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假回家父母總會說多用了多少電,多少水,買菜多花了多少錢,很討厭,怎麼辦?

那隻貓教會我溫柔


可能有的父母就是隨口一說,有的父母就是愛嘮叨,有可能你的父母就是讓你知道由於你回家了,不注意節省,浪費了多少水多少電,菜花了多少錢等等,讓你知道錢是多麼的不經花,我母親也是愛嘮叨這些,不過我知道她不是心疼多花了錢,也不是心疼我多用了多少,而是說說錢不經花,由於我回來為我多花了多少錢而已,其實也沒有別的什麼,就是為了跟我表達他們為我輕微的付出,說實話有時候心裡也有點堵得慌,有時候也會懟一下,但是不會太在意,因為有時候我也會對父母這麼說,自己也沒有什麼別的意思,就是隨口一說,也會跟父母說給他們買什麼什麼花了多少多少錢,也許也有那麼一點點的想邀功的想法吧,所以我才理解了父母總嘮叨由於我家裡多花了多少錢,多買了多少東西等。

不管什麼適可而止,過多的嘮叨就會讓人心裡不太舒服了,就像邀功請賞一般


四季——花開


我記得我上初中的時候。一個星期回家一次!農村那時候洗澡洗的少,我一般一星期洗兩次澡,在家洗一次,在學校洗一次!有一次週五回家洗了澡,但是週六幹農活了,所以我週六晚又把水給熱上了!熱好後我正打算洗澡呢!抱著浴巾往浴室走被我媽看見了!她就開始罵了!說我浪費水,浪費電!天天洗,要燉來吃嘛!反正嘮叨了半天!我聽的煩死了!叛逆期嘛,也衝動!我把放好的洗澡水倒了就上樓了!我媽更生氣了,使勁罵我!我也聽得煩,吼我媽:“別人都是天天洗澡,一個星期零花錢20塊,我一個星期五塊錢,坐四塊錢的車,只有一塊錢可以用!回家洗個澡還要被罵!你要是不喜歡我直接說。我以後不回家了!”我媽沒再說話了!第二天我去上學竟然給了我十塊錢!後來我爸偷偷告訴我,不要惹媽媽生氣!這個家裡只有爸爸一個人掙點錢,所有花銷都是需要媽媽精打細算的!要是沒有媽媽的管理,錢是根本不夠花的!所以要理解媽媽!要感謝媽媽讓我們的生活井然有序!不要羨慕別人,每個人的生活都不一樣,不管你有多好,都會有比你更好的,不管有多壞,也有比你更壞的!你看xx還走路去上學呢,你能坐車他都很羨慕了!

我聽了感觸很大!也理解家裡的不容易!所以我那十塊錢除了車費,也沒亂用!

其實每個嘮叨的媽媽都是因為家裡的雞毛蒜皮都是她在管,所以才顯得格外“事多”

我們也要理解一下!如果不是生活所迫,誰願意為了這些財米油鹽斤斤計較!雖然現在生活好了!但她們的習慣已經養成!他們為我們的付出無法償還,不要為了生活習慣生氣!多理解吧!!





立青姐姐


能理解你心情,我媽也是這樣,一回家,就跟我說電視網交了多少錢,早上買菜花了多少錢。說實話說多了我也很煩。

我大學畢業後所有工資給我媽,用於家裡買房子,結婚後每次回家看望她我都會給500或1000。

有些人的答覆真是讓人生氣,好像自己是聖人,不會有情緒一樣。題主這會有情緒抒發出來,一會就好了,不代表他真的討厭自己父母,不感恩父母。

你家可能條件不好,父母吃了很多苦,培養大學生,也是想改善家庭條件,他們這麼說一方面就是這種性格,隨口就說了,不會注意到別人想法;另一方面也可能想著你該畢業賺錢了,既然考研就該更加努力,給你施加壓力呢。

父母那一輩沒有我們這麼幸運,可以多途徑學習育兒知識,他們不會表達,不懂鼓勵比壓力更好。我們作為子女,只能一邊接受這樣不懂表達的父母,一邊吸取教訓以後多鼓勵自己孩子。


向日葵澤媽


我過年回孃家也是,我洗澡超過二十分鐘,我媽媽就會說你在裡面不怕悶嗎,我知道農村水不要錢的,但是要用電呀,太陽能冬天又不能用,還有浴霸廢電,空調我不開的,在客廳看電視就用取暖器烤火,剛開始媽媽也在一起烤火,然後沒有一就聽老爸叫了,趕快出來烤紅薯吃,一聽有吃的當然都出去了,原來老爸搞了一個火盆燒木炭呢,沒有灰也沒有煙確實烤紅薯超好的,我知道也是說我浪費電,其實老年人都是這樣的,都是從吃不飽穿不暖過來的,所以很節省,家裡的洗衣機從來都只是用來脫水的(只限冬天),洗衣服都在在家門口的小溪裡洗的,燃氣也捨不得用,都是燒的柴火,不過開水還是用電燒的

不過為什麼要討厭呢,多理解一下老人,必究思想不一樣,他們過的年代我們沒有經歷,再說了回家也呆不了多長時間,讓老人高興才是最重要的,如果覺得電費太多了就給點錢不就是了,當然不能說是給的電費了哈😊




換個wang名


我婆婆當初就是這樣,說自打我們回來,水電氣用多少!實際上呢,晚上我9點就睡,是她在客廳烤火(四川這在屋裡烤那種燃氣爐子),她總把親戚招到家裡來吃喝,她又喜歡吃燉肉,燃氣費能不高嗎?她做的那些肉我從來都不吃,我只炒菜吃,我能用多少燃氣?洗碗也捨不得讓我直接開熱水洗,那會我還懷孕呢,外人用她就捨得了,以後她不能動不能說了,我也給她涼水擦身算了


斷舍離1950


各家情況不一樣,農村父母沒有退休金,錢是算著省著來,節約慣了,捨不得開空調,捨不得用淋浴器,孩子不理解,我雖然出生在城市,父親也是這麼個人,工作後我每個月會交給他生活費,每到吃飯就叨叨,這點生活費能吃啥,一天到晚就是這些,其實那時我父親退休工資是我六倍,不過我們吃的是好,因為我父親是一個熱愛美食的人,自己父親我也不和他計較,後來輪到婆婆公公,公公是高知,也是這樣,拿著水電費單子當我面算呀算,各種明裡暗裡說沒錢,其實我公公局級退休和婆婆退休金加起來大概有一萬多,老幹部醫保只需要出掛號費……,所以,網上那些什麼結婚禮金,什麼買房呀根本別想,儘管那時房子只有十萬不到,連兒子結婚不操辦也就罷了,就像局外人什麼也不管,我老公真是沒有花一分錢,我們就扯了個證算是結婚……其實有些老人是自己本來就生活艱難不得不節省,或者以前苦過來,節省慣了,而有些人是對自己什麼都捨得,對自己以外的他人花錢都不捨得哪怕是至親遇到艱難需要幫助,情況各不相同……你父母也就叨叨而已,你煩不煩都是親爹親孃……可能他們沒有考慮到你的感受……不要太計較…~說白了家庭矛盾根源多半源於沒錢……


浮萍界


我家鄉下廚房比較大,我喜歡亮堂堂的,平時開三個大燈,我爸每次都趁我出去關掉一個或兩個,我一年也就回去兩三次,加起來半個月吧。但是我每次給我爸錢的時候都推半天,他不要。父母節約慣了,理解是最好的孝順。我也會開玩笑的說他捨不得開燈,但真心捨不得他那麼節約,洗衣機的水都捨不得用,一定要衣服多些才捨得開,種種節約[流淚]


zxylxy


這有什麼討厭的?他們這麼說,說明你過年回家沒花多少錢,白吃白喝的。多爽啊?!

我們自從結婚以來,回老家過年都是先給公婆一大筆錢,然後還要自己買菜買孩子的零食水果,公婆只提供米麵,自己煮飯洗碗帶孩子洗衣服,公婆只提供一個擁擠不堪的地方,後來孩子大了一個床睡不了了,只能出來住酒店。

不光我們自己自付食宿,公婆和三個大姑姐家12口人的食宿也要我們負責,三個大姑姐她們家好像不需要陪公婆過團圓年似的,十幾年的時間,年年帶老公孩子回孃家過年。酒店住宿費用,餐費都是我們出。每次過年,都是花錢如流水。

真的羨慕那些可以花公婆錢的人,從沒花過公婆一分錢,不知道是種什麼樣的感覺



棲梧寶文


我親媽親爸就是這樣,其實我明白意思得拿點錢給她們,其實我也經常給,從來都是上千上千的給,我媽他們是我的錢捨得花,弟弟的不捨得,就是那種一角錢也要留給弟弟,養老你至少得負擔一半,也沒毛病,畢竟長這麼大,給別人掙錢伺候父母去了,所以心裡不舒服也還是一年打幾次錢給她們


裡樂城村姑


我每次回父母家,父母不會給我算多少錢,但我知道他們一直很節約,但我們回去以後,他們卻每頓都會給我們做很多菜,他們自己捨不得每頓吃肉的,但是我們回去,每頓都會給我們做肉,他們自己在家就開一顆燈,我們回去後因為有孩子,所以就會多開幾顆燈,客廳的大燈也是打開的,平時他們也捨不得把熱水器一直開著,但是我們回去因為隨時要給孩子換尿布溼之類的,所以一天24小時熱水器都是燒著的,每次離開父母家回自己家的時候,我都會給他們一千到兩千塊錢,雖然不多,但也是個心意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