正義感。再後來郭靖結交人物都是不畏強權的人物,特別是洪七公,和黃藥師。所以郭靖放棄金刀駙馬是很自然的,讓人感覺不到什麼問題。

反觀楊康,如果楊康放棄小王就會讓人覺得不真實。為什麼呢?

楊康從小生活在王爺府,從小就可以前呼後擁,錦衣玉食,要什麼給什麼。從沒吃過苦。雖說楊康的啟蒙老師邱處機也是個正面人物,可是隻能背地裡教他,為人方面卻教的很少。在王爺府接觸的人都是些趨炎附勢,爾虞我詐的小人,再加上完顏洪烈招來的很多武林人士都是些邪惡之徒,最具代表的是歐陽鋒父子,還有梅超風。其中歐陽克更是陰險,在這樣的環境下,楊康想有一個正義的想法都不可能。

當楊康得知自己的身世後,也曾掙扎過,當他沒有了小王爺的光環的時候,普通老百姓都沒重視過他。忽然他覺得不自然了,為了得到尊重,得到養尊處優的生活,他割捨不掉小王爺地位。而郭靖從小習慣於平民生活。

可見環境教育對一個人影響是很大的。[微笑]




襄陽祖海


郭靖愛國,楊康叛國!



為正義吶喊的人


楊康的日子,是錦衣玉食,僕人成群,的王公日子。

郭靖的日子,窮小子一個,也跟奴隸差不了多少。

李萍,一個寡婦,養郭靖多不容易啊!

李萍從小給兒子灌輸的就是復仇,愛國。

郭靖本來不傻,都讓江南七怪每天打著玩,給打傻了……

郭靖在大草原上,也沒有見過什麼世面,給他一張大餅,一碗雜肝湯,他就會樂得屁顛屁顛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