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線典型丨徐家巷社區裡 11個媽媽的一線堅守

“請問您和您的家人以及鄰居中有近一個月內從外省來蘭返蘭的人員嗎?具體去了什麼地方,乘坐哪種交通工具?”這是徐家巷社區副主任裴慧君每天重複最多的一句話,電話聯繫每家每戶的居民,耐心問詢詳細登記,認真排摸來蘭返蘭人員,至到晚上10點半她還沒有結束一天的工作。返甘來甘人員第一時間統計上報,哪些人員電話無人接聽,哪些人員外出未歸,哪些人員電話拒接,這些基礎信息還需整理,第二天繼續聯繫或者入戶排查,確保做到不漏一戶一人。

“疫”线典型丨徐家巷社区里 11个妈妈的一线坚守

裴慧君是基層的一名社區幹部,也是一位還在8個月孕期的二胎媽媽,疫情防控期間,陪伴孩子的快樂時光不復存在,3歲的兒子哭著不讓媽媽離開,她安頓好孩子,放棄休息時間主動投身到社區疫情防控志願者隊伍,每天早出晚歸奔波在疫情防控的一底線。入戶排摸張貼溫馨提示,電話排查來蘭返蘭人員,回訪居家隔離人員動態和健康狀況,負責網格內三不管樓院人員車輛進出登記,及時向社區上報外地來蘭人員。

“疫”线典型丨徐家巷社区里 11个妈妈的一线坚守

不僅僅是像裴慧君這樣的正在懷孕中的二胎媽媽,在甘家巷社區還有兩位正在哺乳期的“新手媽媽”,來不及回家多喂孩子一口,她們同樣奮戰在防控一線。

甘家巷社區的書記楊玉娟的孩子才剛剛 1 歲,還在哺乳期。大年初二,她穿著美麗長裙踩著高跟鞋抱著自己的“胖娃娃” 回孃家,“胖娃娃” 的姥姥姥爺更是準備了一桌豐盛的飯菜招呼他們這個見一面很難的幹基層工作的“忙丫頭”。

“疫”线典型丨徐家巷社区里 11个妈妈的一线坚守

糟肉正往嘴巴里塞了兩口,她接到了單位緊急召回的電話,接到通知,只穿了一次的新裙子就下崗了,此刻,她暫時告別媽媽、女兒、妻子的身份。此刻,她是一名基層防控的黨員先鋒志願者,紅袖套、紅馬甲、運動鞋才是她的標配。敲門入戶、逐院排查、街巷走訪,口罩不夠,稀釋的酒精噴一噴,消毒不夠,打開的窗戶吹一吹。

“疫”线典型丨徐家巷社区里 11个妈妈的一线坚守

每天中午,忙碌中抽空回家喂一下孩子,顧不上自己吃飯趕快回到工作崗位,每次她剛剛進門回到家,寶貝看見她難得一見的媽媽,蹣跚的撲過來想要擁抱的時候,楊玉娟總是嚇的趕快後退,脫口罩、消毒、洗手,搞定這一切才敢擁抱我的寶貝,可是1歲的孩子又懂什麼呢?她不能理解麻麻為什麼不能像以前一樣一進門就可以給她一個溫暖的擁抱和熱烈的親親,到家消毒的這幾分鐘,總是伴隨著寶貝撕心裂肺的哭聲 ......

“疫”线典型丨徐家巷社区里 11个妈妈的一线坚守

同樣還在哺乳期的是徐家巷社區的梁豔,這幾天常常也是忙得顧不上喂孩子,把孩子交給家人。而自己忙碌在防控一線。天黑回家後,孩子總是迫不及待地想吃上一口媽媽的香甜乳汁,而此時梁豔才覺得乳房漲得難受。但是儘管如此,她也沒有退縮,她告訴記者作為一名基層一線的工作者,此時她更應該去一線。

在徐家巷社區,工作人員多是女性。而且她們的孩子都很小。這樣孩子很小的媽媽共有11位,算起來這些孩子的平均年齡不超過3歲。採訪的最後,社區書記楊玉娟對記者說道:“2020 的開年,我們遇到了一些考驗,讓我感動的是社區孩子還很小的這些媽媽都能堅守崗位,不曾抱怨,褪去愛美的小心思,每天灰頭土臉,冒著危險衝在一線,我堅信,憑著我們的握指成拳的意志,一定能夠打贏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