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橙”故事多——秭歸臍橙地理標誌商標帶動庫區群眾脫貧奔小康


小“橙”故事多——秭歸臍橙地理標誌商標帶動庫區群眾脫貧奔小康

漫山遍野種滿臍橙,形成春有倫晚、夏有夏橙、秋有九月紅、冬有紐荷爾,一年四季有鮮橙上市的產業格局


小“橙”故事多——秭歸臍橙地理標誌商標帶動庫區群眾脫貧奔小康


小“橙”故事多——秭歸臍橙地理標誌商標帶動庫區群眾脫貧奔小康

隆冬時節,湖北省宜昌市秭歸縣鄧家坡村的一處果園裡,63歲的果農老張正在採摘臍橙。這是他一年裡最期盼的時候。靠著種臍橙,他住進了新房,買了小汽車。老張喜滋滋地說:“秭歸臍橙牌子叫得響,我家的臍橙不愁賣,每年掙10萬元沒問題!”

秭歸縣是三峽庫區的移民大縣。據史料記載,2300年前秭歸就開始種植臍橙,歷史十分悠久。但早些年秭歸臍橙的發展之路並不順利,知名度低、信息不暢等,讓秭歸臍橙缺乏競爭力,有的果農失去了信心。

要想賣上價,必須有品牌!2006年,在原秭歸縣工商局的牽頭努力下,秭歸臍橙地理標誌商標獲得核准註冊。隨後,市場監管部門一手抓服務,一手抓保護,從增強品牌意識、規範使用管理、強化品質管控、加強執法監管等各個層面發力,為秭歸臍橙商標運用、保護提供政策指導和智力支持。

經過多年精心培育,秭歸臍橙品牌知名度大幅提升。從此,庫區深山裡的臍橙搖身變成幫助農民致富的黃金果,深受全國消費者的青睞,還遠銷美國、俄羅斯、新加坡等140個國家和地區。

據瞭解,全縣12個鄉鎮116個村約19.8萬人(佔全縣總人口的53%)靠臍橙產業致富,2019年種植面積達34.1萬畝,產量60.1萬噸,分別比2006年地理標誌商標註冊前增長1.1倍、3.5倍。

地理標誌商標還帶動加工、包裝、電商、運輸等行業發展,串起一條完整的產業鏈。全縣現有臍橙深加工龍頭企業4家,產銷合作社192家,電商企業1592家,網店3074家,電商從業人員超1.6萬人。通過推廣“電商+貧困村+貧困戶”的產業扶貧模式,20620戶52834人實現脫貧。

“后皇嘉樹,橘徠服兮”。秭歸是偉大愛國詩人屈原的故鄉。2000多年前,他寫下《橘頌》歌頌品質高潔的橘樹。如今,蔥鬱的橘樹結下累累碩果,幫助千萬庫區移民脫貧致富,奔向小康。劉桂華/文並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