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小學生要不要去縣城讀書?

朝聖行者


這個問題很簡單,肯定要去縣城讀書,只有利,沒有弊。

我不知道還有人怎麼能分析出來不好?

但是有一個前提,你腰包是不是鼓,有能力承擔就去縣城吧

有人說去縣城讀書學壞了,或者去縣城讀書條件好了不認真了,其實不然,只要愛讀書的學生無論在哪兒都會認真。

之前看過一篇報道,中國有名高校裡農村來的學生比例很少,因為農村學生見識要差點,知識儲備也差點,學校教學能力也差點,和城市比不過的。所以有條件就去城市裡吧。


職場傻白甜


農村小學生要不要去縣城讀書?在鄉村小學代過兩年課,我來說說我的想法

1 關於校舍環境的利與弊

我們學校原來有6個班級,一個年級一個班,房子是幾間已經用了二三十年的小平房,經常有學生的家長和我說,原來我也在這個屋上課,現在我的孩子也在這個屋,可以想象校舍破舊成了什麼樣,夏天沒有空調電扇,冬天用的是煤球爐子,就單看環境這一點,我是贊同孩子去往一個環境更好一點的地方去學習的。

縣城的學校,環境相對來說會好一點,對於孩子的一些衛生習慣的養成會有一定的幫助,能夠讓孩子全身心的投入學習。

2 關於學習的利與弊

那時候我班裡的孩子,三分之二都是留守兒童,都是由爺爺奶奶姥姥姥爺等長輩來帶,我班上一個同學,在姥姥家吃住,她告訴我,姥姥帶她們七個人,一到六年級都有,每天回到家,家裡特別亂,沒有一個安靜的環境學習,姥姥姥爺還要忙農活,對那麼多孩子肯定是照顧不周,農村老人大多不太識字,對孩子的功課輔導不了,學校夏天的時候,下午4,5點就放學了,爺爺奶奶輔導不了功課,對孩子的教育相對來說沒有那麼看重,調皮的孩子放學常常跑沒了影,家庭作業不催促孩子完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沒有養成,家校合作相對來說比較困難,5+2=0的情況更加明顯。

縣裡的小學都是寄宿制的,早晚自習都有老師輔導,不存在孩子放學後就如同散養一般,還是有老師進行督促與輔導,在學校的時間基本都在有序的學習中,那爸媽不在家,去縣城上學對孩子來說相對好一點。

3關於課程開發的利與弊

鄉村學校還是以基本的語文,數學等主科課程為主,一些音樂,美術,體育,手工課等由於師資力量的不足,是沒有專業的老師來開設課程的。

縣城的學校在這一方面做的比較全面,課程相對來說更豐富一些,有利於培養孩子的興趣。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4 去縣城讀書的弊端

小學低年級的孩子還小呢正是需要父母陪伴的日子,去縣城一般兩週回來一次,一些小孩會承受不住,家長也會想念孩子,小孩子和家長心裡都會有一點小小的負擔

總而言之,現在的鄉村學校也越來越好了,我們村上的兩棟3層教學樓也投入使用了,全部用上了白板教學,國家的政策讓教育這一塊越來越好,我們,按照自己的實際情況,給予孩子最需要的溫暖吧,希望我們國家的花朵越開越豔




小胖的vlog


農村的小孩如果有條件去城裡上小學最好不過了,城裡的小學學習環境,師資力量,教學設施齊全,是農村小學比不了的。我們這農村小學,還有代課老師,肯定沒有正規老師教的好。但是現實是城裡的學校,普通的農村孩子根本進不去啊!

我家有個親戚家就住在縣城,但是想去重點小學,條件不夠上不了,必須在學校旁邊有學區房才行,他家人沒辦法,在學校旁邊買了個學區房,準備等孩子畢業就賣了,因為他家就在縣城沒必要另外再買。而對於我們這些買不起學區房的農村孩子來說,基本不可能上重點小學或初中。



還有一種孩子家裡如果有關係,可以花錢拖關係進去。但是我們大部分農村孩子沒錢買學區房,也沒有權拖不了關係去城裡上學,只能在農村讀書,我始終相信一句話,是金子總會發光的,農村孩子更需要努力,努力學習改變自己的命運,努力考上重點中學,然後才能更有機會考上好大學。


陪讀媽媽談教育


毫不誇張地說,大多數的農村小學生送到縣城讀書,基本上都被家長毀掉了!!

農村小學生要不要送到縣城讀書,親朋好友的話都是浮雲!一線教師的建議,具有最大的參考價值。而最關鍵的因素,取決於父母和孩子。

城市的學校不管是師資還是教學設備,肯定比農村學校優越。正是這個原因,很多農村家長想盡辦法想讓孩子接受好一點的教育,父母的苦心毋庸置疑。但如果不具備下麵條件,請父母三思而行。

如果父母都在農村,在經濟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想把孩子轉入城市學校,除非孩子學習基礎相當不錯,而且自制力很強,如果不是這種情況,千萬要慎重!父母不能陪在身邊,孩子放學後只能去午託部。緊張學習一天後,孩子也渴望情緒能得到舒緩。但午託部只是提供吃住和寫作業的地方,午託部的老師不會關注孩子的情感,也沒有那個精力。孩子一旦情緒出問題,又得不到及時的疏導,很容易誤入歧途。如果再結交不良朋友,學業基本上報廢。這是很多農村孩子住到午託部之後成績越來越差的最大原因。正是考慮午託部對孩子身心的無形摧殘,國家才對午託部嚴令禁止。但屢禁不止,就是因為很多家長的不負責任助推了這種風氣。再者,學習本來就是一件辛苦的事情,需要經過腦力的艱辛。如果孩子成績一般,一旦進到午託部,就開始抄作業。這是我所在學校周圍所有的午託部的通病。我們班上一個前十名的男孩,父母把他送到午託部一個月,成績退到21名!大人都知道偷懶,何況孩子?如果有現成的答案,孩子肯定願意抄襲!但這種情況,午託部是絕對不會告訴你的。

如果父母能有一個人陪著孩子讀書,而且,還能輔導孩子的學習,這種情況,可以考慮轉到縣城學校。因為有家長陪伴,又時刻督促學習,孩子換一個好一點的學習環境未嘗不可。如果父母都是打工,平時忙的不顧到孩子,只是抱著自我安慰的態度想把孩子推到縣城中學,結果只能是失望。現在的學區房為什麼價格居高不下?就是因為太多的父母都意識到中小學陪伴孩子讀書學習的重要性。

現在的孩子,不管是農村還是城市,吃穿都很講究,攀比心都很強。據我觀察,農村的孩子轉入城市學校後,如果不是耀眼的成績支撐,大多數的農村孩子都有點自卑。從小所處的環境有差距,城市的不少孩子從小就開始興趣培養,都有自己拿手的表現,在班級活動中很活躍,而農村孩子這方面比較缺乏,在班集體中很沉默,結交的朋友也不多,這也勢必會影響到學習。不少孩子,在小學和初中的幾年,都表現平平。老師雖然給他們提供機會,但自我表現意識不強。一些聰明的孩子如果在農村讀書,還可能考出好的成績。但轉入城市學校後,因為自卑心理作怪,反而不能達到好的學習狀態,最後考試也都不盡人意。

我女兒班上有個男孩子,就是鄉下來的。她媽媽帶著他在我家附近租房,爸爸在外地打工。家裡還有一個男孩跟著奶奶。這個媽媽一心一意想要個女孩。後來真的又懷孕了,生了個胖丫頭,顧不上這個男孩子。這個孩子的成績越來越差,在上次期中考試中成了班裡最後幾名。因為他的作業她媽媽沒有及時批改,班主任整天在班群裡點名批評,晚上妹妹吵鬧,他休息不好,白天老是睡覺,女兒說他總是被班主任拉到空調邊站著。每次考完試,隔著幾家,都能聽到他媽媽撕心裂肺的吼罵聲:“本指望把你送到城裡讀書,誰知道你個天殺的,死不爭氣,要把我活活氣死啊。考這個分數,你丟人不丟人?你一頭碰死算了。”我眼睜睜地看著,那個剛來的時候還活潑可愛的小男孩,生生變成了一個沉默寡言面無表情的孩子。

誰之過?


桃園上仙


關於這個問題,根據本縣(市)的情況講兩點:

一,這幾年本市城區大肆擴張,配套修建了四所小學兩所初中,師資除了招收一部分師範院校畢業生,骨幹教師都是從各鄉鎮中小學擇優選拔。前幾天和幾個退休教師朋友在一起吃飯聊到這個話題,我問他們為什麼現在鄉鎮學校的教師都願意到市裡學校任教,一個曾擔任過小學校長的朋友告訴我,市裡學校學生的家長都給老師送禮,一個老師一年的紅包收入起碼也會有一年的工資收入多,有的甚至是工資收入的幾倍,農村學生的家長誰給老師送紅包?

二,農村學生要想到市裡學校就讀,必須滿足一個條件,在市裡有合法居所,或者有自己的住房,或者租住市裡的房子,然後劃片分配就讀學校。能夠在市裡購買房產的農村人畢竟是少數,所以大多選擇租房子,由家長陪讀。這樣就造成很多農村家庭因為小孩讀書使家庭經濟不堪重負的情況。

僅就小孩讀書而言,我不知道現在的所謂城鎮化建設對農民來說究竟是禍是福?我的一個親戚,為了能讓小孩就讀好一點的學校,前年花了兩口子多年在外打工的積蓄,再加上孩子的爺爺奶奶一輩子攢下的一點養老錢湊齊了首付,在市裡買了一套商品房,誰知去年孩子奶奶大病需要手術,被迫將市裡房子以低於購買價的價格賣掉,前幾天已經出手,虧了不少錢。


user5701794548410


農村小學生要不要去縣城讀書?

先給你個準確答案: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優先選擇更好的地方上學。分析原因如下:



第一,教育資源相對優質。相對農村而言,縣城裡的老師學歷更高,教學理念更先進,教學設備更齊全,教學方式更豐富。



第二,學習環境相對有利。孟母三遷的故事告訴我們學習環境相當重要,這裡麵包括了你平常接觸的人。農村裡多數人的思想相對保守,眼界不夠開闊,給孩子傳遞的外界信息較少,這就導致了孩子們之間的交流層次不夠高,內容不夠豐富。而縣城裡的孩子,他們的父母受教育程度相對較高,視野更為開闊,因此傳遞給孩子們的信息就很豐富,孩子們之間的交流分享的也就越多,掌握的課外知識也就更豐富,對學習成長也就更有利。



第三,對孩子將來的發展更有利。眼光放長遠來看,學生時代的友誼更為純粹,也更為真摯,等孩子長大了以後,相較農村而言,他所能接觸和調動的資源就更多。可以想想,身邊的同學朋友都利用優質資源在不斷髮展,相較農村而言起點更高,發展的也更好一些,所能產生和調用的能量也普遍較大。當然這只是普遍來說,不排除存在個別現象。



綜上所述,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或者就算當下沒有條件,我們努力創造條件也要讓孩子上更好的學校,接受更高質量的教育。



物質的匱乏並不可怕,大腦的貧窮才是真正的貧窮。我們最不怕吃的苦就是體力上的苦,但現實告訴我們,吃得了學習之苦的人卻往往生活的更好。所以我在此呼籲廣大家長們,儘自己最大的努力,讓孩子上個好學校吧,去接受更優質的教育,去創造更美好的明天!


引路自媒體


首先說說有利的方面:

1.城裡有比較好的教育資源和設施。城裡提供的都是比較先進的教育設備和更好的學習環境,這樣更有利於學習的教育實施。

2.城裡配備的師資力量比農村更好更專業。很多名校畢業的老師都願意留在城市,都具有很高的專業水平和先進的教育理念,再加上崗位競爭力大,能留在學校的都是教師中的佼佼者,所以城裡的師資力量比農村的好很多。

3.先進的教育理念。城裡的學校因為佔有先進的設備和設施,所以接觸外界的信息也是比較方便。一些比較先進和新穎的教育理念也是會比較早的接觸和傳播。這樣會更能促進學生融入社會,提高自身見識。

其次是不利的一面:

農村孩子上學生活環境相對單一,周圍環境讓他們很少有娛樂場所,能夠把注意力放到學習上。但是孩子總歸是孩子,當看到身邊的城裡孩子一身名牌;上學放學有私家車接送;當城裡孩子進出高檔餐廳;當城裡孩子隨身都是最先進的電子產品;城裡孩子進出網吧和遊戲廳等等,農村的孩子會不會受到外界的誘惑而成績下降。有多少孩子因為沉迷網絡遊戲而荒廢學業,可憐父母的血汗錢被拿來打遊戲,買遊戲裝備。

雖然現在農村孩子去城裡讀書是一種潮流,但是各位農村的家長們要明白,一定要根據自己的家庭狀況、孩子的學習成績、孩子的自制力和潛力來考慮自己孩子能否在城裡上學。孩子將來能否有所作為,還是要靠孩子自己的努力和付出,並不是只有城裡學校才能出人材。


丁修辰


農村的小學生去縣城讀書,這是一件必須的事情。

社會的大發展,在為城市帶來繁榮的時候,也拉開了城市與農村的距離,可謂是天差地別。

孩子去往縣城讀書,已經不是一件可選擇的事情,而是家長不得不去做的一件事情。




農村學校的生源在不斷減少

就拿我們這邊的農村學校來說。

大家都為了追求好的教育,紛紛把自己的孩子送去了更好的地方。這就導致村裡的學校生源嚴重不足,甚至到了稀缺的程度。

到了這幾年,一個班級四個學生,甚至更少的情況都很是常見的。試想一下,你把孩子放在這樣的班級裡,你能放的下心來嗎?



農村教育的設施條件有限

農村的學校,因為條件的侷限性,會過分片面的重視孩子的成績,而忽視孩子興趣愛好的培養。

比如,學校裡的音樂課,體育課等等一些課程,因為體育器材,音樂樂器的缺乏,真的變成了一種擺設。

每一個孩子都是獨特的,這也就決定了每一個孩子的興趣點是不一樣的。而多元化的培養就是為了找尋孩子的獨特性,以便孩子能更好的發展。

然而從現實的情況來看,農村的學校顯然做不到這一點。



農村學校的師資力量嚴重不足

比起城裡的學校,農村學校的老師水平有限,差距很大。

我們縣城的一所高中,現在招聘一名老師的基本條件都是要求你得有陝西師範大學研究生學歷。

而在農村學校,基本上都是不挑的,只要你有學歷,並且願意紮根基層就可以。



縣城裡的學校更具吸引力

城裡的學校因為更種各樣的原因,具備足夠的優勢。

除去本身師資力量強勁之外,還會定期邀請一些全省,全國的名師來定期來講學,這些都是農村學校難以企及的事情。

“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對於孩子的教育也是這樣,我們只有在具備優勢資源的時候,就會有更大的可能站在更遠處。


行止將將


老百姓有句話,要想富先修路,同樣這句話我們可以改變一下,對於農村大多數孩子來講,要想改變自己的人生命運,那必須去讀書,但是能不能讀成最後能夠讀出來卻不一定了。

針對這樣的觀點,教育資源變成了一種非常奢侈的資源,對於農村的孩子來講,對於農村的家長來講,他們覺得,受到良好教育才是起步的必要,從我們的現實生活中我們也發現了這一點,那就是農村的教育在目前來看,質量以及管理的確是非常混亂,的確是不如城鎮甚至縣城的一些學校,因為這樣的一個原因存在大多數農村家長,更願意承擔自己的一些金錢負擔,讓孩子在城鎮裡面去讀書,目的之一隻是為了獲得更好的一些學習資源。

所以說作為農村的孩子,農村的家長,如果有條件創造條件讓孩子到城鎮去讀書,這是非常必須的,並且這樣的一種思維方式是一種積極向上的思維方式,對於孩子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形成,也是有幫助的,如果我們只是放任自流,希望孩子在某一天突發奇想,能夠變得超人一等,這樣的想法就是一種羅曼蒂克式的自我欺騙。

讀書都不一定能夠改變命運,如果不讀書的話,那麼命運將更無法改變,所以說對於農村的家長,農村的孩子,必須讀書。


宜城老師


當然有條件的話,最好是到縣城讀書。

1.教育資源,師資力量,周圍同學的素質,縣城都要比農村的高一籌。你想成為什麼樣的人,就要和什麼樣的人在一起。

2.接觸的世界更大,眼界更開闊,對孩子的成長都是大有益處的。

3.進縣城的前提是,孩子必須和父母在一起,親情陪伴是孩子成長的最大原動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