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是否通過糞-口傳播?不同人群如何防護?國家衛健委這樣迴應!

【轉載】病毒是否通過糞-口傳播?不同人群如何防護?國家衛健委這樣回應!


這兩天在武漢、深圳甚至在美國的首例病例中都發現確診患者的糞便中檢測到了新型冠狀病毒。2月2日,在國家衛生健康委新聞發佈會上,中國疾控中心傳染病處研究員馮錄召表示,這個現象說明了病毒可以在消化道複製並且存在,但是不是通過糞-口傳播,或者通過含有病毒的飛沫形成氣溶膠的方式再傳播,需要流行病學調查和研究進一步證實這個現象。當然,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現在的主要途徑還是以近距離飛沫傳播、間接接觸傳播為主,但是這些現象也提示我們勤洗手的重要性,尤其是接觸了容易汙染的物體表面,在飯前、便後要勤洗手,是防護這個病毒一個非常重要的手段。


這些細節讓你更好保護自己

隨著目前假期臨近結束,春運返程高峰期到來,各行各業的人們都陸續要返回到自己的工作崗位,群防群控疫情成了很多人的自覺行動。如何科學阻斷病毒傳播,哪些細節需要注意、哪些設施設備該如何科學使用、哪些消毒行為要不得,在本次新聞發佈會上,對此進行了專項回答。

1、不同場所、不同行業、不同人群——

已經編制詳細的防護指南

國家衛生健康委疾控局副局長王斌表示,針對不同場所、不同行業各自的特點以及不同人群,分類制定了公共交通工具、公共場所以及不同人群的防護規範和指南。比如,正常運行的汽車、火車、飛機、輪船這樣一些公共交通工具:

一是要加強消毒,增加對候車室、衛生間,包括其他公用設施的消毒頻次。

二是要加強通風。高鐵、地鐵、飛機這些公共交通工具上環境相對比較封閉,所以要適當增加空調的換風功率,同時還要增加換氣的次數。再比如,如果要乘坐火車、飛機,要儘可能的隔位而坐,或者分散而坐,現在返程還沒有迎來高峰,還有條件分散而坐。公交儘可能採用自然通風,但是在北方這樣的地方天氣比較冷,還需要開空調,這樣的公交車就要增加清洗消毒頻次。對於長途客車,乘坐長途客車返回工作崗位的人們,我們也是建議隔位而坐,分散去坐,同時建議長途汽車隔兩個小時到休息區休息,不僅是休息,主要是要開窗通風,因為已經兩個多小時了。對出租車來說,在每日出車載客之前要做好消毒,所有的交通工具我們都提倡利用電子顯示屏、廣播不斷把健康提示、衛生防護的指南信息傳達給乘客人員。

三是要求公共場所,比如賓館、商場、超市、辦公樓這樣一些公共場所和我們的工作場所,也要做好室內的清潔和消毒,加強通風換氣和垃圾處理。這些場所的工作人員首先要做好個人的防護,要按照我們的規範戴好口罩,同時要加強手的清潔,注意手的衛生,另外還要提醒這些工作人員不要帶病上崗。去這些公共場所的人,要儘量減少接觸公共場所的公共物品和部位,減少和他人的接觸。如果有條件的情況下,要儘可能和別人保持一定的距離。在辦公樓這樣的公共場所,我們也要加強對來訪人員的管理,要做好登記,還要做好體溫等健康監測。

王斌表示,對隔離病區醫學觀察場所的工作人員、和人接觸比較多的職業人員、由於工作生活的需要必須出行的人員、普通的居家人員,已經編制印發了《新型冠狀病毒感染不同風險人群的防護指南》,上面有非常具體細緻的防護措施和建議,讓不同行業,不同人群,不同場所的人群都能瞭解自己應該採取什麼樣的防護措施,這些措施的落實落細對於疫情防控是非常重要的。

2、辦公樓採用中央空調——

增加新風量來減少室內空氣的無序外溢

中國疾控中心環境所消毒中心主任張流波表示,第一,中央空調在使用前應該對空調的類別、供風範圍、新風的取風口、冷卻水池和衛生指標要有了解,要做到心中有數。要結合建築的特點做綜合評估,看看在這種情況下能不能開。第二,關於中央空調,有嚴格的設計規範,如果是按照規範做的,應該是安全的。第三,國內絕大部分的公共場所所用的中央空調基本是風機盤管加新風系統的,前面的風機盤管和家裡用的分體式空調是一樣的,只不過後面加了新風,加了新風以後,房間相對來說是一個正壓的環境,對房間本身來說,和平常是一樣的,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可以通過增加新風量來減少室內空氣的無序外溢,因為室內是正壓的環境,風往走道里面跑,往其他地方跑,這是我們控制不住的,在這種情況下,我們需要加一些排風來保證室內空氣有序的排放。當然,萬一有疫情出現,應該停止使用,應該按照相關的要求,不只是對中央空調系統,還要對整個環境進行消毒處理,經過評價合格以後,再看看中央空調是不是可以打開。

3、消毒一定要有針對性——

對馬路反覆噴灑消毒劑不可取

張流波表示,電梯的按鈕、門把手、手動的水龍頭、公用電話,這些地方人員接觸比較頻繁,接觸比較頻繁的部位是重點要消毒的地方。對於地面、檯面,有條件的可以適當增加清潔和消毒頻次,如果以前是每天晚上做一次清潔,現在中午如果有時間再做一次清潔。因為這種辦公場所的風險高,所以也要儘量減少集體面對面的討論,減少集中聚餐,現在的形勢比較緊張,可能有些地方存在過度消毒的苗頭。消毒是切斷傳播途徑、控制傳染病流行的一個重要手段,但是消毒一定要有針對性,比如對馬路反覆噴灑消毒劑,我還聽說有的往汽車軲轆上噴灑消毒劑,這種方式意義不大,或者說是沒有意義的,因為不明確。

4、日常接觸人員比較多人群——

工作期間要注意個人防護

馮錄召表示,廣大環衛工人、公交車司乘人員、出租車司機、地鐵、機場,包括海關的安檢檢疫人員、售貨員、餐廳服務人員、武警、交警、安保人員,也包括媒體記者和快遞人員等,這些人群日常接觸人員比較多,感染風險要比普通人群更大一些,所以要更重視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防護工作,要準備好口罩這些防護用品和消毒用品,並且做好日常清潔和消毒。工作期間要注意個人防護,在崗期間要規範佩戴口罩,口罩在變形、弄溼、弄髒之後會導致防護性能下降,要及時更換。同時要注意手衛生,平常用洗手液或者流水洗手,每天至少兩次測量體溫,一般情況下不必穿戴防護服或者防護面罩這些防護用品,當然如果出現了可以症狀,發熱、咳嗽、呼吸困難、腹瀉、嘔吐、肌肉痠痛等等,應該立即停止工作,不能帶病上崗,及時就醫。

5、返城務工人員——

每個單位要指定專人負責觀察

馮錄召表示,務工人員返城之後,各個用工單位要對所有人員進行體溫測量,看是不是有可疑症狀,如果有症狀要及時隔離並且就醫。在工作場所,各個用工單位也要幫助務工人員理解疫情期間怎麼做好個人防護。開工之後每日要對務工人員進行監測,儘量讓務工人員減少不必要的外出,儘量避免接觸更多其他的人員。在建築工地、工廠車間這些人群密集場所,要注意加強通風清潔,建議配備洗手液、手消毒劑等防護用品,如果在通風不良、密閉的車間內工作,上班建議戴口罩。食堂也是人群密集的場所,建議各個單位可以錯峰吃飯,減少人口的密度。

馮錄召強調,加強人員的管理,每個單位要指定專人負責,去觀察工友的健康狀況,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要求,這些人要進行培訓和考核,如果發現有工友出現可疑症狀,要及時發現、及時報告、及時治療。

6、感染風險更高的人群——

採取分類指導的原則

對隔離病區的工作人員、醫學觀察場所的工作人員,還有疑似和確診的轉運人員、流行病學調查人員、標本採集人員、生物安全實驗室工作人員,還有環境清潔消毒人員等密切接觸疑似和確診病例的人員,馮錄召表示,採取分類指導的原則,一是對隔離病區的工作人員或者醫學觀察場所的工作人員,以及疑似或者確診病例的轉運人員,建議穿戴工作服、一次性的工作帽、一次性的手套,還要穿戴醫用的防護服、防護口罩,或者是過濾式的呼吸器,防護面屏、護目鏡,穿工作鞋或者膠靴、防水靴套等等。二是對在現場開展病例或者密切接觸者的流行病學調查人員,因為密切接觸者本身還沒有出現症狀,所以建議穿戴一次性工作帽、工作服,戴醫用外科口罩和一次性手套就可以了,但是要和被調查對象保持一米以上安全線的距離。對於疑似或者確診病例開展調查時要採取更嚴格的防護,除了穿戴工作服,一次性工作帽、手套各防護服之外,口罩要戴更高級別的,要戴N95、N99或者醫用防護口罩,另外還需要防護的面屏、護目鏡,穿工作鞋,膠靴、防水靴套。對於疑似或者確診病例調查時,也可以採取電話或者視頻的方式進行流行病學調查,避免和病例直接接觸。對於採集呼吸道標本的採集人員,或者在生物安全實驗室開展病毒檢測的工作人員,建議穿工作服、工作帽,戴雙層的手套,穿一次性防護服,也要戴N95、N99的防護口罩或醫用口罩,或者過濾式呼吸器,加上防護面屏、工作鞋、膠靴、防水靴套等等。必要時還要加穿防水圍裙或者防水隔離衣,這是根據工作環境的需要。另外一類人員是對於病例汙染的環境進行清潔消毒的人員,建議穿工作服、工作帽、一次性手套,並且要在一次性手套外面加長袖加厚的橡膠手套,雙層手套,以及醫用的一次性防護服,N95和N99防護口罩或者醫用防護口罩,加工作鞋、膠靴、防水靴套、圍裙、防水隔離衣等。另外,消毒人員要使用動力送風的過濾的呼吸器的時候,要根據消毒劑的種類選配塵毒結合的濾毒盒或者濾毒罐,要做好消毒劑等化學品的防護。

張流波強調,現在疫情確實比較嚴峻,因為大量的救治防控工作確實需要消耗大量的防護用品,我們應該努力保證一線醫療衛生人員的安全,想方設法保證個人防護用品和消毒產品的供應。因為這是我們開展工作的一個基本保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