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語文熱點

什麼是倡議書?

倡議書是個人或集體提出建議並公開發起,希望共同完成某項任務或開展某項公益活動所運用的一種專用書信。它是由某一組織或社團擬定、就某事向社會提出建議或提議社會成員共同去做某事的書面文章。作為日常應用寫作中的一種常用文體,它在現實社會中有著較廣泛的使用。

倡議書有何特點?

1.讀者的廣泛性

倡議書不是對某個人或某一小集體而發的,它的受眾往往是廣大群眾,或是部門的所有人,或是一個地區的所有人,甚至是全國人民。所以,其閱讀對象十分廣泛,寫作時應有對象意識。

2.響應者的不確定性

倡議書的對象範圍往往是不確定的,即便是在文中明確了倡議的具體對象,但實際上,有關人員可以表示響應,也可以不表示響應,它本身不具有很強的約束力。即便是與此無關的別的群眾團體,也可以有所響應。

3.內容的公開性

倡議書就是一種廣而告之的書信。它是要讓廣大的人民群眾知道了解,從而激起更多的人人響應,以期在最大的範圍內引起共鳴。

倡議書由哪幾部分組成?

倡議書一般由標題、稱呼、正文、結尾、落款五部分組成。

(一)標題

倡議書標題一般由文種名單獨組成,即在第一行正中用較大的字體寫“倡議書”三個字。另外,標題還可以加上倡議內容,如“把遺體交給醫學界利用的倡議書”;或者寫成主標題、副標題並存的形式。

(二)稱呼

一般頂格寫在第二行開頭。

倡議書的稱呼可依據倡議的對象而選用適當的稱呼。如“廣大的青少年朋友們:”、“廣大的婦女同胞們:”等。有的倡議書也可不用稱呼,而在正文中指出。

(三)正文

一般在第三行空兩格寫正文。

倡議書的內容需包括以下一些方面:

1.寫倡議書的背景原因和目的

倡議書的發出貴在引起廣泛的響應,只有交待清楚倡議活動的原因,以及當時的各種背景事實,並申明發布倡議的目的,人們才會理解和信服,才會自覺的行動。這些因素交待不清就會使人覺得莫名其妙,難以響應。

2.寫明倡議的具體內容和要求

這是正文的重點部分。倡議的內容一定要具體化。開展怎樣的活動,都做哪些事情,具體要求是什麼,它的價值和意義都有哪些均需一一寫明。

倡議的具體內容一般是分條開列的,這樣寫往往清晰明確,一目瞭然。

(四)結尾

結尾要表示倡議者的決心希望或者寫出某種建議

倡議書一般在結尾寫表示敬意或祝願的話。

(五)落款

落款即在右下方寫明倡議者單位、集體或個人的名稱或姓名,署上發倡議的日期

寫作時有哪些注意事項?

第一,符合相關規定,敘述屬實。

倡議書是公開發表向大家提出倡議的,在社會上一般會產生較大的影響。因此,倡議書的內容應來自於官方事實,並且當符合時代精神,所提出的建議必須切實可行,務必做到與國家的政策方針相一致,符合相關法律法規。

第二,語言得體,精煉貼切。

倡議書的受眾群體不確定,這就要求其措辭要貼切,富有鼓動性,能夠吸引更多的人,得到大家的響應。同時,倡議書的篇幅不能過長,要言簡意賅,條理分明,通俗易懂。

佳作示範

天地行之有道,妄自貪痴可休矣

——關於拒絕捕食野生動物的倡議書

南雅中學K1706 李欣宜

春節將至,“武漢肺炎病例”在引起擔憂的同時,也勾起我們對十七年前SARS浩劫的慘痛記憶。病情出現時,它們有相似的開頭:一個病人出現,一系列人傳染,由一至百呈“井噴式”增長;回顧病源時,更有相似的起因:國家衛健委指出,病毒是從野生動物傳播到人類。“千里之堤,潰於蟻穴”,所有人都在關注開始肆虐的疾病如何防控,我們也應注意到疾病的由來,以及我們能做些什麼從源頭上遏制病毒。

縱觀近幾十年新型傳染病的發源,艾滋病毒來自於非洲白眉猩猩,寨卡病毒來自於恆河猴,埃博拉和H1N9禽流感這些更為熟悉的疾病,也都和野生動物有關。這次肺炎的第一例感染者與隨後十餘名病人都來自野生動物市場,而多年前SARS的第一位感染者正是一名野味廚師……這些事實無一不告訴我們:捕食“野味”是病毒傳播關鍵的一環。“SARS的源頭是蝙蝠不假,但是它發展的舞臺是廣東野生動物市場和酒樓、餐館。如果沒有我們濫用果子狸,食用果子狸,那麼病毒從蝙蝠到果子狸再到人的傳播鏈就不會發生,當年的SARS就不會爆發。”武漢病毒研究所的研究員石正麗在“一席”演講中說。

因此,在屢次發生的血的教訓面前,每個人都應該拒絕追求“野味”。從前我們呼籲保護野生動物,只是關注它的生態意義,還是有一些人不以為意,我行我素;如今這些傳染病提醒我們,拒絕捕食野生動物,不僅關乎生態,更關乎公共安全。由人的貪念、痴昧引起的後果來之迅速,更是來勢洶洶。在此,我發出如下倡議:

第一,樹立健康的價值觀,不抱獵奇心理。

國人對“野味”的嗜好,有文化心理、傳統以及中醫藥文化影響等多方面原因,也有人把捕食一擲千金的珍稀野生肉類當做身份地位的象徵。然而,這樣的“排面”建立在一條條原本在自然中靈動的生命和一個個潛在的病毒威脅之上,真的值得追求嗎?答案不言而喻。

第二,明確捕食野生動物的危害,不抱僥倖心理。

在記者臥底的一個“野味群”,有人提及最近的武漢疫情,一群友回覆“該吃吃該喝喝,沒那麼容易來我頭上”。總有人不相信野生動物會傳播疾病,或者說是不相信傳播病毒的野生動物就是自己接觸的這隻,抱著僥倖心理。可不怕一萬就怕萬一,一旦發生大規模疫情,經濟損失動輒數千億,生命的代價更是無法衡量。

第三,心懷對自然的敬畏與愛護,不抱自大心理。

化用一句莎翁名言,同一的太陽照著人類,也不曾避了任何一種生物。天行有常,萬物都在其該在的位置,維持天地的週轉。一些病毒寄生宿主,千百年來動物共同進化出了特殊抗體,而新鮮宿主人類卻對它們毫無招架之力。如果不是人類自高自大,把自己當做主宰而任由慾望膨脹,把本在山原奔跑的麋鹿、果狸擺上餐桌,悲劇也許就不會發生。

聖雄甘地曾說,地球所提供的足以滿足每個人的需要,但不足以填滿每個人的慾望,每一次無節制的索取,大自然都會要求償還。也許這一次“武漢肺炎”的戰爭,我們也會像打敗“非典”一樣打敗它,但這場戰爭建立在惶惶人心和無數人命之上,早已不能以輸贏來論。我們不要等到出現超級病毒再後悔貪婪,不要等到付出慘痛代價再後悔愚昧。

一名中學生

2019年01月23日

倡議書作文訓練

根據以下材料,完成作文。

材料一:楊文醫生還屍骨未寒,1月20日,北京朝陽醫院眼科發生傷醫事件,多名醫生被砍傷,其中陶勇醫生受傷最為嚴重,後腦勺、胳膊多處被砍傷,左手被砍斷,他將再也無法拿起手術刀。

材料二:2003年感動中國人物鍾南山院士在當年抗擊非典的戰役中是最早質疑權威專家,參與並領導了整個抗擊非典疫情的工作。17年後,武漢發現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疫情,他號召群眾“沒有特殊情況不要去武漢”,可是84歲高齡的他毅然前往疫情一線。

材料三:“新型冠狀病毒”來勢洶洶,北大一院呼吸科主任王廣發

被隔離,武漢前線醫務人員被感染……材料四:同濟醫院第二批志願者報名已經滿員,一封報名加入治療病毒性肺炎治療活動的申請書中寫道:“不計報酬,無論生死!”

材料五:1月21日,人民日報發表評論:《他們醫治我們,我們守護他們》:是他們,以仁心仁術在我們與疾病之間築起了一堵牆,以擔當、付出、堅守載起了無數人的希望。

在這疫情嚴峻的特殊時期,請你結合材料內容,面向全體社會成員寫一篇倡議書,倡導大家感恩、信賴、呵護醫務工作者,體現你的認識與思考,併發出呼籲,提出希望。

要求:自擬標題,自選角度,確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洩露個人信息;不少於800字。



分享到:


相關文章: