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離病區的“十二時辰”:記者記錄海南抗疫最前線

海南日報記者蹲點三亞中心醫院感染科隔離區,記錄抗疫最前線

隔離病區的“十二時辰”

隔離區蹲點日記

編者按:抗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廣大醫護人員救治確診患者的隔離區無疑是這場戰役的最前線。海南日報記者昨日起進駐定點收治醫院三亞中心醫院(海南省第三人民醫院)感染科隔離區,近距離見證、記錄白衣天使們的無畏、堅韌與奉獻,也記錄抗擊病毒、捍衛生命和健康最真實的場景。本報將推出“零距離”抗疫一線報道,敬請關注。

海南日報記者 梁君窮

2月2日,凌晨4時,城市還籠罩在夜色中,三亞中心醫院(海南省第三人民醫院)隔離病區宿舍的燈已經亮了。20來歲姑娘們顧不上“起床氣”,利落地洗漱後便趕往病房。

醫院隔離病房的值班護士每4小時輪一次班,她們是今天最早的一班。

從凌晨4時到上午8時,有太多的事情需要完成:給生活區、隔離區仔細消毒,為病人準備早餐,把熱氣騰騰的早餐送到病人手中。繁雜的工作除護士外,還需要醫院食堂與負責消殺的工作人員共同努力。

上午8時到12時,是一天診療中最關鍵的時段。7點起床的醫生們沒到點就來到與隔離病房同處一層的辦公室。8時剛過,夜班醫生完成交班,接班醫生就開始了查房。進入病房前要穿上防護服,這個過程即便是熟練的醫生、護士也要用上近十分鐘。

“原本兩名醫生就可以完成查房,但今天有兩位病人出院,所以得4名醫生一起查房,確保診斷準確。”該院重症醫學科副主任醫師吉家聰說,查房除了核查、瞭解病情,很重要的一點是安撫患者情緒,讓他們樹立信心。

10時剛過,醫生和護士長集合到辦公室裡,將查房瞭解到的情況彙總交流,接著便打開了辦公室裡的電視與攝像頭。三亞市醫療救治專家組的十多位專家早已等候在視頻的另一頭。“這樣的視頻會議每天都開,時間從最初的兩小時變為現在的半個多小時。”呼吸與危重症科副主任鄭輝才說,對病情的診療方式熟悉了,開會的效率也提升了。

中午12時,護士長潘琴前來換班,全副武裝的她只有眼睛露在外面,沒能遮住她明顯的黑眼圈。手裡提著3個患者家屬送來的包裹,潘琴正準備送進病房去,隔離病房中患者沒有陪護,護士既要完成醫囑,也要為患者完成不少陪護該做的瑣事。

“剛來的時候忙到凌晨一兩點,還整夜睡不著,總擔心自己有工作沒做到位,擔心病人和年輕護士的健康。”潘琴說,現在主要的工作流程理清了,每天的工作可以從容有序開展。

下午4時,兩位治癒的患者最終確定下午5時30分就能出院。這個消息讓27歲的護士王敏很高興,“我們還建立了一個營養飲食微信群,根據患者的口味需求和營養需要配餐。”王敏說,看到病人治癒出院,讓她感到自己的努力是值得的。

晚上8時,值班護士完成了當天的最後一次消毒,也收拾好了患者用過的餐盒垃圾。脫下悶熱的防護服,汗水順著她的頭髮淌了下來。

時針指向12時,隔離病房區一片寂靜。但醫生辦公室裡卻燈火通明,值夜班的醫生還在察看患者的病情發展,隨時準備處理著可能發生的病情變化情況。

與此同時,新的一天開始,輪班的護士們已經開始穿上防護服,開始了新的忙碌……

(本報三亞2月2日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