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守護亡妻骨灰三十三年,願它嵌入自己的身體、生命和靈魂


巴金是個大文豪,自古以來武士愛豪飲、文人愛風流。但才子巴金對感情卻格外的執著,冰心和吳文藻夫婦都認為“他最可佩之處,就是他對戀愛和婚姻的態度上的嚴肅和專一”,巴金對待愛情和對待理想一樣心無旁騖,這是好多人都無法做到的。

萬人追不如一人疼。能終生獨佔一個男人的愛,相濡以沫、不離不棄,是無數女人可遇不可求的夢想。而能畢生獨佔一個大文豪的愛,更是比登天還難;可是有一個女人遇到了,她就是肖珊。

巴金:守護亡妻骨灰三十三年,願它嵌入自己的身體、生命和靈魂

當"大叔"偶像,遇到少女粉絲。

1935年,巴金的小說《家》出版,在全國文壇引起轟動。

肖珊,當時是個18歲的少女,出生浙江寧波的她,正在愛國女子中學讀書。肖珊在學校不僅才華出眾,成績優異,而且氣質優雅,長相秀氣,是有名的班花。她原名陳蘊珍,肖珊這個名字是後來上大學期間取的,當時宿舍裡有三名女生,很合的來,按照年齡順序,那兩位姑娘就稱她為“小三”,哪知這個外號後來就被陳蘊珍直接用作了筆名“肖珊”。

肖珊是個有理想的女孩,不事張揚,不愛交集,整天把自己埋在書堆裡,如飢似渴地學習。和大多數女孩一樣,她喜歡文學,尤其喜歡現代文學。

一次逛書店,巴金的小說走進她的視線。肖珊一打開這本書就被作者雋永的文筆、歡快的風格、熱烈的文字所吸引,被小說跌宕起伏的情節緊緊抓住。她欲罷不能,不吃不喝不睡,一口氣讀完了小說。

可是第二天,她情不自禁又捧起那本書,像著了魔一樣愛不釋手。

一連多日,蕭珊沉迷於小說的情節中,更歎服作者的才華。一向高傲的她,竟然鬼使神差地提筆給作者巴金寫了封信,信的末尾署名:一個女孩。

當時給巴金寫信的讀者很多,但這樣落款的獨一無二,於是巴金牢牢記住了這個粉絲。

巴金:守護亡妻骨灰三十三年,願它嵌入自己的身體、生命和靈魂

從此後,肖珊成了巴金不離不棄的粉絲,巴金的每一個動態她都要關注,巴金的每一部作品,她都要讀爛讀透。

與此同時,肖珊還樂此不疲給巴金寫信,寫自己讀後的感受,訴說自己寫作遇到的困惑,提出一個又一個問題。

而巴金也會在百忙中拿起筆,認真給這個"小女孩"回信。

從此,偶像和粉絲之間一封一封、你來我往、有問有答,開始了心靈的交匯、情感的溝通,人生的交流,兩顆心在慢慢靠近,兩個未曾接觸的人,靈魂在無形中開始觸碰,迸發出火花。

彼此在溝通中獲得了快樂,汲取了營養、獲得了力量。巴金非常陶醉這種感覺,也非常依戀,喜歡了這個小女孩的信,一天不看就若有所失。但巴金從未多想,因為第一是自己太忙,第二年齡差距太大。巴金覺得,就這樣書信來往,挺受用的,只當是認識了一個鄰家女孩。

但那邊肖珊卻不甘心僅僅這樣書信來往,她被巴金的才華所吸引、被巴金睿智和幽默所折服,她要親眼看看自己的偶像,到底長得什麼樣。有一天,肖珊紅著臉在信上寫下這麼一行字:

"既然如此談得來,為何不能見上一面?"

就這樣,一場才子佳人的戀情揭開了序幕。

我想為你做的事,就是等你慢慢長大。

1936年8月,在上海南京東路718號的新雅湘菜館裡,大偶像和小粉絲像做地下工作一樣,開始了第一次邂逅。

巴金拿著肖珊的照片,早早就坐在了飯館裡,肖珊走進來的時候,沒等他反應過來,肖珊已經伸出手,兩個人的手緊緊握在一起。

巴金仔細打量著蕭珊,幽默地說:"你比我想象中的還要小,像幼稚園的孩子。"

肖珊則歪著頭,調皮地說:你也比我想象中的更有魅力。

肖珊的話一下子拉近了兩個人的距離,他們真的就像人常說的,一見如故,相識恨晚。

巴金:守護亡妻骨灰三十三年,願它嵌入自己的身體、生命和靈魂

相比之下,肖珊更加無拘無束,打開了話匣子就關不上,滔滔不絕。從學校的見聞,到兒時的趣事,從人生觀到家庭情況娓娓道來。甚至對巴金這個第一次見面的男子,肖珊敞開心扉、毫不掩飾自己的任何想法。說到家庭讓自己感到壓抑,想離開那個家,再也不願意回去。

巴金聽到這裡,一下子被嚇住了,他不想給一個涉世未深的女孩煽風點火,勸她不要感情用事,冷靜下來,深思熟慮後再做決定。

而"壯懷激烈"的肖珊聽了巴金的一番話,竟然非常順從,像個乖乖女,認真地點了點頭,嬌嗔地看著巴金。

從此之後,兩個人的交往日益密切,見面次數也為漸漸增多,最後到了一如不見如隔三秋的地步。

當然,在那段時間,每次都是蕭珊主動去巴金那裡。給他整理文稿,打掃房間,甚至鋪床墊被子、洗衣服。每次都會帶來好多吃的、用的東西,讓巴金的宿舍變成了琳琅滿目的商場。

人非草木,孰能無情,何況巴金是個有血有肉、感情豐富的才子。

可是巴金畢竟是比肖珊大了十三歲,已經不是懵懂少年,不能感情用事。

自己三十有二,肖珊今年不到十九歲,她正處在充滿幻想的年齡,考慮問題缺乏理性。如果自己不能把持,恐怕機會毀掉女孩的青春。

他告訴肖珊,安心上學,我等你長大。

那時候的巴金,心情非常矛盾,一方面無法割捨,一方面又不能坦然接受,更不敢繼續深入,就這樣進退維谷、左右為難、徘徊不定。

巴金:守護亡妻骨灰三十三年,願它嵌入自己的身體、生命和靈魂

就這樣又過了一段日子,肖珊突然說,父親給自己介紹了一個對象,對方家境很好,讓巴金給自己拿主意。

巴金從肖珊的眼神裡看出是在試探,但依舊剋制著自己的情緒,鼓勵肖珊去見一下這個男孩,儘早解決自己的終身大事,免得父母操心。

肖珊聽了突然握拳雨點般打在巴金身上,然後撲倒他懷裡抽泣起來,哀怨地說:"偷心賊,偷了就不負責任了。"

此時此刻、此情此景,巴金所有的猶豫都煙消雲散,他如果再不拿出男人的勇氣和魄力,不但會傷了肖珊,而且自己也會抱憾終身。他緊緊地擁著肖珊,低頭吻向她火熱的唇。

但下一步怎麼辦,肖珊的父母會接受自己嗎?到時候他們不同意怎麼辦,總不能帶著她私奔,毀了她的名聲吧,巴金心裡又忐忑起來。

不過好在肖珊家是書香門第,肖珊母親思想還比較開通,瞭解到巴金的人品不錯,女兒以後不會受委屈,就答應下這門親事。

當時日軍的侵華戰爭已經全面爆發,大好河山落入敵手。巴金和肖珊也不得不天各一方,肖珊去昆明讀書,巴金在桂林寫稿,兩人又開始了書信戀愛。

後來隨著戰事的擴大,兩人的書信來往也被迫中斷。

那段時間,出版社有個單身女孩對巴金產生好感,對他發動猛烈的感情攻勢,同事也勸告巴金忘掉肖珊。

對此,巴金給女同事回了一封信: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君雖優秀,我卻無緣。我已經心有所屬,哪怕是不能再見到她,今生也不會再有第二個女人。

巴金對肖珊的愛,是生死之戀,已經深入骨髓,怎麼會移情別戀?

往後餘生,我只要你。

1944年,形勢好轉,經歷分離之苦的一對戀人終於重逢,見面的那一刻,兩個人緊緊擁在一起,唯恐對方再離開。

在桂林灕江岸邊一個簡陋的房子裡,兩人舉辦了婚禮。

巴金:守護亡妻骨灰三十三年,願它嵌入自己的身體、生命和靈魂

一年之後,他們愛情的結晶出生,給這個家庭帶來了更多的溫馨。女兒的出生並沒有成為他們感情的隔閡,彼此的愛有增無減。巴金哪怕是外出三天也要往家裡寫信,有時候人回家了,外地的信還沒有來到。但越是這樣,才越讓彼此之間的愛與日俱增,永遠深情如初。

然而好景不長,上世紀六十年代,一場風暴襲來,局勢再次動盪,巴金不得不放棄寫作,進駐"牛棚",每天除了勞動,就是寫交代。不僅如此,有的時候還要被拉出去接受批鬥。

巴金在遭受完一天的痛苦後,回到溫馨的港灣,忍不住對對蕭珊說:"真苦。"蕭珊聽了他的訴說,點頭附和說"嗯,真苦""可是再苦我們也要堅持下去。"

其實,蕭珊心裡也苦。

自己被打為反動家屬,被迫上街掃地,還被人扔石塊,吐口水,罵她反動婆。

但肖珊從沒有對巴金說過一個字,抱怨過一句。

福無雙至禍不單行,屋漏偏遇連陰雨,在高壓,蕭珊病倒了,被送到醫院檢查,被查出患有直腸癌。

因為身份特殊,醫院不敢接收,只能眼看癌細胞擴散。

儘管巴金到處奔走、哀求,但無濟於事。

1972年7月底,好消息傳來,肖珊被組織允許做手術了,可是為時已晚,癌細胞擴散到肝部。

手術前,蕭珊對巴金說:"我不想做手術,我不想離開你。"她心裡明白,走進手術室,就不一定能活著出來。巴金神情看著肖珊,在耳邊說"我等你。"

1972年8月13日,蕭珊在對巴金的一聲聲呼喚中永遠閉上眼睛,年僅55歲。

巴金:守護亡妻骨灰三十三年,願它嵌入自己的身體、生命和靈魂

你的骨灰裡有我的血。

失去肖珊,巴金痛不欲生。

他幾十年如一日,每天都要寫日記,訴說對肖珊的思念。

他在日記裡寫到"與你相伴的28年,是我人生最快樂的時光,留下的美好回憶,足夠我在餘生中享用。"

巴金還把對蕭珊的思念寫成文章發表:《懷念蕭珊》、《再憶蕭珊》、《一雙美麗的眼睛》。

疲憊的時候,就抱著肖珊的骨灰,進入夢鄉。

巴金一直堅持把肖珊的骨灰帶在身邊,生怕別人搶去似的。

他說:"肖珊已經嵌入我的身體、我的生命、我的靈魂。如果哪一天我死了,骨灰也要融為一體,不再分離。"

巴金:守護亡妻骨灰三十三年,願它嵌入自己的身體、生命和靈魂

肖珊去世三十三年後,2005年10月17日,巴金在上海溘然長逝,享年101歲。

我想老人家臨走的那一刻,一定是非常開心的,因為終於他可以和自己心愛的肖珊相聚了。

你們看,其實一生只愛一個人的忠誠是存在的,巴金被譽為"二十世紀中國文學的良心"。

巴金死後,家人遵從他的意願,將他和蕭珊的骨灰合在一起,撒入東海。也正如巴金在《懷念蕭珊》中裡寫的一樣:"她是我生命的一部分,她的骨灰裡有我的淚和血"。

巴金:守護亡妻骨灰三十三年,願它嵌入自己的身體、生命和靈魂

巴金和同一時期的文人不同,他和蕭珊的戀愛,少了那麼一點轟轟烈烈,多了一點平淡長久。

或許我們總是奢求上天給我們一次轟轟烈烈的戀愛,但是殊不知激情過去後,就是彼此之間的寡情與落寞,從此形同陌路,無比尷尬。

好的愛情永遠都是細水長流的,如果愛情是一種定量,那麼我們或許應該期待每天獲取的少一點,持久的時間長一點,相知相伴,白頭到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