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說朱元璋處死了兩位兒媳婦,當時到底發生了什麼?

第二層皮


朱元璋出身布衣,深知底層百姓之苦。他坐上皇帝寶座後,出臺許多有利於發展生產的措施,並嚴厲打擊貪官汙吏。規定凡貪汙60兩以上白銀的官員,一律處死。然後剝皮萱草,掛於後人官員辦公的旁邊,以警示後者要廉潔奉公,不要重蹈前任官員的覆轍。他還規定,百姓有冤情不僅可以進京告御狀,還可以親自把作惡的官員押往京師,途中有敢包庇、阻攔者,一律同罪處死。在朱元璋統治30多年間,官場清明,百姓安居樂業,史稱洪武之治。




朱元璋對貪官汙吏下手毫不留情,對自己親人也是貼面無私。駙馬歐陽倫私販茶葉,縱容家奴禍害百姓,被朱元璋大義滅親。今天,我們就說說朱元璋為何處死自己的兩個兒媳婦。

被朱元璋殺掉的兩個兒媳婦,一個是他兒子朱樉的側妃,也就是大將鄧愈的女兒,另外一個是他兒子朱檀的妃子,她是朱元璋發小湯和的女兒。

朱樉是朱元璋的次子,被封為秦王,封地在西安。朱樉就任藩王后,自以為天高皇帝遠,就開始胡作非為。整日飲酒作樂,不理政事。他不僅隨意毆打王府官員,還魚肉當地百姓,逼得他們賣兒賣女。而做為朱樉側室的鄧氏,非但不進行勸阻,還助紂為虐,一起欺壓百姓。


鄧氏生的貌美如花,朱樉為討其歡心,不僅冷落正室,動不動還虐待她。更不可思議的是:朱樉還給鄧氏做了鳳冠霞帔,讓其穿上在王府中招搖過市。要知道,在等級制度森嚴的古代,鳳冠霞帔是皇后的專用,不是誰想穿就隨便穿的。朱樉與鄧氏自以為他們做得的惡事,人不知鬼不覺。殊不知,這一切早被朱元璋派去監視朱樉的錦衣衛看在眼裡。朱元璋知道真相後,龍顏大怒。準備處死朱樉夫婦,朱樉因為太子朱標的求情,倖免一死。鄧氏則被直接賜死。

朱檀是朱元璋第十子,被封為魯王,他的妻子是信國公湯和的女兒。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個門,這兩口子一到封地,便開始搜刮民脂民膏,魚肉百姓。他倆一個喜歡煉製丹藥,想長生不老。一個是心如蛇蠍的變態女。湯氏有一個癖好,喜歡將七八歲的男孩閹割後收入王府。剛開始,是買些男孩做閹割,後來發展到直接明搶,嚇得百姓不敢讓孩子上街,更不敢在家大聲哭。一時鬧得人心惶惶,怨聲載道。很多男孩閹割後,因為感染不幸慘死。


當地官員實在看不下去了,直接把這件事上報朱元璋。朱元璋殺起貪官汙吏好不手軟,但對老百姓還是很好的。聽說自己兒子兒媳在封地禍害百姓,直接賜死湯氏,派人對魯王進行嚴厲訓斥,不久,魯王因為吃丹藥毒性復發,一命嗚呼。朱元璋為掩蓋家醜,秘密處死兩個兒媳。為當地除去兩個禍害,老百姓知道後,是奔走相告,無不拍手叫好。


洛水清風cuixiaosheng


在朱元璋的一生中,曾先後處死了兩位兒媳婦。

這兩位女子的下場都比較慘,其中一個是被朱元璋直接凌遲了,另一個的死法稍微好看點,是被勒死的。

那麼,朱元璋為什麼要殺了這兩個兒媳婦呢?

先說說那個被朱元璋凌遲的兒媳婦。

她是開國功臣湯和的女兒,嫁給了朱元璋的第十子魯王朱檀為王妃。

按照明朝制度,王爺娶妻後都要離開京城,前往封地居住。魯王夫婦的封地是在山東,他們夫妻倆到了地方後,可以說是作惡多端。

原來,這對夫妻都特別迷信,希望通過服用丹藥而長生不老。當時,有個道士對他們說:只要蒐集到100個男童,把他們的生殖器閹割了,然後就能煉出長生不老藥。

這夫妻倆一聽,大喜過望,直接派王府親兵去捉拿當地8歲以上的男童閹割,這件惡事最終傳到了朱元璋的耳朵裡。

為了平息民憤,他將魯王夫婦抓回京城後,最初了最後決定:魯王無理,其妃當凌遲處死。

其次,我們再說說被勒死的兒媳婦。

這個兒媳婦,嚴格來講只是個次妃,並不是像魯王妃那樣的正妻。不過,她也是一位功臣之女,是衛國公鄧愈的女兒。

朱元璋將她嫁給了秦王朱樉做次妃,朱樉的正妃則是王保保的妹妹。

同為功臣的女兒,自己只能當妾,這讓鄧次妃很惱火。但是,秦王和正妃王氏的關係很差,甚至把她感到了別院居住,專心寵愛鄧次妃。

仗著丈夫的寵愛,鄧次妃多次虐待正妃王氏,甚至還攛掇秦王給她做了件皇后的衣服,想要過一把癮。

但是,鄧次妃這些僭越的事蹟最終還是被朱元璋知道了,他直接派人勒死了這位兒媳婦。

總而言之,這兩個兒媳婦也算是罪有應得。當然了,必須得說明朝宗室就是非常極品,無惡不作。


HuiNanHistory


朱元璋作為歷史上“最殘暴”的皇帝,有誰不敢殺!跟他一起打天下的功臣都快殺完了,何況只是兩個兒媳。

但總的來說,朱元璋殺的都是罪有應得之人。他殺的第一個兒媳是二兒子秦王朱樉的次妃鄧氏,鄧氏是大臣鄧愈女兒。

鄧氏之所以會被處死也是咎由自取。鄧氏不知道是腦袋抽風了還是是怎麼了,居然利益燻心地在家裡私自縫鳳袍穿。那鳳袍是你能穿的嗎,那是皇后的專屬。

可能她是看到太子朱標死了,以為作為老二的秦王機會來了吧。哪曉得朱元璋寧願把皇位傳給孫子朱允炆。這樣的事情一旦爆發,就連秦王自己都不免吃瓜落,為了撇清自己哪敢為她求情。也幸好朱元璋對兒子是極好的,只是賜死了鄧氏,沒有牽連其他人。

這第二個被朱元璋下令處死的兒媳是第十子魯王朱檀的妃子湯氏。這個女人就狠了,簡直心理變態,用蛇蠍心腸來形容都不為過。

最初她教唆魯王朱檀煉製仙丹。現代人都知道古代仙丹都是什麼玩意兒,都是重金屬超標,結果好了,朱檀煉丹自己吃,吃著吃著就死了。朱元璋最心疼兒子了,當然不會放過湯氏這個罪魁禍首。

此外,這個湯氏還喜歡虐待幼童,將找來的小孩閹割,聽著小孩子的慘叫她卻非常開心。恰好朱元璋不僅疼兒子,也疼老百姓,於是這個湯氏就悲劇了,為她自己犯的罪買了單,被朱元璋處死。


歷史小跟班


這裡說的朱元璋處死兩位兒媳,指的是兒子魯王的妻子湯氏和兒子秦王的妃子鄧氏。

朱元璋的這兩位兒媳也有很大的來頭,湯氏是信國公湯和的女兒,湯和既是朱元璋的少年好友,又是他身邊的得力干將。而鄧氏也是鄧愈的女兒,鄧愈被封為衛國公,衛國公是公爵中第一等,地位不在湯和之下。

那麼朱元璋為什麼要不顧人們議論,處死兩位兒媳呢?其實這次還真不是因為誅殺功臣,所以殺了他們的女兒,而是另有原因。

朱元璋殺兒媳湯氏,為何民間百姓一片叫好之聲?原來是因為兒媳糟蹋小男孩。

確切的說朱元璋算得上是一個“殺人如麻的好皇帝”,說他殺人如麻,是因為“狡兔死,走狗烹”,建立明朝後,他各種罪名殺了李善長等一大批功臣。說他是好皇帝,是因為在百姓眼裡他是好皇帝。

朱元璋要殺十兒子魯王朱檀的妻子湯氏,湯氏覺得原因,朱元璋卻問:想想被你糟蹋的小男孩,你還覺得冤枉嗎?朱元璋這裡說的“小男孩”,是指八九歲的男孩。

那麼湯氏究竟做了什麼,朱元璋要這樣說呢?

朱檀十四歲時,朱元璋為了拉攏湯和,穩定統治,就讓兒子娶了湯和的女兒。結婚後朱檀和妻子湯氏一起去了封地,在那裡他們自以為天高皇帝遠,自己就無法無天了。

當時朱檀沉迷於煉製丹藥,於是就找了很多江湖術士養在府裡。一天有人告訴朱檀湊夠“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就可以煉成丹藥。“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在這人這裡指的是108個8歲的小太監。

朱檀有些猶豫,他這人有些軟弱,不敢這樣做。他的妻子湯氏一聽能煉製丹藥讓自己長生不老,就在民間到處抓8歲的小男孩,很多被她活活折磨死。

朱元璋知道這件事後大怒,賜死了湯氏,朱檀畢竟是自己的兒子,所以免過了一死。

朱元璋當皇帝,兒媳想當皇后,朱元璋逼她自殺。

朱元璋殺的第二位兒媳就是兒子朱樉的小妾鄧氏,鄧氏比朱樉小几歲,在鄧氏之前朱樉已經有了一位正室夫人。鄧氏過門後,仗著父親鄧愈的權勢和自己的貌美,根本不把正室放在眼裡,有時候還欺負正室。

當然這些都是朱樉的家事,朱元璋雖然知道,但也懶得管。可是在朱元璋還是皇帝時,鄧氏竟然要做皇后,朱元璋這下怒了。

朱樉被封為秦王,封地在今天的陝西,當時明朝的都城還在南京,數千裡之遙,朱元璋管理有些吃力。鄧氏竟然私自做了“鳳服”穿在身上,這衣服可是隻有皇后才可以穿的。鄧氏這是擺明了攛掇朱樉爭奪皇位。

當時的朱元璋本來就害怕太子性格懦弱,以後坐不穩皇位,鄧氏這麼一鬧,結果被朱元璋逼得自殺了。

朱元璋是為心狠手辣體桖民情的皇帝,誰都不可以挑戰他,兒媳也是如此,否則只有一死。


斯幽說歷史


朱元璋是明朝開國皇帝,為了大明江山的穩固,他不惜對貪官“剝皮實草”以儆效尤。不僅如此,據說他還處死了兩個兒媳婦。

問題來了,兩個兒媳婦犯了什麼法,竟然被公公砍了?

朱元璋處死的兩個兒媳婦分別是:第二子朱樉(shang)的次妃鄧氏和第十子朱檀的王妃湯氏。

朱元璋之所以要殺這兩個兒媳有深層次的原因,一方面是這兩個兒媳婦確實該殺,另一方面這兩個兒媳婦背景很強大,朱元璋不得不殺。

(鄧氏)

先說下二兒媳鄧氏,鄧氏是秦王朱樉的次妃,她的背景很強大,她的父親是老朱的“26開國元勳”之一,被封為寧河王的鄧愈。

鄧氏仗著老爸的勢力,雖然是二房,卻對正妃非打即罵,朱樉寵愛二房,對虐待原配不管不問。

這還不算完,鄧氏竟然讓老公為她定做了一套皇后服,這就觸犯了老朱的大忌。

她想當皇后,意思是二兒子朱樉將來是皇帝。

老朱心想:“我辛辛苦苦培養長子朱標這麼多年,鄧氏有野心,違制穿皇后服屬於謀反,決不能讓二兒媳婦慫恿朱樉謀權篡位。”

鄧氏之所以如此膽大妄為是有原因的,除了背景強大外,丈夫朱樉也不是一個安分守法的好王爺。

(秦王朱樉)

朱樉在15歲時封為秦王,然後去了自己的封地西安。到了蕃地後,朱樉脫離了父親的監督,在鄧氏蠱惑下做了許多壞事,百姓怨聲載道,“差評”很快傳到老朱耳朵裡了。

朱元璋曾把朱樉叫到京城進行了訓誡,最後寫了保證書才把他放了回去。

回去後朱樉確實收斂了,但是沒過多久,在一次外出打仗時,朱樉因遭瘴氣的侵擾患病去世。

就在這節骨眼上,鄧氏的違制穿皇后服一事暴露,朱元璋正沒地發洩心中的不滿。心說:“兒子剛變好就去世了,我咋這麼不幸啊!”

老朱越想越氣,盛怒之下處死了二兒媳婦鄧氏。

我覺得老朱有讓鄧氏殉葬的想法,如果不處理鄧氏,估計沒人知道朱樉家的家事。另外老朱也有打擊這些開國元勳勢力的原因,當時開國元勳被老朱殺了十之八九。

(朱元璋)

朱元璋殺了二兒媳鄧氏後,又把十兒媳湯氏殺了。

湯氏犯什麼罪了?

湯氏是魯王朱檀的王妃,是湯和的小女兒。

湯和是老朱的發小,也是明朝開國元勳,老朱稱帝后被封為丞相,他是為數不多存活下來的開國元勳。

湯氏和朱檀遷居封地山東後,二人幹盡了壞事。

比如夫妻二人都痴迷長生不老術,整天研究煉製丹藥和春藥。

春藥掏空了朱檀的身體,然後再吃煉製的丹藥進補,朱檀像小白鼠一樣,被所謂的長生不老藥“補”得弱不禁風。

湯氏正值虎狼之年,為了滿足慾望專門禍害童男,四鄰八縣的童男總是無緣無故的失蹤。

(湯氏)

其實都被湯氏派出的人拐進了王府,這些童男陪湯氏一夜過後就會被殺死,然後埋在了王府後花園。

老百姓總是丟孩子,到後來人們發現是王妃所為,憤怒的人們聯名告御狀。老朱一看狀子勃然大怒,馬上派御林軍把老十朱檀和湯氏捉進了京城。

面對鐵證如山,湯氏不得不承認。

老朱首先把朱檀全身毛髮都剃光了。古人認為“髮膚來之父母不可損毀”,否則就是不孝。

朱檀所受的刑法叫“髡(kun)刑”,這刑罰屬於心靈懲罰,身體不受傷害。

對兒媳老朱可沒這麼仁慈,他認為這一切都是湯氏帶壞了兒子,於是下令砍了兒媳。

(湯氏)

綜上所述,朱元璋辣手摧花殺了兩個兒媳,當然兒媳有罪該殺,但根源還在他的兩個兒子身上,兩個兒子的原因出在朱元璋身上。

《三字經》有云:“養不教,父之過”,因此我認為,最該死的應該是朱元璋,你說是不?


秉燭讀春秋


太祖朱元璋,他對百姓挺好,這個沒話說,但對勳爵官員非常血腥,甚至家裡人也非常嚴厲,侄兒朱文正生活腐化,老朱要殺頭,馬皇后出面求情,老朱表面糊弄,私下還是給剁了,朱元璋的女婿歐陽倫,覺得日子過得緊巴,想走私點茶葉弄點進項,被發現後直接賜死,這還不算,朱元璋還親手處死了兩位自己的兒媳婦。

魯王朱檀墓於1970年在鄒城被髮掘。

魯王朱檀,是朱元璋第十子,剛出生就封為魯王,15歲赴藩地,也就是今天的兗州,並娶了開國功臣信國公湯和的女兒湯氏,為魯王正妃,可是朱檀不成氣,《明史》記載他“餌金石藥,毒發傷目,帝惡之”,意思是他迷戀長生不老藥,中仙丹中毒,眼睛還弄瞎了,朱元璋大失所望,非常討厭他。

圖為朱檀墓中出土的木製俑。

《明史》裡面記載朱檀22歲就死了,怎麼死的沒說,魯王妃湯氏也沒交待,正史嘛,汙點省略很正常,但在《罪惟錄》清晰的記載,兩夫妻在兗州城外建別墅縱享玩樂,晚上還留在城外過夜,以為遠在千里之外的父皇不知道,這可犯了大忌,朱元璋早就規定了外放藩王嚴禁離開封地的,地方官報告朱元璋後,大怒,下令將朱檀施以髡刑,賜魯王妃湯氏自盡,沒多久朱檀就死了,年僅20歲。

秦王朱樉畫像。

秦王朱樉,朱元璋次子,馬皇后所生,這孩子頗受朱元璋器重,建立大明朝後,封為秦王,封地西安,22歲赴藩地,娶王保保妹妹為正妃,衛國公鄧愈女兒鄧氏為次妃,問題來了,王保保是什麼人,蒙古人,帶領元軍和朱元璋打仗,潰退時其家室滯留在了河南,朱元璋很器重王保保,想招降他,於是作主將王保保妹妹嫁給朱樉為正妃,朱樉覺得娶了個敵人的姑娘是恥辱,於是冷落她。

晚年朱元璋畫像。

朱樉赴藩後,只寵愛次妃鄧氏,就是衛國公鄧愈的女兒,兩口子不但把正妃王氏幽禁起來,鄧氏想上位正妃,於是經常打罵嘲諷王氏,想從肉體和精神上折磨,讓她早點死,此外鄧氏權慾薰心,還偷織了皇后服飾穿戴,本來朱樉在西安就累惡不悛,由於藩王他最年長,朱元璋忍了又忍,誰料兩夫妻敢僭越,於是將兩人賜死,因太子朱標極力求情,朱樉保住了,但次妃鄧氏被賜死,此事記載於《御製紀非錄》。


圖文繪歷史


朱元璋有26個兒子,除了老大朱標外其餘兒子都被分封到全國各地成為藩王。

俗話說“虎毒不食子”,可是朱元璋是“人中之龍”,對待自己的孩子們比老虎可是嚴苛多了。雖說兒子們遠在異地,可是朱元璋對他們也是上心的很,兒子們誰有些異常舉動都逃不過朱元璋的法眼。而這些行為不靠譜的兒子少不得被朱元璋一頓狠削。

但是皇子身邊的人可就沒那麼好運了,就算是皇子們的正室王妃如果做了什麼違法亂紀的事,朱元璋絕對也是嚴明公正,從嚴處理。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二兒媳婦鄧氏和十兒媳婦湯氏,她們被朱元璋親自下令處以死刑,那麼其中的具體細節到底是什麼樣的呢?

二兒媳婦鄧氏

朱元璋的二兒子是朱樉,朱樉被分封在陝秦那片是為親王。鄧氏是朱樉的側妃,鄧氏的父親是衛國公鄧愈。

鄧氏依仗自己出身高貴,又深得朱樉寵愛,又加上西安那疙瘩離著京城遠的沒邊兒,所以平日裡除了欺負正王妃就是與二皇子一起尋歡作樂,朱元璋聽說了這倆口子的事兒,想到兒子跟著自己吃了不少苦,兒媳婦他爹也是為大明獻出了生命,所以只是寫信告誡了一番。

可是當朱標病逝的消息傳到西安後,朱樉還在為大哥的去世感到傷心時,鄧氏卻高興的無以復加,因為她覺得自己老公現在是最大的皇子了,八九不離十就是以後的太子、皇帝了。所以鄧氏就提前命人做了一套鳳服穿了起來,彷彿她就是皇后一般。

朱元璋聽到這個消息氣尿了,鳳服是皇后才能夠穿的衣服,這兒媳婦是不僅有謀逆之心還在詛咒自己和馬皇后早點去世。真是豈有此理,朱元璋給鄧愈上了柱香,直接命人把鄧氏咔嚓了。

十兒媳婦湯氏

湯氏是十皇子魯王朱檀的正室,是信國公湯和的女兒,湯和是朱元璋的發小,兩人從小光著屁股長大。湯和低調多謀,是開國功臣中少數的能得以善終的,然而他的女兒卻沒有學到他的半點能耐。

湯氏不僅就知道尋歡作樂,還特別喜歡把自己的高興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之上。湯氏不知道受了什麼刺激,有了一個特別變態的嗜好,她喜歡看男性孩童被割掉生殖器的場景。

剛開始的時候她偷偷的引誘在街上玩耍的孩童進入王府,將孩子控制後用剪刀、匕首進行作案,看著血淋淋的場景,聽著孩子痛苦的喊叫,魯王妃得到莫名的快感。

而魯王不知道每天忙些什麼,對湯氏也是不管不問。沒多久湯氏變本加厲開始命人在街上擄奪孩童,百姓們家裡有男孩的都嚇得把孩子藏在家裡,不敢帶孩子出門。

朱元璋知道這件事後,心想自己上輩子是造了什麼孽,淨攤上這些不靠譜的兒媳婦。朱元璋跟老哥們湯和把這事兒一說,湯和心想這丫頭作死我想保也保不住了,於是斬釘截鐵的跟朱元璋說了:“陛下,依律當斬!”

朱元璋覺得丟人,找了個錦衣衛悄悄的就把湯氏給殺了。

朱元璋為了維護皇權,在晚年可謂是血雨腥風把開國大臣們基本殺了個乾淨,給人留下殘忍無情的印象,可是對待這兩個兒媳婦的做法,任誰都要說一句:“沒毛病,做得好!”


以史勵人


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是中國歷史上出了名的屌絲逆襲皇帝和勞模皇帝,就是因為他出身平民,加強在位期間勤務國事,因此備受百姓的擁戴。

但是人不可能十全十美,就算是皇帝也是如此,朱元璋有一個讓人無法接受的毛病,就是殺人不眨眼,跟隨他打天下的開國功臣,幾乎被他殺的沒剩幾個,殺人的原因也很簡單,這些人的存在威脅了他的皇位。

無論是開國功臣、朝堂大臣還是宮女太監,犯了錯誤,不本本分分做人,也不管錯誤是大是小,只要朱元璋覺得該死,結果就是死。


當然,也包括朱元璋自己的兒媳。

朱元璋是一個非常能“生”的皇帝,膝下子女眾多,光兒子就有26個,最有名的莫過於第四子朱棣,但是還有兩個兒子有些不同,這哥倆是魯王朱檀和秦王朱樉,之所以說他們不同,而是因為他們的媳婦被朱元璋處死了。

秦王朱樉是朱元璋的第二子,書讀得不少,但是腦子似乎有點不夠用,不過畢竟是皇子,媳婦還是能娶到的,被殺的次妃來頭還不小,

是開國名將鄧愈的女兒。

俗話說的好,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和朱元璋一起打天下的鄧愈自然是很厲害,但是他的女兒卻不怎麼樣。

嫁給朱樉之後,鄧氏身為次妃,卻總想著凌駕在正妃之上,從來不給正妃好臉色。兩人一見面就掐,不見面就暗中算計,但是鄧氏靠著枕邊風的功夫,很快就掌握了主動,漸漸的無法無天起來。

有一次,鄧氏竟然唆使朱樉給她做一件皇后的媳套裝,此事很快就傳到朱元璋的耳朵裡,當場暴怒。

我還沒死呢,你就想當皇后,肯定有謀逆的心思!

要知道朱元璋最忍受不了的就是謀逆,就這樣鄧氏被賜死。

魯王朱檀是朱元璋的第十子,本身沒有什麼毛病,但是他的妃子湯氏有一個怪癖,就是經常抓捕孩童,帶進府中進行閹割,很多孩子從小就被迫經歷了太監的人生,她不僅沒有一點負罪感,反而十分的開心,後來還蠱惑朱檀一起幹,時間一長,百姓對皇室很畏懼。


順便提一下,這個湯氏的父親是開國名將湯和。

為了穩固民心,朱元璋只好將湯氏處死,而幫兇朱檀也沒有逃脫關係,被處以髡刑(剃光全部的毛髮)。


彈指間的歷史


在中國歷史上,曾經出過一個純正的布衣皇帝,那就是明太祖朱元璋,朱元璋出身貧農,當過乞丐和尚,也參加過義軍反元,最終建立了大明王朝,朱元璋一生多子多女,有二十六個兒子,外加十六個女兒。我們再說起朱元璋時,除了布衣皇帝以外,還有一個詞便是殺功臣,朱元璋和劉邦這兩個皇帝,是出了名的秋後算賬型,晚年殺了不少有功之臣,由於朱元璋幼年的經歷,導致他恨極了貪官汙吏,因此明朝諸多官員掉了腦袋,可讓人疑惑的是,在朱元璋殺死的人之中,中間竟有他兩位兒媳,這又是怎麼回事?

如果不瞭解這件事,肯定認為朱元璋亂殺人,實際上不是,朱元璋是個有底線的帝王,個人認為之所以處死兩個兒媳,是因為兒媳們做了有損皇家顏面的事,不然誰也不會甘願主動當個惡人,自然是因為兒媳觸碰了朱元璋的底線。我們先來說第一個兒媳湯氏,湯氏出身高貴,是開國功臣湯和的女兒,從小就接受良好教育,是個知名的大家閨秀,湯氏十幾歲時嫁給魯王朱檀,朱檀時朱元璋的第十個兒子,母親郭氏被封為寧妃,史書上評價朱檀,為人博學多才,禮賢下士,同時又愛好詩文,朱元璋對他十分寵愛,與湯氏結為夫妻,也算是郎才女貌,天作之合。

朱檀是個幸運的皇子,僅僅兩個月大,就被朱元璋封為藩王,封地在兗州,一開始朱檀在封地上名聲不錯,當地百姓在他治理下,過著安居樂業的生活,隨著時間的消逝,朱檀開始信奉黃老之術,期望自己能延年益壽,活得久一些。在魯王府內,朱檀招大批道士入府煉丹,整個王府終日焚香唸經,朱檀與湯氏性格也發生變化,以前還可以說是正常,如今已經偏離正常人軌跡了,學過化學的人都知道,古代所謂的煉丹,其實都是一個個化學反應,所謂的仙丹妙藥,其實都是化學物質,比如水銀、硃砂等,人一旦大量接觸,輕者有損身體,重者要喪命,自從朱檀與湯氏服用丹藥後,身體各種機能開始損壞,人也不精神,可夫妻兩人仍像瘋了一樣相信丹藥。

當然了,這兩人痴迷於丹藥,朱元璋是沒理由處死他們的,真正讓朱元璋狠心下手的,是因為一件事,當時有個道士告訴朱檀夫婦,說如果想要飛昇仙界的話,那麼需要一百個閹割過的男童作為藥引,和丹藥一起煉製,才可以完成,照一般人的思維,早就把這個道士趕出去了,可朱檀極為相信,同時付出行動,他命人大肆購買八歲男童,如果沒有賣的,那麼就去搶、抓,一時間兗州百姓人心惶惶,甚至滋生出了罪惡,人販子為和王府做生意,開始偷八歲男孩去販賣,那些被抓緊王府的孩子,幾乎全被閹割。由於事情鬧得太大,最終捅到朱元璋面前,朱元璋大怒,命人前去捉拿,朱檀到底是朱元璋的親生兒子,他沒有狠心將其殺死,於是重罪全丟給了魯王妃湯氏,湯氏被凌遲處死,後面因為湯和是的原因,凌遲改為斬首,朱檀則為其量身定做了一個刑法髨型。

古人認為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一個人不可以輕易剪頭髮,不然視為不孝,在這裡還有個故事,當初曹操在行軍過程中,定下一個規矩,如果誰的馬敢踐踏麥田,直接斬首示眾,結果曹操自己的馬踩了麥子,但因為法不加於尊,最後他決定削去頭髮當成懲罰。朱檀的刑罰有些類似,只不過當初曹操是削頭髮,朱檀則是要把全身上下的毛全部剃光,在現代人看來毫無感覺的刑罰,在古代是一個非常具有侮辱性的懲罰,朱檀沒有被處死,被放回封地以後,依舊過著渾渾噩噩的日子,一年後鬱郁去世。

朱元璋對他也是從喜愛到厭惡,甚至將其諡號封為魯荒王,認為他做事情荒誕且荒唐。說完了第一個兒媳湯氏,我們再來說第二個兒媳鄧氏,同樣是開國功臣之女,鄧氏父親名為鄧愈,長大後嫁給秦王朱樉,鄧氏沒有湯氏那麼瘋狂,而她犯的錯也很常見,就是野心太大了,鄧氏嫁給朱樉時,並不是他的正妻,正妻時王氏,王氏性子比較軟,鄧氏常常給正妻臉色看,最終把王氏氣出了王府,自己一個人生活著。

王氏離開後,鄧氏更加變本加厲,王府的婢女們經常遭受她的責罰,朱樉對鄧氏不嚴加管教,導致鄧氏的野心越來越大,甚至有逾越行為,她私下找人定做了皇后專門穿的衣服,一個人在王府內偷穿,幻想著自己某一天能母儀天下。結果此事被人告發,朱元璋得知後震怒不已,鄧氏則被賜死,朱樉漸失帝心,後在征伐叛番中得瘴癘後不久而死。

總的來說,朱元璋這兩個兒媳,死的是罪有應得,一個過於殘暴,另一個野心太大,無論哪一個都不是朱元璋可以容忍的,兩個兒子也沒成什麼大氣候,多少和妻子有關,古人常說娶妻娶賢,全部是經驗之談,一個不好的妻子可以毀掉三代人。皇家最注重顏面,兩個兒媳做出了這種事,又不是皇帝親生,結果自然是善終不了的。


木劍溫不勝


說起朱元璋或許大家都會想起朱元璋處死了很多功臣,可朱元璋對於百姓而言可是一位好皇帝,在說那些功臣在建立明朝之後以權謀私,甚至挑戰皇權,朱元璋可以說是為了天下百姓和明朝的江山社稷不得已才開始大量誅殺功臣。

朱元璋誅殺功臣一直被我們這些生活在物資豐富時代的人所詬病,殊不知當時一個貪官汙吏以權謀私可以讓多少家庭家破人亡,朱元璋是一個從底層出身的帝王肯定是一個心繫百姓的好皇帝。

這位好皇帝不但不能容忍文武百官魚肉百姓,甚至自己的兒媳婦因為禍害百姓被朱元璋處死,就衝這一點足可以證明朱元璋的確是一位明君。

朱元璋為何要處死兩位兒媳婦,當時到底發生了什麼呢?

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之後,作為一位從底層出身的皇帝自然是像明朝社稷綿延萬世,朱元璋採用讓自己子嗣駐守各地以保大明的江山社稷,我們暫且不說這樣的做法是否合理,對於一個父親而言,這樣的做法完全可以理解。

朱元璋處死的兩位兒媳婦分別是秦王朱樉的次妃鄧氏,魯王朱檀的妃子湯氏,所謂有因就有果,朱元璋處死這兩位兒媳婦自然是有原因的。

秦王朱樉在朱元璋身邊的時候有朱元璋壓制本來也是本本分分的皇子,可是到了封地之後就開始露出了本來面目,整日裡吃喝玩樂並搜刮民眾的錢財,當地百姓都是敢怒不敢言。朱元璋知道後多次教訓秦王朱樉,可是這位秦王不以為然繼續我行我素,這時的朱元璋也是無可奈何,畢竟是自己的孩子。

可是後來朱元璋得知原來朱樉的所作所為都是其次妃鄧氏迷惑,這位鄧妃持寵而嬌無法無天,多次讓朱樉打罵正妃,甚至還讓朱樉為自己做了一身皇后的衣服穿在身上。古代等級制度森嚴,一個藩王次妃居然膽敢穿著皇后的衣服,顯然如此之為激怒了朱元璋。鄧氏有此為必有此心,在不除去這位鄧氏可能朱樉就要以藩王身份稱帝了,到時候肯定是兄弟相殘,百姓重新回到戰亂的年代,朱元璋大怒之下只能將鄧氏處死。

另一位被朱元璋處死的兒媳婦比起鄧氏而言,雖然沒有上升到心有不軌的地步,可是這位湯氏的所作所為更加讓人憤怒。

這位湯氏表面上來看是一位知書達理的女子,而且甚有婦德,可是不知道怎麼回事這位湯氏有兩個癖好。第一個就是喜歡把那些看上去比較討人喜歡的小男孩給閹割掉,讓其留在身邊服侍自己,雖然只是區區的幾個字,讓人難免後背發涼,湯氏之為可以說相當殘忍。另外一個癖好就是湯氏喜歡在府邸內不穿衣服,顯然在當時這兩種癖好都是犯了大忌。第一個殘忍至極讓人聞所未聞,第二種有辱門風何況還是皇室,朱元璋知道後也是出於憤怒將湯氏處死。

綜合以上我們不難看出,湯氏和鄧氏都是咎由自取,一個想要蠱惑藩王以上作亂,一個是殘害百姓,可是說朱元璋處死的兩位兒媳婦每一個都有可能讓大明江山陷入萬劫不復之地,讓百姓遭受戰亂之苦。朱元璋為了大明基業只能將她們處死,以求天下太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