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古時候人大多活不過60歲?

用戶傑


我個人覺得有以下幾點原因

1.戰亂。導致青年人都去打仗大多犧牲,家中老人妻子勞動力不足甚至有可能病死餓死。

2.醫療水平低。大多現代很小的疾病過去都無法治療,很多人都是病死,婦女難產死亡處處可見。

3.環境惡劣。病毒多,傳染病多,蝗災鼠疫等等,甚至還有許多洪水天災,無法阻擋。

4.生活水平低,痴迷迷信。人的營養跟不上,還有許多相信丹藥長生不老,攝入過多重金屬。


伯爵wwgg


在古代,活到三十五六歲就有人自稱“老夫”,一般人40歲以後就稱老,到了47歲就是所謂的“晚途”,為何古人普遍不長壽?原因主要有以下4點:

1.醫療水平低下,很多疾病沒有有效的藥物治療,生病而死的人不計其數,出生兒童死亡率高;

2.戰爭頻繁,戰爭使得大量人員傷亡,現代抗生素沒有發明之前,大多數負傷人員因感染而死亡;

3.社會法制低下;

4.防災能力差,一旦發生天災就會造成大量人員傷亡。


拿雲919


答:

在古時候,確實是能邁過60歲的人相對來說少一些,儘管那時候的天很藍,水很清,生態還沒有被怎麼破壞。但是,有沒有想過,隨著社會的進步,醫學條件的進步,以及人類對健康,生命認知的提升,這些都促使著我們活的比古人時間長!比如,在古代,人們沒有先進的醫療條件,扎個針灸都得不到合理的消毒措施,更別說華佗要給曹操做開顱手術了,那肯定是必死啊!普通老百姓的居住衛生條件及衛生意識也跟不上,那個時候還是農耕社會,也沒有柏油馬路,到農耕季節就要天天下地,一到雨季,可能家裡還漏雨,可以說是行走著的細菌培養皿。咱們看兩張清代的普通老百姓的照片,便可想象得到,為什麼古時候長壽的少了。

我們可以從上圖清晰的看到,那時候的國人,生活條件相對現在來說,及其的嚴酷。社會經濟及社會發展及其緩慢,有時候遇到傷病,沒錢治療,也只能任其發展,直至死去。

另外,在過去,由於科技的發展不夠發達,農林牧漁各個行業技術都得不到進步,因此,只能靠天吃飯。換句話說,如果收成好,出去苛捐雜稅,還能多吃點,如果收成不好,遇到了水災,旱災。那就會鬧饑荒,為了填飽肚子,有什麼吃什麼,樹葉,樹皮都算好的,有的真是吃土,甚至易子而食!在這樣的生存條件下,老百姓一定是疾病纏身。

所以,總結下來,您的問題,也可以用一個字來概括,那就是“苦”。而一些流傳下來的養生術及健身操,更多的是來自於道家、武術家,醫生及皇家,恐怕也只有他們有時間也有那個層次去進行養生,達到長壽的目的了。

最後,在這裡也由衷的感謝中國共產黨帶領著我們,一路前行,讓我們中國老百姓都過上了好日子!


老楊說史


古人壽命短有這麼幾個方面的原因。

1.是古代的醫療條件落後,營養條件跟不上。古時候女孩子結婚都比較早,14,15歲的樣子就已生為人婦,然後便是生孩子,由於落後,每次生孩子都是一場賭博。而這時的母親發育都不是很完全,生孩子有著巨大的風險,很多時候都是要麼孩子死,要麼母親死,最糟糕的就是母子都去世,母子都平安的時候算是很好了。當然這不包括那些富豪,當官的。

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是需要很多營養的。幼兒時往往是母親沒吃飽,沒奶水,孩子就被餓死了,在沒經驗的父母照顧下,也有可能因為各種原因導致孩 子的夭折,古代不太好的衛生條件,也會導致孩子容易生病。病對所有的人來說都是可怕的。小病倒沒什麼,怕的就是大病,一場大病會導致一個家庭沒錢醫治,只有靜靜地等待死亡來臨。而一場大的傳染疾病,比如說瘟疫,常常會導致一大片的人群死亡。但是很多古代常見難治的疾病,在現代要麼根本不存在,要麼治療起來就很簡單。

2.是戰爭原因。古代統治者為了鞏固疆土或者去獲得更多的國土,幾乎年年都在打仗。而小仗傷及幾十人,中型戰役就數百上千,歷史上的大型戰役動輒數萬,幾十萬。戰國時期秦國與趙國的長平之戰,殘忍的秦國戰神白起坑殺趙國四十萬戰士,永遠不要輕視或渴望戰爭,因為戰爭是要死人的,它是讓國家人口總數下降最快的方式。

對於普通老百姓來說,最畏懼戰爭。一打仗就要抓壯丁,戰役介紹後親人能回家的幾率微乎其微。在唐朝安史之亂時,杜甫就寫了《三吏》《三別》描述了當時戰亂給老百姓帶來的深重災難。所以很難有人在戰爭時期活過六十歲。

3.是統治者的原因。一個體恤百姓的君主,人民會過得好一些,風調雨順的時節上交國稅,遭遇旱災水災有國家支持幫助度過難關。然而一旦遇到一個昏庸無道的君主,為了滿足其驕奢淫逸,大興土木,勒索百姓錢財,導致許多人因此餓死或因其他原因被賜死。一個好戰君主也是人民所不喜歡的,儘管漢武帝開拓疆土,打敗匈奴,可是他的好戰導致帝國人口大大降低,晚年幾乎造成人們起義。一個喜歡嚴刑峻法的君主同樣會導致人口下降,一個人只要犯了一點錯就被判死,連坐族誅等酷刑造成了很多人含冤而死。

而一個朝代,帝王十幾個,個性都各不相同,很容易出現上面所述的君王。王朝開闢是能戰的君主,王朝衰敗是驕奢淫逸無能的君主,就這兩個點足以死上數十萬計的百姓和士兵了。

當然,導致古代人大多無法活過六十歲的原因還有其他,不過以上原因是主要原因。


肖塵


有些人認為,古代社會沒有現代工業的汙染,沒有假冒有害的食品,青山綠水、桃花田園,按道理應該個個身體棒棒,活得長久才對啊。但是事實上就像題主所問的那樣:古時候人大多活不過60歲。俗話講:“五十知天命,七十古來稀”。如果古時候的人能邁過六十歲活到七十,那都是非常稀奇的事情了。


古代人的壽命其實很難統計,大多史書中所記載的都是帝王將相的生與死。普通老百姓的壽命到底是怎樣的,有些學者通過推算得出了從秦漢到明清古人壽命的大致數據。

顯然,從表中數據的變化我們可以看出來,隨著歷史的演進,古人的壽命呈現一種波動狀態,但總的來看都在60歲以下。那為什麼古時候人大多活不過60歲?我認為主要有以下三方面因素導致的。


一、環境因素:天災與戰亂

天道無常,在古代幾乎每一個朝代的每一個皇帝在位時期,都發生過天災或者戰亂。

比如在明朝嘉靖皇帝時期曾發生過中國歷史上死亡人數最多的一場地震——華縣地震,據《明史》記載:“華嶽終南山鳴……官吏軍民壓死八十三萬有奇”。這場發生在陝西華縣附近,波及五省二多個縣的地震,直接造成了近百萬人的死亡。除此之外,戰亂也是造成古人命短的重要因素。比如我們熟悉的三國時期,從黃巾之亂開始到三國鼎立,人口總數由6000多萬萬降到了2300多萬,超過60%的人因為戰亂而死!


二、社會因素:醫療條件差

古時候的中國沒有先進的醫療水平,主要依靠中醫治病。但是很多貧苦老百姓沒有錢看病,即使有錢看病也不一定能治好。比如古時候霍亂、天花等傳染病多次爆發,當時的醫療水平是無法救治大多數人的。所以可以說醫學水平落後、醫療條件差在很大程度上阻礙了古人壽命的延長。


三、生活因素:生活條件差

古代中國基本上可以說是過著自給自足的農村生活,生產工具簡陋,生產方式單一,從而古人的生產力相對我們現代社會是極其低下的。我們的一頓飯可能就等同於很多古人三天甚至一個星期的口糧。大多數古人生活在承擔各種賦稅的壓力中,沒有人身自由、更談不上什麼經濟生活了。在這樣惡劣的生活條件下,人的壽命當然不會很長了。


總結

反觀我們所處的現代社會,沒有好的環境、社會以及生活條件,我們的壽命也不可能比古人長久。所以,我認為這三個方面的原因造成了“古時候人大多活不過60歲”。


予知君


  “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花甲,七十古來稀,八十耄耋”,這是我國古代針對人生不同年齡階段的一個說法。

其中,七十古來稀代表著七十歲高齡的人不常見,也指享高壽不易的意思。

曾經有人做過統計,中國古代戰爭時期,死於戰亂地區人士的平均壽命大概在20-30歲之間;和平時期,平均壽命大概在30-40歲之間。而排除早夭的情況時,明清時期人們的平均壽命也就在60歲之間。

古代人士壽命短的原因

從歷史的宏觀角度來看,古代人士之所以活不長久與多方面因素有關。

廣告連通

1、戰爭

人類歷史自記載以來,幾乎每一天都有地區在發生戰爭。戰火紛飛的時期,人命就顯得不那麼收到重視了。

2、經濟落後

在歷史的長流之中,即便是康乾盛世期間,還有許許多多因為經濟落後而餓死的人。一旦田地受到了自然災害,那麼就只能形成饑荒。

3、醫療條件不佳

古代因為消息的不流通,所以導致很多的治病良方和醫師都不能起到授教的作用。在針對一些疾病的治療方面,也存在很多的困難。經濟困難的家庭,甚至無法請到醫師救治。

現代人士壽命短都有著四個共性

現代社會雖說各方面比起從前都有很大的進步,但是我們可以發現仍然有不少人無法達到高齡的現象。經研究發現,究其原因有這幾點:

1、疲勞過度

熬夜、通宵對於現代人來說已經不是什麼特別的事情了,不論是學生還是上班族,都是常見的現象了。而疲勞過度的後果就是,機體免疫力下降、疾病找上門來等等。

2、負面情緒

有研究機構曾經發現,長期處於抑鬱、緊張、害怕等負面情緒下的人士,比起常人更容易生病,尤其是精神類的疾病問題。抑鬱症、強迫症、躁狂症已然是現代社會中常見的心理疾病。

3、吸菸酗酒

雖然吸菸、酗酒不會直接導致疾病發生,但是許多的文獻表明吸菸、酗酒是諸多疾病(肝病、肺病、口腔疾病、胃腸道疾病、癌症等等)的誘發因素,嚴重損害其健康水平。

4、諱疾忌醫

雖說現代社會醫療條件已經越來越完善了,但是仍然有人秉持著“是藥三分毒”的思想。在患病的時候大多數患者都很難遵從醫師的指導下進行治療,尤其是高血壓患者,很少會聽從醫師定期服藥控壓(可樂定、普萘洛爾等)。





檸檬香愛生活


為什麼古時候大多人活不過60歲?:應該是以下幾大原因,1災害:自然界風雲變幻喜怒無常,據考證我國黃河流域有過多次改道,古時人們在大的自然災害面前無可奈何,只能聽天由命,幾千年來無數次洪澇災害,不知害了多少百姓生命。據記載1931年中國長江大洪水,7月連續降雨近一個月,長江上游金沙江,岷江,嘉陵江大洪水,致下游54個縣受災,受害人幾2855萬人導致4OO多萬人死亡。近代如此,可見古代,上古時代可想而知,此其原因之一也。2疾病:自人類誕生以來,疾病幾百萬年來就伴隨人類一起走來,可以說人類就是一部與疾病爭鬥史。據記載幾百年前1348年一1350年人類歷史可查最致命瘟疫之一“黑死病",普遍認為是一種鼠疫細菌,造成2500萬歐洲人死於此病。公元541一542年的查士丁尼瘟疫,是地中海世界第一次大規模鼠瘦,致死亡人數過半或1/4使東羅馬帝國元氣大傷。美洲瘟疫(16世紀)歐洲人帶去的麻疹,天花,霍亂致美洲原住民400萬一5OO萬人在幾十年間死亡。多麼可怕的記載,人類的生存可為是驚心動魄,此其原因之二也。3飲食:自有人類似來,飢餓始終伴隨著人類走來。在古代其農耕太落後,全靠人類手共工作,落後而緩慢,糧食產量單一而量少,人類食不裡復,流離失所在死亡線上苦苦掙扎。唐朝文人墨客如孟浩然51歲而終,柳宗元46歲而亡岑參55歲歸西他們都是食來張口之輩,可想鄉民勞作之幸苦,何來飽復之事,更談不上長壽之說,此其原因之三也。總上之說,古代人類經歷之堅難,生活之清貧,疾病之氾濫故而長壽難也!


用戶傑


古時候人平均壽命短,有以下幾種原因吧。一是因為社會更替戰爭不斷,大量青壯勞力都被徵參軍打仗死亡了。二是天災人禍導致餓殍千里。三是社會嚴重貧富不均,加上政府官員貪汙腐敗橫徵暴斂,苛捐雜稅猛於虎,民眾民不聊生。四是醫療水平低下,災荒年景再加上瘟疫流行導致大量人口死亡。上述種種原因造成了人民壽命普遍都很低,平均壽命不超過60歲!


一默如雷也


“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花甲,七十古來稀,八十耄耋”,這是我國古代針對人生不同年齡階段的一個說法。

其中,七十古來稀代表著七十歲高齡的人不常見,也指享高壽不易的意思。

曾經有人做過統計,中國古代戰爭時期,死於戰亂地區人士的平均壽命大概在20-30歲之間;和平時期,平均壽命大概在30-40歲之間。而排除早夭的情況時,明清時期人們的平均壽命也就在60歲之間。

古時候各個朝代的普通百姓的平均壽命都沒有超過40歲,適逢一些戰亂較多的時期,這個數值會更低,甚至能降到30歲左右,除去戰亂、醫療、瘟疫災難這些外在的因素,單從古人的婚姻習俗來說,女子剛過豆蔻年華(13歲)就到了結婚的年紀,這時女孩的身體根本沒有張開,再加上那時候沒有計劃生育之類的政策,連續的生育就對身體產生不可逆轉的傷害,進而大大縮短了本來就不多的壽命。

普通百姓命不長,那處於金字塔頂端的皇帝、王侯是不是都長命百歲呢?中華五千年曆史,到目前為止一共誕生了八十三個為人們所承認的王朝,歷經五百五十九個帝王,這其中壽命最長的皇帝是乾隆,活到了89歲,壽命最短的是漢殤帝劉隆,兩歲不到就沒了,綜合所有的帝王,其平均年齡經過計算是39.2歲,這樣看起來和普通人也沒多大差別嘛!

簡單總結一下:古人壽命短的原因

從歷史的宏觀角度來看,古人之所以活不長久與多方面因素有關。

1、戰爭

人類歷史自記載以來,幾乎每一天都有地區在發生戰爭。戰火紛飛的時期,人命就顯得不那麼收到重視了。

2、經濟落後

在歷史的長流之中,即便是康乾盛世期間,還有許許多多因為經濟落後而餓死的人。一旦田地受到了自然災害,那麼就只能形成饑荒。

3、醫療條件不佳

古代因為消息的不流通,所以導致很多的治病良方和醫師都不能起到授教的作用。在針對一些疾病的治療方面,也存在很多的困難。經濟困難的家庭,甚至無法請到醫師救治。

4、其他綜合因素等等...


吾愛分享資源


古人之所以活不到60歲,有多種多樣的原因存在。最主要還是食物的管理和醫療系統的不夠完善,所導致壽命的長短,還有更重要的是大環境的動亂。

病從口入。

古人對淨水知識的普及還不太完善,淨水系統設備的處理更是知之甚少。一旦如果出現水汙染的現象的話,很難說去加以處理,而且古人對食物材料的驗證也不像現代科學這麼發達,可以有一定的機構認證檢驗。除了貴族講究用銀針做實驗,普通家庭通常不會對自家的食物或者是水源進行定期的檢測。

現代的話,還有個冰箱能保證食品有一定的延長期限。但是古人的話,連最起碼的冰箱都沒有,所以他們的食物容易變質。如果是平民百姓捨不得扔掉的話,吃進肚子裡就容易引發各種問題,變成病從口入

應對自然災害,古人時常無能為力。

古人在動亂的年代,可能會受到戰爭的壓迫和朝政賦稅的壓力。勞作農務時看老天爺的臉色吃飯,古人時常連最起碼的溫飽問題有時候都變得很難解決。所以說一旦有了長性的乾旱或者戰亂,百姓就變得苦不堪言。

交通不便導致醫務不能及時救治。

古代由於交通比較不便,在求醫的過程中可能會有時候會延誤,導致病情拖沓。

不能得到及時的醫治。而且有些平民百姓為了省下銀兩,還會運用一些偏方,導致身體更為不適。因為有些偏方,根本沒有什麼科學認證。如果是現代,中國治不好的你還可以去國際上尋出路。但古人的交通工具有限,對外國言語溝通也是一定難度。

古人的清洗產品不夠健全。

現代化的清潔生產多種多樣,人們對自身的清潔觀念日益加強,但是古人的清潔產品認識卻不是那麼的健全,而且古人的生產設備也不夠完善。對於公用的餐具清理上,有時也會有處理不當的時候。

結語:

每個時代有每個時代好處,現代化的信息會比古代來的快速而且發達,現代的醫療設備也會比古代更為先進化,搶救會比較古時更為及時和有效。

原文盜搬者必究其責。

在下:“寫紅塵作夢語”,

感謝各位看官的賞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