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層」從貧困山鄉到3A級景區的“逆襲”

新華社重慶2月1日電 題:從貧困山鄉到3A級景區的“逆襲”

新華社記者黃偉

農曆新年,大巴山深處的重慶市巫溪縣茶山村,沐浴著新春暖陽的茶山村,一派新氣象。紅燈籠高掛在村道旁的路燈上,寬敞乾淨的柏油馬路通達到戶,白牆灰瓦的民居依山而建……

2019年12月,茶山村正式掛牌國家3A級景區。一橫一縱的馬路穿村而過,汙水處理廠、全民健身中心、茶山書院……一應俱全,利用背靠紅池壩景區的獨特優勢,茶山村打造了果園、花園、茶園、微田園“四園”,譜寫了一曲鄉村旅遊發展的“四季歌”。“在這裡遊客可以春看花,夏避暑,秋賞菊,冬玩雪。”巫溪縣紅池壩鎮鎮長唐慶說。

而過去的茶山村,卻是另一番模樣。“有女莫嫁中崗鄉,山高路遠難見娘。”原屬於中崗鄉的茶山村距離縣城135公里,是全縣最偏遠的村,進出村只有一條路。全村308戶有68戶是貧困戶,苞谷、洋芋、紅苕是茶山村的“三大坨”,鄉親們只能靠天吃飯。

隨著脫貧攻堅的深入開展,2019年,茶山村被納入重慶市鄉村振興試點村進行重點打造。“農田變景區,農房變客房,老農變老闆。”唐慶說,茶山村圍繞建設3A級景區,努力建設1個民宿接待中心、10戶“森林人家”示範戶、40戶星級農家樂。

從貧困村成為景區,茶山村的“轉身”並不容易。為了推開發展的大門,茶山村從探索“黨支部+企業+合作社+農戶”的產業合作模式起步。政府負責基礎設施建設,做好服務。企業把土地租過去集約佈局農產業,然後把地再包給村民,企業提供技術、原材料,村民只需搞好管護,村集體也能獲得收益。

為了讓更多村民接受新模式,茶山村把當地的“鄉賢”集中起來,組建鄉村振興互助會,反覆入戶給村民算收入賬,組織大夥兒外出考察先進村。

“‘返租倒包’這個形式好,家家都有錢掙。”77歲的唐成見過去靠種大白菜、養豬來養家,一年也就收入1萬元左右。2019年,他把自家2畝土地流轉給承包企業,又從企業倒租40畝地種辣椒,企業提供種子、肥料和技術支持,老唐負責種植、管護,企業以每斤1.3元的保底價收購。“去年光辣椒就賣了1.9萬公斤,除去勞務費,純收入2萬多元。”

唐慶也給記者算了一筆賬,茶山村種植辣椒300畝,涉及132戶,按畝產750公斤算,採摘勞務收入加土地租金、入股分紅,戶均可增收4000元左右。

農產業興起後,村民們又“賣”起了好風景。53歲的李玄成將土地流轉後,靠著幾年積攢的收入和親朋籌資,於去年投資15萬多元開設了一家民宿。頭一年,民宿收入就達到3萬元,“吃旅遊飯是能管長遠的,我準備把民宿再擴大些。”

“從貧困村到景區的‘逆襲’,得益於國家精準扶貧大戰略的實施。”紅池壩鎮茶山村村委會主任劉學明說,下一步,還將擴大景區建設,新建遊樂設施,強化3A景區配套設施,把市場越做越大,把脫貧致富的路越走越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