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驢皮近千元,驢肉價格也不低,但為啥感覺農村很少人養?

用戶4474646264


一張驢皮近千元,驢肉價格也不低,但為啥感覺農村很少人養?

惠農圈為你答疑解惑!驢肉的價格確實不低,和牛肉的價格相當,一頭驢的利潤五六千元,可以說比起養豬的利潤高出很多。至於為啥沒有人養驢,其實我們看養牛的就知道了,在農村養牛的有幾家呢?

像豬一年可以生一二十窩小豬,繁殖的期限並不是太長,就算一頭豬的利潤才幾百元,但農民還是可以從中賺取不錯的利潤,且養豬不需要佔用太多的資金,回本十分的快速。但驢的懷孕期達到了1年,且驢的繁育量很少,這樣一來農民如果指望母驢下崽養殖,那可有的等了。


市場中的驢苗一頭賣到了5000元左右,而農民養殖20頭驢,那就要投10萬元的本錢,且養殖中還需要佔用一筆成本,一般的家庭很難能夠拿出這麼高的成本。而驢的繁育力低,依靠著繁殖餵養,利潤並不是太高。想要依靠著養驢賺錢,那就需要加大規模投入才行,這樣的話投入的本錢會更高。

如果驢沒病沒災的還好說,如果生病了或者病死,到時吃虧的可就是農民了。正是因養驢的成本高,大家不願意多餵養。而養驢之後還需要考慮到如何販賣,要知道各地的驢交易市場並不是很成熟,很多人養出來之後卻發現不知道該如何賣出去。因此農民也在擔心,如果養出來之後賣不掉,或者商販壓價該咋辦?

正是這些原因,農民並不願意去餵養驢。不過這個項目行情還是很穩定的,驢皮、驢肉價值都高,有興趣的可以嘗試!


惠農圈


有人感覺到,可能在農村裡面為什麼沒有很多人沒有農民願意去養驢呢?

都會感覺到一張驢皮要近千元,魚肉的價格也很高,為什麼沒有人願意去養殖呢?

成本投入太大。

主要有這個城門的養殖,投入是太大的,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以為養殖出來的產品價格高就一定賺錢,但實際上價格高不一定能賺錢,並且價格高的時候想要賺錢,有時候還是比較困難的。

因為投入的成本太大,比如說當你投入80萬才能夠賺到90萬,所以不僅耗費了其中的時間和精力,也耗費了人們的激情,所以這個時候投入的成本太大的時候,有多少人能夠願意投入到這個行業裡面養殖呢?

所以主要針對於這個問題來看,我們覺得還得看看每個不同的情況。不同的情況才會引起不同的事情出現。


錢基本上都讓中間商賺著了。

對這個問題大家要知道,為什麼很少人願意養著呢,要麼就是大型的養殖場能夠規模化的養殖,個體戶是不願意養殖的。

因為個體戶養殖散養的情況下,養的少,賺的少,並且大部分都是讓中間商給賺走了一些東西。

所以針對於這個問題來看我個人覺得。如果是個人養殖沒有批量的樣子,這個是很難賺到錢的,畢竟對於這個問題來看,如果沒有形成批量的樣子想要賺錢,我們需要投入的成本和員工投入進去,那麼對於這個賺取一定的利潤來說,還是非常不值得。


週期太長。

這個養殖產品對於養驢來說,其實它的週期很長的,所以對於太長的週期來看這個問題確實很難去實現盈利的模式。

當週期太長,我們需要的投入成本太多,那麼時間太長,從而有可能會引發價格的變動和漲跌。

所以我們沒辦法掌握市場的實際,價格變動之外,還有一部分人是因為賺不到錢,週期太長,從而放棄了養驢的想法。


農人莫小道


不是感覺農村很少人養,而是確確實實很少有人養。在我們村養牛的多,養驢的只有三戶人家,掐指頭一數才4頭驢。有一頭還是今年剛生的驢仔,成年大驢只有三頭,鄉村隴原曾和養殖戶一起聊過,如何能擴大養殖規模,但養驢的老大爺給我算了一筆細賬。他說:“養一頭驢,一年草料和麥麩、油餅的錢都不是一個小數目,這還不能算人工。目前每斤麥麩市場均價在6~7毛之間,油餅1元左右,如每頭驢一年吃掉500斤麥麩,最少的花費300元以上。在吃掉兩百斤油餅,又的200元,冬季還有吃一200斤玉米,平均按0.9元計算,也得180元錢。一年的草錢也得花費1000元以上,這還得保證餵養的驢,一年當中不能生病。在一個就是養驢繁殖太慢,一頭驢打懷孕至出生,通常都在12個月以上,有些會延長到13個月。而當年出生的小毛驢最多也只能賣三四千元,出去成本所剩無幾。在一個如當年出生的小毛驢不賣掉,第二年價格上漲幅度不大,這時養殖戶又捨不得賣,只能延長餵養時間,在第三年才能賣。三年的時間,就算價格非常好,賣到一萬元,拋去餵養成本,還能剩下多少錢?”



聽完養殖戶的講述之後,鄉村隴原終於找到為啥農民不願意養殖毛驢的原因了。其實農民不願意養殖毛驢的原因只有兩點。

繁殖太慢:雖然每張毛驢皮能買到千元,驢肉價格也不便宜,但毛驢繁殖過慢,每胎從懷孕至出生最少在12個月以上。這無疑給養殖戶加大養殖成本,在一個就算毛驢皮賣上千元,收購毛驢的販子,只要黑驢的皮子,其它顏色的毛驢皮,價格要便宜一些。

成長太慢:餵養過毛驢的的農戶都知道,毛驢生長速度較其他牲畜要慢很多。一頭小毛驢從出生到成年最少的養殖三年,如此長的飼養週期,也是導致農民不愛養殖的原因之一。再者說了,三年之後的行市,誰也說不準。

以上是鄉村隴原的回答,希望對您有用。


鄉村隴原


大家都知道有句話叫“天上龍肉,地下驢肉”,驢肉令很多人垂涎欲滴,肉即是美味,驢皮也是阿膠的原材料,經濟價值很高。既然這樣現在農村為什麼很少有人養驢?

首先說作為肉食養殖,投入和產出的比例是不划算的。驢的妊娠期在家畜裡是比較長的,一般情況需要一年的時間,如果再加上配種期和哺乳期要是繁育一頭驢至少需要一年半的時間。如此長的時間使的資金回籠大大的延長了,同時也很難提供大量優質的驢苗。再有不穩定的因素使驢的出欄質量也很難保證,因此說現在市場上的驢肉幾十元一斤,驢皮的價格更高,看著很划算但沒有多少人敢冒這個險。如果沒有足夠的資金做後盾是不敢輕易嘗試的。

驢肉不同於其他家畜家禽的肉,平時老百姓沒有這個意識去購買驢肉,而且市面上驢肉的佔比也不多。所以在需要和消費有限的情況下,驢的養殖很可能會帶來虧損,這個虧損不是一般人能承擔的。而且如果只是當做肉食來養的話就更划不來了。


農人峰哥


養驢要從幾個方面看,首先是驢苗,一年一頭驢只能產一頭,況且都知道驢的價值高,所以價錢不菲,大概都要五六千一頭,其次是養,一頭驢長成需要一年時間,期間吃料和草大概兩三千元,能長到六七百斤,最主要的是銷售,都是零售,如果多就要賣給驢販子,他們拉出去零賣,所謂的驢皮價錢,驢肉價錢,都是屠宰後的價格,對於養殖戶來講,面對的還是販子,販子是什麼,驢的價格只有他們給,貨到底頭死,自己運輸愁銷路,一年下來,只要不賠錢,就不錯了,不像養豬,屠宰場每天都有報價,有個市場行情在,即使中間有差價,也是透明的,驢則不然,都是個人屠宰,不壓價到底,是不會收的,競爭也少,捨不得賣,只能一直養下去,所以老百姓養驢的積極性沒那麼高,還不如養豬牛羊雞鴨鵝實惠,託底,不愁銷路,驢皮那麼貴,養驢的基本賣不到的,都被中間人賺了


皮皮蝦183156814


驢皮驢肉都不是很容易轉化為錢

首先養殖業需要達到一定規模才會有專業人去收

到一定規模,銷售渠道就有了,這樣才能形成生態練

從養殖到繁殖再到銷售生態鍊形成了才能賺錢

如果單一的養殖不論是技術方面、還是經驗方面、銷售方面都得不到最大的解決與效益

所以這才是農民為什麼不養、很少養的原因

農民考慮到的是如何保證收益的同時風險不能有,沒有政府出面或者鄉村出面是很難做起一條產業鏈的.

單憑個人也是很難到達盈利模式的,帶動群眾這些風險會承擔到個人身上,賺錢了還好說要是賠了錢就很難辦了

農村是要改變思想

也需要領頭人帶領發展新農業


文妮影視v天天集


驢肉的價值是不低,但到養驢的農戶手裡的價格就低了:


風堂865


因為農村養驢 沒銷路 沒人來收購的 農民就不敢養了


啟啟的小生活


農民們養驢成本高造價大,農村人養不起,因為農村都是窮人家投資不起成本高的養殖不一定就能賺錢。


zhangyong7660


因為貴,所以養不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