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毛旅行了那麼多年,最後卻以自殺結局,為什麼是這樣?

袁文翔




三毛旅行了那麼多年,最後卻以自殺結局,令愛她的讀者確實難以置信!

關於三毛離世,警方在臺北一家醫院發現三毛以一條絲襪掛在脖子上確定死因是自殺。怎麼可能?三毛是那麼愛美的人怎麼會選擇這種方式結束生命?我們都知道,一個人若以上吊的方式選擇死亡,那死亡後的狀態常通是舌頭外露長伸,令人毛骨悚然。三毛那麼愛美的人,怎麼可能會以這種方式自殺?三毛的母親看到三毛死亡後那張平靜的臉,脖子也無絲襪勒痕,更無半點痛苦掙扎的痕跡,只是說女兒的死,是“自然冥歸”。


關於三毛的死,在無數愛她的心目中,是一個解不開的謎,作家張景然曾寫過一本《哭泣的百合——三毛死於謀殺》,但內容有些片面,仍然有不少爭議,而我不敢苟同。



三毛不的死,在我看來,不是自殺,不是自然冥歸,也不是謀殺,而是對生命看得雲淡風輕,有一種視死如歸的坦然自若心態。 三毛,生活在書香門第,父親是律師,母親也是文化人,父母很開明,年少的三毛,當初還不是三毛,父母給她起名陳懋平,她覺得“懋”字太難寫了,自作主張改名為“陳平”。父母也欣然接受,從不責罵她與眾不同的行為。


小學時,三毛數學成績一直差,一次遭老師侮辱,在她兩眼圈上,用沾滿墨汁的毛筆畫上兩個大鴨蛋,還讓她在教室外操場上走上一圈,這讓三毛內心受到極大的傷害,敏感多慮的三毛犯上了憂鬱症,她自閉、厭學,對未來迷茫,休學在家足足待了七年,將自己關在家裡,足不出戶。沒辦法,父母依不敢打罵。包容她的任性,,為了不荒廢學業,請家庭老師在家裡教她。三毛熱愛文字,喜歡文學,讀紅樓手不釋卷,後來,走出了自閉症,還常常去墳墓處靜心讀書。


三毛在未遇到丈夫荷西之前,有過幾段戀情,都是以失敗告終,最讓她傷心的是,她即將新婚之日,未婚夫卻因心臟病猝死。三毛心成碎片,憂鬱成疾,為忘卻憂傷,只好去異國流浪。在西班牙,她遇見那個少她六歲的男孩子荷西,她以為她是他心中的過客,沒將他說的“六年之後娶她”當真話,只以為是衝動時的玩笑話。而六年之後的承諾,再相遇荷西,三毛被荷西一往情深愛的執著追求所感動,未經父母同意,也未見過父母的女婿,就義無反顧嫁給了他。 三毛這個時候,走出了憂鬱症的困惑,但內心依然敏感、多情。幸運的是,她的愛情婚姻與文字讓她支撐著活得光鮮亮麗,即使是生活在貧瘠的撒哈拉,也讓人感受到三毛勇敢、堅強,滿滿的正能量。


三毛很少去觸及內心的苦,生活的貧窮也好,非洲的習谷愚昧無知也罷,三毛以她女性特有的視覺去發現真善美,向讀者娓娓道來,向讀者展示她風情萬種的美,她和丈夫荷西過著神仙眷侶般的生活令無數善男信女嚮往與崇拜。 三毛的丈夫荷西,他為了陪三毛流浪,放棄了很多好工作,身為潛水師的荷西,在一次潛水工作中意外身亡。此後,三毛失魂落魄般憂傷,度日如年,她之後創作的文字,也散發出淡淡的憂傷,作品逐漸趨向平淡,但愛她的讀者,依然喜歡與憐憫那個真性情的三毛。 三毛走不出失去丈夫的哀傷,也無法讓自己忘卻過往快樂起來,她面對許多向她求婚的男士,仍心若止水。而自己愛過的和所愛的,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三毛受病痛的困擾不是一朝一夕,她也在醫院坦然接受治療,比起在沙漠生病受的苦,簡直是小巫見大巫。有一說三毛因受病痛折磨而選擇一條不歸路,這也無稽之談。 三毛的死,至今是一個謎。無論三毛是否是真的因厭世選擇自殺,那都是對生命極不負責任的表現。你認為三毛是自殺嗎?

我是@桂林榮子,關注我,與你在文字中邂逅每段情緣,你的留言點贊或分享,是你我結緣的開端!


桂林榮子


三毛患有嚴重的抑鬱症,如果不是旅行,她的生命可能結束得更早。

作為資深揹包客,我也經常讀別人的遊記。三毛的遊記作品情感真實,不作過多的粉飾,而是原汁源味的生活智慧與日常情味。在眾多的遊記作品裡,鮮有遊記能超越三毛作品。所以,這麼多年過去了,三毛的遊記依然是經典,百看不厭。

抑鬱症是因為長期用腦過度、精神緊張、體力勞累所引起的一種機體功能失調,屬於神經官能症,是一種心理疾病。抑鬱症很難用藥物治癒,常言說“心病還需心藥醫”,而三毛在生活中的遭際則使她的病情雪上加霜。

三毛最快樂的時光,應該是與荷西在非洲撒哈拉的日子。荷西離世後,三毛和西部民歌之王王洛賓有過一段交往。但根據後來的傳聞,他們的交往並不愉快,她最後提著行李獨自回到臺灣。這件事對三毛打擊很大,再加上其他病痛的折磨,最後在醫院自殺。選擇這種方式走完自己的人生,實在令人惋惜。

我們吟唱的橄欖樹,就出自三毛,當年的流行歌典,現在依然很紅。


小重山


三毛曾經是我心目中浪漫的代名詞,沙漠荒煙,異國相戀,生離死別,純粹自然。愛的轟轟烈烈,死的平靜壯觀。

她走了那麼遠的路,看過了那麼多的風景,見過了那麼多的人間事,卻還是選擇了自我了斷,為什麼呢?

我曾經換位在她的立場,想過她的感受,突然在四十多歲後,理解了她的選擇。

生無可戀,生死便沒有了界限。

她一直是那麼多孤單,自閉的童年,慌張的青春,父母若有若無的不認可,周圍莫名奇妙的眼光,她始終貼著另類的標籤。生命需要愛的滋養,而她的心裡一片荒原。

是對愛的苛求,對世界純真的愛戀讓她最終選擇荷西,並遠走他鄉,在沙漠的故鄉,堅守這份屬於自己的愛,用全部的生命的力量,去愛,去獲取活下去的勇氣和能量。

生命的底色總是悲涼。

荷西死了。心中的愛的寄託消亡。她曾在消沉之後,努力掙扎過,在茫茫人海尋找心靈的歸途,卻總是因為太灼熱的急迫感嚇壞俗世裡的入世人。王洛賓也許曾經給過他稻草般的希望吧,卻始終無法給出純粹的赤子般的回應。

她是孤獨世界的純潔的孩子,這嘈雜的世間已經寄存不下她的靈魂。生,並無快樂和希翼,死也無恐懼和絕望。在那個未知的世界,也許她會遇到靈魂的伴侶,並不孤單的重新生活下去!


蒹葭堂吉訶德


三毛臺灣著名女作家,旅行家,是文壇上的一代奇女子,半生都在流浪。用自己樸素的文字記錄著旅行中的孤寂。她的文字讓人著迷,通過文字,讓人們愛上了這個追求自由,流浪遠方的她。她的離開讓很多人感到惋惜,這樣一個才華橫溢的女人,最終卻以自殺的方式了卻了自己的人生。那麼,三毛為什麼會自殺呢?下面聽聽有書君的分析。

1.死對她來說是一種解脫

在遇到荷西以後,她愛上了撒哈拉沙漠,但那裡的氣候和衛生條件太過糟糕,讓她患上了嚴重的婦科病。當時因為經濟問題,他們沒錢買機票回臺灣治病,便一拖再拖,因此三毛患了嚴重的婦科病。因為母親患有多年的子宮癌,這讓她不得不擔心自己也會跟母親走上同一條路。所以,在1991年,三毛因婦科病住進醫院時,便斷定自己得了不治之症。為此,她的心情一直不好。

三毛死後,其好友眭澔平表示三毛患有嚴重的抑鬱症。抑鬱症病人時常情緒消沉,自卑,甚至悲觀厭世,會出現自殺的企圖或者行為。抑鬱症就是三毛的一塊心病,心病還須心藥醫,在很長一段時間荷西就是她的心藥,讓她對生活充滿期待。而荷西的死,讓三毛的抑鬱症雪上加霜。

相比失去愛人的痛,以及疾病帶來的折磨,死亡對三毛而言或許是一種解脫。不論是身體上,還是精神上都不用再承受任何的痛苦,一切都歸於零。所以,死對她來說何嘗不是一種解脫。以至於死前,她對母親說的最後一句話就是:“我累了”。

2.死對她來說是歸宿

三毛曾說過,如果有一天她選擇了自殺那這條路,那對她而言將是一個歸宿。因為她愛的荷西在世界的那頭,她是一個對愛純粹執著的追隨者。

三毛看到荷西冰冷的屍體時,痛苦早已深深的烙在了她靈魂的深處。當埋葬了荷西后,三毛表示埋下的是你,也是我。走了的,是我們。

所以,對於三毛來說,她的死在荷西下葬的那一刻早就成為定數,只是早晚的問題。因為有荷西的地方,才是她的歸宿。

就這樣三毛走了,帶著她對愛情的執著,永遠的離開了這個世界,與自己深愛的荷西在另一個世界重逢。她雖然死了,卻給我們留下了很多值得學習的文學作品。

有書君語:一直倡導終生學習的有書君今天給大家送福利了啦。2019年最值的讀的52本高分暢銷好書,免費領取。從認知思維、情感故事、工具方法,人文社科,多維度承包你一整年的閱讀計劃。

活動參與方式:私信回覆“福利”或點擊閱讀原文即可免費領取。限時福利,先到先得哦~


有書共讀


提到這樣的問題,一定是沒有深度瞭解過三毛這個人。說句實話,三毛是我最崇拜的女作家,我之所以愛上旅行和寫作,與她脫離不了關係。雖然有人諷刺當下多少文藝青年都源於崇拜三毛這一類的女作家。但就以這個問題而言,三毛之所以選擇自殺,是因為她患有很嚴重抑鬱症。抑鬱症多可怕?沒有親身感受的人永遠無法理解。我曾經也患有抑鬱症,花了三年的時間才漸漸走出來,而走出來的方式就是去旅行+健身+讀書(去寫書)。但至今,我內心的黑狗仍是存在。

記得有一年,忘記是在哪裡聽到的一段錄音——是三毛的聲音。當時聽到她的聲音,我愣住了,這世上還有如此動人的聲音。但她自殺了,聽到她的聲音,我忍不住的哭了。

旅行是修行,見得更多更廣的世界,按理說什麼煩憂也沒有了,整個人也該豁達了。其實不然。就以三毛這一生軌跡,有人認為是在荷西去世後,她因思念而患有抑鬱症,當然也有其他說辭,可謂眾說紛紜。但可以肯定的是,她的死源於抑鬱症。讀過三毛所有書籍,雖然不乏悲傷之處,但三毛也是一個熱愛生活而且略有俏皮的一個女人。那些少有粉飾,還原真實生活的字裡行間,自然流露出她個人的真實感受。這裡也許會有其他讀者反駁說她寫的書太理想化,有些遊記寫得不真實,比如《撒哈拉的沙漠》裡的有些場景有人認為純屬編造。可不論如何,她的書依舊經典。而這本書也是她寫得最歡樂幸福的一本書。

可就關於她的死,至今仍是個謎。說她是抑鬱症自殺,是她在書中曾多次“求死”。而三毛的朋友們也曾公開提到這一點。但我們一直以為三毛是幸運的,她是旅行作家,環遊世界,過著許多人一輩子都過不了的生活。書中關於她描述家裡情況,也是其樂融融,家人對她充滿關心。

但三毛是具有自閉症,和社交恐慌症現象的。這跟她小時候的經歷有關,因為學習原因曾被同學笑話。雖然她很強大,但一個人憋太久,就會形成自閉,甚至社交恐慌(這一點,我太有體會。我至今都不太喜歡社交,雖然我努力著改變,或者嘗試。)

但是一個人不論寫過多少書,走過多少路,看過多少風景,或者讀過多少本書,嚴重的抑鬱症往往隨時會摧毀內心好不容易建起的城堡。城堡一旦摧毀,那麼就意味著整個生命都受到了威脅。

所以,當我在看她寫的書的時候,我發現只有和荷西在一起的時光,才是她最幸福的時候。但荷西去世後,三毛的生命陷入了孤獨與抑鬱。

因此,在這裡多嘴一句:如果遇到身邊的親朋好友患有抑鬱症,千萬別說風涼話,一定要呵護和注意對方的情緒。看到有的網友對三毛的評價是:她都活到這份上(才華,事業等)為什麼還自殺?好死不如賴活著。然而,人無完美,每個人都有缺陷。尤其對於患了抑鬱症而言,才華,事業等什麼榮譽都是塵埃。


蘇丹卿


三毛是我最喜歡的一名女作家,毋庸置疑的是,她確實是因為抑鬱症而死,而且如果我沒判斷錯誤的話,她應該得的是最恐怖的 微笑抑鬱症。

我算是把這個病研究透了,老實說,我覺得很扯淡,為什麼會有這種疾病存在,關鍵還不被大眾認知理解?

梵高,太宰治,海明威,尼采……乃至夢露(我覺得夢露已經有抑鬱症前期的症狀了,不管她到底是他殺還是自殺,她的狀態已經非常非常危險了)

微笑抑鬱症。微笑只是一個表象,臉上掛著笑,還能正常與人交往,正常生活做事,但其實內心已經嚴重抑鬱。

就如三毛,很多人不理解為什麼她在接受治療的時候會選擇自殺,所以都對這個持懷疑的態度,覺得也可能是他殺。

我看過三毛的書,聽過她的聲音,看過她的紀錄片,我聽過她自殺那天晚上給兩個朋友的電話留言……

那聲音一如既往的溫柔,沒有一絲異樣,然而她真的是在留言以後去衛生間選擇了結束自己的生命。

我見過一張現場圖片,她差不多是坐在馬桶上用點滴管勒死自己的。

我想大家應該都有個認知,如果吊死,應該是要離地的,也就是讓你沒機會跟其他物體接觸。

在那個衛生間裡,點滴管的高度還沒她高,也就是如果她不想死,在勒的過程中,她隨時可以自救,然而她沒有,就那樣很平靜的離開了……

對抑鬱症的人來說,旅行沒用,幹啥都沒用……

旅行對她來說也不過是一種生活……

我現在,我每天按時吃藥,按時睡覺,我跑步我做飯我養貓,我從來不無病呻吟,我周圍很多人不知道其實我有這個病,包括我爸媽,我好像還很樂觀,我還是會講笑話,安慰朋友,有時候我都以為我好像好了,因為我不用吃安眠藥我都能睡著了,

然而上週,因為一件小事,我又歇斯底里了,大腦不受控制,自從患病以來砸了不少手機,當時在辦公室,怎麼說呢,也不是怕死,主要是想安靜的找個角落,不敢張揚,就像我第一次自殺,我還想著拖了一下地,省的我爸媽收拾。辦公桌上沒有什麼工具,除了一把剪刀,一把拿起,掀開裙子往大腿根部刺了,就覺得難受,就想幹點啥,當然,剪刀太鈍,沒扎進去,但讓我有了疼痛……

事後我有很後悔,又覺得害怕,又覺得對不起我爸媽。

怎麼說呢……我也不知道怎麼說,願所有人都很開心很幸福吧。

我還是會努力,是一定要努力,我不想死,我想活。

這張照片我一直存在我的手機裡,其實已經能看出她臉上的悲傷了,主要我還是覺得這張照片最漂亮。



澧兮姑娘


正常的生老病死容易被大眾接受,非正常死亡總是令人唏噓。可是,每個人都有選擇死亡的權利。三毛的死,年輕時的我不解,可是人到中年,我理解了。

三毛的一生,豐富多彩。

她和荷西的婚姻雖然短暫,可是他們的愛情不知羨慕死多少女孩子。

他十八歲遇見她,那年她二十四歲。他讓她等他六年,她沒有說要等他,卻在六年後再次相遇,然後結婚。在三毛的文字中,他們相處的那幾年,她就是一個被愛,被寵溺的女人。

他陪她西去撒哈拉。他們在那裡的生活,簡直就是神仙一般的。遠離紅塵、世俗。極至的自由,完全地率性而為。世間除了荷西,誰能待她如此?

過了六年神仙眷侶的生活,荷西死於一場潛水意外。三毛的悲傷是喜歡她的讀者都知道的。她的《夢裡花落知多少》裡多有描述。在那篇《不死鳥》的文章裡,三毛寫了自己對死亡的看法:雖然預知死期是我喜歡的一種生命結束方式,可我仍然拒絕死亡

。那時候,荷西還在,三毛,怎麼捨得死呢?可是她說了,預知死期是她喜歡的生命結束方式。這裡,已經埋下了伏筆。

荷西死後,她對父母說:如果選擇了自己結束生命這條路,你們也要想明白,因為在我,那將是一個更幸福的歸宿。選擇自己結束生命,這個想法,一直在她心裡,根深蒂固。

後來,三毛把她中南美洲的旅行經歷寫成了《萬水千山走遍》。沒有了荷西的三毛,在這本書裡寫了兩篇關於前世今生的文章。她說自己的前世是一個生活在南美洲厄瓜多爾神秘湖邊(銀湖又叫心湖)的印地安女孩。當今生的她來到這個地方時——那片草原和水呀,在明淨的藍天下,神秘的出現在眼前,世外的世外,為何看了只是覺得歸鄉。她說,大概死,便是這樣明淨如雪般的清朗和淡漠吧!

親愛的三毛!死亡的文字在她的筆下也是那麼美!死亡對她來說,只是回家,回到她該去的地方!

離開銀湖時,她說,

我愛的族人和銀湖,那片青草連天的樂園,一生只能進來一次,然後永遠等待來世!

三毛,她總是要回到她的世界中去的,人世間還有未盡的事,她在等待一個合適的時間。

後來,她遇到了王洛賓。

三毛喜歡上了那個老人,他們之間有著三十年的時光距離。可是,三毛是勇敢的,她向他發出愛的信號。其實我覺得三毛需要的是一個靈魂伴侶,是一個可以和自己精神上對話的人。他們都不年輕了,自然不會像當年和荷西一樣男歡女愛。我想,如果對方勇敢一點,這也是可以的。可是,終是沒有。


上天只給了三毛一個荷西,永遠不會有第二個。

三毛的文字受到了很多人的喜愛,可是,我覺得沒有了荷西的三毛始終是孤獨的。她人到中年,沒有愛人,沒有孩子,沒有與之心靈對話的伴侶。這人世間她已千山萬水走遍,紅塵再無牽念。

荷西待著的那個時空,是她最終要去的地方。

凡塵俗世中的飲食男女自然會說,好死不如賴活著。可是,三毛早已超脫了俗世。與其等到老時躺在病床上等待死亡,不如稱現在,讓自己選擇死亡,那麼從容,那麼淡定。生命的最後一刻,她會在心裡說:荷西,讓你久等了!我沒有失約。

她死了,自然有荷西的手臂來迎她,迎入永恆!


橙橙的天空


能不上綱上線嗎?沒有任何證據表明三毛自殺跟旅行有直接的關係,這是在偷換概念。旅行可以調節心情,陶冶情操,大自然的美景會讓人感覺身心愉悅,我是個愛旅行的人,工作一段時間後就會想要出門去看看去沒去過的地方住上幾天,心情會好很多的。

三毛的自殺不是因為旅行

三毛之所以會自殺,我想並不是因為旅行而是因為她所處於的思想境界,恰恰是身邊人所不懂的,沒有人能夠理解她的內心,沒有人能夠感受到她所感受到東西,只怕是荷西身故後就更加沒有人能夠懂得她了,所以她會感到孤獨,哪怕是走在熙熙攘攘的大街上仍然感到孤獨。


她與王洛賓之間有過一種類似愛情的緣

我曾看過一篇報道是關於她千里迢迢去到新疆,與王洛賓見面,並且曾經有過一段快樂的同居經歷,或許只有藝術家才能理解藝術家的世界,只不過彼時王洛賓已經年過花甲,再三思考後,還是不想耽誤三毛正值中年的好時光,所以寫長信放棄了這段感情,婉拒了三毛再次飛去新疆的請求。

然後沒過多久三毛自殺的消息傳來,王洛賓追悔莫及。


旅行是藝術創作的靈感來源

旅行多年使得三毛的書洋洋灑灑的文字裡都滲透著旅趣,帶著她所見識的世界裡閃耀著光輝的東西,古人有句話說的好,“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三毛的離去是對愛情的絕望,不是因為旅行帶來的結果。細細品讀三毛所留下的文字,或者才能走進這位傳奇女性的內心。


最終一個心心念念著愛情的女子,因為再也找不到靈魂伴侶而選擇離開,但是喜歡三毛的人都相信,她不是真的離開了,而是以另外一種形式,在另一個地方盛開。


小帥七爺


我想大家是高估了旅行,對於甚少旅行的人而言,旅行確實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生命的陣痛期,這個跟痛苦時有人愛吃巧克力,有人愛煲劇,有人愛打遊戲其實沒太大差別.只不過愛旅行的人喜歡用旅行逃避現實.那是不是旅行者就沒有痛苦呢?那絕對不是,三毛是在荷西去世後才自殺,但是不是自殺其實還沒有確實說法.

但如果是自殺肯定是跟丈夫去世脫不了關係,如果大家都覺得遇到人生重大問題時出去旅個行就能解決那真是想得太簡單了.先不說在旅行中本身也時不時會遇到些瑣碎問題,旅行只能說散個心,但能不能解決內心的抑鬱情緒還得看自己是否能放得下.

樂觀的人,可能天大的事暴吃一頓也就清醒了,但悲觀的人可能要數載都還走不出來,長期旅行者自殺的不只只三毛一個,身邊也有這樣真實的事發生,如果自己不能排解內心的黑暗,越走只會越孤獨,越茫然.因此,旅行只是一種興趣用以心靈寄託,但不是靈丹妙藥.


Hi,我是素走世界,一個愛旅行愛素食不愛思考的吃貨!喜歡我的文章歡迎多多吐槽順手分享哦!

知名旅遊博主,環球素食旅行者,2017中國全域旅遊魅力指數排行榜旅行達人評委,擁有主流自媒體,OTA平臺共二十多個,總曝光量過億,中國攝影師協會會員,兩年行走經過五大洲,四十多個國家


素走世界


三毛是個很浪漫的人,她曾說死亡也是浪漫的事情。她旅行了那麼多年,後來因丈夫荷西的潛水遇難給她精神的打擊太大了。很想跟隨荷西而去。

後來經父毌及親友關懷關心下一度堅強起來。她在(不死鳥)一文中寫到:"父親、母親、荷西,愛你們勝於自己的生命,請求上蒼看見我的誠心,給我在世上的時日長久,護住我父母的幸福和年歲,那麼我,在這份責任之下,便不再輕言消失和死亡了。荷西,你答應過的,你要在那邊等我,有你這一句承諾,我便還有一個盼望了"。可見她那時有下過不輕生的決心。為了父毌,她祈求上蒼給自己在世上的時日長久。護住父母的幸福和年歲。

然而她後來還是走了自殺的那條路。這或許跟她的情感創傷和身體的病痛有關係。但也或許是性格使然。她是那麼浪漫的人,甚至認為死也是一種浪漫的人。怎麼獨自承受人世那麼多無意義的苦難?死亡是一種解脫。遺憾的是她沒有堅強下去,而是先父母而去。她曾說,只要哭過愛過笑過,這一生就足夠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