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乙面臨俱樂部退出潮,聯賽現狀尷尬了誰?

各俱樂部工資獎金確認表日期再一次延長到2月3日,這應該是最後日期,沒有再延長的理由了。雖然兩次總共延長了將近20天期限,但某些俱樂部仍然有可能過不了這個大坎。特別是中乙的一些俱樂部,已無力支撐下去,萌生退出聯賽的想法。看似有一長串的中冠俱樂部作為替補,但有幾家為踏進職業聯賽做好了準備呢?

中乙面臨俱樂部退出潮,聯賽現狀尷尬了誰?

天上沒有白掉的“餡餅”,替補俱樂部進退兩難。

如果退出兩三傢俱樂部對中乙聯賽整體影響不大,在這種正常變動下,中冠有替補資格的俱樂部多少會有一些準備。但有五六家甚至更多的中乙俱樂部退出,中冠有沒有足夠準備好了的替補俱樂部呢?對於這些有資格的替補俱樂部,算得上是“天上掉餡餅”,但這個餡餅不是那麼好接的。踏入職業聯賽意味著開支劇增,天上掉的“餡餅”也要花錢。

踢進職業聯賽是很多俱樂部的目的,對於這樣一次機會,放棄了確實有點可惜。可是硬著頭皮上,一點微薄的家底經不住折騰,很有可能會背上沉重的債務。是去賭一把看能否站穩腳跟,還是繼續蟄伏,對於“替補們”確實有些進退兩難。

中乙面臨俱樂部退出潮,聯賽現狀尷尬了誰?

聯賽面臨的尷尬境地,究竟尷尬了誰?

從眼前的情況看,中甲的四川FC和上海申鑫已經基本確認退出,其他中甲俱樂部中勉強過關的有不少,今年算是費盡力氣過了這道坎,但明年呢?據消息稱中乙有可能會退出多加俱樂部,它們的投資者有可能不是沒有錢,而是不想再投入,因為沒有繼續下去的動力。

假如退出的俱樂部過多,達到五六家甚至上兩位數,必然會對聯賽的運行造成很大的影響。這個賽季中甲中乙剛剛才擴軍,足協還有很多大招正在醞釀中,卻遇到了許多俱樂部退出的情況,這種尷尬的情況將擺在足協面前。

中乙面臨俱樂部退出潮,聯賽現狀尷尬了誰?

聯賽大環境不景氣,俱樂部的金主正在遠離。

我認為就算是中乙這樣的低級聯賽,一個俱樂部每年投入10個億也沒有什麼不正常的,前提是自身要能創造相應的價值。只有投入沒有產出,就算在中乙混一年只需要1000萬,也沒有人願意把這些錢拿去打水漂。大部分中乙俱樂部,除了有點可憐的門票收入、東拉西扯來的贊助,還有什麼收入呢?以中乙的影響力,球衣球鞋賣不出多少,球衣上的廣告也值不了幾個錢,就連球隊冠名這塊最大的收入都快要沒有了。當聯賽創造不出相應的價值時,投資者們逐漸會遠離。

我們的聯賽就如同一家商場,各俱樂部相當於商戶。要想讓更多的商戶入駐,就得營造良好的環境和濃厚的商業氣氛,吸引更多的人氣。如果商戶掙不了錢,原有的紛紛撤退,新的駐足觀望,這樣的商場還有什麼吸引力呢?

中乙面臨俱樂部退出潮,聯賽現狀尷尬了誰?

投資者撤離潮可能是我們聯賽成長過程中的經歷,這就是所說的洗牌。洗牌不可怕,但願有這樣的經歷過後,能讓投資者認識到搞職業足球不是擺路邊攤,盲目的進入,也能讓管理者認識到遵循職業足球的市場規律是必須的,太多的非正常手段干預只能影響其發展。不然,以上的尷尬情況會不斷在中國足壇上演。

中乙面臨俱樂部退出潮,聯賽現狀尷尬了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