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放化療之後,如何知道有沒有效果?

腫瘤科李主任


這實際上是很專業的問題,就是專科醫生常說的療效評價問題,涉及評價對象和評價工具。

如果腫瘤沒有手術切除,換句話說有可測量的靶病灶,那麼判斷放化療效果相對比較容易。臨床常用的實體瘤評價標準(RECIST),對比腫瘤放化療後大小變化,有無新增病灶,病灶的強化程度等都可以反應治療效果。


但是如果沒有可測量的病灶,比如腫瘤的腹膜轉移,或者轉移病灶很小,那麼很難對比治療前後病變的變化情況,除非數目增加。還有一個指標就是可以通過腫瘤標誌物做一個大概的判斷,如果治療前腫瘤標誌物明顯異常,治療後指標下降,也可以反應出治療的效果。

還有一個可參考的指標,就是患者的主觀感覺,比如治療後症狀明顯減輕,也可以說明治療效果,只是沒有可以量化的數值。如直腸癌放療後,便血,或者排便困難等症狀顯著緩解,那麼說明放療是有效果的。但是,具體的評價還是依靠影像學檢查給出客觀的數值。


但是,對於根治術後輔助化療的療效評價是很困難的,目前沒有有效的手段。或者只能根據結果來倒退化療是否有效。如果患者術後化療後沒有復發轉移,那部分說明化療是有效果的。如果化療後短期(小於1年)或者化療過程中出現腫瘤復發,就說明化療沒有效果。這是事後評價手段。

對於部分患者也可以參照循環腫瘤細胞(或者循環腫瘤DNA)的變化,來判斷化療效果。這個適合患者術後仍有循環腫瘤細胞,目前臨床不常規應用。


北大腫瘤張成海醫生




首先可以通過拍CT,核磁或者PET-CT等影像學檢查來評估病灶大小,一般選取治療前後的影像學資料進行對比,這個比較客觀。另外,治療前後腫瘤標記物的變化也很有參考意義,如果標記物值下降了,很可能是治療有效。主觀上患者自己感覺精神狀態好轉,疼痛減輕,食慾更佳,這些都是治療有效的趨勢!



希望我的回答能給您帶來幫助!覺得有用歡迎大家點贊和轉發!


汪醫生小課堂


癌症化療稱之為“毒死癌細胞”,正常細胞也要處於充滿化療藥物的環境中,受損難免。放療謂之“燒死癌細胞”,射線不會拐彎,所經之路也會傷及無辜。放化療這麼大的副損傷,治療有沒有作用呢?是怎麼判斷的?

①症狀

放化療如果有效,腫瘤壓迫所產生的症狀一般會減輕、消失。

某肺癌患者右上肺腫瘤,產生上腔靜脈壓迫綜合徵,顏面腫脹,雙側上肢腫脹,胸悶、呼吸困難。經過1週期化療後症狀明顯緩解,初步判斷治療有效。

某食管中段癌患者,腫瘤突出食管後壓迫氣管,致咳嗽,藥物緩解不了,經過化療後咳嗽症狀消失,如果腫瘤不變小,症狀可能緩解不了吧?

某直腸癌患者經過奧沙利鉑+卡培他濱化療3週期,膿血便、次數、下墜感等等症狀沒有變化,這種情況可能就是治療無效。

放化療毒副反應也會產生一系列症狀,要與腫瘤壓迫所產生的症狀區別開了。以症狀判斷放化療效果是輔助性的,參考指標之一。

②體徵

查體發現某些與腫瘤相關的陽性體徵變化,也是放化療效果評價參考,同症狀相一致。

比如中心性肺癌,腫瘤壓迫葉支氣管,所屬肺葉不張,聽診沒有呼吸音,如果治療有效,肺葉張起來,呼吸音又有了。

③影像

影像是判斷癌症放化療最直接、客觀的指標,如同腫瘤照片。實體腫瘤,如肺癌、肝癌,有RECIST評價體系,根據腫瘤直徑變化、持續時間分為完全緩解CR、部分緩解PR、穩定SD、進展PD四個標準,如果是CR、PR、SD一般判斷為有效,PD是不行的。對於空腔臟器,如食管癌、胃癌、結直腸癌,還沒有客觀的評價體系,可以參考管腔壁的薄厚來判斷。

④腫瘤標誌物

腫瘤標誌物是一個“讓人歡喜讓人憂”的指標,種類繁雜,判斷治療效果需結合具體情況。如果某腫瘤標誌物與癌症有相關性,多次檢查,若明顯升高則可能治療無效,若明顯降低治療就有效。

⑤循環腫瘤細胞、循環腫瘤DNA

血液裡循環腫瘤DNA片段、細胞計數是相對客觀,尤其是監測晚期腫瘤變化。研究處於初期,未能廣泛應用,待以時日。

化療藥物、治療方案以及毒副反應預防處理一直不斷在進展、完善,但是目前總體有效率仍不是很高,需要客觀的去判斷,如果效果不佳就需要更改治療方案、或化療方案。立體定位放療、調強放療已經很普遍了,質子放療也會逐漸多起來,效果評價是其治療重要的一環。我是 ,感謝您的閱讀!622


劉永毅醫生


評估腫瘤療效是影像科每天都要做的工作,楊大夫分享下。

腫瘤,尤其是惡性腫瘤的治療,手術是根治性的,其次還包括放化療等輔助手段。我們來分別討論下。

1、病人術後的放化療。

比如肺癌,手術後,有的患者根據術後病理結果,需要進行放化療。假如手術中已經把可見的病灶清理完畢,包括可疑轉移的淋巴結也已清掃完畢。此時放化療,在影像學上評估比較困難。這種放化療的必要性,多數是根據之前的臨床或隨機對照實驗得出。也就是,不進行放化療,病人的預後會差於進行放化療的。

有一些癌,可以根據腫瘤標誌物的變化,來判斷療效,比如前列腺癌檢測PSA等。

2、無法手術患者的放化療。

此時影像學的評估對於療效的判斷非常重要。影像學好轉,意味著有效果,無好轉甚至加重,意味著沒有效果。

影像學如何評價有無療效呢?

最多用的辦法是病變的大小,由大變小,就意味著有效果。如果是多發的,比如轉移瘤,還有可能有多變少。

當然,不同的部位,不同的腫瘤,其判斷有自己的標準,比如RECIST等。這些都是在一些循證醫學的基礎上得出的結論,進而用於臨床。

還有一些功能成像的辦法,比如在大小發生變化之前,腫瘤的一些代謝等可能已經發生了變化,從而,可以更早期的判斷療效,假如效果不佳可以及時換藥,或者更換治療方案。比如MR或CT的灌注成像,MR的DWI,BOLD。或者是PETCT等。

還比如有的GIST已經完全發生壞死,此時雖然大小沒有變化,但實際上療效很好。不過,更多的功能成像,目前尚屬於研究階段。臨床上更被認可的是大小的變化。

具體到不同的病例,我們需要具體的分析其療效。


放射科楊大夫


臨床評價腫瘤治療的效果,主要依據以下三個方面:

一、症狀

有些腫瘤會伴隨的壓迫症狀或合併有其它症狀 ,隨著治療的顯效,腫瘤縮小,相應的壓迫症狀會隨之緩解。比如:肺癌會因為腫瘤壓迫氣管出現喘憋氣短,縱隔腫大淋巴結壓迫上腔靜脈會出現頭面部腫脹等,隨著治療顯效,上述症狀會隨之消失;再比如:腹腔巨大佔位會影響胃腸道功能,出現噁心嘔吐,進食困難等,治療顯效,腫瘤會縮小,患者上述症狀也會好轉。

二、影像學評估

影像學檢查也是評估腫瘤治療療效的最主要的方法。尤其對於具有可測量病灶的癌症,CT、核磁可以顯示出腫瘤病灶的變化,通過測量可以得出治療效果的優劣。比如:肺部或肝內的腫瘤結節,通過治療前後的對比,看腫瘤縮小的程度,就可以看出療效的好壞。

三、腫瘤標記物

腫瘤標記物可以作為部分腫瘤療效評價的輔助手段,治療顯效後,這些腫瘤標記物的數值會下降。比如:在卵巢癌裡特異性比較強的CA-125,前列腺相關的PSA等。但大部分的腫瘤標記物的敏感性並不強,也就是說,即使有效,也未必會伴隨這些數字下降,所以,腫瘤標記物只能作為一個輔助參考指標,不能作為療效評價的最終依據。



深藍醫生


放化療是多數癌症在治療過程中都會用到的治療方式。那麼,放化療後,如何知道有沒有治療效果呢,今天我們就來介紹一下。

評估標準主要是針對術前輔助放化療或者復發轉以後放化療患者,對術後輔助化療無法評估。手術已經將肉眼可見的腫瘤切除,放化療只是消滅肉眼不可見的癌細胞,這些癌細胞目前還無法被醫學檢測到。目前,常用的評估手段主要有以下幾點。

1、臨床檢查

臨床醫生通過查體,來查看腫瘤有無縮小。體表腫瘤或者醫生可以觸摸到的身體內腫瘤可以通過臨床檢查,大致瞭解腫瘤情況,有一定的參考性,但比較主觀。

2、影像學檢查

這是評估治療效果的主要手段。根據B超、CT等檢查結果,瞭解腫瘤的大小有沒有變化,有沒有新發腫瘤。根據病灶的大小,評估確定是完全緩解還是部分緩解、穩定、進展。實體腫瘤是可以測量的。淋巴瘤、白血病等血液系統腫瘤可使用PET-CT來了解情況。

癌症患者可以補充禾存有機硒。硒作為人體的必需微童元素以及它與癌症的關係早已引起國內外學者的關注。有足夠的研究資料證明硒能降低某些癌症的發病率,具有抑制;腫瘤的作用,並可能作為潛在化學預防劑及腫瘤化療的佐藥。有臨床治療結結果表明.口服硒可使白血病患者症狀明顯減輕.且使對抗癌藥有耐藥性的病人重新敏感.

3、腫瘤標記物

腫瘤標記物只要通過抽血就可檢查,簡單方便,有一定的參考價值,但需要結合其他影像檢查、病理診斷等來確定,因為有很多患者,治療前後腫瘤標誌物始終在正常範圍內,腫瘤標記物只能做參考。

4、病理診斷

這是最可靠的評估方法,術前做一段時間的新輔助治療後,手術將癌變組織切除,顯微鏡下觀察腫瘤退縮情況,有多少細胞死掉了。如果腫瘤細胞沒有減少,術後則需要更換新的治療方案。


腫瘤科李主任


無論哪種治療手段,要知道效果,一般主治醫生都會跟蹤隨訪,並做臨床檢查(血檢、影像、基因檢測等),要徹底根除是做不到的,只能說是我們檢查不出腫瘤了,提倡帶瘤生存,把腫瘤控制住且不發展。

對於治療效果評估一定要遵循主治醫生的建議,請勿自己胡亂評估,以免耽誤治療!


有尊嚴地活著


可以統計一下數據就知道了。唉!


用戶6280739376508


化療是為手術打下基礎,放療是一種手術,純碎的化療是死亡加速器!


江子牙17


開始掉頭髮 沒有力量 走路象拉板車時 效果就是很明顯了 再象李詠一樣就徹底解決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