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曹昂沒死,他會繼承曹操的大業嗎?

枯林古道


曹操喜歡人妻並不是什麼秘密,如果注意時機、場合和對方的意願度,倒也無傷大雅,但是倘若在不對的時間強迫人妻,那必然是要付出代價的,比如曹操對張繡嬸嬸鄒夫人的強納,就讓曹操付出了慘重的代價,張繡降而復叛不說,曹操的長子曹昂、侄子曹安民、近身侍衛典韋以及坐騎絕影都因為這件事而死,宛城應該算是曹操心頭的一個噩夢。

張繡的投降本來是對於曹操來說值得慶賀的一件事情,但是曹操卻沒有控制住自己的私慾而將張繡的嬸嬸、寡居的鄒夫人強行納過來。這對於張繡來說無疑是很不尊重他叔叔張濟的,於是對曹操心生恨意,曹操發現了張繡的異常,知道張繡留不得,就策劃除掉張繡,而張繡則提前計劃降而復叛,打了曹操一個措手不及,被圍困在宛城的曹操很是狼狽。

曹操的戰馬絕影中箭倒地,曹操慌了神,曹昂將自己的戰馬讓給了曹操,並留下來平定叛亂,而曹操最終在典韋的拼死護衛下逃走,此戰中,曹操幾乎算是全軍覆沒只有他自己活著回去了。曹昂、曹安民、典韋都戰死。

得知曹昂戰死,其嫡母丁氏和曹操決裂,並回了孃家,即便曹操去請都不肯再回去。丁氏的決絕正是因為曹操傷透了她的心,而實際上曹昂並不是丁氏所生,他的生母是曹操的小妾劉氏,劉氏在生下曹昂不久後就病死,曹昂被丁氏養在身邊,丁氏是真的拿他當親生兒子看待的,他的死對於丁氏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打擊,讓本就和曹操不和的丁氏徹底離開了曹操。

曹昂是曹操的長子,當時已經二十多歲,跟隨曹操征戰沙場,文武雙全,很得曹操的心愛,如果不出意外,曹昂會是曹操的繼承人,曹昂死的時候,曹丕這個曹操的次子不過才十歲,其他的兒子就更小了,完全不能和曹昂競爭,然而被寄予厚望的曹昂卻最終還是死在了父親的風流裡,為曹操的錯誤買了單。

對於曹昂和丁夫人,曹操始終是愧疚的,他在病重之際還有這樣的感慨:“我前後行意,於心未曾有所負也。假令死而有靈,子脩若問‘我母所在’,我將何辭以答!”子脩即為曹昂的字,但也就只能做出這樣的感嘆了,畢竟人死不能復生,後悔藥這種東西從古至今從未出現過。曹操這一生,註定是對不起這對母子了,那麼,倘若曹昂沒有死在宛城,能不能繼承曹操的大業呢?答案應該是肯定的,曹昂與弟弟們對比有著太多的優勢。

首先是出身上,曹操原配丁夫人並沒有生育,因此曹操嚴格來說沒有嫡子,而曹昂雖然是妾室劉氏所生,但被養在丁夫人名下,算是半個嫡子。倘若曹昂沒有去世,那麼丁夫人也不會和曹操決裂,卞夫人就不會成為繼室,在這種情況下,曹昂既是長子,又是身份最尊貴的一個兒子。

其次是戰功,曹昂比曹丕至少大了十歲,早在曹丕還是墳小屁孩的時候就已經跟隨曹操出征,建立戰功,在這一方面,沒有任何一個弟弟能和曹昂這個哥哥相比較。

再者就是勢力,曹昂早年跟隨曹操征戰,在軍中有一定的威信,在朝中也有話語權,這是他的弟弟們所不能比的。

倘若再論智謀,曹昂也不輸任何一個弟弟,而且曹昂也很得曹操看重。因此,無論是從哪一點來說,曹昂若是沒有死都會是曹操的接班人,即便是曹丕也不得不承認,倘若自己這個長兄還在,就沒自己什麼事了。

但是假設畢竟是假設,曹昂死在宛城是事實,曹丕繼位也是事實。張繡殺死了曹昂,曹丕既恨張繡,這是做不得假的,可心底也有點慶幸吧,當然,這樣說未免太過無情了,雖然說帝王家自古就是無情的,但再怎麼說,兩人也是親兄弟。

 


尚宮女史


乾脆將範圍再擴大一點,假如曹昂不死,曹衝不死,曹操會立誰為繼承人?

曹操的兒子很多,有25個,比較有名的有徐夫人生的長子曹昂,卞夫人生的曹丕、曹彰曹植三兄弟,環夫人生的神童曹衝,不出名的暫時就不說了,有繼承權的也就是這幾個兒子了。

曹操不僅兒子多,夫人也很很多,曹操早期的正室是丁夫人,但丁夫人沒有生兒子,但丁夫人很喜歡長子曹昂,曹昂的母親徐夫人去世後,丁夫人將曹昂當成自已的兒子,只要丁夫人收養曹昂,以丁夫人正室的身份,曹昂就是嫡長子。

卞夫人和環夫人都是曹操的小妾,也是曹操早期的小妾,她們生的兒子在曹操的25個兒子中,年齡較長,排名靠前,而且能力比其他兒子強太多。

以曹操的一貫作用來看,他不是遵守祖制的人,比如選拔人才,曹操用的是“唯才是舉”,要知道在東漢時期,人才最重要的不是能力,而是道德和出身,沒有道德和出身,哪怕你再有能力,在當時的社會氣氛中,也不可能選你當官。曹操的行為無異於打破成規,另出心裁。

再比如曹操娶的老婆,從來不看身份,只要曹操喜歡,就娶過來當小妾,曹操尤其喜歡寡婦和有夫之婦,比如曹操的小妾卞夫人出身娼家,地位很低,曹操沒有看不起,喜歡就娶過來,還把卞夫人扶為正室,堂堂魏王之正妻出身娼家,包括後來曹丕稱帝,尊卞夫人為皇太后,這在當時完全是不可思議的。

但曹操不在乎,曹操還有很多夫人是寡婦和有夫之婦,比如曹衝之母,環夫人是有前夫的,比如杜夫人,曹操娶過來時,其前夫秦宜䘵還在世。

之所以說了這麼多,是為了想說明一個問題,說明了曹操的性格是非常務實,不守常規,不遵舊制,只做自已喜歡和正確的事。同樣,對於曹操選拔繼承人的唯一標準是才能,而不是出身,也不是因為是否是嫡長子

換句話說,曹操如果選擇繼承人,看是哪個兒子的才能最好,如果僅僅看出身,曹衝、曹植什麼的,根本就不可能機會競爭了,他們之所以有機會,就是因為曹操看中的不是出身,而是才能。

歷史上的曹操之所以選擇曹丕當繼承人,是因為在他的兒子中,曹丕的綜合才能是最好的,遠遠強於曹植。

記住,曹操是選繼承人,是選一個可以治理國家的一國之君,不是選擇一個優秀的文學家,也不是選一個非常聰明的神童,同樣不是選一個作戰勇猛的武將。

曹操靠武力和智力打下了一個諾大的帝國,是需要一個綜合能力極強的繼承人來控制整個帝國的,任何一個偏科或者只有一技之長的兒子顯然不能勝任,曹昂、曹丕、曹彰、曹植、曹衝誰的綜合能力最強呢?

首先曹彰排除,曹彰這個人作戰勇猛,畢生的心願也只是當個將軍,馳騁疆場,那麼就讓曹彰作個將軍好了,首先排除繼承人之位

接著曹植排除,曹植是一個標準的文人,建安三曹之一,寫文章非常好,但是作風問題非常差,經常徹夜飲酒,連第二天與曹操約好一起出兵遠征也會睡過頭,而且還敢擅闖只有皇帝才能走的司馬門,這樣的人能當繼承人嗎?不能

曹植除了文學才能,在其它方面似乎找不到亮光點,而且做事又沒有規矩,第二個被排除繼承人地位,既然曹植文章寫的好,就安心當個文學家吧!

第三個被排除的是曹衝。曹衝從小是個神童,很聰明,從曹衝稱象和智救庫吏兩事能看出曹衝很聰明,但曹衝很早就去世了,在政治上的才能並沒有顯示出來

曹衝即使不死,他的身體一定是不好的,自幼多病,曹操再喜歡曹衝,也不可能將一個病怏怏的兒子推上繼承人吧,再說了,小時候聰明,長大了是否一樣聰明是說不定的,比如王安石的《傷永仲》這篇文章中記載了一個叫方仲永的神童,也是十二三歲的時候很聰明,長大了就是一普通人,這誰也說不準。

現在就只剩下曹昂和曹丕對比了。

曹昂20歲時被舉為孝廉,孝廉是兩漢入官考核的項目之一,是"孝順親長、廉能正直"的意思,說明曹昂一是個孝子,二是個廉潔正直的人。

另外從曹昂在宛城之戰中將馬讓給曹操,自已奮戰救曹操而死來看,曹昂都是個大孝子,同樣在這場戰爭中,年僅11歲的曹丕也在場,但是曹丕卻能逃走,說明曹丕狡猾,曹昂正直。

史書沒有記載曹昂的才能如何,但肯定是不出眾的,在兩漢時期,如果有才能的人一般會被舉為茂才,曹昂如果真有才能,史書會記載的,個人覺得曹昂的性格應該孝順、正直,才能一般,老成持重,他能把活的希望讓給曹操,而自已寧願戰死,就說明了一切。

再來看曹丕,曹丕六歲會射箭,八歲會騎馬,這是曹丕武的一面,曹丕從十歲開始就隨曹操南征北戰,而且在曹操被張繡圍攻時,年僅11歲的曹丕還能毫髮無損的逃出來,說明曹丕心眼比較多。

曹丕自小熟讀諸子百家作品,他的文學素質也比較高,身為建安三曹之一,文學作品存世的也不少,曹丕的《典論·論文》是中國歷史上現存的第一部文學評論作品,曹丕一生存世的作品有辭賦30篇,詩40多首,《黃覽》100卷,《列異轉》3卷,這是曹丕文的一面

另外曹丕的性格沉鬱穩定,喜怒不形於色,在處理政治事務也顯示出獨特的手腕,比如曹丕在鎮守鄴城時平定魏諷的謀反案,毫不留情,心狠心辣,不僅誅殺魏諷三族,而且連帶政治清洗了一大批暗中支持漢室的大臣,連坐死者數千人,這是曹丕的政治能力

並不是說曹丕殺人對,而是在特定的時期,進行特定的政治手腕有助於穩定政局,哪個有作為的皇帝不是雙手沾滿了鮮血,秦始皇、漢武帝、唐太宗等等有為之君,為了政治穩定、開疆拓土,殺的人比任何人都多,因為那是特定時代。

依我看,曹丕文武雙全,性格沉穩,又有政治手段,如果是選繼承人,個人認為曹丕比曹昂合適

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曹魏不是大一統帝國,而是三國鼎立,除了南方的蜀漢和東吳,還有北方的公孫氏、西北的胡族都是威肋,不適合選一個正直的大孝子做繼承人,就是不適合選曹昂做繼承人,而是曹丕比曹昂更合適

除非曹昂的政治才能更高,否則憑現有的孝順和正真,不足於支持選曹昂為繼承人,雖然他是長子,而且曹操也從來不按常理出牌。一個正直的人,是不合適當一國之君的,政治要的是手腕和圓滑,這一點曹丕比曹昂強。

這麼說吧,曹丕的文采比曹彰強,武功比曹植強,性格比曹昂好,身體比曹衝好,不選曹丕又能是誰呢?他可是綜合能力最接近一國之君的繼承人。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我是向日葵,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曹昂作為曹操的長子,合法的繼承者,這是無可厚非的,但曹昂的父親曹操因為納了張濟的遺孀的鄒氏,致使張濟的侄子張繡惱羞成怒,起兵反叛曹操,曹昂就是在場動亂中而死,這次動亂中曹操不僅僅失去了自己的兒子,還失去了自己的合法繼承者,造成自己家族中後續為爭奪世子之位而發生的一切骨肉相殘事件。

《三國志·張繡傳》:太祖納濟妻,繡恨之。

筆者將通過自己的闡述來解析筆者提出的的這個問題。

曹操的大兒子曹昂,是曹操爵位的合法繼承人


第一,曹昂因為生母早死,由曹操正室丁夫人所養,因為曹操對於自己的這個正室是言聽計從,丁夫人對曹昂視為己出,讓曹操立曹昂為世子。

曹昂是曹操的長子,除了曹昂,曹操還有幾個比較優秀的兒子,曹丕、曹植、曹彰、曹衝,但是因為自古王位,爵位的繼承者所立規矩是立長不立幼,單從這規矩上來說,曹昂沒有一點爭議,就是合法的繼承者。

再加上曹昂是曹操的庶妻劉氏所生,但由於生母早死,所以由曹操的正室丁夫人所養,丁夫人視曹昂為己出,疼愛有加,在立世子的問題上,曹操的這位正室丁夫人,自然而然是站在自己養育的曹昂這邊。而且曹操的生母劉氏早早就去世了,曹操自然而然有點愧疚之意,所以這兩點一疊加,曹昂必然是曹操的繼承者。

其中有一則故事更能反映丁夫人對於曹昂的態度,當養母丁夫人得知曹昂在宛城被張繡所殺後而痛哭,所以她便大罵曹操:“你害死了我的兒子,從此我沒什麼可留戀的!曹操這個時候默不作聲,丁夫人一怒之下,便回了自己孃家,曹操後續幾次去請,丁夫人都不回來了,就因為曹昂之死,曹操和正室丁夫人的婚姻走到盡頭,所以說曹昂在他的這位養母心中位置是舉足輕重的,這位養母不惜因為自己與這位當時梟雄犯了臉。更加說明了曹昂有自己的這位養母撐腰,自己的世子之位是很穩固的。

《魏略》:太祖始有丁夫人,又劉夫人生子脩及清河長公主。劉早終,丁養子脩。子脩亡於穰,丁常言:“將我兒殺之,都不復念!”

(上圖)曹操的大兒子曹昂,(下圖)曹操正室丁夫人因為曹昂的死與曹操決裂。


第二,曹操不想看到自己的兒子們為了世子之位而骨肉相殘,有了曹昂當世子,就會斷了其他幾個兒子的爭位的心,所以,曹昂的位置是不可撼動的。

曹操從東漢末年的亂世中,脫穎而出,經歷了宦官與外戚勢力的鬥爭時期,也看到過董卓和呂布因為一點小事後的火拼事件,曹操深知,這些所有的事件,都是圍繞了一個出發點“權利”,而每一個人都想成為權利的擁有者。

曹操的家裡人中,先排除一個曹昂,剩下想做世子的,而且有這個能力的,就有三個,一個曹丕,一個曹植,一個曹彰,他們身後都有大勢力,也有幕僚團,所以說,曹操不處理好自己的繼承人問題,將來必定會出一個大亂子, 況且,曹操還有一個小兒子曹衝,天生聰慧,有洞察人心之能,曹操對自己這個兒子有點溺愛之心,有點想立為世子之心,但一考慮年紀太小,不能服眾,第二點是害怕引起幾個兒子的不滿之心。

《三國會要》:鄧哀王衝,年十三,太祖愛之,贈騎都尉

因此,曹操考慮再三,還是讓老大曹昂繼承世子之位,斷了其他兒子的爭奪世子之位的念頭。畢竟權利會上癮。這樣做了以後不僅僅是保護了幾位兒子,也平和了幾位兒子之間的紛爭。

但是事宜願違,曹昂之死,很快就引發了世子之位的爭奪戰,年紀小的曹衝離奇而死,曹丕和曹植因為世子相互攻擊,至此,曹操前面所做的努力,全部付之東流。

從上到下,(上圖)曹丕和曹植,(中圖)曹彰,這三人都是世子之位的有力爭奪者,(圖三)少年曹植,他是曹操心中最佳的繼承者


第三,曹昂為人,禮賢下士,與人為善,是眾望所歸的繼承者。

曹昂作為世子的繼承者,性格溫和,禮賢下士,和父親走的是兩種路線的人,曹操多疑,好殺戮,而曹昂恰恰相反,能識人用人,這也就是為什麼曹操在出兵打仗的時候每次都會帶這曹昂,而不是讓讓他在後方守家。

通過不斷的歷練,曹昂身上具備了成為一個治世能臣所擁有的大才,曹昂的弟弟,也就是曹魏的第一個皇帝曹丕在稱帝的時候,對群臣說到,如果自己的這位哥哥還在,自己絕沒有機會當上世子的機會,這個位置最應該由我的這位長兄來做,一個弟弟對自己的哥哥的誇獎,更能說明了曹昂的能力,只是曹昂之死,使的這一切都都成了幻想。

而曹昂不僅有才,而且是個孝順之人,張繡偷襲曹操的時候,曹操已經身臨絕境,兒子曹昂只有一匹馬了,他把這匹馬讓給了自己的父親,自己步行保護父親脫身於宛城, 把生的機會給了自己的父親,自己則死於張繡軍的亂刀之下。常言道:打江山,要靠狠,守江山,要靠仁,而曹昂這種大孝,體現了他自己的仁義一面,說明了他有能力可以成為一名好的君主。但是造化弄人,張繡起兵造反,斷送了曹昂這一位治世之才,如果曹昂不死,曹魏的開國皇帝換成是他,或許曹魏會有一個不一樣的結局。

《世語》:昂不能騎,進馬於公,公故免,而昂遇害。

曹操曾經希望曹昂能夠繼承自己的衣缽,完成自己的心願,但是因為的不良舉止,風流行為,致使自己的繼承者,無辜死於宛城,在回城的路上,曹操靜坐哀思,哀的是自己的風流行為導致的惡果,思的是自己的大兒子曹昂,畢竟曹昂之死,是曹操一生的痛。

在曹操幻想下,自己大兒子曹昂繼承大位的時候的場景(上圖),(中圖)為曹丕稱帝的時候對自己的這位大哥曹昂高度評級,(下圖)為曹操在回師的時候,在故地宛城哀思自己的大兒子曹昂


向日葵愛歷史


館主來了,我是無月,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在無月看來,如果曹昂沒死,是很可能繼承曹操的大業的。

曹昂

可能很多人對曹昂不熟悉,無月來簡單介紹下,曹昂是曹操的長子,生母劉氏早亡,曹昂由正室丁氏撫養長大,丁氏視曹昂如己出,曹昂二十歲時被舉為孝廉。

後來因為曹操看上張濟遺孀,結果導致張繡懷恨在心,偷襲了曹操,混亂中,曹昂將自己的坐騎讓給了曹操,自己和典韋一起殿後,最後死在了宛城。

而曹昂的養母丁氏因此事與曹操決裂,從此離開了曹操。

這就是曹昂。

曹昂是嫡長子

曹昂是曹操的嫡長子,在古代,嫡長子有天經地義的繼承權。

因此,曹昂本身的身份和地位決定了他是曹操的第一繼承人。

而且,曹操臨終時,還說起自己到了地下,如果曹昂問起來丁氏去了哪裡,曹操不知道該如何回答。

從這裡可以看出,曹操對曹昂非常思念,而曹昂和丁氏的母子之情也是非常深。

從曹昂捨身救父以及與丁氏的關係可以看出,曹昂是個孝順的孩子,必定很得長輩的喜愛。

曹昂能征善戰

曹昂很早就跟隨著曹操南征北戰,他投身軍旅很早,這也是曹昂會死在宛城的原因之一。

如果曹昂沒死,按曹昂的發展,曹昂在曹操軍中會獲得越來越高的威信和支持度,這是後來的曹丕和曹植等弟弟們無法超越的一個環節。

而且曹昂個人能力也不弱,按此發展下去,必定會建立不少的軍功,這都有助於曹昂繼承曹操的大業。


綜上,曹昂如果沒死,很大可能會繼承曹操的大業,以上為無月個人觀點,歡迎評論交流。


無月文化,品讀經典,品味文化


無月文化館


有資格做曹操的繼承人有五個,分別是曹昂,曹衝,曹丕,曹植,曹彰。

曹昂是長子,雖然是庶出,但是因為生母早死,所以曹昂自小就由曹操的嫡妻丁夫人撫養的,所以曹昂是事實上的嫡長子,這個就是曹昂最大的優勢,另外從曹昂捨身獻馬,助曹操逃脫來看,可以看出曹昂很有勇氣。

曹衝的優勢就是足夠聰明,三國志的曹衝傳的幾個小事足夠說明曹衝的聰明才智,而且還宅心仁厚,曹操多次在群臣面前稱讚曹衝,大有傳位之意,而曹丕繼位的時候,曾經經群臣說過,如果曹昂和曹衝在的話,是沒有他機會的。

當曹衝死的時候,曹操哭得很傷心,曹丕來安慰,曹操也說了:這是我的不幸(失去最優秀的兒子),但是你的幸運。

而曹丕的優勢就是曹操的嫡長子,曹昂死後,視如已出的丁夫人怪罪曹操,完全是因為曹操的個人問題導致的,一氣之下,就離開了曹操,回到自己的孃家,而曹操上門去找丁夫人,丁夫人依然不肯原諒曹操。

丁夫人不在,曹操就將卞夫人扶正了,那麼曹丕是卞夫人的長子,自然就成為了嫡長子。在東漢末年,劉表,袁紹就因為這個問題而埋下了隱患,而朝中的老臣也比較支持嫡長子,他們認為嫡長子繼承是理所當然的,當然曹丕的能力也不差,不管是在軍事,還是文學,治理上面。

而曹植的優勢就是在文學上面,雖然曹丕、曹植、曹操合稱為三曹,但顯然文學成就最高的是曹植,而曹操特別欣賞曹植這一點,所以一直很猶豫,只是曹植自身過於感性,所以曹操也失望了,所以最終立曹丕為世子。

至於曹彰,他同樣也是曹操與卞夫人的嫡子,而且軍事能力突出,被稱為虎鬚兒,曹操病重之時,召的就是曹彰。

我們回過來再看,如果曹昂在的話,那麼曹昂是當之無愧的嫡長子,而做為庶子的曹丕、曹植自然無法與曹昂相提並論,恐怕只有聰明的曹衝,才有點機會。


歷史簡單說


簡單來說,會。

史書是關於曹昂的記載很少,但我們也可以從中窺探出曹昂的一些性格。

孝順

這是顯露最多的,二十歲時舉孝廉,當然,這個孝廉比較水,不能證明他就是孝子,但他的結局可以證明。

眾所周知,曹昂是為了救曹操而死,張繡逆襲曹操時,曹操的坐騎絕影中箭,曹昂把馬給曹操,自己步行護衛,戰死。

武略過人

這個沒有直觀體現,因為曹昂第一次唯一一次出戰是從徵,結果戰死了,沒有獨當一面。

宛城之戰前曹操剛把漢獻帝接到許都,勢力不算太大,這時候不是給兒子刷政治威望的好時機,而且之後大局已定後,曹操出征帶的最多的既不是曹丕,也不是曹植,而是曹彰。

可見曹操對兒子們還是有足夠了解的,武功太廢的一般不帶去打仗,反推一下,曹昂從徵,則曹操對他的武略是認可的,以曹操的識人之明,曹昂的武略自然不會太差。

另外,曹昂跟父親和養母的關係很好,曹昂的生母是劉夫人,雖為長子,卻是庶長子,不過劉夫人早逝,而曹操的原配丁夫人無子,曹昂就交由丁夫人撫養。

丁夫人可不是乖弱女子,曹昂死後,她非常生氣,而且埋怨曹操:將我兒殺之,都不復念顯然丁夫人是知道曹操因為跟鄒氏亂搞激起張繡反叛,這才導致曹昂戰死,丁夫人對曹操態度能好才怪。

因為曹昂的死,丁夫人跟曹操就掰了,離婚!

丁夫人身為正妻,為了養子之死跟丈夫離婚,可見她跟養子的關係是非常好的,如果她一直沒有兒子,曹昂基本就能夠以嫡長子的身份現世,再算上他的資歷和能力,大位非他莫屬。

當然還有一點最重要,曹操對曹昂也很愧疚,曹操臨終前曾言:“我前後行事,於心未曾有所虧欠。但是如果死後有靈,子脩若問‘我母所在’,我將何辭以答!

子脩是曹昂的字,曹操一世奸雄,做過無數事,都覺得不虧欠,甚至在那個鬼神盛行的年代,他也不相信靈魂,在作品中直言“騰蛇乘霧,終為土灰”,可臨終前卻考慮死後會不會有靈,被曹昂追問母親(指丁夫人)的事。

甚至曹丕自己也常言:“家兄孝廉,自其分也。若使倉舒在,我亦無天下。”家兄指曹昂,倉舒指曹衝,稱象的那個,早逝。可見曹丕對自己是有充分認知的,跟曹植他可以搶一搶,跟曹昂和曹衝,還是算了吧。


平沙趣說歷史


這是必然。

因為曹昂的身份和地位擺在那裡。

曹操第一個正室是丁夫人,丁夫人本無子,但是曹昂的生母劉氏死的早,所以曹昂被過繼給丁氏撫養。從此,曹昂名義上就成了曹操的嫡長子。



在漢代,嫡長子繼承製是一種傳統,一種習慣,如果君主試圖廢長立幼,勢必引起社會上士人的譴責和阻撓。想想袁紹和劉表,就是因為立幼子,而導致內部出現分裂。

而且從曹昂的生平也可以發現,曹操也是非常喜愛和重視曹昂的。從征討徐州開始,曹操就一直帶著曹昂出征,試圖培養他的能力。


在197年曹操征討張繡的時候,曹昂就是隨父出征。結果曹操飄了,睡了張繡的嬸嬸,還打算殺了張繡。結果張繡按照賈詡的計謀,夜間襲擊了曹操大營。曹昂為了讓曹操逃走,把自己的馬讓給了曹操,最後自己死在亂軍之中。

後來因為曹昂的死,曹操和丁夫人發生了決裂。再後來曹操彌留之際,嘆息說:“我一生做事,沒有什麼後悔的。假如死後還有靈的話,子脩如果問我他的母親在哪,我將怎麼回答啊!”由此可見,曹操到死都是非常重視自己的長子的。

而後來曹丕登基稱帝之後當眾在朝臣面前常說:“孝廉長兄,自然應當繼承這個位置。如果倉舒還在的話,我也當不了皇帝。”


而且從曹丕的種種行為來看,曹昂和眾兄弟之間的感情很好。黃初二年,曹丕哀悼曹昂,追諡為豐悼公。黃初五年,又進一步追封曹昂為豐悼王。


火器工坊


曹操曾經為究竟立誰為接班人的問題上,操碎了心。無論是曹丕,還是曹植,他其實都有些不太滿意。曹植雖然文采非凡,但是文人習氣濃厚,舉止孟浪,作風輕浮,不太適合從政。曹丕性格要沉靜一點,但為人不大氣,心智不夠,而且能力也不足。所以,曹操在很長一段時間,搖擺不定。最後才按照接班的順序,確定讓曹丕成為世子。

有人可能會說,曹操之所以不想立曹丕和曹植,是因為他想立的人是曹衝。

(曹衝劇照)

這話一點兒也不錯,曹操確實很想把世子之位傳給曹衝。

曹衝有兩個很好的品質:聰明和仁愛。

“曹衝稱象”的故事,就是他絕頂聰明的表現。要知道,曹衝這裡利用的是“阿基米德定律”。曹衝並不知道這條定律,但他僅憑直觀的感覺,便敏銳地捕捉到了這條定律。聰明的人,在複雜的政治鬥爭中,就能理得清楚各種事情。這一點,肯定是政治家的基本品質。

還有一個曹衝救庫吏的故事。曹操的一件衣服被老鼠咬壞了,非常害怕。曹衝為了幫助他,先把自己的衣服剪壞,冒充是老鼠咬壞的樣子,去對曹操說,聽說老鼠咬壞衣服不吉利,我心裡好悲痛。曹操安慰他說,這是瞎說的,沒這回事。然後庫吏再拿衣服去找曹操,曹操便沒有責備庫吏了。這一點,說的又是曹衝的“仁愛”。

因為曹衝聰明又仁愛,所以,《三國志》評論說:“(曹操)有欲傳後意。”

可惜,曹衝13歲就去世了,這也使得曹操不得不在曹丕和曹植中選擇。

當然了,曹操確實很想立曹衝為世子。但是,這其實是在曹昂戰死以後。如果曹昂沒有戰死,曹操首先考慮的,肯定是曹昂。

(曹昂劇照)

為什麼說曹操會首先考慮曹昂呢?

其一,曹昂勇敢受擁戴。

曹昂早年隨曹操南征北戰,打仗常常衝鋒在前,不懼生死。要知道,動亂年代,往往是武人的天下。武人如果勇敢,他就會得到大家的尊敬和擁戴。而他勇敢,因而就可能立下很大的戰功。從功勞來說,他也適合被立為接班人。

其二,曹昂隨和團結人。

曹昂和身邊的人,關係都很好。最有說服力的,就是他和養母丁夫人的關係。曹昂是曹操的庶妻劉夫人生的孩子,但劉夫人早死,因此,曹昂就過繼給曹操正妻丁夫人養。

我們知道,一般來說,養子和養母之間,關係都不會很好。但是曹昂和丁夫人的關係卻非常好。曹昂在宛城之戰中戰死後,丁夫人傷心欲絕,對曹操說:“將我兒殺之,都不復念!”意思是你殺了我兒子,我沒什麼可留戀的了。於是毅然離開曹操,回到故鄉。後來曹操專門去丁夫人故鄉請她回來,她都堅決不回來。

由此可見,她和自己這個養子的感情有多深。

(曹操劇照)

當然了,感情都是雙向的。也由此我們可以知道,曹昂有多麼會處理關係。

其三,曹昂孝道獲誇獎。

曹昂非常的孝道,20歲的時候,就被“舉孝廉”。要知道,那時候舉薦人才,沿用的還是“察舉制”。而“舉孝廉”,無疑是最高獎賞。

而且,我們都知道,宛城之戰,當張繡突襲打進來的時候,正是曹昂把自己的戰馬讓給了曹操,曹操才得以脫險。而曹昂和典韋等人在後面死戰禦敵,給曹操贏得逃脫的時間。但是曹昂和典韋卻都不幸戰死,這一點,就是曹昂用實際的表現,證明了他的“舉孝廉”,並非浪得虛名。

其四,曹昂形同嫡長子。

曹昂是庶長子。但是,他是曹操正室丁夫人養大的。而丁夫人沒有兒女,這使得曹昂形同嫡長子。如果曹昂還活著的話,丁夫人也不會離開曹操。丁夫人不離開,卞夫人就沒有當正室的機會。因此,曹昂就是天然的嫡長子。

由此可見,曹昂要是不死,他就是天然的世子的人選。


張生全精彩歷史


如果曹昂沒死,那麼他必然會繼承曹操的大業,根本沒有曹丕什麼事。

首先,曹昂的地位非常高,他雖然是庶出,但由於被原配丁夫人帶大,和嫡長子無疑。

曹昂字子修,是曹操的長子,他的生母為劉夫人,是曹操的小妾。

雖然是庶出,不過這並不影響曹昂的地位。曹昂的生母早逝,而曹操的原配丁夫人則膝下無子,所以曹昂是由丁夫人帶大的,丁夫人視其為己出。

曹昂陣亡於宛城後,丁夫人十分難過,整日以淚洗面。她多次大罵曹操害死了自己的兒子,讓她此生再無留戀“將我兒殺之,都不復念!”

曹操也愛面子,他無法忍受丁夫人多次對他的責罵,於是把她送回了老家,希望丁夫人能消消氣,也藉機反省一下自己的錯誤。

不久,曹操專程回到丁夫人的老家去找她,希望她能回心轉意。不過丁夫人還是怨氣未消,她不肯面對曹操,選擇背對。曹操用手輕撫丁夫人的後背勸她說,夫人你就別生氣了,趕快收拾一下跟我坐車回去吧。

誰知丁夫人是鐵了心了,她一言不發。曹操走到門口又說,夫人難道真的不行麼?丁夫人還是默然不語。於是曹操和丁夫人的關係就此斷絕,他回去後馬上扶正了曹丕的生母卞夫人,曹丕便成了曹操的嫡長子。

即便丁夫人如此決絕,曹操對丁夫人還是很有感情的。兩人分手沒多久,曹操就希望丁夫人能再嫁,但丁夫人的家人不敢嫁,別人也不敢娶,丁夫人此後便孤老餘生。

219年丁夫人去世,卞夫人請求將她安葬,曹操允諾,將其安葬在鄴城之南。翌年曹操病逝,他在臨終前曾說,我這一生沒做過什麼有愧於心的事情。但假如我死後與曹昂見於九泉之下,曹昂問我母親何在?我該如何對答啊!

可見曹操對丁夫人的感情是很深的,而丁夫人又對曹昂視其為己出。曹昂雖然是庶出,但他的地位與嫡長子無疑。而在當時,嫡長子接班是順理成章的事情。

其次,曹操對曹昂十分重視,把他當作接班人培養。

曹昂二十歲時便被舉為孝廉。千萬不要小看曹操的這個舉動,在東漢末年,舉孝廉是入仕為官的重要途徑,曹操、孫權就是這樣步入政壇的。這是曹昂被曹操當作接班人培養的重要信號。

此後曹昂鞍前馬後不離曹操,一直隨曹操東征西討。曹操這樣做的目的很明顯,是為了讓曹昂在軍中積累經驗和人脈,讓其儘快成長起來。

不過,這也直接導致了曹昂的過早死亡。197年,曹昂隨曹操征討宛城的張繡。張繡投降後,曹操讓大軍駐紮於城外,自己和曹昂、侄子曹安民、典韋等留在城內。不久張繡叛亂,曹操被殺了一個措手不及。

曹昂步行掩護曹操撤退,讓父親騎乘自己的戰馬。最終曹昂、曹安民、典韋陣亡,曹操順利脫險。長子曹昂身死,曹操肯定傷痛欲絕。但他為了顧全大局,哭祭典韋,而刻意冷落曹昂。再加上丁夫人的原因,曹操在臨終前覺得愧對曹昂,可見曹操對他的重視。

最後,曹丕自認為如果曹昂在世,自己肯定沒有機會。

曹丕在《典論自述》中寫道,宛城之戰時他剛好十歲也隨軍出征,不過他當時駐軍城外,躲過一劫。因為是事件的親歷者,所以曹丕對長兄曹昂掩護父親陣亡之事記憶十分深刻,也從內心由衷敬佩曹昂。

曹丕確定為世子後,曾這樣評價曹昂“家兄孝廉,自其分也。”這句話有兩層意思,一是說曹昂用實際行動證明了其孝廉的身份,曹丕是心服口服。另外,也隱含了如果曹昂在世的話,那麼曹家的江山也“自其分也”,根本輪不到他曹丕。

曹丕稱帝后,雖然對宗室極力打壓,卻對曹昂格外照顧。221年,追封其為豐悼公。222年,又將宗室曹琬繼嗣曹昂為後。224年,又追封其為豐悼王。曹睿即位後,又改諡其為豐愍王。

綜上,如果曹昂在世的話,那麼他必然會繼承曹操的大業。


石頭說歷史


曹昂是曹操的長子,原本是曹操的庶妻劉氏所生,但由於其生母早死,所以他從小便由正室丁氏撫養長大。雖然史書上並沒有記載曹昂的出生時間,但從他的生平事蹟來看,曹昂在去世時,年齡至少應該在二十五歲以上。

因為,據史書上記載,曹昂在二十歲時被舉為孝廉,當時曹操還在東漢政府擔任典軍校尉,董卓之亂也才剛開始拉開序幕,此後又過了將近五年時間,曹昂才跟隨曹操出征張繡。

從這層意義上說,當時的曹昂,不僅早已經成年,而且已經開始跟隨曹操南征北戰,在軍中擔任要職。 反觀當時的曹丕和曹植,一個才剛滿10歲,另一個還不過5歲而已。

在這種背景下,如果曹昂不死,等到他們兩個成年時,曹昂至少已經跟隨曹操在軍中歷練了十年以上時間。這樣的資歷和履歷,足已經曹昂在軍中的威望,足以和曹仁、夏侯淵、夏侯惇等人分庭抗禮。



另外,曹昂又是曹操的長子,擁有得天獨厚的法禮優勢,再配合他的這番資歷和履歷,如果他能力再強一點的話,最起碼不能是飯桶,那他在軍中實際所擁有的權力和地位,絕對是僅次於曹操的第二號人物。

換句話說,等到曹丕和曹植成年後,曹昂已經不僅是曹操的長子,他還是曹操最重要的助手,也是曹氏集團名正言順的二把手,更是曹氏和夏侯氏家族中二代人物中的領銜人物。

這樣的曹昂,不要說是曹丕和曹植,就是曹操本人,都已經無法再撼動他的地位。

毫不誇張的說,等到那個時候的曹昂,比司馬懿的長子司馬師、孫堅的長子孫策,都更具有法禮上繼承大業的優勢。如果曹操想換掉曹昂,就算曹昂願意退讓,以曹昂為核心的利益集團,也未必會願意。到時,曹氏集團內部只能通過一場大規模的流血衝突來解決。



甚至而言,如果曹操一意孤行想換掉曹昂,那本人能不能善終,都是個未知數。

別的不說,就說劉封,他僅僅只是劉備的養子,結果就因為很早就開始跟隨劉備南征北戰,以至於最後劉備都害怕將來劉禪會駕馭不住他,甚至諸葛亮也害怕自己不好管束他,於是劉備只好親自出面將他賜死。

如果,此時劉封是劉備親生的兒子,劉備和諸葛亮敢輕易動他嗎?劉禪等人面對這樣的劉封,還敢奢求和他爭奪王位嗎?

從這層意義上說,如果曹昂不死,那曹操的大業,毫無疑問將會由他來繼承,不會存在任何競爭的對手,更不會出現類似曹丕、曹植爭鬥的現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